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骨筋膜室综合征改良水柱测压法的临床意义及分析

    作者:张强;曲伟;慕晓芳

    目的 寻求一种客观准确、方便实用、可以重复监测,易于推广使用的筋膜室压力测量方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例怀疑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志愿者,分别采用自制水柱测压仪和传统Whiteside法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并将二测压法进行系统对比,比较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 改良水柱测压法与传统Whiteside法经统计学配对方差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水柱测压法操作简便、结果客观准确、具有实用性和可重复性,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赵快平;熊波;成明华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153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 153例中出现早期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9.1%;晚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14.4%.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前准备不足、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内固定的选择不当有关.

  •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王明明

    目的 通过观察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寻找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符合老年患者生理特点的内固定物.方法 随机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与DHS内固定术,各30例.术后6个月分别对髋关节功能、内固定松动、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9~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DHS组优良率90%;LCP组优良率96.7%.结论 LCP与DHS均为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与方法;LCP在内固定丧失、促进骨折愈合以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等方面优于DHS.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皮瓣坏死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敏;都勇;张正丰;李长青

    目的 观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坏死皮瓣的转归和处理.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以下皮肤缺损37例.结果 本组随访1~16个月,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评分:优18例,良11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为78.4%.4例完全坏死,后痂皮脱落,深面新鲜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结论 该皮瓣是重建小腿和足远端部分缺损的好方法,坏死皮瓣能为其深面新鲜肉芽组织提供庇护,终覆盖创面.

  • 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

    作者:文汉林;潘振宇;喻爱喜

    目的 探讨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共收治27例跟腱断裂,对无组织缺损者,跟腱皮肤一期缝合;合并皮肤缺损者,清创后予以皮瓣转位一期修复或二期皮瓣修复;皮肤及跟腱均缺损者,先修复跟腱缺损,二期皮瓣转位覆盖创面.结果 随访8个月~5年,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临床评价标准: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对于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需要根据跟腱区组织损伤的具体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尽量雷建跟腱功能,恢复皮肤的完整性.

  • 带大粗隆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附22例报告)

    作者:马钢;刘晓民;张宇

    目的 探讨加长柄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2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加长柄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22例均获得3~36个月的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泌尿系感染及坠积性肺炎发生.本组1例因2次内固定失败改行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5例死亡.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加长柄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 良性骨瘤样病变的微创介入综合治疗

    作者:姚一民;檀臻炜;陈施展;娄延举;张聪

    目的 总结采用微创介入法治疗良性骨瘤样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9年12月采用微创介入综合治疗良性骨瘤样病变78例,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并送病理检查,对穿刺液明显为血性液体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穿刺液为淡黄色囊液行无水乙醇灌洗、醋酸泼尼松病灶内注射保留.若上述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者采用病灶内注射自体骨髓法治疗.结果 78例随访1~9年,平均2.1年.至末次随访全部患者骨破坏中止,病灶明显缩小或者消失,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修复.结论 微创介入法是治疗良性骨瘤样病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作者:郭明君;赵海恩;胡运生;张勇;马保安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32例.结果 本组25例一期处理后愈合,7例需二期皮瓣覆盖及植骨.术后踝关节Iowa功能评分:优13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少,固定简单可靠,术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柯陈荣;李皓桓;叶恒;孟羿彬

    目的 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髌骨前缘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技术重建MPFL治疗髌骨不稳定11例.结果 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髌骨脱位.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平均值为(-7.3±3.4)°,外侧髌股角平均值为(7.2±1.5)°,Kujala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为(94±5)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髌骨前缘筋膜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移植物技术重建MPFL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式.

  • 小切口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

    作者:林舟丹;杨华;唐葆青;韦葛堇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引起的髋关节骨性强直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双侧髋关节强直施行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获平均3.5年随访,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21.5分,术后平均95分.未见髋臼假体松动、脱落,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矫正髋关节畸形,明显增加活动度,改善行走功能,手术采用前外侧斜切口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 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庆锋;温鹏

    目的 对照研究自体四股胭绳肌腱(4SHG)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ACL损伤分别应用4SHG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均在术前及术后3、6、12和24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 术后24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和自体4SHG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ACL重建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4SHG组(P<0.01);至术后24个月时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和4SHG重建ACL术后24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满意,LARS人工韧带在术后早期的功能改善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 Gamma3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鹏建;王德利;丁宇;李海峰;赵程;季伟

    目的 探讨Gamma3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钉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骨折在11~20周愈合,6例发生头钉轻微切割但未切出股骨头颈,无髋内翻及患肢短缩等并发症.结论 Gamma3钉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内固定方式,能有效维持骨折的稳定、减少髋内翻、患肢短缩等并发症,适用于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 钛制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9例

    作者:林均馨;刘玉江;刘泽淼;张鹏;杜建春;万连平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EIN)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TEIN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3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及畸形愈合.术后患肢过度生长3例,钉尾皮肤软组织刺激2例.结论 TEIN应作为儿童股骨干移位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其具有创伤小、不干扰骨骺生长、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仍需择期取出内固定是其固有不足.

