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胰岛素(CSⅡ)组和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CVⅡ)组各41例,分别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变化、pH值变化、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平均低血糖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显著下降及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尿酮体转阴时间(22.3± 7.4)h短于CVⅡ组(32.1±12.1)h(P<0.01);CSⅡ组PH值恢复时间(9.4±2.5)h短于CVⅡ组(15.7±3.5)h(P<0.01);CSⅡ组平均胰岛素日用量为(47±5)u比CVⅡ组(58±7)u少(P<0.01);CSⅡ组人均低血糖次数为(0.6±0.5)次/人,少于CVⅡ组(1.5±0.8)次/人(P<0.01);CSⅡ组住院时间(9.8±1.2)天明显比CVⅡ组(12.5±2.0)天短(P<0.01).结论:CSⅡ相较于CVⅡ能更快更有效的纠正代谢紊乱,减少胰岛素日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
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了解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情况,解决离退休老干部心理疾病,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为更好的老干部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军某干休所146名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离退休老干部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P<0.05).离退休老干部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其他因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离退休男干部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低于离退休女干部.结论:离退休老干部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心理教育和疏导、丰富老干部日常生活以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措施,预防和治疗老干部心理问题.
-
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25Ⅰ粒子植入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25 Ⅰ粒子植入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20例行腹腔镜下切除病灶并进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20例仅行腹腔镜切除病灶治疗.监测术后6个月内患者血清CA125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的6个月内,实验组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降低至正常水平共有14例(75%);术后随访的6个月内,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降低后逐步升高,术后3个月降低至正常水平共有3例(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2a肿瘤生存率为2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25Ⅰ粒子植入后血清CA125水平显著降低,该法是评估肿瘤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
Sprouty2蛋白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徙的关系
目的:探讨Sprouty2蛋白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徙的关系.方法:通过siRNA技术干扰MCF-7细胞sprouty2基因的表达,通过qPCR,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prouty2基因的干扰效果,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徙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MMP-9和MMP-13的表达.结果:qPCR,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prouty2基因,发现sprouty2基因的下调很明显,MTT实验发现siRNA Sprouty2基因后的MCF-7细胞比对照组细胞活力明显提高,沉默组细胞的迁徙能力也明显强于对照组,且沉默sprouty2基因的MCF-7细胞,MMP-2,MMP-9和MMP-13蛋白相对对照组均上调.结论:sprouty2基因下调后,MCF-7细胞的细胞活力和迁徙能力明显提高.
-
鼻腔鼻窦淋巴瘤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鼻腔鼻窦淋巴瘤(NHL)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经我院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NHL的患者及来自同期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病例各28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28例鼻腔鼻窦NHL中,NK/T细胞淋巴瘤1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7例,B细胞淋巴瘤3例.统计分析显示,对药物(麻黄素、肾上腺素)收缩反应差OR 28.140(1.995-396.972)、发热OR99.366(0.752-13130.619)、粘膜不光滑OR34.665(1.464-820.575)、下鼻甲质地硬OR 25.797(1.395-447.001)是鼻腔鼻窦NHL的高危指标.结论:对药物(麻黄素、肾上腺素)收缩反应差、发热、粘膜不光滑、下鼻甲质地硬是早期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强危险信号和重要的诊断线索.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50例,利用自我行为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150例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平均得分为37.12± 4.95分,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治疗依从性较好而疾病知识认知方面较差;而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得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我效能、工作学习压力及文化程度(偏回顾系数=0.301、-2.264、1.403).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较差,这与其文化程度较低、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有关,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减轻工作学习压力,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
-
MACC1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观察MACC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7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1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ACC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ACC1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选择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ACC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MACC1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体积较MACC1阴性表达病例大,临床分期较MACC1阴性表达病例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MACC1阴性表达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MACC1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和缩短(P=0.01).结论:MACC1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26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低血糖83例,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患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及糖尿病母亲娩出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症的发生率较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胎儿,P<0.05.结论:对于有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的患儿应严密监测血糖情况,尽早进行防治,避免因低血糖造成脑损伤.
-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老年人活髓隐裂牙适应证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人活髓隐裂牙应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临床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356例老年活髓隐裂牙合计621颗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牙疼痛程度随机将患者分为咬合疼痛组(A组)104例合计215颗患牙,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组(B组)122例合计232颗患牙,咬合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组(C组)130例合计174颗患牙,所有患者均接受金属烤瓷全冠修复,观察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情况以及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及牙髓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适合于轻微咬合疼痛以及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的患者,而对于咬合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的患者则宜先行根管治疗术再进行全冠修复.
