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十八反中海藻甘草配伍使用临床研究文献中所涉及不良事件与反药同用情况分析

    作者:刘佳;钟赣生;柳海艳;高源;刘云翔;王茜

    目的 探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临床同用安全性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临床使用十八反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记载的两者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 检索到海藻甘草临床组合同用的文献1 002篇,其中12%(123/1002)给出反药组合同用效优的理论依据,认为两者可同用;有4% (40/1002)认为两者可同用且安全有效.结论 从临床检索文献数来看,有部分医家临床运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同用治疗一些特定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且有医家文献中记载两者可同用且安全有效,但是由于文献提及不良事件观察的研究以及作者明确说明反药同用的理论研究均太少,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临床同用的安全性尚不能确定.

  • 浅析中药十八反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徐及敏;李紫霞;任玉文;孟玲玉

    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为严格的配伍禁忌,相反也就是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五代后蜀韩保日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宋元以后,相反组对较为固定,编为歌诀,为流行的十八反歌诀是记载在张子和(<儒门事亲>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关键词: 中药 十八反
  • 应用PDCA循环降低处方中出现十八反药味的件数

    作者:王丽

    目的:降低处方中出现十八反药味的件数.方法:通过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的方式,经PDCA循环(计划、实验、检查、处理),从<中国药典>、药剂师、信息中心、患者、医师五个方面寻求原因,分析并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降低处方中常出现十八反药味的件数.结果:超过预期目标.结论:QC活动带来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使日常工作可以更有效地开展.

  • 中药配伍禁忌的玄机

    作者:李璐瑒

    中药的配伍情况可以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称为药性"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其中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而相恶、相反,则是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 "十八反"和"十九畏"便属于中药配伍中"相反"的关系,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所以是中药配伍的禁忌.

  • 药之毒

    作者:罗俊华

    药有治病之效,但也能够毒害身体,疗效与毒性犹如硬币之两面.神农尝百草,一方面是探明药效,另一方面也是想控制药毒.老祖宗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经验也都指明"是药三分毒".

  • “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理论的沿革及现代认识

    作者:蒋辰雪;卞雅莉;范欣生

    “藻戟遂芫俱战草”属中药“十八反”,是指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相反,不宜同用.回顾“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理论的沿革及现代认识,可知药物“七情”之说出自《神农本草经》,包含着药物配伍禁忌的内容;《本草经集注》首次明确记载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十八反”歌诀将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相反概括为“藻戟遂芫俱战草”;后世本草著作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继承了“藻戟遂芫俱战草”相反药物配伍禁忌理论,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科学性值得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实证.

  • 甘草的临床合理使用

    作者:张爱英;赵兰香

    甘草的临床使用应以辩证为依据,注重配伍原则,并应兼顾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关注配伍禁忌。防止滥用甘草,注重不良反应,要选择适宜用量,达到安全、有效、适当的目的。

  • 藜芦与人参配比毒性与生物碱类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亮;王宇光;梁乾德;马增春;肖成荣;谭洪玲;高月

    目的 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人参药对的毒性与生物碱类成分的关系.方法 通过动物毒性实验比较藜芦与人参不同配比的毒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藜芦与人参1∶2.63配比的合煎液、单煎后合并液(简称合并液)、合并液再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Mass Lynx 4.1软件分析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结果 动物毒性实验显示藜芦与人参1∶2.63配比时动物死亡较多,且此时合煎液与合并液毒性差别为明显.将合并后再煎液可能引起物质变化的两个因素(即毒性生物碱的溶出增加和药物相互反应)单一化,即去除溶出影响因素时突显的药物本身化学反应的影响,可见藜芦胺和芥芬胺在合煎后溶出量增大,生物碱成分增加;计米亭碱、3-当归酰棋盘花胺在合煎液及合并液再煎液中的量均升高,提示可能是化学反应导致相关成分溶出增多.结论 藜芦与人参合用后毒性增大,可能与生物碱的溶出量增加及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 基于RRLC-Q-TOF-MS技术分析白蔹对制川乌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作者:王晖;陈宁;许妍妍;程丽丽;庄朋伟;李遇伯;张艳军

    目的 分析“十八反”药对白蔹与制川乌配伍中特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制川乌与白蔹配伍相反的体外化学机制.方法 将一定量的制川乌与不同量的白蔹进行配伍,采用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联用技术对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及沉积物进行生物碱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配比的组间差异并分析其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蔹中淀粉和鞣质成分的量.结果 不同配比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制川乌单煎(1:0)和制川乌-白蔹(1:3)配伍组差异为明显.随着配伍药对中白蔹比例的增加,制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在煎煮液中的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沉积物中生物碱的量随白蔹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白蔹中淀粉和鞣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44%和0.31%.结论 白蔹中大量的淀粉类成分抑制了乌头生物碱的溶出,使生物碱类成分沉淀,而使水煎液中生物碱的量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白蔹与制川乌配伍的化学机制奠定基础.

