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미생물여감염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6184
- 国内刊号: 31-19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双向电泳在真菌致病性蛋白分离中的应用
双向电泳作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本文简要介绍了双向电泳的原理和在真菌蛋白质分析领域应用时的特点,初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真菌致病性蛋白分离、鉴定方面研究的情况,并展望双向电泳在病原真菌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
超级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技术
转录过程分析在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已为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并与宿主及其病原体基因组序列资料的累积同步发展.本文介绍基因表达连续分析的一种改良方法,即超级基因表达分析(SuperSAGE),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转录过程分析的研究.在SuperSAGE方法中所形成的26bp尾端序列可以译解"相互作用转录过程",即可同时定量测定宿主体内真核细胞内病原体的基因表达.此外还讨论了靶基因的快速功能分析.
-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类、核苷类似物、分子治疗药物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从大肠埃希菌rRNA合成调控模型的建立看系统生物学
传统还原论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生物系统层次的问题.系统生物学以假设为驱动,整合不同层次的生物信息建立系统模型,设计干涉实验以检测并修正模型,不断重复实验与修正模型直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本文以大肠埃希菌rRNA合成调控模型的建立为例,详细说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策略.
-
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由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目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逐渐增加,由其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也经常暴发.本文综述了其的类型、作用、实验室确证和检查方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机制和临床防治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准确检测ESBL和正确选择抗生素在降低耐药性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
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研制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疫苗,是防治该菌感染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深入了解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的机制,为研制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
聚合酶链反应法在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溶脲脲原体包括14个血清型,分为2个生物群.溶脲脲原体可以引起绒毛膜炎、早产、流产、新生儿肺炎、慢性肺病等疾病.许多研究认为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致病性是有差异的.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对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的诊断方法.鉴于聚合酶链反应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各种聚合酶链反应在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淋病奈瑟菌基因分型进展
淋病奈瑟菌表型分型方法的局限性限制其在该菌分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一系列该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弥补了表型分型方法的不足.各种基因分型方法,如Opa分型法、Por分型法、脉冲场凝胶电泳等有着各自不同的基因分型基础、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本文就近年来新发展的主要的该基因分型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
禽流感的致病性及免疫防御
禽流感的暴发流行给家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文就禽流感致病性、免疫防御及预防作一综述.
-
苍白密螺旋体两类膜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苍白密螺旋体尚不能人工培养,其具体免疫致病机制还不清楚.寻找具有免疫原性或潜在致病性膜蛋白分子已成为梅毒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prK和Tromp两类与免疫原性或致病性有关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
044细胞病毒学
关键词: 细胞 -
047鸭子是否在高致病性H5N1流感病毒的亚洲地区性流行中起作用
-
056全球百日咳协作组推荐的新百日咳疫苗接种方案
-
053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的聚集黏附性菌毛引起肠上皮细胞的炎性反应
-
052抗微生物肽与内毒素相互作用抑制巨噬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和一氧化氮的释放但能增强其呼吸爆发
-
046 1918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的特征
-
048禽流感:H5N1耐药病毒株的分离
-
059抗真菌蛋白PAF的活性依赖其正确折叠
-
054表皮细胞总mRNA表达谱研究揭示化脓性链球菌属FAS调节活性与侵袭性的相关性
-
049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严重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057实验室获得性布鲁菌病:西班牙全国性调查
-
045树突细胞前体可受登革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050淋巴组织PrPsc的快速检测及其在羊痒疫监测中的应用
-
058结核分枝杆菌天然的耐药机制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
051ASM与NIAID对美国BSL-3级实验室的调查
-
055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胃肠炎
关键词: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
钩端螺旋体的研究进展
广义上钩端螺旋体是指螺旋体目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的微生物,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该属微生物被划分为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和细丝体属(Leptonema)17个种[1,2].由于钩端螺旋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进化上特殊的地位和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一直是研究者和医务工作者关注的对象.
-
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讯摘要
1.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阻碍吞噬体的成熟,从而避免被递入溶酶体.这一过程是由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类脂成分和其他的细菌分子,包括酶等来调控吞噬体内的成熟.过去只研究吞噬体内的pH值,或者仅研究细胞中与细胞膜相关的蛋白质,近来对吞噬体的成熟有了新的研究技术,例如用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显微镜(fluorescent energy resonance transfer microscopy,FERT)可以测定吞噬体-溶酶体的融合.
-
1918流感病毒在实验室"复活"与禽流感
目前,禽流感的流行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的高度警惕.从2003年起,已有上百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几十人死于病毒感染.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已扑杀了上亿只家禽.WHO发出警告:人类不具备抵抗当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一旦病毒出现变异,获得在人际传播的能力,全世界将面临一场新型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威胁.在有效疫苗研制出之前,病毒可能已在全球范围扩散,其后果将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疫情更为糟糕.
-
禽流感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fowl plague).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可分为不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禽类体内产生病毒抗体的非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并有零星死亡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可致染病禽类"全军覆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