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Fixion PF和PF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联合双磷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PFN治疗,观察组应用Fixion PF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Fixion PF组的手术时间较PFN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切口长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xion PF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PFN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
-
基于腰椎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X线测量研究
目的:基于腰椎曲线类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脊柱骨盆矢状序列参数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166例,与1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按照腰椎类型分为4型,LDH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腰4-5 (A)组,腰5-骶1(B)组,腰4-5和腰5-骶1(C)组,三节段以上(D)组.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住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半圆(UP arc)、下半圆(Low arc)、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对上述指标统计分析.结果:LDH组与对照组相比PI、PT和TK增大,SVA向前移位,SS、LL和Up arc减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H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PT,PI~SS和SS~LL高度相关.LDH病例4组间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SS、LL和TK随着突出节段的增加而减小;A组与对照组比较PI和PT差异显著.1型和2型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显著.结论: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具有大的PI和PT,小的LL和SS,SVA向前倾斜,随着病变节段的增加LL,SS和TK减小;脊柱-骨盆协调平衡的能力受腰椎类型影响.
-
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FBG、2hPG、HbA1C、Cys C、Hcy、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FBG、2hPG、HbA1C、CysC、Hcy、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rt-PA溶栓治疗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入院的72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溶栓治疗,对照组36例传统治疗.实验组治疗方法为阿替普酶5 mg+生理盐水10mL静脉缓慢推注,余下0.7mg/Kg+0.9%氯化钠注射100 mL 60 min滴完.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90天,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测定,卒中复发率比较.结果:治疗90天,总有效率:实验组91.67%,对照组72.22%;ESS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89.13±4.58,对照组67.24±6.37;Barthel指数:实验组86.53± 4.29,对照组50.45±6.69;一年后卒中复发率:实验组19.4%,对照组36.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出现2例脑出血;经治疗90天病死率:实验组:2.78%,对照组2.78%,二组无差异(P>0.05).结论:重组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脑梗死早期治疗中起到重要的治疗效果,可改善病人的致残率,加快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AMY)、尿淀粉酶(UAMY)、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体重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MY、UAMY、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LB、PA、TRF及体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干预较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治疗老年SAP中能有效缓解机体高分解代谢,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帕瑞昔布在肺癌手术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在胸部肺癌手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肺癌手术病人120例,分为3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帕瑞昔布钠处理组(P1组和P2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1此基础上术前静脉用帕瑞昔布,P2组在P1基础上术后加用帕瑞昔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用量、不同时间段VAS和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结果:C组、P1和P2组术中出血量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组出血量少(p<0.05).C组、P1和P2组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吗啡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P1组和P2组术后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率和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PT、APTT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降低病人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增加凝血功能,减少吗啡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
-
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法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造影进行确诊.采用随机对照表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每组40例患者.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患者4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状态下于入院第一天清晨抽取静脉血5mL,对实验1组进行CRP检测,对实验2组行D-二聚体检测检测,实验3组行CRP检测联合D-二聚体检测.比较4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①实验组患者CR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l组与实验3组CRP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实验3组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阳性检出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联合检测能够对本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应激激素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异氟醚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0例.观测患者不同时段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S)的浓度及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气腹20 min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前,实验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放气10min,实验组患者肾上腺水平显著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气腹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20 min,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术后放气10min,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可有效改善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麻醉期间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
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疗法在治疗小儿弱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遮盖疗法与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后视功能的变化差异.方法:90例单纯屈光参差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压抑组和遮盖组各45例,两组弱视眼均佩带适矫眼镜,压抑组采用优势眼采用阿托品完全压抑法,遮盖组优势眼6h/日遮盖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压抑组的视力-0.044± 0.137显著优于遮盖组视力-0.217±0.196(P<0.05).压抑组治疗后的P-VEP潜时、P-VEP振幅分别为105.3±4.9(ms)、14.8±3.6(uv)显著优于遮盖组(P<0.05).压抑组的立体视重建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遮盖组(P<0.05),压抑组的有效率80%显著的高于遮盖组的60%(P<0.05).压抑组的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遮盖组(P<0.05),压抑组的有效率84.44%显著的高于遮盖组的57.78%(P<0.05).结论: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弱视儿童较遮盖疗法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残余尿量、术后排气以及排便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尿残余量、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或降低(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便秘、血便、腹泻、尿路感染、尿失禁、尿频尿急,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广泛子宫切除术中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有利于保护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与生活质量.