  • 钢板内固定和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李勇;龚泰芳;雷军;蔡林;陈志龙;胡超;张桃根;任斌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和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对137例Pilon骨折随机采用钢板内固定与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对手术时间、切口长短、切口愈合时间、软组织感染及骨折愈合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4~20个月.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尤其适合软组织缺损较多、粉碎性、开放性Pilon骨折.

  • 医源性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56例诊治分析

    作者:肖兴雷;张志刚;戴士峰;杨佐明

    目的 探寻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对策,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方法 统计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92例,其中56例存在一定的医源性原因.从原发伤、原手术、治疗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分析其不愈合原因,总结再次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6例经再次手术更换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医源性为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合理治疗,再次手术治愈率高.

  • 人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的细胞体外培养及形态特征观察

    作者:孙书龙;孟祥奇;汤晓晨;李具宝;周泉;赵永见;莫文;姜宏

    目的 探索人骨关节炎(OA)退变软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及传代特点.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待原代细胞长满皿底,用2.5 g/L的胰蛋白酶溶液对细胞进行消化,传代爬片10 d,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15 min,进行HE、甲苯胺蓝、Ⅰ型胶原免疫荧光、Ⅱ型胶原免疫荧光、X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 原代培养2周左右可见少量细胞散在分布于组织块周围,3周出现细胞自融,4~5周基本长满皿底,观察发现软骨细胞大多呈梭形或短梭形,少部分呈多角形,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偏于细胞的一侧而贴近细胞膜;Ⅱ型胶原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均有一定的表达,X型胶原免疫荧光表达较高.结论 通过组织块细胞培养法能获得一定数量的退变软骨细胞,可成功地进行传代及形态特征观察,证明退变软骨组织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样软骨细胞及肥大软骨样细胞.

  • 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戴士峰;刘昆鹏;刘德群

    目的 观察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56例(58髋)股骨头坏死采用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结果 经1~6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疗效优28例,良26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 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能有效改善股骨头血运,促进新骨形成,使股骨头坏死得以修复,达到防止或延缓股骨头塌陷的目的,但必须掌握关键的技巧.

  • 血管介入联合经皮固化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的远期随访

    作者:檀臻炜;姚一民;陈施展;张文华;万宇;娄延举;张聪

    目的 总结血管介入联合经皮固化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的远期随访结果,探讨其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介入高选择性栓塞病灶血管联合经皮穿刺无水酒精灌洗、注射皮质类固醇固化治疗介入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11例,术后1年左右进行随访并比较了手术前后病症及骨囊肿病变情况,术后6~9年再次进行随访,取健侧关节进行对比,评价术后长期疗效和患肢关节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其中10例随访6~9年,病骨破坏全部终止,骨囊肿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修复,患肢生长发育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管介入联合经皮固化是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的有效方法,其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顾春生;崇汉卿

    目的 分析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APFP组)、动力髋螺钉(DHS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术式进行分析,以期了解不同内固定术式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及复位稳定性的相互关系.结果 APFP组骨折愈合率低于其他两组,APFP、DHS组复位丢失率较高,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PFNA内固定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符合微创原则,可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是三种内固定术式中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术式.

  • PFNA内固定结合近端控制技术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赵勇;周大鹏;田竞;韩文峰;项良碧

    目的 探讨和评估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结合近端控制技术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 PFNA内固定结合近端控制技术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通过术中透视及术后摄片随访复查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术中均行近端控制技术,其中26例获5~13个月随访,颈干角平均为130°,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0°,骨皮质对合良好.结论 PFNA内固定结合近端控制技术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提升骨折复位质量,保护骨折端血运及促进骨折愈合.

