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중국공공위생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580
- 国内刊号: 21-123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对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影响
目的 研究牛奶中不同浓度抗生素残留对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牛奶中残留的抗生素在经过离体肠道模拟系统作用后,与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标准菌株共同厌氧培养一定时间,观察低浓度氨苄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硫酸链霉素对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浓度在2、100 μg/L时,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菌株的菌落生长数分别是494、285菌落形成单位(cfu)/皿,低于对照组的577、451 cfu/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 =2.52、9.15,P<0.05),表明从这2个剂量开始对这2种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牛奶中硫酸链霉素在20 mg/L时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菌落生长数分别是429、127 cfu/皿,低于对照组的598、174 cfu/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 =5.26、2.68,P<0.05),表明此浓度对这2种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牛奶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浓度在800 μg/L时,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菌落生长数分别是56、79 cfu/皿,低于对照组的80、111 cfu/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2、2.29,P<0.05),表明此浓度对这2种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嗜酸乳杆菌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浓度低于中国农业部颁布的牛奶中氨苄青霉素大允许残留限量(MRL) 10μg/kg水平时生长即受到抑制.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系膜细胞周期变化
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可通过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2].Moorhead等[3]率先提出脂质代谢异常的肾毒性学说,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高血压肾病等常伴高脂血症.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是肾小球中主要的固有细胞,生理状态下其形态结构及数量均保持相对恒定,但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均表现为MC大量增生,终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目前有关ox-LDL与肾脏细胞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了ox-LDL对M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
孕期PFOS暴露诱导胎鼠肺损伤中糖皮质激素影响
目的 探讨孕期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诱导的胎鼠肺损伤中糖皮质激素影响.方法 通过低、中、高(5、10、20 mg/kg)剂量PFOS对孕期SD大鼠染毒7d,于受孕第19 d取胎鼠全肺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胎鼠肺脏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及相关调控基因mRNA、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FOS组胎鼠肺脏中糖皮质激素含量有升高趋势;高剂量PFOS组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pHSD1)mRNA表达(99.07±15.06)高于对照组(P<0.05),11pHSD2mRNA表达(1.140 ±0.303 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1βHSD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PFOS组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H) mRNA(21.37±3.013)升高(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孕期PFOS暴露诱导的胎鼠肺损伤中,糖皮质激素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肺损伤不是肺表面张力破坏引起的.
-
伯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年龄小鼠免疫反应特点
目的 了解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NK65,P.b NK65)感染幼年和中年C57BL/6小鼠免疫反应特点.方法 P.b NK65感染3周龄幼年和8月龄中年C57 BL/6小鼠,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组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数量,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的DCs数量以及分泌IgG抗体的B细胞数量;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 3周小鼠DCs数量[(40.08 ±3.54)×105]在感染后5d明显升高,8月龄鼠在感染后5 d[(103.47 ±11.07) ×105]及8 d[(104.04±1.92) ×105]明显升高;3周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的DCs数量在感染后明显升高,8月龄鼠在感染后8d表达MHCⅡ类分子[(239.40±16.32)×105]和CD86分子[(148.48±14.84)×1o5]数量明显高于3周鼠(P <0.05);3周鼠[(251.01 ±34.02) pg/mL]和8月龄鼠[(584.17±54.03) pg/mL] IFN-γ水平在感染后5 d均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周和8月龄C57BL/6小鼠感染P.b NK65后,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明显差异.
-
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组织PPARα和UCP-2表达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和解偶联蛋白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雄性成年ICR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A组(普通饲料4周+高脂饲料4周)、模型B组(高脂饲料8周),分别测定肝脏指数并制作肝脏病理切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PPARα和UCP-2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模型A、B组小鼠肝指数分别为(3.89±0.87)%、(7.42±0.95)%、(9.38±1.07)%,模型组小鼠肝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模型A、B组小鼠肝组织中PPAR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3±0.33)、(0.45±0.19),低于对照组的(1.16±0.27)(P<0.01),模型A、B组小鼠肝组织中UCP-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7±0.76)、(0.89±0.52),高于对照组的(0.25±0.13) (P<0.01).结论 发生NAFLD的小鼠肝组织中PPARα和UCP-2 mRNA表达异常.
