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侧皮质不完整的年轻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自2008-01-2010-06采用闭合复位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此类股骨颈骨折36例,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时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52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06 ml.随访时间28~72个月,平均53个月.36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8个月.4例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术后1年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 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复位和满意的内固定位置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骨折27例.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及改良Baird-Jackson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1~50(37.0±8.6)min;切口长度2~5 cm,平均3.5 cm.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组均获得平均12.6(12~2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0.7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优17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3%;改良Baird-Jackson评分:优15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6.3%.结论 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固定牢固、疗效可靠等优点.
-
PFNA与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12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53例)与LCP内固定治疗(32例)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8个月.LCP组术后2例发生严重髋内翻,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PFNA组1例伴有股骨颈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畸形;1例因严重骨质疏松,术后因过早负重,发生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PFNA组优35例,良1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6.2%;LCP组优15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 PFNA与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临床医师应尽可能选择一个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好的疗效.
-
应用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
目的 探讨三柱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0-09-2012-10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8例,均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开放性骨折急诊仅行清创缝合.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骨折复位后 的骨缺损采用植骨填充.结果 28例均获随访8~35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于术后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KSS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3%.1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切口局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腓总神经损伤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结论 根据三柱理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三柱骨折,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同种异体骨植骨在A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植骨在AO分型中A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2010-05-2013-06诊治60例A型股骨干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术中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植骨组),30例不植骨(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12~2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并发症:膝关节功能障碍1例,免疫排斥反应1例.对照组并发症:骨不连2例,内固定松动4例,膝关节功能障碍1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 A型股骨干骨折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切除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的镇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3-01-2014-03在膝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487例,分为A、B2组.A组189例术后给予口服曲马多100 mg,1次/d,服用2周;B组298例术后即刻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术后4、6、12、24、48 h采用VAS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疼痛评估.结果 B组术后4、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头晕嗜睡(A组8例,B组4例),恶心、呕吐(A组12例,B组7例),皮肤瘙痒(A组7例,B组9例),出现的症状均在术后3d内减轻或消退.结论 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具有全身干扰小、镇痛效果好等特点,能帮助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11-03-2013-03诊治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96例,单纯外踝骨折行内踝三角韧带探查修复及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内外踝骨折或不需处理后踝的三踝骨折,分别行内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3者,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选择后外侧切口进入,复位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3 h,平均2.3 h.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行踝关节CT检查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优47例,良4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复位顺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术中应常规探查下胫腓关节情况;内、后踝需要同时固定的患者取后外侧单一切口即可满足手术显露需求.
-
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3-01采用空心钉结合髋关节镜技术治疗38例股骨颈骨折,随访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6~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神经血管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例手术2~3年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为关节镜下发现骨折粉碎缺损严重行切开复位带蒂骨瓣移植者,这2例中1例疼痛明显、股骨头严重变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估:优22例,良1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2.1%.结论 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有效杜绝了螺钉穿出,大幅提高了复位质量,降低了关节内压力,同时能够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切开复位.
-
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目的 探讨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自2008-09-2014-06共诊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0例,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及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主要观察有无腘动、静脉损伤,术后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外后侧不稳.结果 10例均无腘动、静脉损伤,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3周后功能恢复.本组均获得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骨折愈合后复位无丢失,HSS评分82~95分,平均88.5分.术后3个月膝关节平均屈曲121.5°(100°~130°),伸膝平均2°(-5°~5°).结论 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术野显露清楚,骨折可解剖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外后侧不稳,手术安全性高.
-
前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前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3-12采用前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采用前内侧入路,其中5例联合内踝截骨入路.术中予以空心钉埋头关节面下固定骨折,若行内踝截骨,予以空心钉固定内踝.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平均18°(8°~25°),跖屈平均35°(29°~40°).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急诊手术患者AOFAS评分为(88.667±4.803)分,非急诊手术患者AOFAS评分为(73.875±13.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7 5<0.05).结论 前内侧入路术野显露清晰,可直视下完成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活动满意.