-
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依迭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及NS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且能够改善NSE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术后镇痛应用妇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舒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术后镇痛应用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全麻术后患者进行随机抽样,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1.0 mg芬太尼联合8mg昂丹司琼镇痛,实验组予以100μg舒芬太尼联合8 mg昂丹司琼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对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镇静评分、疼痛评分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持续静脉予以舒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时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时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后辅助化疗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75× 109/L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将其分为TPO组与IL-11组,分别为35例和33例.分别皮下注射rhTPO 15000U,每日1次;rhIL-11 1.5 mg,每日1次,当血小板计数>125x 109/L或比用药前上升50× 109/L,即停止给药,疗程长为14天.每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mL,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资料、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升至75x 109/L和125x 109/L的时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化疗方案、血小板低值出现的化疗周期及临床病理分期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动态值的比较,第9天出现显著差异(P=0.032).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x 109/L和125x 109/L所需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41,P=0.013).TPO组中,有3例(8.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IL-11组中,有13例(39.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TPO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P=0.006).结论:rhTPO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时效快,安全性好.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B型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34例,按用药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口服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实验组Ⅰ级、Ⅱ级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水平,改善其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Rheb过表达在前体脂肪细胞株3T3-L1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前体脂肪细胞株3T3-L1细胞观察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中上游调控因子Rheb(Ras homolog enriched in brain)对其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表达Rheb的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前体脂肪细胞株,3T3-L1.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鉴定质粒成功转染细胞后,诱导该细胞脂肪分化.予以分化第8天的3T3-L1细胞油红染色,并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另外,我们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和C/EBP-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的表达情况来研究Rheb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高表达Rheb的3T3-L1细胞株,发现高表达Rheb后可以促进脂滴的生成,油红O染色有显著区别,与对照组相比Rheb高表达组的三酰甘油含量明显升高(P<0.05);C/EBP-α和PPAR-γ等脂肪细胞特异性的转录因子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有升高(P<0.05).结论:Rheb基因作为mTOR通路上游调控因子,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
-
热应激对大鼠睾丸HSPs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分析大鼠睾丸局部短暂热应激对HSP70、HSP90、HSP10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N)组、热应激0天(H0)组、热应激5天(H5)组、热应激10天(H10)组、热应激15天(H15)组.N组睾丸局部22℃水浴20 min,其余各组均睾丸局部43℃水浴20 min.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HSP70、HSP90、HSP105 mRNA的表达量.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H5组部分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明显消失,H10组、H15组大部分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大量消失.HE染色形态计量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H5组、H10组、H15组睾丸实质体积比明显减小(p<0.05),睾丸间质体积比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H0组HSP70 mRNA的表达H0组明显增高(p<0.05),H5组、H10组、H15组HSP90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H5组HSP105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HSP70、HSP90、HSP105mRNA的表达在热应激后都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推测它们热应激后在生殖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关,并且和组织的损伤有密切的联系.