-
蛙皮素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和病变中表达变化
目的 了解蛙皮素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病变)中表达变化,探讨蛙皮素作为胃癌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蛙皮素蛋白和mRNA在各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蛙皮素表达水平在对照组(0.125 9 ±0.024 8)、浅表性胃炎组(0.131 8±0.037 1)、萎缩性胃炎组(0.111 4±0.019 4)较低;不典型增生组(0.338 7 ±0.046 5)和胃癌组(0.394 6±0.062 1)均明显高于前3组(P<0.05);胃癌组高于不典型增生组.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0.105 6 ±0.029 7)、浅表性胃炎组(0.110 0±0.037 1)、萎缩性胃炎组(0.091 4±0.021 3)的蛙皮素mRNA表达水平较低;不典型增生(0.301 7±0.062 5)与前3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胃癌组(0.695 8±0.072 4)明显高于前4组(P<0.05).结论 蛙皮素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对于病变的不同阶段具有一定的提示及监控作用.
-
甘肃省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甘肃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防治效果,为制定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甘肃省2005-2012年连续8年的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甘肃省暗娼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从2005年的61.3%上升到2012年的88.6%;近1次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和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从2005年的57.5%和42.4%上升到2012年的91.6%和75.9%;接受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的比例由2005年的9.4%上升到2012年的5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婚姻状况为同居或离异/丧偶是暗娼人群安全套坚持使用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外省户籍、接受干预(安全套发放、咨询检测、同伴教育)是暗娼人群安全套坚持使用的保护因素.结论 甘肃省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及处于同居、离异、丧偶婚姻状况的暗娼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不同免疫程序比较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死亡率近100%[1-2].近年来中国犬、猫数量快速增加,被犬、猫伤害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暴露后处置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WHO认为暴露后及时、科学和彻底的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3],其推荐的暴露后肌内接种程序有Essen 5针法和Zagreb 4针法(即2-1-1免疫程序)[4].以往在犬伤暴露后处置中,对狂犬疫苗的接种多采用Essen免疫程序.为进一步对比分析Essen免疫程序与2-1-1免疫程序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中的安全性、依从性及医疗成本,本研究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患者6 10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2种免疫程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评价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团体心理辅导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企业机关等群体,且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一般由心理咨询师担任.长久以来,人们更多的把目光聚焦于社会公众或儿童青少年群体,而较少有人关注心理咨询师这一团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点和服务对象也导致其产生职业压力,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
辽阳市2004-2010年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05年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做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承诺[1].辽宁省辽阳市经过多年的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实际工作,麻疹发病率维持较低水平,但近年来麻疹发病有上升趋势,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本研究对辽阳市2004-2010年的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1)资料:资料来源于辽阳市麻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辽阳市统计局.病例诊断参照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
-
烧伤创面分泌物细菌菌群及耐药性分析
在防治细菌性疾病方面,抗生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许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彻底治疗.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菌株逐年增加,成为烧伤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问世,但重度烧伤感染仍然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将烧伤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滥用,阻止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临床开展早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为重要.本研究对2011年11月-2012年4月在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7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定期对烧伤患者创面进行细菌学调查与分析,以了解细菌的分布和耐药动向、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院内感染患者医疗费用调查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它与医院相依并存,并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而日益突出[1-2].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本研究随机抽取2010-2011年某医院出院患者中非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病例各50份,了解各类院内感染影响患者医疗费用增加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随机抽取2010-2011年某医院出院患者中非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病例各50份,分别登记每份病例的医疗费用情况.(2)方法:医院感染定义,参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1].