  •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钰军;梁淑英;黄远翘;徐碧红

    目的 对广东江门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致病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0年7月广东省江门市两家三甲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122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分布,骨折类型和侧别,发生季节,外伤原因和合并症情况.结果 70~90岁为高峰年龄,春夏季多发(占59.84%),骨折以Evans Ⅰ ~Ⅲ型多见,行走跌倒占76.5%,62.3%患者伴合并症.结论 江门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发生季节和骨折类型存在一定规律.注重老人健康检查,防治骨质疏松,防止行走跌倒,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可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

  • 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克锋;郭英;吴继昆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仍存在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的原因.方法 对19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采取手术治疗,对比术前及术后X线片.结果 14例(7%)存在踝关节内侧间隙轻度增宽.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出现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的原因为腓骨短缩、下胫腓韧带损伤未固定修复、下胫腓关节内软组织填塞、踝关节内侧间隙软组织填塞及内侧三角韧带损伤.

  • 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作者:程喜红;张利;唐利民;吴琦明;唐文成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结果 术后螺钉位置良好,均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及螺钉移位现象.根据Majeed评定:优15例,良4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较好的微创技术,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方法简单、安全、有效,适用于固定Tile C型骨盆骨折.

  • 双柱支撑固定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许兴柏;朱裕成;杨太明;杨春;马军;高先亭;朱艾祥;王博

    目的 评价双柱支撑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双柱支撑钢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解剖钢板+“T”型小钢板固定15例,双侧解剖钢板支撑固定6例.结果 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5.7%.结论 双柱支撑固定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Endobutton固定新技术在异体B-PT-B重建ACL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学伟;杨伟毅;许少健;刘金文;陈臻

    目的 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中骨-腱-骨(B-PT-B)移植物股骨端用Endobutton进行有效、快速内固定物的技术.方法 对15例膝ACL断裂(均为单侧完全断裂),应用异体B-PT-B重建ACL,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内固定,胫骨骨栓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膝关节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和Lachman征均为阴性,未出现固定物失效.结论 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时股骨骨栓应用Endobutton固定技术可行性好、操作简单,容易做到原止点重建,并可大限度避免内固定物失效.

  • 非额外取骨自体骨移植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宋玉光;叶蜀新;余游;李杰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近端开孔时特意取骨用于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88例胫骨干骨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内固定的同时行自体髂骨骨移植;另一组在内固定的同时非额外取骨,采用弯的峨眉锉取骨开孔,取下的骨备用.扩髓后彻底冲洗腔内的黄骨髓,收集从骨折端流出的碎骨液体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将所取的自体骨及碎骨液体移植于骨折线周围.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额外取骨自体骨移植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中效果好,该方法在不增加额外切口的情况下可行自体骨移植,手术的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

  • 不同自体髂骨取骨法对患者术后的影响

    作者:王拴柱;王春江;李培钢;祝成社;陈利明;施振强

    目的 探讨实用、有效、并发症少的自体髂骨切取方法.方法 以术中切取骨量大小,术后供骨区的疼痛、麻木、感染、及外形等作为临床评价指标评价,采用切取髂骨外板、髂骨板全层及开窗切取矩形髂骨块3种不同自体髂骨取骨方法术后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髂骨外板采骨量较小,切取髂骨板全层及开窗切取矩形髂骨块取骨量基本相同;开窗切取矩形髂骨块术后并发症较其他两种方法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无需大块取髂骨作植骨材料的情况下,开窗取髂骨术对患者术后的影响小.

  • 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矫正髋部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珍;李鹏翔;何兴兴

    目的 探讨髋部畸形功能障碍患者行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的疗效.方法 对7例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畸形愈合,颈干角增大或变小(右侧5例,髋外翻,颈干角>145°;左侧2例,髋内翻,颈干角<110°)行粗隆下旋转截骨术;另外2例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上端畸形行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2~4年,2例髋关节疼痛消失,畸形得到矫正,关节活动功能满意;7例股骨上端畸形恢复,无跛行步态.结论 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矫正髋部畸形、稳定髋关节、恢复患肢解剖轴线和生物力学环境,以维持身体平衡,功能恢复良好.