-
病理性周期性张应力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阐明病理性周期性张应力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人牙周膜细胞取自健康前磨牙,经过3?5代传代,细胞受到20%牵张力,时间为6h或24h,通过用膜联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V-FITC)和碘化丙啶(PI)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法研究caspase-3,cleaved caspase-3,116 kDa PARP-1和85 kDa PARP-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人PDL细胞受到病理性周期性张应力时存在凋亡,并以一种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受到病理性周期性张应力后裂解的caspase-3和PARP蛋白随着时间增加,然而抑制caspase-3的活性却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但并不能抑制由其他通路导致的凋亡.结论:病理性周期性张应力通过caspase-3/PARP途径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的凋亡.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siRNA对肺癌细胞A549侵袭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3,FGFR3)基因沉默对人类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oproteinases 9,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3组:A组:实验组,即FGFR3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RNA-FGFR3)干扰组;B组:阴性对照组,即FGFR3非特异性阴性对照siRNA(siRNA-NC)干扰组;C组:空白对照组,无siRNA干扰;通过核酸转染试剂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Lipo2000)转染A549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Lipo2000转染效率;转染后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用于检测转染前后FGFR3及MMP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ipo2000介导的FAM-siRNA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转染效率可达80%;在转染36h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A组较B组、C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组较B、C组的FGFR3和MMP9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结论:FGFR3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并能下调MMP9表达.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沉默UVRAG基因在二烯丙基二硫诱导K562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沉默UVRAG基因在DADS诱导K562细胞中观察caspase3的表达.方法:以K562细胞为细胞模型,将构建成功并筛选出有效干扰抑制UVRAG基因的siRNA序列片段采用lipofectamine TM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白血病K562细胞,组别为: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转染24小时后,利用QT-PCR检测UVRAG mRNA的表达水平以此观察干扰效果,再以40 mg/LDADS处理转染试剂组12小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easpase3的表达.结果:QT-PCR显示:与空白组相比,UVRAG mRNA表达明显减少,表明沉默UVRAG基因成功;Western Blotting显示:DADS处理的干扰成功的K562细胞12小时后,检测到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沉默UVRAG基因能使白血病K562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提示抑制UVRAG表达的同时也可能抑制DADS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
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区PS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对于SAMP8模型小鼠海马区早老蛋白1(presenilian1 ,PS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AMP8小鼠(早老化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10只SAMR1小鼠(正常老化小鼠)组成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15天,在电针治疗组治疗时抓取束缚一次,不做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每天治疗前抓取束缚之后再进行电针治疗,治疗穴位选取"百会"、"印堂"、"人中"三穴,频率2Hz,电流强度以小鼠头部微颤为宜,留针20min,每日1次,共15天.电针治疗结束后,通过Mom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SAMP8小鼠海马区PS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海马区的P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中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时增加,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电针治疗组逃避潜伏时明显减少,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化观察各组海马区PS1蛋白表达,电针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1蛋白在海马区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电针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电针治疗组海马区PS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电针治疗可能参与减弱PS1蛋白的表达,降低Aβ水平,对于AD治疗有益.
-
131I-Herceptin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Bcl-xL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131I-Herceptin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Bcl-x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Iodogen法制备131I-Herceptin,超滤法纯化后测定其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和免疫结合率.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表达水平.131I(4.625 MBq/mL)、Herceptin (125 μg/mL)及131I-Herceptin (4.625 MBq/mL)干预乳腺癌BT474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xL的表达.结果:131I-Herceptin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和免疫结合率分别为(89.71± 2.93)%、(91.80± 1.43)%和(58.84± 3.35)%.BT474细胞膜表面HE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DA-MB-231细胞.Herceptin、131I-Herceptin组BT474细胞内Bcl-x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131I组(均P<0.01),而Herceptin与131I-Herceptin组之间细胞内Bcl-x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Herceptin保留Herceptin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Bcl-xL表达的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进而与131I产生协同作用,较Herceptin更有效地杀伤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
-
MK-801诱导精神分裂症小鼠的c-Fos及NADPH氧化酶通路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小鼠的相关机制,为相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和高剂量模型组(n=20).采用两个剂量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建立谷氨酸低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Western Blot分析小鼠海马组织中相关蛋白c-Fos及NADPH氧化酶亚基(p22、p47、p67)的表达变化.结果:低剂量MK-801能够显著增加模型组小鼠的自发活动及刻板行为,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c-Fos蛋白及NADPH氧化酶蛋白亚基p22和p4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剂量的MK-801对小鼠具有后肢肌力障碍方面的毒性作用.结论:低剂量的MIK-801能诱导小鼠精神分裂症模型,且氧化应激及c-Fos的过表达参与了MK-801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
-
盐酸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不同联合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以不同次序联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C-9的作用.方法:运用xCELLigence系统检验多西他赛、培关曲塞、盐酸埃克替尼单药作用于PC-9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联合的不同组合方式对PC-9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影响及凋亡.结果:①埃克替尼对PC-9细胞作用60 h后的IC50值为5.3μM;多西他赛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21.5 mg·mL-1;培美曲塞对PC-9细胞作用36h后的IC50为30 μM.②AnnexinV-FITC凋亡实验观察到化疗药先于埃克替尼应用对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先用多西他赛组细胞凋亡率为(23±0.2)%,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0.2±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15.8±0.4)%;先用培美曲塞组细胞凋亡率为(36.3±0.03)%,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4.7±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3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先于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用药或两药同时应用时PC-9细胞G0/G1期比例比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用药组高.结论: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应用方案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优于晚用埃克替尼或同时应用埃克替尼.