-
一株新蝇媒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分子系统发育
Wohlfahrtiimonas chitiniclastica由匈牙利的Tóth等[1]首次从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肠道中分离、命名.有文献报道,W.chitiniclastica曾引起法国东南部流浪者菌血症[2]与南美洲阿根廷个体的暴发性脓毒症[3].本文作者根据其宿主为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以及分解几丁质的特征而将其命名为污蝇解壳杆菌[4].本研究对2011年4月从上海浦东机场口岸采集的蝇类体表上各类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Vitek2表型鉴定以及16S rRNA 1 500 bp序列比对,初步确定了其中一株菌为Wohlfahrtiimonas chitiniclastica.W.chitiniclastica为新现临床罕见条件病原菌,在中国相关报道较少.为了对我国这株新现蝇媒致病菌进行正确鉴定,本研究对W.chitiniclastica 16S rRNA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药敏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水中大肠埃希菌f2噬菌体反冲超滤装置浓缩效果评价
水环境中存在100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清型病毒,因饮用水污染病毒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屡见不鲜[1],受到广泛关注.自然水体特别是饮用水中,病毒含量极低,病毒的浓缩成为检测水病毒的关键.大肠杆菌噬菌体f2噬菌体属无包膜单链RNA病毒,直径为22 ~ 26 nm[2],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对外界环境耐力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相似,检测方法简便,对人不致病.已有人建议将f2噬菌体作为肠道病毒的指示物[3-4].浓缩水体病毒方法多样,其中超滤法可用于污水处理、制备纯水和实验室病毒浓缩[5],但鲜见于大体积地表水的病毒浓缩.本实验采用直径10 nm的超滤膜,建立反冲式闭路浓缩系统,进行f2噬菌体回收实验并评价浓缩效果,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地表水、饮用水的病毒浓缩方法.
-
血小板抗原HPA-2基因分型熔解曲线法分析
目的 建立熔解曲线分析法进行HPA-2基因分型,并检测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PA-2等位基因频率.方法 实时荧光PCR后用熔解曲线分析法进行HPA-2基因分型,与常规PCR-SSP方法进行比较,用熔解曲线分析法对辽宁地区155名汉族血小板捐献者的HPA-2系统进行基因分型,获得HPA-2等位基因分布数据,并与国内部分地区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基因型为HPA-2aa的样本,熔解曲线呈现单一的峰型,Tm值在(85±1)℃;基因型为HPA-2ab的样本熔解曲线呈现双峰型,Tm值在(80±1)℃和(85±1)℃;基因型为HPA-2bb的样本熔解曲线呈现单一的峰型,Tm值在(80±1)℃.熔解曲线分析法基因分型结果与PCR-SSP法完全一致.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PA-2 a、HPA-2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61,0.0838.与南京、上海、新疆地区汉族人群以及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均很相似(P>0.05),但与海南黎族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熔解曲线分析法进行HPA-2基因分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优于常规的PCR-SSP方法;HPA-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国内存在种族差异.
-
吸毒人群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推广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包皮环切(MC)预防艾滋病在广西吸毒人群中的推广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南宁市、柳州市4个美沙酮门诊共490名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的男性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后1个月进行MC预防艾滋病宣传和干预,愿意手术且无手术禁忌症者则实施MC,干预后第9个月随访,了解研究对象对MC预防艾滋病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与基线比较,吸毒人群中MC接受意愿从56.1%上升到66.1%(x2 =9.769,P=0.002),手术率从0上升到22.8%(x2=125.662,P =0.000);知晓MC可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从29.2%上升到70.5%(x2=160.499,P=0.000),知晓MC可以保护性伴生殖卫生与健康从33.7%上升到随访的68.1%(x2=111.148,P=0.000),知晓MC可以预防生殖器炎症或肿瘤从33.1%上升到63.2%(x2 =85.502,P =0.000).结论 MC预防AIDS的推广可提高吸毒人群对MC的知晓情况、手术意愿和手术率.