-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血管再通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血管再通率.方法:对68例诊断为AMI并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治疗给予r-SK,对照组治疗给予UK.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住院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30d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血管再通率、小于6h血管再通率以及6~12h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用药后轻度出血、皮疹、低血压等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30d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为11.11%,与对照组的15.6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r-SK进行AMI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明显优于UK,30 d病死率与UK相似,值得临床应用.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AR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同期门诊及住院治疗的AR患者76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变异性鼻炎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7.5%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AR,其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
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
糖尿病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稳定性观察
目的:探讨建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8周龄的SHR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16只,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造模组.另选8只8周龄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造模组SHR按55 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结果:小剂量STZ(55mg/kg)腹腔注射SHR制备的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本低,成模率高,模型稳定.结论:造模组能成功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
-
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调节胆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探讨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化疗敏感性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应用MTT法检测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及其阻断剂α银环蛇毒素(α-BTX)干预后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经5-FU处理后存活增殖能力变化,应用单克隆平板试验观察尼古丁及α银环蛇毒素对5-FU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变化.结果:经5-fu处理后,尼古丁刺激组(终浓度分别为10-3g/L、10-4 g/L、10-5 g/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28%、124%、118%,细胞存活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α银环蛇毒素刺激组(2 ug/mL)、尼古丁α银环蛇毒素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94%、93%、92%.尼古丁刺激组(6.2±0.40)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高于α银环蛇毒素刺激组(3.2±0.20)、联合组(3.2±0.20)及对照组(3.4±0.33).结论:尼古丁可明显降低胆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发挥化疗抵抗效应.
-
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与动态观察
目的:建立并鉴定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摸索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规律,阐明氧化应激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0Co源22Gy单次照射SD大鼠全肺.分别于照射前、照后1天,7天,15天,21天,30天,60天,120天活杀大鼠,计算肺系数,右肺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对大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α-SMA表达情况;左肺进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血清测定MDA含量、总SOD活力和TGF-β1含量.结果:(1)大鼠肺脏于照后15天开始出现明显大体改变,病理学表现为间质性渗出性炎症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照后60天至120天肺脏塌陷,表面可见纤维化病灶,病理改变以肺间隔内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沉积为主;(2)血清T-SOD活力照后1天至7天短暂增加后其活力持续降低;血清MDA含量和TGF-β1含量随时间时间延长逐渐增高;(3)照后60天肺组织α-SMA表达明显增加,至照后120天为显著.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并阐述了其病理变化规律;氧化应激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为其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致炎剂联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致炎剂联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寻求佳慢性偏头痛的实验模型.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1(CGRP1,103M)、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2(CGRP2,104M),以及IS (20 μL)+CGRP (10 μL,10-4M)组,每组各6只,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采用伊文氏蓝荧光显像法,观察大鼠硬脑膜血管渗出,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检测法,观察各组硬脑膜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与NS组相比,CGRP1、CGRP2、IS+CGRP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和比率、脑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硬脑膜荧光红斑明显增多;与CGRP1、CGRP2组相比,IS+CGRP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和比率、脑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硬脑膜荧光红斑明显增多.CGRP两组相比,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CGRP能够明显刺激大鼠硬脑膜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可以作为慢性偏头痛动物实验模型.
-
重组鼠IL-1β和/或慢性缺氧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TH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或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8组,分别为缺氧刺激0、1、2、3周组和缺氧0、1、2、3周的同时伴rmIL-1β刺激组.对C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对TH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相对于缺氧0周组,缺氧1周、缺氧2周和缺氧3周组大鼠CB中TH的含量明显增加.相对于正常大鼠,rmIL-1β刺激引起大鼠CB中TH表达量增加.相对于单纯给予缺氧1周和缺氧2周,缺氧1周和缺氧2周同时给予rmIL-1β刺激后引起大鼠CB中TH表达量的增加.结论:慢性缺氧和rmIL-1β刺激均可致颈动脉体TH上调,慢性缺氧伴rmIL-1β刺激比单纯缺氧刺激可引起TH更显著的增加.这个结果提示慢性缺氧或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刺激不仅能够分别促进颈动脉体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合成,而且IL-1β刺激可以促进慢性缺氧时颈动脉体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合成.这说明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对大鼠颈动脉体的慢性缺氧感受发挥调节作用.