-
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3-01诊治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15例,采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未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8 ~96分,平均93分;其中优12例,良3例.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髋内翻、下肢旋转畸形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为髓内中心固定,力学性能较佳,能较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
DHS结合TSP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股骨粗隆稳定钢板(DHS+TS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HS+TSP组24例,PFNA组2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异体血量、卧床时间方面优于DHS+T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HS+TSP组术后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NA组与DHS+TSP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DHS+TS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但存在术后隐性失血、输血量多的缺点.
-
超远端锁定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侧干骺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超远端锁定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侧干骺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04采用超远端锁定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远侧干骺段骨折78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AOFAS后足评分.结果 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换药后治愈.胫骨侧方成角(3.7±2.4)°.73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31(19.7±7.4)周,5例失访.随访满1年者(末次随访)共67例,踝关节背屈(19.6±1.6)°,AOFAS评分67~92(84.8±6.4)分;刺激性疼痛4例,2例位于胫骨远端前方,2例位于髌下.结论 超远端锁定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侧干骺段骨折安全、有效.
-
TRIGEN InterTan系统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TRIGEN InterTan系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0-01-2012-10分别采用TRIGEN InterTan(Smith&Nephew公司提供)和PFNA(康辉公司提供)内固定治疗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InterTan内固定31例,PFNA内固定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56例均获得平均17.3(9~20)个月随访,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延期愈合,其余无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者行走能力达到骨折前水平.与InterTan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 InterTan系统和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
联合入路单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单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0-06-2013-10采用膝关节联合入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采用膝后内侧联合膝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单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7周.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3~98分,平均89.1分.结论 对于复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采用联合入路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疗效佳,并发症少.
-
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01-2013-12共诊治52例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内侧T形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MSP)11例,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LLP)12例,双侧双钢板内固定(BDP)12例,以及内侧双钢板内固定(MDP)17例.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防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MDP组Rasmussen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1%;MSP组Rasmussen评分: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BDP组Rasmussen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LLP组Rasmussen评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66.7%.MDP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临床疗效佳.
-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方法 统计自2010-02-2013-03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进行的关节置换手术1 031例(1 127侧),其中髋关节置换术723例(784髋),膝关节置换术211例(246膝),非感染性关节置换翻修术97例(97髋).对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结果阳性者的关节置换类型,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28侧(2.48%)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19侧为G+性菌,8侧为G-性菌,1侧为曲霉菌.27侧(2.62%,27/1 030)细菌培养阳性的关节置换为初次关节置换,1侧(1.03%,1/97)为非感染性关节置换翻修术,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5>0.05).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诊断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7.52%.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不宜单独作为诊断感染的重要指标,需综合分析以确诊术后感染.同时建议关节置换术后严格引流管周围皮肤消毒,尽量减少细菌污染,减少培养结果的假阳性.