  • 术前MIMICS三维CT重建在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光耀;牛志强;翟丽英;刘文章;焦弘升;刘涛;刘彩霞;琚童君

    目的 探讨应用MIMICS三维CT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计划对股骨髁部骨折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44例股骨髁部骨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MIMICS三维CT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计划(MIMICS组),另一组不用,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对照组),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关节功能.结果 MIMICS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前用MIMICS三维CT重建技术行术前计划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DHS和PCCP治疗Evans-Jensen 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民;马军;王国选;付涛

    目的 分析比较DHS和经皮微创加压钢板(PCCP)治疗Evans-Jensen 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手术治疗Evans-Jensen 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33例,其中DHS组84例,PCCP组49例.结果 PCCP组与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并发症、Harris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CP较DHS内固定在Evans-Jensen 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优势,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不剥离骨膜、不暴露骨折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更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作者:王建兵;孙振中;马运宏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27例.结果 本组随访7~39个月,骨折均于6个月内愈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5例,良1例,可1例.结论 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强调恢复外踝长度及对位,重建踝关节的稳定,合理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腓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

    作者:施毅;熊圣仁;俞维川;张劲松;黄守行;刘春水

    目的 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微创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CCP内固定治疗16例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经6~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定均为优.结论 PCCP微创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骨折端血运,同时具有髓外固定力学优势和髓内固定微创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穿髂骨锁定重建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洪瀚;郑毅全;杨荣源;陈金龙;严康宁

    目的 探讨穿髂骨锁定重建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穿髂骨锁定重建钢板治疗17例骨盆后环损伤.结果 17例获3~9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表现,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自行翻身,侧卧.术后3个月复查CT均见骨性愈合.结论 穿髂骨锁定重建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具有安全、微创、稳定、操作简单的优势.

  • DenisⅡ型骶骨骨折22例治疗体会

    作者:曹云;陈玉龙;彭五四;杨松;徐剑峰;谢世明

    目的 探讨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分别行骶髂椎弓根固定(12例)、骶髂螺钉固定(5例)、髂后钉板固定(3例)、单纯骶孔减压(1例),非手术治疗(1例).结果 随访6~36个月,骨折恢复良好,均一期愈合.结论 DenisⅡ型骶骨骨折治疗方案与是否稳定和神经系统受累有关.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坏时应行骶髂椎弓根内固定,可以矫正骶孔压缩,分离或垂直旋转移位,不适用骶髂空心钉固定;髂后钢板固定因术中无法复位需术前矫正复位.

  • 预剪断式带孔克氏针系统内固定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戴建辉;吴育俊;林海滨;吴献伟

    目的 研究使用预剪断式带孔克氏针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预剪断式带孔克氏针系统治疗髌骨骨折95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5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术后3个月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33.8±2.1)分,膝关节ROM:(128.6±9.2)°;术后6个月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95.6±2.6)分,膝关节ROM:(133.5±8.6)°.结论 预剪断式带孔克氏针系统内固定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

    作者:迮仁浩;李进;吴永超;杜靖远;杨述华;谢卯

    目的 评价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18例,16例采用闭合复位,2例配合小切口复位.结果 随访6~30个月,根据Flynn评分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无骺板生长阻滞及畸形愈合.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延期转移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尹克军;朱兴仁;龚铁军;管林君;陈多平;张功林

    目的 探讨手术延期转移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成活率.方法 对96例小腿,踝及足部软组织严重缺损的创面,采用延期转移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96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老年患者踝关节及足部皮瓣边缘发生部分坏死,二期处理,再次植皮治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质地良好,解剖恒定,操作容易掌握,不吻合血管,尤其是采用延期转移后,有效提高成活率,是修复小腿下段创面的理想方法.

  • 手术治疗拇外翻218例的临床症状分析

    作者:黄加张;马昕;王旭;张超;顾湘杰;陈立

    目的 探讨拇外翻患者就诊手术原因及与分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治疗拇外翻218例(291足)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类:单纯跖骨头内侧疼痛,单纯小趾畸形,单纯前足胼胝疼痛.根据X线测量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结果 拇外翻患者就诊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单纯拇囊炎疼痛27足,单纯小趾畸形疼痛45足,单纯前足疼痛14足,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205足.根据X线分型:轻度拇外翻58足,中度拇外翻108足,重度拇外翻125足.单纯拇囊炎疼痛、单纯前足疼痛与拇外翻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小趾畸形与重度拇外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症状中、重度拇外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拇外翻之间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拇外翻患者就诊原因有明显不同,拇外翻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时,不仅要考虑X线分型,更要注意患者临床症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手术治疗方法及伴发畸形的处理.

  • 壤塘县藏族成人大骨节病膝关节单次注射玻璃酸钠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赟;唐新;李勇;沈彬;杨静;裴福兴;周宗科

    目的 研究壤塘县藏族成人大骨节病膝关节损害患者单次注射玻璃酸钠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壤塘县藏族成人大骨节病膝关节损害28例,单侧膝关节注射一次玻璃酸钠2.0 ml,注射前及注射后第1、3和8周分别采用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和藏区大骨节病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VAS评分注射前,注射后1、3和8周分别为5.9、3.0、3.2和4.9分;关节活动度增加16°,有效率100%,注射8周后治疗效应开始降低.对日常生活及劳动能力改善不明显.结论 膝关节单次玻璃酸钠注射可明显缓解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疼痛,疼痛缓解时间持续2个月.