-
省市级疾控中心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实现调查问卷的定制和在线发布,通过在线自填方式对全国省市级CDC1 281名公共卫生信息化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 (34/1 281)的CDC公共卫生信息化人员既有IT专业背景又有医学背景;接受过单位安排培训的占74.7% (957/1 281);在对单位安排的卫生信息化培训次数满意度方面,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t =2.89,P=0.0119);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中“包含奖金福利在内的收入增加”占77.8% (996/1 281),“职称晋升”占52.4% (671/1 281);遇到更好机会的情况下会考虑离开本单位的占33.1% (424/1 281).结论 中国省市级CDC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状况较好,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
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农业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农业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业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地区西吉、海原、同心3个县的山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4 611人中419例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伤害,伤害的发生率为9.1%;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职业、农闲时活动、生产方式、伤残程度、是否吃药、服用安眠药、吸烟、饮酒、接受农业安全教育情况、伤害防范措施自我评价的山区居民农业伤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农业伤害的外部原因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刀/锐器伤184例,占43.9%,机动车伤66例,占15.8%,跌倒/坠落62例,占14.8%;内部原因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注意力不集中232例,占55.4%,不知道如何防护76例,占18.1%,其他原因58例,占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职业是学生是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发生农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农闲时从事其他活动,伤残程度重及服用安眠药是发生农业伤害保护因素.结论 学生是农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
江苏省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对江苏省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重复横断面研究设计、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张家港、丹阳、泰兴20~ 69岁居民开展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进行初步评价;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态度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婚姻、文化程度校正,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调查人数分别为19 106和11 384人,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和合格知晓率(8条知识答对≥6条)分别由基线调查的60.1%和46.4%上升为终点调查的67.5%和52.8%,正确对待结核病人的态度由68.0%上升为78.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社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后,知晓率有所提高,但仍未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的防治目标.
-
氧化应激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 问卷调查湖北省武汉地区42例非肥胖PCOS患者和46名对照妇女的基本特征,检测其血清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等水平,并对MDA和8-OHd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非肥胖PCOS组患者血清中胆固醇(CHO)、总睾酮(TESTO)、促黄体激素(LH)、空腹胰岛素(F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DA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Z=-2.942,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DA和8-OHdG水平均与HOMA-IR(r=0.434,P<0.01;r=0.304,P<0.01)、TESTO(r=0.339,P<0.01;r=0.378,P<0.01)、LH(r =0.217,P=0.023;r=0.326,P<0.01)呈正相关,提示血清MDA和8-OHdG水平与PCOS的高胰岛素抵抗、高雄血症以及卵巢功能紊乱有关.结论 非肥胖PCOS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这种高氧化应激状态与非肥胖PCOS患者的高胰岛素抵抗和高雄血症密切相关.
-
社区中老年男性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评价社区男性居民的体力活动水平,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潍坊社区7个居委中849名40~70岁健康男性居民进行体力活动水平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资料等进行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5.7%研究对象处于体力活动活跃水平,39.8%处于体力活动中等水平,4.5%为体力不足者;78.8%规律地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与40 ~ 49岁组比较,50 ~ 59和60~ 70岁组规律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的OR值分别为2.16和2.41;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年龄越大、在职和健康水平未下降的对象体力活动水平较高.结论 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规律地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均以年龄较大的中老年男性人群参与度更高.