-
应用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皮肤缺损骨外露
目的 探讨严重胫腓骨骨折伴胫前皮肤缺损的原因和皮瓣修复治疗的方法.方法 自2008-01-2014-01应用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皮肤缺损骨外露21例,根据就诊时间和患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程度的不同,选择急诊行清创骨折固定皮瓣修复或急诊清创骨折固定二期皮瓣修复.结果 本组皮瓣修复一期愈合16例;3例术后出现皮瓣感染,形成窦道,经抗炎换药治疗创口二期愈合;2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处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后给予游离植皮治愈.本组获得随访平均1.5(0.5~3.5)年,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平均9.5个月.结论 严重胫腓骨骨折伴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应根据就诊时间不同和伤肢皮肤缺损程度,选择性采取一期或二期皮瓣修复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病灶清除截骨矫形植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截骨矫形植骨外固定架固定在儿童股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自2010-08-2013-06诊治的5例儿童股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应用病灶清除、截骨矫形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双皮松质骨块,于股骨内外侧髁上各置入1枚克氏针,固定股骨截骨远端及植入骨块.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35~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失血量200~320 ml,平均260 ml.术中均未输血.5例均获得随访8~41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摄X线片后拆除外固定架,并行患侧膝关节松动训练,所有患者训练1个月后患侧膝关节均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采用病灶清除、截骨矫形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以加速骨愈合,减少病理性骨折,大限度矫正患肢畸形,改善下肢力线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骺线上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骺线上骨质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06-2012-06诊治35例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采用关节镜下复位,胫骨近端骺线上骨质内空心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佩戴卡盘支具,早期适当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2~56 min,平均41 min.术后3~6个月摄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35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至随访结束时,均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骨骺损伤表现.Lachman试验正常,前抽屉试验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73~95 (85.4±4.7)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骺线上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
侧卧位与仰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 探讨侧卧位与仰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3-12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并与同期仰卧位下PFNA内固定37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侧卧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得到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5~60周,平均40周.侧卧位组骨折愈合时间(25.0±2.4)周,仰卧位组骨折愈合时间(26.0±1.1)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2).末次随访时,侧卧位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9.57±1.28)分,仰卧位组(90.09±1.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采用侧卧位较仰卧位在治疗早期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Ⅰ~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Ⅰ~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06例SandersⅠ ~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术前及术后1d测量所有患者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术后6、12个月来院复查,测量患者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0.5、1、2、3年的功能状况.结果 SandersⅠ ~Ⅲ型骨折患者术后1d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种骨折分型Maryland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313,P=0.003),SandersⅠ型骨折Maryland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SandersⅡ型(P =0.010)及SandersⅢ型(P =0.001),SandersⅡ型骨折与SandersⅢ型骨折Maryland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不同Sanders分型患者术后0.5、1、2、3年的Maryland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Ⅰ ~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的理想方式,可有效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及跟骨结节的解剖形态,促进足踝功能恢复.
-
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01诊治的306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85例,其中下肢皮牵引21例,骨牵引64例;手术治疗221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9例,空心钉内固定63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50例,髓内钉内固定38例,术前麻醉过程中意外死亡1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85例中,出现皮肤损伤3例,钢针孔处感染10例,下肢静脉炎11例,便秘30例,泌尿系感染10例,去除牵引后关节活动障碍3例.手术治疗221例,死亡2例,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意外死亡;1例DHS内固定后3d发生骨折移位,转上级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5d死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9例中2例发生脱位,1例因脑血栓后遗症术后行走困难.空心钉内固定63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DHS内固定50例中,2例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髓内钉内固定38例中1例因骨质疏松、骨吸收失败,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尽可能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
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体会.方法 自2012-01-2014-01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0例.去除髋臼内细碎骨片,将较大的骨块复位,用2枚4.5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骨块,钉尾埋于软骨下,如骨块偏小,可用2枚3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防止骨块旋转.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6~23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均无明显疼痛,股骨大粗隆截骨块愈合时间平均3.3个月,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2例出现Ⅰ~Ⅱ级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 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能大限度地保留股骨头血供,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
内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伴内翻畸形
目的 探讨内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近干骺端骨不连伴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2-12对12例股骨髁上近干骺端骨不连伴内翻畸形采用内外侧锁定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或腓骨支撑植骨,矫正内翻畸形.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8~32个月,骨折端平均愈合时间为8.2个月.2例出现患肢短缩,长度<2 cm.1例患肢残余内翻2°,无外翻畸形发生.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标准评估: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度(91.5±4.2)°与术前(78.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2,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3±4.8)分明显高于术前(56.6±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3,P<0.05).结论 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近干骺端骨不连,术中通过植骨支撑修复骨缺损,重建内侧柱,矫正内翻畸形,使骨折端得到良好复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小切口DHS内固定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观察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07-2014-02诊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21例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配合骨水泥灌注强化治疗(骨水泥组),18例单纯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术(单纯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2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所有患者术后获得平均11.4(5~18)个月随访.骨水泥组:围手术期无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切割股骨头、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0.5%.单纯组:1例内固定松动切割股骨头,经卧床非手术治疗后骨 折愈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3.3%.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DHS内固定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创伤的情况下提高了内固定的稳定性,患者可早期活动,临床效果满意.