  • 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侯永洋;庞施义;庄志杰;徐亚斌;崔吉刚;薛伟美;赵家宏

    目的 探讨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因素及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 对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了解骨折类型和内固定位置,记录并发症,Sanders评分系统功能评分,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内固定的位置、伤前身体健康状况、骨质疏松程度、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及负重活动时间等可能对疗效有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分组、赋值,功能评分结果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6~48个月,并发症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健康状况、内固定的位置和并发症是影响术后疗效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主要有术前身体健康状况、内固定的位置和并发症;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提高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置入质量,以及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 股骨远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庆华;赵东;杨龙彪;白光荣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 对193例股骨远端骨折,分别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CBP组,45例)、动力髁加压螺钉(DCS组,42例)、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GSH组,39例)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组,67例)治疗,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193例经平均15.3个月(5~32个月)随访.CBP组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2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优良率88.9%;DCS组中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优良率85.7%; GSH组1例出现骨折畸形愈合,2例出现内固定物断裂,1例出现感染,优良率92.3%;LISS组中优良率97.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不同内固定方式因其自身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点而具有不同的适应证,术前对骨折进行准确分型是选择合适、可靠内固定方式的基础.

  • 骶髂螺钉内固定力学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黄继锋;刘新园;张美超;向杰;胡辉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评价骶髂螺钉内固定的力学性能,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单纯骶髂关节脱位(A模型)与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B模型)有限元模型.两模型分别应用S1单螺钉(Ⅰ类固定)与S1、S2双螺钉固定(Ⅱ类固定).对AⅠ、AⅡ、BⅠ与BⅡ进行加载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①大位移比较结果:AⅡ<BⅡ<A Ⅰ<正常骨盆<B Ⅰ;大应力比较结果:B Ⅰ >A Ⅰ >BⅡ>AⅡ>正常骨盆.②应力云图示:S1螺钉应力分布较集中,应力峰值出现于通过骶髂关节处.结论①单纯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后,予以S1单螺钉固定骨盆即可获得可靠的稳定,临床上冒险置入S2螺钉意义不大;②骨盆前、后环同时损伤时,单纯予以S1螺钉固定难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佳内固定方式为前环钢板固定+后环S1螺钉固定;③S1螺钉在通过骶髂关节处容易产生固定疲劳与断钉.

  • 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王洪;孙川;孟春庆;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7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手术,关节镜下将骨折复位后,从胫骨结节内侧向骨折块的两侧钻取两个骨隧道,使用2号Orthocord缝线固定骨折.结果 本组均得到随访,平均12.3个月(7~24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平均93.1分(84~100分),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22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5例存在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Orthocord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下肢骨折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疗策略

    作者:邱海滨;赵学文;刘妍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疗策略.方法 下肢骨折择期手术168例,术前动态进行D-二聚体(D-dimer,DD)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阴性,DD在正常值3倍以内,且动态复查结果逐渐降低者,可除外DVT;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阴性,但DD在正常值3倍以上,且动态复查结果不降低者,诊断为DVT高危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阳性者,即可确诊为DVT.对于术前证实有DVT,手术指征明确且有经济条件者,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IVCF)后手术;术前证实有DVT,但允许延期手术者,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阴性,且DD持续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的DVT高危状态者,可先行抗凝溶栓治疗,动态监测DD,等DD值降至正常值3倍以内,并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已无血栓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诊断有DVT者5例,DVT高危状态者1例;其中3例DVT放置IVCF后手术,1例DVT和1例DVT高危状态者抗凝溶栓治疗后延期手术,1例DVT放弃治疗.结论 DD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诊断DVT的有效方法;术前存在DVT后如何进一步进行骨折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 三维CT重建不同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

    作者:朱求亮;袁剑锋;颜冒华

    股骨颈前倾角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解剖参数,分别有X线及CT等方法描述并测量此角度[1-4],因股骨上段为不规则立体结构,这些描述及测量有其局限性,笔者自2010年8月~2011年2月,利用三维CT重建股骨,通过线与面的夹角来描述并测量此角度.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赵军放;侯新安;刘争民;成华娥;杨兴虎;徐中华;王绯红;程建波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对跟骨的长、宽、高、角度、关节面进行针对性复位的优势,已逐渐被接受和推广,但其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裂开、感染等切口并发症一直困扰着骨科医生.为此,笔者国顾研究自2007年1月~2011年6月,对32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折并提出防治措施.