-
TLR4与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家族(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可以将细胞外抗原识别信息向细胞内传递并引发炎症反应的跨膜蛋白,在已发现的11种TLR中,TLR4是研究热点之一.TLR4与炎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胰岛素抵抗早期即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治疗胰岛素抵抗对预防Ⅱ型糖尿病有重要作用[1].1 TLR4的调节作用存在于Kupffer细胞(肝巨噬细胞)和其他巨噬细胞的脂联素刺激TLR4信号通路,激活下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血红素氧-1,其中巨噬细胞内的AMPK可抑制脂多糖诱导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KB,IκB)和激活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linding protein,CREB).活性核受体转录因子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肝脏X受体α(liver Xreceptorα,LXRα)均会干扰TLR4基因转录和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
-
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对妊娠结局影响研究进展
妊娠期妇女的营养不仅要提供满足胎儿生长富裕所需的各种营养,而且要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从而达到预防可能出现的母体和胎儿营养缺乏及某些并发症的目的,因此,保证妊娠期的合理营养对母体健康和下一代的正常身心发育有重大的意义[1].有研究表明,孕妇的膳食、营养可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目前,世界各国孕妇营养水平因地域、膳食模式、饮食结构等的差异而不同,现对近年国内外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表达Tie2基因单核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
近些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而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发展已经成治疗肿瘤的瓶颈[1].从1971年提出"阻断血管,饿死肿瘤"假说,到2004年第1个抑制肿瘤血管药物问世,抗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治疗热点[2].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和肿瘤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3].一些外周循环血中免疫细胞通过表达分泌一系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的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4].随后发现一类有趋化性能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受体Tie2基因的单核细胞(Tie2-expressingmonocytes,TEMs),TEMs在肿瘤发生时被优先募集到肿瘤组织,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形成[5].本文针对TEM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机制及作为新靶点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京沪穗学龄前儿童膳食状况与偏食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上海、广州3地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摄入和偏食情况,为指导合理饮食并帮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北京、上海、广州3地城区各5所幼儿园共3 045名调查对象过去6个月中21种常见食物摄入状况.结果 调查对象蔬菜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每日平均摄入量仅为89.29 g;禽肉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为55.32 g,远高于推荐量;60.26%的学龄前儿童存在严重偏食情况,其中58.46%的男童、61.41%的女童均严重偏食,男女童严重偏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x2=24.625,P<0.05).结论 3地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不足、肉类食用过多,将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及营养过剩、超重肥胖等营养不均衡现象.
-
高原地区儿童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病原种类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就诊的≤14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对所有脑脊液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8种细菌的培养鉴定以及乙脑病毒等4种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共有254例脑炎脑膜炎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共检出阳性菌株21株,细菌检出率为8.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检出率高,各占整个阳性标本的23.8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隐球菌,各占阳性标本的19.05%;另检出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球菌,分别占阳性标本的9.52%和4.76%;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9份,病毒检出率为7.48%,主要为肠道病毒,共15份,占整个阳性标本的78.95%,检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核酸阳性各2份,各占阳性标本的10.53%.结论 高原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仍以细菌感染略占优势,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也不容忽视.
-
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1 005名3~6岁儿童忽视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为31.7%,男童总忽视率和身体忽视率高于女童(均P<0.05);不同年龄组总忽视率和安全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层面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0.05);调查儿童忽视度为(45.7±6.8),男女童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5,P=0.172),但男童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u =2.95,P=0.002);不同年龄组总忽视度、身体、教育及安全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总忽视度、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忽视度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 =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类型(OR=4.689,P=0.009)、父母亲职业(OR =0.064;P =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OR=0.130,P=0.000)、父母的关系(OR =4.578,P=0.000)4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的关系.
-
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影响
目的 探讨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奉天医院分娩的307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新生儿脐带血中铅的含量;采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检查方法评价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并测量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结果 新生儿脐血铅水平呈偏态分布,范围3.0~ 126.0μg/L,几何均数为33.04 μg/L;不同脐血铅水平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比较,高铅组新生儿总分[(38.17±1.361)分]及主动肌张力得分[(7.31±0.613)分]均低于中铅组[(38.38±1.106)、(7.49 ±0.579)分]和低铅组[(38.66 ±0.995)、(7.64±0.5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可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
膳食摄入对学龄儿童骨密度年龄趋势影响
目的 明确膳食摄入因素对学龄儿童骨密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水平.方法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2 046名1~6年级学生进行骨健康相关因素、膳食调查和骨密度测定.结果 学龄儿童超声骨密度的声波传导速度(SOS)均值为(1 530.2±21.0) m/s,6岁时为(1 540.4±22.3) m/s,随年龄增长降低至9岁时的(1 521.9±20.0)m/s,10~13岁回升到(1 527.4±22.5) m/s;当每天面食摄入量200~400 g、豆制品摄入量25 ~ 49 g、奶类摄入量200 ~ 400 g、叶菜类摄入量75 ~ 124 g以及营养素钙摄入量50%~149%适宜摄入量(AI)、磷摄入量50% ~ 149%AI时,其SOS值能达到95%医学参考值范围;当每天豆制品摄入量50~99 g、蔬菜叶类摄入量50~74 g、钙摄入量150%~200% AI时,SOS值水平高于参考值;将有影响的食物和营养素的适宜量带入回归方程后,SOS值初步呈现出随年龄增长逐步上升态势.结论 膳食摄入对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增值有影响,经调整改善能利于骨快速增长期骨量的提高.
