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美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X-线的引导下,经后外侧穿刺入路,行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SLRT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LRT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天和三个月时的治疗优良率分别是82.61%和89.13%.治疗后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目的,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对旋切出的髓核组织可做定量和定性分析等优点.
-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00例远期随访
目的: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70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监视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对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37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顺延随访术后2~8年7个年度,其远期优良率从93.61%至91.31%,随访各年度优良率间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疼痛教育项目提高癌症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确定疼痛教育项目对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疼痛缓解程度及对疼痛治疗的满意程度的有效性.方法:对112例癌症疼痛患者开展疼痛教育,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和遵医行为的变化,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及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与疼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总体顾虑水平明显减低(P<0.01);能够完全遵医嘱用止痛药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1);疼痛中度及明显缓解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开展疼痛教育项目,可明显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临床癌症疼痛控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术前X片定位和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穿刺法盘外注射胶原酶溶液行溶核术.一组用术前X片定位法,术中无影像学支持穿刺;另一组在CT引导下穿刺.观察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随访7~300天.结果:术中CT定位比术前X片定位穿刺更容易.术中CT定位组30天时的优良率68.97%优于术前X片定位组的38.67%(P<0.01).结论: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可靠性要好于单纯术前X片定位,其半年内的疗效也要好于后者.
-
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
目的:评价神经妥乐平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进入神经妥乐平组(38例)和胰激肽原酶组(36例).神经妥乐平组每天1次静脉点滴神经妥乐平针,每次2支(3.6 u/支),14天后口服神经妥乐平片,每次2片,每天2次,共14天.胰激肽原酶组每天1次肌肉注射胰激肽原酶针,每次2支(10u/支),14天后口服胰激肽厚酶肠溶片,每次2片,每日三次,共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感觉VAS评分皆有明显降低.疼痛改善神经妥乐平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胰激肽原酶组.神经妥乐平组麻木感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胰激肽原酶组.结论:神经妥乐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损害的自发性疼痛,感觉障碍有较好疗效.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枕叶脑梗死引起的视野缺损的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脑梗死引起的视野缺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的影响研究
卧位腰椎穿刺术(以下简称腰穿)后,需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止术后头痛的发生,这是国内科教书数十年不变的规定.但国际上存在相反的观点,认为腰穿后卧床时间过长会给医患双方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采用腰穿后去枕平卧(仰卧)30分钟和4小时作对比研究,以观察不同卧床时间对腰穿后头痛的影响.
-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肾绞痛主要是由于梗阻或炎症引起的肾和输尿管的急性痉挛性疼痛,是临床常见泌尿科急症之一.临床上常用解痉止痛药镇痛,但存在见效慢、效果不完全和用药副作用多的缺点.我们运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er,HANS)行体表变频电刺激治疗急性肾绞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采用丁卡因预防前列地尔治疗性疼痛
前列地尔又名前列腺素E1(PGE1),其冻干粉针剂静脉滴注多有灼样疼痛,部分患者因难以忍受疼痛而放弃治疗.肝病患者因疗程长,静脉炎的发病率更是高达90%以上,为保证疗程临床上多采用静脉内给药,或外用硫酸镁湿敷、冰敷等方法防治静脉炎.由于静脉内给药存在毒副作用,为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寻求一种简便、安全、无创、无痛的局部表面镇痛方法,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8月借鉴皮肤浅表层美容手术麻醉方法,采用1%丁卡因皮透剂外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抗抑郁治疗可增强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癌痛患者伴随抑郁症.由于人的心理状态与疼痛的感知程度有关,精神抑郁可影响癌痛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癌痛的同时,也应进行抗抑郁治疗,以增加镇痛效果.我们对上腹癌痛并发抑郁症的患者给予镇痛加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国内头痛症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一生中有96%的人经历过头痛,40岁以上者几乎都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头痛[1].头痛可作为症状出现于多种疾病的病程中,如高血压、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出血、颅脑外伤、中毒等[2],此外,有一大部分反复发生的头痛机制尚不清楚[2,3].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这部分机制不清的头痛的文献被收入"头痛症"主题词下.那么,近15年来国内有关头痛症的研究现状如何呢?本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4~6],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上述问题.