  • 基于病症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毒效表征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庄朋伟;卢志强;孙凤姣;宋甜甜;张腾;吴锦;黄莹莹;张艳军

    中药配伍禁忌历来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十八反”为代表,从安全性评价、毒效物质、毒理毒代、药物相互作用、毒性机制等方面,我国学者对中药配伍禁忌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在研究思路、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持续深入,许多关键问题尚缺乏可靠结论,未在学科、行业内达成共识.基于“半娄贝蔹及攻乌”配伍禁忌毒效表征基础研究,发现配伍禁忌相关反药组合在功效发挥过程中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中药配伍禁忌“毒性”的主要表现.中药配伍禁忌的形成具有条件性,与其组成配比、剂量、配伍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病症条件是配伍禁忌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病症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毒效表征研究模式,为中药毒与效的整合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学参考.

  • 乌头类中药与半夏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吴锦;庄朋伟;张艳军

    中药"十八反"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经验的总结,乌头类中药与半夏反药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从化学成分、药物效应、研究的不足等方面论述,并提出研究方面的展望.

    关键词: 乌头 半夏 十八反
  • 乌头与瓜蒌、半夏同用治疗心绞痛的体会

    作者:张国江;李桂林

    "半、蒌、贝、蔹、芨攻乌"是中药"十八反"中明确提出的.笔者一次偶然失误,给一位心绞痛患者应用瓜蒌桂枝半夏汤合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味,不料服用1剂后,心绞痛消失,5剂服完诸症均除.笔者经过平时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在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只要抓住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乌头与瓜蒌、半夏相反药物同用,不但没有副作用,而且效果显著.

  • 中药复方不良反应的防范

    作者:李可;张素梅

    《周礼·天官》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毒药"即包含了药物治疗作用的"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毒"两个方面,而所谓"毒"即现代所称之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药品质量的改变,以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研究的深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甚至严重危害了患者身体健康.笔者仅就临床如何防范在中药复方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

  • 十八反中乌头和半夏的配伍禁忌与应用

    作者:杨慧波;佟继铭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十八反是禁是用,历代医家众说纷坛,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而乌头与半夏是十八反中于方荆中配伍使用多的药对,能否同用,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现对乌头与半夏的配伍禁忌和应用做一综述.

  • 中药“十八反”中“反”“、攻”“、战”“、叛”关系探悉

    作者:孙逸雨;佟继铭;张树峰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源自《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相反”,既药物相互
      配伍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而后世医者大多望而生畏,不敢轻易用取禁忌配伍的方药。然而十八反是不是纯粹的配伍禁忌,各代医家也各持所见。但至今从未有学者探讨“十八反”中“攻”“、战”“、叛”三字相互关系,是否与“反”字都同出一辙,本文将通过对十八反历史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辨析“十八反”中“反”与“攻”“、战”“、叛”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悉古人所创“十八反”歌诀的相关依据。

  • 浅谈降低中药毒性的几种方法

    作者:王忠玉;王艳宁

    中医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瑰宝.一般认为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其毒性较小,但也有个别药材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药材本身或经过炮制而产生的毒性仍是影响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经多年的工作实践认识到,古人对降低有毒药物毒性的经验确有其科学依据,现介绍几种如下.

  • "十八反"和"十九畏"部分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观察

    作者:樊东升

    "十八反"、"十九畏"历来为中医药界所熟知,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且被现代各版<药典>及中药教科书所收录,无论从传统习惯还是法律地位来说,似乎都是中医药界所必须遵循的铁律.

  • 川乌与半夏的配伍及临床应用

    作者:侯苏琳;黄引红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的重要理论之一,历代医家多视为中药配伍禁忌,但古今伍用反药者亦不乏其人.李时珍云:"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我院外用制剂万应膏、伤药水、伤软膏是我院已故骨伤科名中医黄乃聪老先生的祖传验方,这3种制剂都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炎的作用,疗效明确.在这3种制剂中黄乃聪先生同时使用了生半夏与生川乌配伍达到了治疗沿疴痼疾的效果.无独有偶,我院另一种制剂万安保安膏配伍也使用了生川乌与生半夏.该制剂是我院已故名中医胡为益老先生的外用小膏药,具有拔毒、生肌的疗效.半夏与川乌配伍属中药"十八反",但中药外用常有反药同用.现将我院4种半夏与川乌配伍的制剂之一"伤药水"在2003年上半年中治疗骨伤科疾病400例总结如下.

  • 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配伍前后及其相应经方甘遂半夏汤对大鼠脏器及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嘉琛;叶花;刘培;王鹏飞;刘炳辰;段秀俊

    目的:通过研究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配伍前后及其相应经方甘遂半夏汤对大鼠脏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考察配伍对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的毒性变化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甘草组、甘遂组、甘遂+甘草组及甘遂半夏汤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连续7d.取血清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并取心、肝、脾、肾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各组间脏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草+甘遂组与对照组及甘遂半夏汤组ALT和AST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八反药对甘草配伍甘遂对肝功能有损伤,即配伍之后毒性增加,属于配伍禁忌,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吻合;但甘遂半夏汤全方配伍之后可显著降低甘草伍甘遂的毒性,说明十八反药对只要合理配伍也可用于临床,研究结果也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从“十八反、十九畏”看中药的配伍禁忌

    作者:刘宗起

    近年来,时有出现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实际上其中有很多是由于中药的配伍不当或是禁忌造成的.中药的配伍禁忌要求临床上合用会产生抵消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的中药要避免同用.中药的配伍禁忌,与中药的五味与四气、升降浮沉,以及五行的相克有关.著名的就是十八反、十九畏.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用药经验,杜绝出现中药配伍禁忌.

217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