-
内侧与外侧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应用外侧与内侧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AO分型中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06-2010-08,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60例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30例(内侧组),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30例(外侧组).记录并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AOFAS评分、背屈活动范围、跖屈活动范围、短缩长度)及影像学指标(内翻畸形、外翻畸形、前向成角、后向成角).结果 内侧组获得随访平均14.8(12~18)个月,外侧组获得随访平均16.7(12~20)个月.内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外翻畸形,前、后向成角,背、跖屈活动范围,肢体短缩长度,以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内侧固定相对于外侧固定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环境,具有创伤小、血运损伤小等优点.但是2种固定方法的短期疗效差异不大,临床治疗过程中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比较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01-2013-04采用前外侧入路分别行骨水泥(70例70髋,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70例70髋,非骨水泥组)MIS-HA治疗1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非骨水泥组7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14~28)个月;骨水泥组术中因肺栓塞死亡1例,6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14~28)个月.2组术中SpO2<95%者、舒张压下降≥20 mm Hg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水泥组相比,非骨水泥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总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3、6、12个月比较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MIS-HA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1-06-2014-01诊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MSCTV)进行下肢DVT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2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合并伤、是否骨牵引、是否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术前是否采取血栓预防措施、血清D-二聚体水平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长骨骨折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中4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4.8%.47例DVT中,1例为混合型DVT,3例为中央型DVT,其余均为周围型DVT.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存在合并伤、合并系统性疾病、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是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合并伤[OR =3.644,95%CI(1.616,8.216),P=0.002]、合并内科系统疾病[OR=2.819,95%CI(1.062,7.487),P=0.038]、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OR =0.382,95%CI(0.175,0.836),P=0.016]是影响下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存在合并伤、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易发生DVT,创伤患者术前需密切监测血栓形成,同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Lisfranc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一期部分跖跗关节融合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Lisfranc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一期部分跖跗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全部对Lisfranc损伤进行ORIF及一期部分跖跗关节融合术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评价指标:功能评分、并发症、二次翻修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满意率.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2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功能评分因缺乏统一评分系统未能进行合并.ORIF组与关节融合组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 =0.85,95%CI(0.06,11.25),P=0.90].ORIF组与关节融合组在二次翻修手术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 =0.42,95%CI(0.14,1.29),P=0.13].关节融合组在内固定物取出术方面比较明显优于ORIF组[RR =0.04,95%CI(0.01,0.12),P<0.000 01].关节融合组患者满意率较ORI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4.69,95%CI(1.80,12.22),P=0.002].结论 Lisfranc损伤一期行关节融合术在术后并发症、二次翻修手术方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无明显差异,但在患者满意率及内固定取出方面更有优势.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0诊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7例,按照内固定失效与否分为A(内固定失效组)、B(内固定成功组)2组.观察指标:外侧壁厚度、外侧壁分型、尖顶距(TAD)、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结果 157例获得平均14.6(12~18)个月随访,24例(15.3%)出现内固定失效.11例髋内翻,2例退钉,2例内固定切割,18例复位丢失,4例股骨颈短缩.A组外侧壁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AD>30 nun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86,P=0.003).2组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及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Ⅲ型外侧壁骨折占87,5%,而B组仅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05,P=0.001).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厚度过小,Ⅱ、Ⅲ型不稳定外侧壁骨折,以及TAD>30mm可能是发生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
-
足拇外翻远端截骨术后HAV角和IM角不同X线片测量方法的Bland-Altman分析
目的 确定足拇外翻远端截骨术后适宜的HAV角和IM角X线测量方法.方法 采用影像学测量软件对足拇外翻术后X线片进行测量,不同测量者使用6种方法测量同一张X线片;同一测量者使用6种方法测量不同X线片,对测量结果进行Bland-Altman分析和一致性评价.结果 不同测量者使用6种方法对同一张片子测量,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测量者使用6种方法测量不同X线片,方法C测量平均值小,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的范围窄,其次是方法A和D;方法B测量值的标准差及置信区间比其他方法大.方法A与方法D的差值的标准差小,在可信区间内接近,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方法A利用测量软件自动确定第1跖骨轴线,重复性好,测量可靠、准确,可作为足拇外翻术后X线软件测量的“金标准”.方法D在手工测量时第1跖骨轴线参考点唯一、重复性好、为准确,可作为足拇外翻远端截骨术后X线片的首选测量方法.