-
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oxyl-5,4'-di-n-octylygenistein,DFOG)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卵巢癌HO-891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即生理盐水组(Saline),紫杉醇组(TAX),DFOG此处为3组(5、10、20 mg/kg)组,观察各组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观察各组荷瘤裸鼠重量及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肌酐值(Cr)、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FCM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cortact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DFOG各组显著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与Saline组比较,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P均<0.05),其中DFOG10mg/kg组对移植瘤抑制率与TAX组相当(P>0.05);与Saline组比较,DFOG各组移植瘤重量明显减轻(P均<0.05),其中DFOG10mg/kg组对移植瘤重量减少率与TAX组相当(P>0.05).与Saline组及DFOG各组比较,TAX组荷瘤裸鼠重量显著降低(P均<0.05),而Saline组和DFOG各组之间荷瘤裸鼠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line组及DFOG各组比较,TAX组荷瘤裸鼠血清LDH、ALT、Cr值和外周血WBC计数显著降低(P均>0.05),而Saline组与DFOG各组比较,荷瘤裸鼠血清LDH、ALT、Cr值和外周血WBC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DFOG各组作用HO-8910细胞移植瘤16d后,HO-8910细胞发生凋亡,与Saline组比较(P均<0.05),其中DFOG10 mg/kg组凋亡率与TAX组相当(P>0.05);同时cortactin蛋白表达降低,与Saline组比较(P均<0.05),其中DFOG 10 mg/kg组凋亡率与TAX组相当(P>0.05).结论:DFOG能抑制卵巢癌HO-891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下调cortactin蛋白表达和诱导HO-8910细胞凋亡.
-
Ku70乙酰化介导TSA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I)trichostatin A(TSA)对Ku70的乙酰化及其在TSA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TSA处理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采用免疫沉淀结合Western blot检测TSA对Ku70乙酰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SA诱导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 c)的转位和表达.结果:TSA可引起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Ku70乙酰化,并与凋亡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HCT116凋亡率(P=0.007)和HT29细胞凋亡率(P=0.005)均显著增高,免疫共沉淀检测到TSA处理细胞后,Bax和Ku70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表明TSA引起的乙酰化促进Bax从Bax-Ku70复合物中释放,Westem blot结果显示TSA促进Bax由胞浆向线粒体转位,同时促进cytochrom c由线粒体向胞浆转位.结论:Ku70乙酰化作用介导了TSA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
INS-1E细胞葡萄糖毒性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胰岛细胞系INS-1E细胞的葡萄糖毒性模型.方法:将INS-1E细胞分别在不同葡萄糖浓度(5.5 mmol/L、16.7mmol/L、25 mmol/L、30 mmol/L)的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48h、72h、96h、120h),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细胞进行细胞功能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素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浓度(5.5 mmol/L、16.7 mmol/L、25mmol/L、30 mmol/L)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INS-1E细胞的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功能均增加(P均<0.05),随着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以及培养时间的延长,INS-1E细胞胰岛素合成及分泌的功能逐渐下降,当在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120h后,胰岛素mRNA合成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INS-1E细胞在30 mM的葡萄糖中培养120 h形成稳定的葡萄糖毒性模型.