-
Survivin和RhoA双基因沉默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双向沉默Survivin和RhoA基因表达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urvivin和RhoA基因的串联rnicroRNA干扰载体(Survivin-RhoA-microRN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空载体转染组.转染48小时后,RT-PCR检测Survivin和RhoA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和RhoA的蛋白质表达;利用MTT法、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RhoA-microRNA明显抑制了HO8910PM细胞中Survivin和RhoA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48小时后,实验组Survivin mRNA和RhoA 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8.82%、90.23%,Survivin和RhoA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3.91%、88.47%;MTT分析显示实验组细胞OD490的值为0.706±0.177,较对照组(1.172±0.24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36.41±3.34%,较对照组(2.92± 0.78%)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细胞侵袭百分比为12.56±6.17%,较对照组(32.96± 5.14%)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Survivin和RhoA串联microRNA干扰载体(Survivin-RhoA-microRNA).Survivin和RhoA双基因沉默显著抑制了卵巢癌HO8910PM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增加其凋亡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为双靶点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卡介苗作用大鼠膀胱肿瘤细胞/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后TNF-α、IL-10、IFN-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单独作用膀胱肿瘤细胞、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上述细胞后细胞生长情况及各自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0、IFN-γ)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并原代培养大鼠膀胱肿瘤细胞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别用BCG,普通培养液和细胞培养的代谢产物作用上述细胞.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o、IL-10的浓度改变有显著差异,而IFN-γ的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BCG可以直接刺激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10)参与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EB病毒即刻早期BRLF1基因在淋巴瘤组织中多态性研究
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宿主细胞包括潜伏期和裂解期,它的即刻早期基因BRLF1编码产物Rta蛋白是EBV从潜伏期到裂解期的关键性调节因子.目前,Rta蛋白已成为治疗EBV相关肿瘤的靶蛋白,但有关BRLF1基因在EBV阳性淋巴瘤中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EB病毒即刻早期基因BRLF1在EB病毒阳性淋巴瘤组织中的变异规律,探讨其变异意义.方法:原位杂交筛选EB病毒阳性淋巴瘤(BL),提取EB病毒DNA.PCR结合DNA测序检测EBV阳性淋巴瘤中BRLF1基因多态性,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7例EBV阳性淋巴瘤标本,在27例BL阳性标本中成功扩增BRLF1基因,与B95-8标准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20处无义突变和19处有义突变.8例属于BR1-A亚型,18例属于BR1-C亚型,1例属于BR1-E亚型,其中以BR1-A亚型和BR1-C亚型为常见,分别为29.6%(8/27)、66.7%(18/27).与EBVaGC、NPC和TW相比,4种人群BRLF1亚型的分布不同,其中BR1-A亚型更多出现在健康人群中,BR1-C亚型更多出现在NPC和BE中.在Rta蛋白功能区中,二聚体区域呈高度保守,在DNA结合区域和反式激活区域均检测出序列突变,16种CTL抗原表位中,只有NAA、QKE和ERP表位发生改变,且NAA和QKE在健康人群中突变率较高.结论:山东地区EB病毒阳性淋巴瘤BRLF1基因变异类型主要为BR1-A亚型和BR1-C亚型.BR1-C亚型可能与BL相关,发生在Rta蛋白DNA结合区域和反式激活区域的突变可能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多数CTL表位序列保守提示BRLF1可以用作EBV相关淋巴瘤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
生物衍生松质骨支架材料的Micro-CT量化分析
目的:在骨组织工程中,如何制备出理想的支架材料一直是研究重点;目前主要的有天然生物支架材料、人工合成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等;生物衍生骨即天然生物支架材料的一种,由于其与天然骨在形态结构上较为相似,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支架材料之一;既往形态学研究局限于在二维层面,对于其三维结构参数分析较少.故本实验主要运用Micro-CT对生物衍生松质骨的三维结构参数进行分析,量化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结构参数.方法:截取新鲜猪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及去抗原处理后,制作成生物衍生骨支架;应用Micro-CT扫描,重建三维图并量化分析其结构参数,统计软件SPSS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经Micro-CT扫描,得到二维CT图和三维重建图.各三维结构参数的值分别为:BV/TV(20.48± 5.14)%;BS/BV(41.66± 5.39) 1/mm;Porosity(79.52± 5.14)%;Tb.Th(0.10±0.01) mm;Tb.N(1.99±0.47) 1/mm;Tb.Sp(0.32±0.05) mm;Tb.Pf(2.03±4.70) 1/mm; SMI (1.28± 0.35);DA (1.60±0.23);Conn.Dn (158.53± 106.09)1/mm3.各参数间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为:(1)Porosity与BS/BV、Tb.Th; (2)BV/TV与BS/BV、Tb.Th;(3)BS/BV与Conn.Dn、Porosity、BV/TV;(4)Tb.Th与Porosity、BV/TV、Conn.Dn; (5)DA与Conn.Dn;(6)Conn.Dn与BS/BV、Tb.Th、DA.结论:Micro-CT扫描、量化分析是评价支架材料结构参数的理想方法;也证明生物衍生骨支架符合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三维结构要求,尤其在孔径大小、孔隙率、表面积体积比等三维结构参数,此外,也可为其他支架材料的制备在三维结构上的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