-
腓骨近端段切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段切术对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是否优于非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32例(42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2组,处理组10例(20膝)行腓骨近端段切术,对照组22例(22膝)行封闭+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结束后第3、6、12个月接受随访.处理组切口均一期愈合,2膝出现肌间血肿,经热敷后吸收;1膝腓浅神经损伤,未予特殊处理,3个月后恢复.对照组没有出现并发症.2组治疗后3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12个月处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2组疗效差距大,把显效和优秀合并为有效,治疗12个月时处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 =2.34,x2CMH=10.408,P=0.001 5,95%CI(1.30,4.19)].结论 单纯腓骨上端段切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外侧软组织张力,减轻疼痛,患者可即刻负重行走.
-
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60对股骨标本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正常值,并且和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解剖组包括60对股骨标本,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尸体标本解剖形态,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影像组纳入自2010-01-2012-12摄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的600例患者,按Doherty法确定股骨头大直径和股骨颈小直径,分别测量这2个指标并计算其比例.结果 解剖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3.83±4.13)mm,股骨颈小直径为(29.83±2.95)mm,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7±0.08).影像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2.32±7.44)mm,股骨颈小直径为(28.87±5.46)mm,股骨头颈直径比为(1.47±0.12).解剖组和影像组股骨头大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股骨颈小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73),股骨头颈直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2).结论 应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影像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研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撞击综合征的早期鉴别和诊断,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测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
动力与静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年新鲜股骨干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动力和静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年新鲜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5-2012-12共53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成年新鲜股骨干骨折纳入本研究.采用动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3例(动力组),采用静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30例(静力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改良Klaus-Klemm评分.结果 动力组随访时间25个月,静力组随访时间26个月.2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及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终均获得骨愈合.静力组5例因骨折延迟愈合分别于术后4、5、7、8、9个月予以骨折端动力化后愈合,其中1例出现肢体短缩1.5 cm.动力组1例术后12个月骨折仍未愈合,断端骨质吸收,骨折远端向近侧移位,远端锁钉稍退出,予以拔除近端锁钉、完成动力化后骨折愈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改良Klaus-Klem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组骨折愈合时间较静力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动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分型A型及B型成人新鲜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有升高的趋势.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01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化脓性感染6例.对于高度怀疑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患者立即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每次送一式2份标本,然后尽早大剂量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和冲洗术,术后抗生素溶液(主要是庆大霉素溶液)关节腔持续灌洗.结果 本研究286例中有6例发生了膝关节化脓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感染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和冲洗术后第2~4天症状明显缓解,经过正规治疗后没有复发病例.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与健侧一致,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KT-2000检查与健侧比较:30°位(1.7±0.6) mm,90°位(1.0±0.9)mm.6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韧带功能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化脓性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对于疑似或者确诊感染患者,尽早行关节镜下清理手术和抗生素溶液关节腔持续灌洗,术后结合抗生素治疗,辅以积极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利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利用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志愿者20名,行CT扫描并分别测量两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并比较两侧股骨该夹角的差异.采用C型臂X线机对20具股骨标本于截骨前后分别测量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及股骨颈前倾角,比较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 志愿者左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为(65.9±7.5)°,右侧为(64.9±7.2)°;两侧间差值为1.2°~8.7°(3.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27,P=0.365).20具股骨标本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为50.5°~80.0°(65.7±8.0)°,股骨颈前倾角为9.0°~19.5°(9.0±8.4)°.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残留旋转移位为1.0°~7.0°(3.7±1.9)°,股骨颈前倾角法残留旋转移位为1.0°~8.5° (4.4±2.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3,P=0.279).结论 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依靠确切的测量点来测量,准确性较高;此外,旋转程度可以量化,便于矫正;无需特殊投照体位,简便易行.