-
中国儿童ADHD流行状况Meta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水平和特点,探讨影响其发病率因素.方法 通过对1983-2011年已正式发表的中文调查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回顾,采用Meta分析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用Meta回归探索发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3篇论文纳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儿童ADHD总体发病率为5.7%(95%CI=4.9%~6.6%),男童总发病率为7.5% (95%CI =6.4% ~8.8%),女童总发病率为3.4%(95% CI=2.7% ~4.4%);我国近年儿童ADH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小学生大于学龄前儿童;Meta回归结果显示,调查时间、地区、受调查对象年龄、样本量大小和诊断标准均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规范研究设计,制定“筛查”和“诊断”的不同标准,并严格执行;应重视不发达地区儿童及学龄前儿童ADHD的流行情况.
-
上海市社区婴儿喂养情况评价
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区某社区2009年以来的婴儿喂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对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儿童保健系统中2009-2011年原始的儿童常规体检资料进行筛选,筛选出1 789名对象纳入研究,对纳入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断奶年龄、辅食添加时间以及辅食添加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婴儿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3.0%和22.8%,平均断奶年龄为6.4个月;4月龄前已有61.3%的婴儿添加了辅食,添加辅食的种类较齐全,6月龄内添加3类辅食的婴儿达到54.3%,且6月龄和12月龄时加多类辅食的婴儿体重和身高均高于添加单一辅食的婴儿;但直到12月龄,奶类、谷类和蔬菜的日摄入量仍有52.7%、50.5%、57.9%的婴儿未达到营养学会妇幼分会提出的婴儿食物推荐量.结论 该社区的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低且断奶年龄早;辅食添加存在不合理现象,辅食添加过早、某些种类的辅食添加量过少.
-
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蒙古族7~18岁学生在1985-2010年间身高生长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校点1985、2000、2010年的调查数据,将蒙古族7~18岁学生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类,对学生身高、生长水平的城乡差异、快速增长期及增长高峰年龄变化、成年(18岁)时身高性差等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长期变化有明显增长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均值增长量分别为5.79、5.26、3.66、4.27 cm;1985-2000年(前15年)学生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大于2001-2010年(后10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增长速度前15年与后10年分别为3.32与0.81、2.84与1.00、2.04与0.60、2.47与0.57 cm/10年,提示蒙古族7~18岁学生生长长期变化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特点;蒙古族7~18岁城市学生身高增长大于农村,城乡男生身高增长快于女生(城男城女比较t =4.15,P<0.01;乡男乡女比较t=1.42,P>0.05),蒙古族7~18岁学生中城男、城女、乡女均表现出身高增长高峰年龄提前趋势;蒙古族18岁学生身高性差逐渐增加,1985、2000和2010年城市18岁学生身高性差分别为9.28(95%CI=8.26~ 10.30)、12.96(95%CI=12.16~ 13.76)和13.50(95%CI=12.70~ 14.30) cm,农村18岁学生身高性差分别为10.37(95% CI=9.79~10.95)、10.97(95% CI=10.24~ 11.70)和11.66(95% CI=10.89~12.43)cm,2000和2010年城市身高性差均高于农村性差(P<0.05),且性差均< 14 cm,提示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增长仍处于生长长期趋势的增长阶段.结论 蒙古族7 ~18岁学生身高的生长水平呈积极增长的长期趋势,且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但城乡学生发育水平仍有差距.