TECIA法体外药敏试验对食管癌术后化疗个体化方案选择的研究
目的:通过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以期指导食管癌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实现食管癌化疗个体化用药.方法:采用TECIA法对319例肿瘤组织标本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并用常见九种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化疗方案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319份标本对常见化疗药高敏感占2.4%,中敏感占48.6%;传统化疗方案药物部分呈现低度敏感,甚至耐药现象;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中、高敏感药物进行术后化疗其5年生存期明显延长,复发率降低.结论:肿瘤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姜黄素通过调控miRNAs发挥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curcum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中药单体,研究表明姜黄素能够杀伤多种肿瘤细胞,显示出良好的防癌和抗癌作用,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已将姜黄素列为第三代化学预防药,相关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细胞内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参与了包括肿瘤在内的多个病理生理过程.新研究表明姜黄素通过调控miRNA机制发挥抗癌作用,我们的研究亦证实姜黄素影响肺癌细胞特异性miRNA表达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和逆转耐药.总结新研究进展,本文就姜黄素在不同系统肿瘤细胞中通过调控特异性miRNA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
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近年来,由于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可影响物质代谢途径中的许多环节,故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一综述.
-
HER-2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疫苗-肿瘤疫苗的新探索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每1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乳腺癌,并随着发病的不断增加,死亡率也在明显上升.乳腺癌已经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一位,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这其中,大部分的乳腺癌类型均为HER-2+.许多的研究证明如果前期对HER-2过度表达的肿瘤应用针对HER-2的免疫疗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发展.因此,建立体内的免疫应答可以控制过度表达HER-2的乳腺肿瘤病人的病情发展.随着曲妥珠单抗的产生和投入使用,启发人们发现更广阔的空间去构建针对HER-2的免疫应答的疫苗,从而使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更稳定更强大并且不会产生免疫耐受,进而防止肿瘤复发.因为现在针对HER-2产生的免疫耐受已经制约了肿瘤疫苗的发展,因此现在的研究热点是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更好地发挥抗肿瘤的免疫作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着重介绍模拟HER-2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研究进展
认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了解蛋白质的折叠模式和三级结构的基础,并为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提供结构基础,同时还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帮助.故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越来 越多的蛋白质序列不断被发现,给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研究空间.而依靠传统的实验方法很难获取大规模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信息.目前,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仍然是获得大部分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途径.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通过构建用于二级结构预测的蛋白质数据集,计算、提取蛋白质的各种特征信息,并采用不同的预测算法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拟从蛋白质的特征信息的提取与筛选、预测算法以及预测效果的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领域的研究进展.相信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会不断取得新突破.
-
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五种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分析五种生长因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
白藜芦醇的肝脏药理作用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含有芪类结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主要在红葡萄酒、花生中发现.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止痛、平喘等作用.有报道表明,Res对于青光眼、胰腺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具有保护作用.它可以防止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同时对肝脏亦有保护性作用.以下就近年来对白藜芦醇关于肝脏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主要从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抗肝癌三方面对白藜芦醇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进行阐述.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药物治疗进展
在慢性肝病晚期患者中,门静脉高压属于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门静脉高压往往会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终出现破裂出血.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研究证实肝脏结构出现改变、肌纤维母细胞发生收缩以及缩血管活性物质分泌的增加是引发门脉阻力上升主要的三个方面.研究表明,门脉阻力上升能够被一些药物所阻断,这为临床使用一些缩血管药物降低门静脉高压,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提供了理论基础.