-
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 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12诊治的2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LPFP内固定治疗.若股骨小粗隆破坏严重并伴有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05 min,平均68 min;术中出血量180~760 ml,平均295 ml.其中有12例术中或术后输血.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29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2.1(6~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15个月,平均5.9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术后1例下肢肿胀,经B超证实为下肢DVT,经内科2周积极抗凝溶栓等治疗,预后良好.1例发生褥疮.无螺钉松动、断钉、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
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9-01-2013-08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68例(72膝),经MRI和关节镜下确诊后,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保留边缘6~8 mm成形联合半月板稳定术,进行体部、腘肌腱裂口周围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经胫骨骨道固定;B组行盘状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3、6、1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结果 A组34例获得随访,B组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12~14)个月.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消失,无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者.2组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6,P=0.077;f =0.442,P=0.661);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P=0.001).A组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为(9.2±2.6)%,B组为(5.0±2.7)%,A组残存半月板板台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5,P=0.001);但比同侧正常的(12.3%)低.结论 对于不稳定盘状软骨损伤,在半月板成形的基础上,给予周边缝合固定及前后角重建固定,能大程度地保留外侧半月板周缘并保持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
PFNA与LCP内固定治疗成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成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PFNA与LCP内固定治疗成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选取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Harri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作为Meta分析评价指标,并对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共1 001例研究对象,其中PFNA内固定512例,LCP内固定489例.纳入9篇CCT,3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PFNA组与LCP组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MD =-19.39,95%CI(-32.16,-6.63),P<0.05],减少了术中失血量[MD =-125.18,95%CI(-185.76,-64.59),P<0.05],缩短了切口长度[MD=-7.97,95%CI(-8.53,-7.41),P<0.05].而2组Harris评分优良率[OR =1.26,95%CI(0.87,1.83),P>0.05]、骨折愈合时间[MD =-0.65,95%CI(-1.38,0.08),P>0.05]、术后并发症[OR =0.76,95%CI(0.33,1.7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LCP内固定相比,PFNA内固定在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但二者在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选择佳的手术方式.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olles骨折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人数逐渐增加,而临床上TKA术后患者摔倒后导致骨折时有发生.本院自2004-06-2014-06诊治TKA术后摔倒致Colles骨折10例,采用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并对摔倒原因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65~80岁.摔倒时间均在TKA术后1年内.1例因行走时疼痛突然摔倒,2例突然感觉患肢无力摔倒,7例无明显诱因正常平路行走时突然摔倒.Colles骨折按AO分类:B1型3例,B2型2例,B3型1例,C2型4例.3例患有抑郁症.
-
骶髂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骶髂关节疼痛作为下腰痛的一个病因,目前尚未被证实,其发病率在10%~60%,平均发病率为25%[1].目前骶髂关节疼痛尚缺乏明确的定义,结合大多数参考文献,骶髂关节疼痛是指由于骶髂关节炎症、创伤、退行性改变及妊娠等因素引起的以髂后上棘区域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骶髂关节功能障碍、骶髂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障碍、骶髂关节炎.由于骶髂关节疼痛具有多变性,不同的个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造成了诊断的困难.本综述从解剖结构、临床表现、诊断困境及治疗手段方面对骶髂关节疼痛作一总结,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