-
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和行为问题调查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南宁市城郊结合部3所小学的全部在校流动儿童573人为流动组,同校的其他儿童1 58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BRSC)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阳性率为12.31%,行为问题阳性率为21.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因子均分[(19.18 ±5.097)、(20.14 ±4.173)分]均低于对照组[(20.01 ±4.891、20.74±3.968)分](P<0.05);行为问题阳性率男童(29.52%)高于女童(11.62%)(x2=26.081,P <0.01),高年级组(30.0%)高于低年级组(19.13%)和中年级组(17.0%)(X2=10.885,P<0.01);相关分析显示,CLS总分与SAQ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9、-0.456、-0.40,P<0.01),与Rutter总分、Rutter问卷中的神经症行为均分呈正相关(r=0.128、0.13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好朋友、自觉可爱程度是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OR=0.239、0.289);性别、自觉可爱程度是其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 =0.315、0.291).结论 流动儿童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较低,其中男童和高年级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儿童的孤独感与其自我接纳程度呈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有无好朋友和自觉可爱程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
湘西州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和苗族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差异,为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州凤凰、泸溪、永顺和龙山县8所中学的2 094名土家族和苗族中学生,对其吸烟、饮酒、非故意伤害、故意伤害、不良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精神成瘾等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土家族和苗族中学生尝试吸烟报告率为25.35% ~ 70.14%,13岁以前开始吸烟报告率为12.56% ~48.73%,尝试饮酒报告率为48.60% ~ 77.74%,学习压力大报告率为17.09% ~ 38.59%,不喝牛奶报告率为28.95% ~ 54.01%,缺乏体育锻炼报告率为58.03%~72.35%;土家族中学生尝试饮酒(70.05%)、学习压力大(31.09%)、做功课≥3 h/d (21.47%)的报告率均高于苗族,苗族中学生现在吸烟(22.42%)、严重吸烟(3.06%)、现在饮酒(32.36%)、重度饮酒(14.78%)、到非安全场所游泳(38.09%)、常喝饮料(18.22%)、常吃甜食(36.69%)、常吃快餐(5.10%)、不喝牛奶(46.11%)、不吃早餐(10.57%)、经常看电视(51.08%)的报告率均高于土家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土家族和苗族中学生不同群体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不同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
儿童青少年饮食自我效能感及健康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健康饮食行为现状,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和健康饮食行为调查表对贵州省9所学校1 3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住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省省会和县级以下地区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2.08 ±0.72)和(2.00±0.61)分,≤12和>12周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得分分别为(2.08 ±0.63)和(2.01 ±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会和县级以下地区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得分分别为(2.67 ±0.90)和(2.05 ±0.92)分,男生和女生得分分别为(2.26 ±0.94)和(2.45±0.99)分,≤12和>12周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得分分别为(2.29 ±0.93)和(2.52 ±0.87)分,小学、初中及高中生得分分别为(2.33 ±0.95)、(2.28 ±0.92)和(2.53 ±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贵州省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饮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202,P <0.001).结论 贵州省省会和县级以下地区中小学生与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健康饮食行为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和干预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形成健康饮食行为.
-
家长对学龄期儿童体形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家长对学龄期儿童体形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4月对长沙市2 224名4~6年级学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身高、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体质指数(BMI)评分标准进行体形分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儿童体形的认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图形估计结果显示,有53.7%的家长低估了学生体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家长对儿童体形认知产生数值低估的危险因素为学生体形较胖(OR=35.763,95% CI=23.745 ~ 53.863);保护因素为女性家长(OR =0.623,95% CI =0.400 ~0.969);导致家长对儿童体形认知产生图形低估的危险因素有居住在农村(OR=1.464,95% CI=1.090 ~1.966)、学生年级较高(OR =1.272,95%CI=1.067 ~1.517)、学生体形较胖(OR=32.089,95% CI=16.810 ~ 61.255);保护因素有家长受教育程度高(OR=0.870,95% CI =0.773~0.979)、家长体形超重或肥胖(OR =0.578,95% CI =0.403 ~0.830).结论 长沙市家长对学龄期儿童体形认知存在低估偏倚,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家长能够正确评估儿童的体形并且认识到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的严重性.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