-
吡氟酰草胺对大鼠睾丸的氧化损伤及机制研究
目的:评价吡氟酰草胺原药对大鼠睾丸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为完善该新型除草剂的安全性评价及防护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给予雄性SD大鼠0、20(低)、100(中)和500 mg/kg/d(高)的吡氟酰草胺连续经口染毒90天,观察其一般毒性表现;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评价大鼠的睾丸损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Cleaved-caspases 3、C-PRAR、FAS/FASL等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的吡氟酰草胺能明显降低大鼠的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P<0.05);血清SOD和T-AOC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SOD下降显著(P<0.05),但GSH未见变化;染毒大鼠睾丸的生精小管空泡化严重、管腔内精原细胞显著减少;低、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Cleaved-caspases 3、C-PRAR、FAS的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化也证实,低、高剂量组染毒大鼠生精小管中Cleaved-caspases 3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吡氟酰草胺可引起大鼠睾丸中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睾丸可能是该除草剂潜在的靶器官,氧化应激通路可能参与了吡氟酰胺所致的雄性生殖毒性.
-
AIBP基因表达下调促进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
目的:探讨阻断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AIBP)的表达后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消化法分离SD大鼠CMECs,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iRNA转染CMECs下调AIBP基因表达,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RT-PCR法检测AIBP基因的表达;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评价细胞迁移能力;成管实验评价血管新生能力.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相比,转染组CMECs中AIBP表达显著降低(P<0.01);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相比,转染组CMECs增值水平显著增高(P<0.01);Transwell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相比,转染组CMECs迁移能力显著增高(P<0.01);成管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相比,转染组CMECs成管能力显著增高(P<0.01).结论:抑制AIBP表达可以明显促进CMECs增殖,促进其迁移和成管.
-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现状
轮状病毒自上世纪70年代初发现至今,仍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每年约60万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严重脱水死亡.轮状病毒疫苗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至今已有三种疫苗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这三种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其中包括单一血清型Rotarix、罗特威和重组5价疫苗RotaTeq.它们已在全球多国使用,有些国家已将其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使人群轮状病毒感染下降,特别是死亡率明显减少.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除了减毒活疫苗,也有一些实验室研究其他形式的疫苗,例如重组疫苗、灭活疫苗等.本文主要介绍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使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甾体皂苷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甾体皂苷是中药中一类较为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生物转化是利用各种酶系或微生物对天然活性化合物进行生物合成与结构修饰.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对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完成化学法难以进行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从而获得具有更高药用价值的目标化合物.本文对近几年利用微生物和酶法转化对甾体皂苷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甾体皂苷生物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的前景.
-
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技术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针对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被认为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但常规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等超声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新技术检查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利用特定的转录因子诱导体细胞获得的,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可以进行无限的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成三个胚层的能力.iPSC有可能提供无限的自体细胞治疗,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种类疾病的患者提供的成体细胞诱导后可产生种类繁多的iPSC,这项技术给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多类疾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并有可能避免利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治疗面临的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本文回顾iPSC技术优化过程,着重关注应用iPSC建立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治疗的进展,并探讨iPSC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遇到的挑战.
-
泛素连接酶SCFFBW7调控的靶蛋白研究进展
FBW7(F-box and WD repeat domain-containing7,FBW7)为F-box蛋白家族成员,是SCF型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底物识别蛋白,介导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FBW7通过靶向降解多种癌蛋白如Mcl-1、Notch、HIF-1α、CyclinE和KFL5等,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为一种肿瘤抑制蛋白,FBW7基因突变或缺失存在于多种人类肿瘤中,如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胆管癌等,并在这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FBW7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开发肿瘤治疗新方案.本文就FBW7调控的癌蛋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IGFBP-2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IGFBP-2作为IGFBP超家族受关注的分子之一,在多种肿瘤中都发现其表达增加,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以及内皮募集和血管生成等多种过程,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GFBP-2的功能复杂多样,受细胞类型与细胞微环境的影响,其表达含量与肿瘤进程关系紧密,并且与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呈反相关.本文综述了IGFBP-2蛋白结构、功能、调控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将IGFBP-2作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型的过渡时期.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实习期间培养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科学的临床思维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临床实习教学也是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的工作重心.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多年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提升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部分科室率先开展了PBL等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我院领导阶层也通过抓好教学准备、提升带教质量、严格实习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