-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对树突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介导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可识别入侵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s),通过招募接头蛋白、活化蛋白激酶和激活转录因子进行信号传导,从而引起效应细胞的活化和促炎因子的释放.不同亚型的DCs分布有不同的TLRs,多种TLRs可识别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成分,发挥重要的免疫学作用:诱导DCs分化成熟,摄取递呈抗原,促进D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在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状态下,DCs表面TLRs的表达上调或下调,并且存在功能障碍,可影响DCs的分化成熟,导致其功能低下,这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TLRs及其信号通路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功能的影响.
-
医学院校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科研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去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医学事业发展的阶梯,科技引领着医学探究生命的本质,通过对各种疾病的根源、机制、发生、后果进行研究,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佳途径,为人类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医学科技创新使医学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了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普遍注重教育方法的革新,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重视与科研相结合.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针对医学院校本科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的资料.
-
临床药学ESP课程设计
随着国际药学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开始关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职业交流的需要.尽管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日益增强,依然很少有人关注职业药师的需求.本文为中国的职业药师提供课程设计指导,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文章首先回顾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个案.设计这类课程时,主要问题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其他问题包括:目标、语法结构、习得技巧以及评估等.
-
绘图技能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生进入医学大门首次接触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关系.属形态学科;而形态描述有效,直接,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就是绘图.通过绘图的方式不仅可以巩固理论所学知识,更能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绘图技能培养.
-
某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军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军校教育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学员在校期间由于压力、情绪等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方法:使用DXC-6型多项群体心理测评仪,对某军校不同年级1332名学员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个性因素测验.结果:①1332名被测试学员16PF得分总体呈现“五高三低”.②不同年级的学员在16PF多项因子上得分有差异(P<0.05).研究生在C、M、O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学员,而在A、F、H等得分明显低于大三学员(P<0.05);研究生在C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四学员(P<0.05),F、G、Y2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大四学员(P<0.05),而在A、M、O、H这些因子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员在A、H、X2等得分明显高于大四学员,而在M、O、Q1等得分明显低于大四学员(P<0.05).结论:军校学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本科学员(尤其是大三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生;大三的学员在乐群性、敢为性、实验性、忧虑性等方面优于大四学员,和大四学员相比,大三学员更喜欢探索新生事物.
-
Wistar大鼠幼年期丰富环境刺激对其社会竞争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幼年期丰富环境经历对其成年后焦虑样行为和社会竞争行为的影响.方法:幼年期Wistar大鼠(生后21天)分为标准饲养组(对照组)和丰富环境刺激(EE)组.对照组为持续在标准实验室饲养条件下饲养;丰富环境组为生后21天至行为学检查时持续在丰富环境下饲养.在生后70天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测试焦虑样行为;采用社会优势管道试验观察社会竞争性行为.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丰富环境组在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优势管道实验结果显示丰富环境刺激组大鼠的社会竞争力明显下降.结论:大鼠幼年期丰富环境刺激可改善大鼠的焦虑样情绪,但导致大鼠社会竞争力下降.
-
静磁场保健寝具磁参数的评价
基于对生物磁学效应的研究,磁疗成为替代医学和补充医学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静磁场(恒定磁场)保健寝具磁标准和磁剂量的评述,首次提出磁保健寝具三围空间磁场的概念,指出采用磁感应强度在空间的强度分布作为磁保健剂量标准.论述了三围空间磁场具体磁参数的评价,包括所用磁源的表面磁感应强度,寝具织物表面磁场的穿透力、梯度、有效磁通量和空间能量等磁场分布的描述性指标.指出了静磁场保健寝具磁参数的合理的评价参量:为确保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在目前认知的400~1100 Gs有效安全剂量内,依据使用时的织物厚度,磁保健寝具选用的磁体表磁应在1000~3000 Gs左右,且磁场的梯度不宜过大,磁场的平均穿透力在25~30cm左右,以确保空间磁场能量的有效作用于人体深处.
-
中国与澳大利亚医疗各项卫生保障制度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中澳两国的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发展的现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分析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受宏观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加之我国的地域特点是南北跨度大,经济、文化等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保障制度总体水平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较大;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保证可持续性方面不足等.我国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全民可及的、人人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但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建立完善的、可持续性的卫生服务体制;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大资金投入,简化报销流程,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我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复杂的、系统的大工程.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借鉴和吸收更多国外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终实现全民可及的、免费医疗的卫生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