-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获得较好的疗效[1],但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报道甚少.我院从2005年6月始,在CT和C臂机联合监测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舌咽迷走神经痛20例分析
舌咽迷走神经痛是一种起始于扁桃体区、咽部、舌后部的疼痛,可放射至迷走神经支配区,感到外耳道深部、下颌角下面阵发性剧烈疼痛[1].由于舌咽和迷走神经疼痛的部位相互重叠,发作形式及疼痛性质相似,极易造成误诊或误治.我院自1997年~2005年共收治原发性舌咽迷走神经痛20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上1~2根丝切断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治疗顽固性内脏痛的脊髓止痛新术式
顽固性内脏痛一般是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病程超过3个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内脏疼痛,比较常见的是肿瘤引起的癌性内脏痛和由于慢性炎症、术后粘连等原因造成的内脏痛.顽固性内脏痛单纯靠药物治疗,止痛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很多时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顽固性内脏痛的脊髓止痛新术式.
-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研究新进展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TENS)自1967年首次报道,30多年来已用于临床诸多领域.但国内外对其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仍较少,现将近十年来对TENS的研究新进展综述.
-
COX-2抑制剂临床研究新进展
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且几乎没有胃肠道反应,故自上世纪90年代发明至今,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自2002年3月芬兰首先停止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2004年10月MERCK公司宣布全球范围内撤回万洛(罗非昔布),同月FDA对伐地考昔发出黑框(black box)警示,2005年4月7日FDA对西乐葆等发出安全警示以来,患者和医生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安全性产生了高度重视.本文就COX-2抑制剂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及其在临床上的新用途综述如下.
-
修改WHO三阶梯镇痛方案势在必行
三阶梯镇痛方案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倡导对癌症痛患者使用"三步走"的阶梯式镇痛方案."三步走"指的是:第一步,对轻度疼痛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第二步,对中度疼痛使用弱效的阿片药物,可考虑加用非阿片镇痛剂;第三步,对重度疼痛使用强效阿片,或合用非阿片镇痛剂.
-
同步分析技术证实——痛觉相关脑区之间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其功能联系会发生快速转换
影像学研究表明,痛觉信息的处理过程是以神经网格的形式完成的,它涉及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
-
认知-行为因素对腰椎间盘术后持续残障和疼痛的影响
荷兰科学家近期根据实验结果指出,认知因素对腰椎间盘患者手太后的残障和疼痛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
吗啡引发小鼠急性热痛觉过敏的信号转导通路
近由美国和意大利神经科学家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吗啡引发小鼠急性热痛觉过敏的通信号转导通路.
-
脊髓中内源性5-TH耗竭有助于减轻脊神经结扎动物对机械和凉刺激产生的痛觉敏化
近,有一个振奋人心的证据表明:有种很强的易化性驱动力调节着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该驱动力起源于延髓头端腹侧区(RVM)并部分地由5-HT通路介导.
-
注意力对痛觉调节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疼痛是一种复合的感觉,包括感觉、认知和情感的三种成分(Melzack and Casey,1968),每种成分受大脑的特定区域的调控,同时相互作用整合成一个平行的网络.
-
大脑感知在GERD相关NCCP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大脑功能区激活的特点,了解内脏高敏感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名正常对照及8名诊断为GRED相关NCCP患者,行食管内酸灌注,灌注前、中、后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寻找与食管内刺激相关的脑功能区.结果:(1)静息状态下,正常对照组及GERD相关NCCP组中均观察到部分脑区活跃.(2)在食管内酸刺激时,正常对照组及GERD相关NCCP组患者较静息态时均存在PFC、ACC、IC及丘脑区的明显激活.(3)对两组激活的各脑区进行分析,采用中位数(范围)法,结果发现GERD相关NCCP组丘脑区激活较明显,但两组受试者在上述四个区域激活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在GERD相关NCCP亚组中,NERD+组PFC区BA10激活较明显,NERD-SI-组IC激活较明显.结论:PFC、ACC、IC及丘脑可能是调节GERD相关NCCP患者食管内脏感知的重要脑功能区;GERD相关NCCP患者各亚组可能通过不同的高级皮层调节内脏感觉.
-
功能磁共振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疼痛是人类共有而个体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同时伴有情绪上的反应.一方面,它能提供躯体受到威胁时的警报信号;另一方面,疼痛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一大难题并已成为研究热点.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复合感觉,包含感觉、认知和情感等成分,分别由不同的脑区调控,同时相互调节.疼痛还易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存在极大的变异性,因此与其它感觉相比研究更为困难.
-
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研究进展
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NCCP)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NCCP是指除心脏疾病外,其它原因所致的反复发作的胸痛不适[1],该病定义模糊,病因复杂,易与心源性胸痛混淆,诊断存在难度,患者常难以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本文就有关食管源性NCC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臭氧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体会
如何提高臭氧治疗远期疗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课题.我院于2005年7月~2006年3月应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远期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现总结报告如下: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