  • 髋关节镜诊治23例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

    作者:李坤;骆宇春;刘云鹏;张焱

    Pipki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骨折,文献报道不多,由于交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此类骨折在国内呈逐年增多趋势.笔者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对23例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在髋关节镜下进行诊治,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关节前脱位5例,后脱位16例,未脱位2例.

  • 耻骨肌腱鞘囊肿致股静脉回流障碍一例

    作者:翁润民;胡景阳;张俊斌;段新红

    笔者于2011年5月9日收治1例耻骨肌腱鞘囊肿致股静脉回流障碍,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患者8个月前发现左下肢不名原因的肿胀,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左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膜股沟区股动脉、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5.5 cm×1.5 cm×1.9 cm异常回声区,以无回声为主,股总静脉中段受压未显示.考虑为滑膜囊积液致左股静脉受压.髋关节MRI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股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2.1 cm×1.5 cm×2.0 cm的异常信号影(图1),呈长T1及T2信号影,股静脉受压,考虑为左侧腹股沟区异常囊性信号影.查体见:左腹股沟区局部外表正常,于腹股沟韧带中内侧下方可触及一约2 cm×2 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无粘连,分界清,无压痛,不活动,股动脉搏动良好,左髋关节活动良好,左下肢运动、感觉、血运正常.左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50 cm,右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45cm,左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7.5 cm,右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4.5 cm.入院后行常规手术前检查,无异常,于2011年5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左腹股沟韧带内下,大小约5 cm×3 cm×2 cm,位于股静脉内侧,囊肿与股静脉紧密粘连,向下分离后见囊肿下段完全包绕股静脉,外侧囊壁与股动脉内侧壁相邻,股静脉受压变细,远侧端小静脉迂曲;向上分离见囊肿至于耻骨支.小心分离,自前侧切开囊壁,见囊内为大量淡黄色胶冻样物,将其清理干净,外露之囊壁予以切除,于耻骨支处将囊蒂彻底剥离.股静脉较前增粗,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腱鞘囊肿,术后预防感染治疗,伤口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左下肢周径恢复至正常(双下肢等长:左上44 cm,右上44 cm,左下35 cm,右下34.5 cm).

  •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进展

    作者:罗贝尔

    胫骨平台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多的并发症.目前临床根据其骨折形态对其进行分类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械的改良、人工植骨材料的发明以及关节镜的应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

  •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诊治进展

    作者:周洪翔;宁涛

    跟腱断裂常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群中,然而一些急性跟腱断裂的漏诊率较高,Garden等[1]提出跟腱断裂超过1周即为陈旧性断裂,各腱束间就被纤维肉芽填充,跟腱短缩缺损,强度下降,治疗效果不佳.对于如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多数学者认为应该积极尽早手术治疗,因为陈旧性跟腱断裂与受伤小腿的功能丢失有很大关系.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仅限于功能恢复要求较低、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 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肖文德;陈建庭;徐准;郑帅;姜杰;饶敏杰

    目的 探讨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实验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对照1组)和聚乳酸支架(对照2组),单纯细胞培养为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MT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碱性磷酸酶(ALP)测定了解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在新型支架上粘附生长良好.各组MTT和ALP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各时间点实验组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低频振动刺激BMSCs修复骨缺损在体实验研究

    作者: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孙传秀;孙雪刚

    目的 通过在体试验,探讨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与低频振动相结合进行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植入脱钙骨,B、C组:植入脱钙骨复合BMSCs.A、B两组施加频率25HZ振动,C组不参加振动,第5周取标本观测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 通过大体标本,组织学,电镜及生化检测结果分析,B组在各组间骨缺损区愈合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 以BMSCs作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与低频振动相结合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010年刊文分析

    作者:张东涛;方文凭;吴育娇;张秀玉

    目的 统计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010年刊文与著者情况,为广大读者及对骨与关节损伤研究的学者提供本刊新、全面的信息.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设计Excel表格,将作者及文章相关信息逐一核对录入,完成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共刊文1276篇,文章来源覆盖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698个单位的1142位作者发表文章,刊文主题集中在脊柱、四肢、髋部,占总数的71.6%.结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能较全面地反映出骨与关节损伤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新进展,其影响力较强,适合骨科专业医师与学者交流与学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