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过计算机配方称重提高产量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用于保障产品安全的国际标准(EC 178/2002、美国生物反恐法、FDA、 GMP、 BRC、IFS、ISO22000),这些标准对追溯系统的第一要求就是对所有配方和称重工艺活动进行必要的记录.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取代纸质人工操作可以更方便地管理与使用生产数据,利用相应的记录资料和数据分析成果可以提高质量、减少浪费,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品牌声誉,大幅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立配方称重系统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该系统改善企业的生产工艺.
-
湖南省耒阳市2002-2005年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情况分析
为了解我市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情况及原因,我们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期间的"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免费治疗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资料来源于《结核病人登记本》、《免费抗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及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的督导访视记录资料.
-
浅议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资料.我们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己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
-
点评:关于基层医疗国际分类
基层医疗国际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rimary care , ICPC),是1987 年由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分类委员会研究出版的适合于基层医疗的一个新的分类系统.作为基层医疗标准化的分类工具,ICPC能够对健康档案中SOAP四个要素中的三个,即患者的就诊原因(S)、健康问题(A)和健康问题处理计划(P)进行分类和编码.同时,该分类系统还涵盖了对全科医疗中常见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分类.此分类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信息标准化,因此增进了各国间基层医疗信息进行比较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1992年WONCA正式提出了使用该分类系统,受到世界各国全科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目前,它已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998年ICPC经修订后出版,称为ICPC-2.我国大陆于1997年开始正式接触该分类系统,并将其翻译为中文,在部分社区中进行全科医疗健康档案记录资料的分类和编码尝试.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53例
笔者自1991年3月~1997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儿湿疹,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诊断明确、记录资料完整的53例总结报道如下.
-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与体会
护理风险是指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会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1]。在护理风险较易发生的关键环节及对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护理过程进行汇总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研究期间入选的住院患者给予相应护理,研究结束后将所有患者的记录资料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如下。
-
浅谈重危患者护理记录问题及对策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80份重危患者护理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记录错误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规范护理文书,减少医疗纠纷.
-
重症监护科室病历医护记录矛盾的分析与改进
病历是医院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记录资料的总和,是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1]。规范的病历由医生诊疗记录和护士护理记录组成,是临床医疗原始的文字记录,规范严谨的医护记录是评判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等具有重要作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伤情严重,病情复杂,由于伤患大部分是危急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和处理,所以重症监护室(I C U )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医生和护理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处理突发问题,IC U中医护记录不一致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发生医疗纠纷的频率也高于其他科室,程度也更加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随机选取IC U科室医疗记录128份,对造成医护记录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
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健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泛。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健康教育积累的资料不断增多。搞好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不但能够做好以往资料的留存,而且能够为将来的工作开展提供很好的依据[1]。把开展的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从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形成独有的档案管理系统[2],为今后的工作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提供服务和支持,是推动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走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
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比较
近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的频频出现,旧传染病的卷土重来以及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以其能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突出特点成为研究热点[1].症状监测系统通过自动实时收集、转化临床前期症状、医生诊断结果、药品销售记录资料或学生、员工出勤情况等各种数据源,运用不同时间、空间或时间-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异常数量的预警,利用图表等形式呈现给公共卫生人员,以便掌握症候群的流行情况,及时做出预警.因此,适当地选择统计学方法是症状监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保证症状监测系统良好的及时性和敏感度[2-6].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统计学方法的不同特点,为开展症状监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老年股骨颈骨折36例治疗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难以处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现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年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有完整记录资料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5~83岁,平均66.7岁.
-
氧疗记录卡的设计与应用
氧气吸入疗法(以下简称氧疗)是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医疗护理技术之一,任何原因引起的人体组织缺氧均需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症状.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各项医疗记录资料均被要求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予以保存,氧疗作为急救和治疗的主要措施,尤其应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病人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自我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规范医疗收费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氧疗记录卡,既可以记录病人的用氧和护士的巡视情况,又可以快速查明输氧费用,现将设计与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
表格式交班报告在骨外科的应用
病室交班报告是由值班护士书写的书面报告,其内容为值班期间病室的情况及患者的动态变化.是值班护士的重要书面记录资料.通过阅读交班报告,接班护士可全面掌握整个病区的全天工作动态和重点患者的情况,明确需要继续观察的问题和实施的护理,使护理工作良好的连续运行.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估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它与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多种,其中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效果较好,已被广泛使用.本文作者为了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我院曾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
-
二期梅毒90例
目前,性传播疾病(STD)中梅毒的发病数不断增多,尤其是二期梅毒,应引起重视[1].我院性病专科1996年1月~1999年3月记录资料完整的二期梅毒共9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11 080例白癜风患者及其家系分析
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除自身免疫、神经因素及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外,遗传因素也是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为探讨遗传因素与白癜风发病的密切关系,我们调查了 11 080 例白癜风患者的家系发病情况,现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 全部资料为我院皮肤科门诊 1995~ 1997年来自全国各地就诊的患者并有设计完整的记录资料,诊断依据按 199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标准。
-
杭州市某高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分析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器官发生的器质性损伤.为了解我校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情况,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对我校高中学生三年来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我校1998~2000年高中生中发生运动损伤且有医院或医务室明确诊断者.2 分析方法查询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档案及校医务室门诊记录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
-
3525份传染病报告卡质量分析
为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作者对我院1998~2001年3525份传染病报告卡作一评价,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院内3525份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二步法检测大肠菌群的可行性分析
大肠菌群是经36 ℃培养48 h后,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1],以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检验需用3 d时间,分为初发酵、鉴别平板分离、复发酵3个步骤的三步法,较费时费力.为了准确而又快速地适应卫生监督工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分析了本实验室2010年1-12月进行的450份卤菜、450份糕点的原始记录资料,比较大肠菌群二步法和三步法对阳性结果的影响,评价二步法代替三步法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应用电脑红外光扫描诊断乳腺癌
01 随着电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乳腺透照检查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现将42例乳腺癌的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 1992年11月至1997年6月,经检查为乳腺癌患者共42例。年龄23~75岁,平均为47.3岁,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0~29岁3例,30~39岁9例,40~49岁13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7例,多在35~64岁。 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者21例(占50%)。小叶增生5例(占11.9%)。乳腺包块,性质不明者16例(占38.1%)。2 方法 仪器:国产KL-CA-WL电脑红外线诊断仪。用探头检查两侧乳腺基底及乳房上下、左右,观察所显示图像,记录资料。3 结果术前红外线检查结果为乳癌中,2例有母系乳癌史,按国际临床病理分类标准,I期者9例,其中微小乳癌(肿瘤直径≤0.5cm)7例,早期乳癌检出率为66.67%。Ⅱ期19例,Ⅲ期10例,Ⅳ期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