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与MRI特点
目的:通过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特点,减少SPTP的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SPTP的CT及MRI图像.结果:9例单发.胰头3例,胰腺尾部4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均为类圆形,大长径50mm.实性成分平扫CT值约36.6HU,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CT值约63.0HU,门静脉期CT值约77.8HU.T1WI呈低信号为主,T2WI呈明显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结论:SPTP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与其它胰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
新亚特兰大标准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MRI评价
在急性胰腺炎(AP) 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中,AP分为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AI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而ANP又分为三种类型:独立胰腺坏死型,独立胰周坏死型和共同坏死型.ANP促进器官功能衰竭的发展,死亡率远远高于AIEP,因此ANP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ANP有着不同的临床病程和预后.影像学检查在ANP评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直观地反映ANP的类型和坏死的程度.CT是评价AP的首选检查手段,但近年来MRI在AP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新亚特兰大标准下ANP的CT/MRI评价做一图文综述,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目的:分析腹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CD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透明血管型(9例)和浆细胞型(1例);所有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以椭圆形和或豌豆形居多.局灶肿块型9例,CT平扫均为等密度,3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实质期5例病灶进一步持续性强化;4例强化稍退出;3例肿块周围可见扩张扭曲血管影.多发结节型1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进一步强化.本组4例行MRI扫描,平扫T1WI上低信号影,T2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局灶肿块型病灶(3例)均明显且持续强化,肿块周围均可见完整包膜;多发结节型病灶(1例)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及MRI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对腹部C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W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TIA患者一周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IA患者MR-PWI阳性组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771,P<0.001);MR-PWI联合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99,P<0.001);预测TIA后一周内脑梗死风险时,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的AUC值分别是0.8469、0.867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19,P=0.0498).结论:在预测TIA后患者一周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MR-PWI联合ABCD2评分法准确性高于ABCD2评分法.
-
健康高龄者脑白质高信号与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社区健康老年人MRI上T2脑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部位、严重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共计156名中国上海单社区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人组.分别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后,进行平扫MRI检查.根据T2脑白质高信号的部位分成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皮层下二个部位.严重程度依据Fazekas分级系统分成I,Ⅱ,Ⅲ级.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统计脑白质高信号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77.6%和88.5%的社区健康老年人分别出现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和深部白质高信号.调整其他变量后,年龄(OR,1.102;P=0.003)和高血压(OR,2.707;P=0.015)是脑室旁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89;P<0.001)、肥胖(OR,2.977;P=0.015)和吸烟(OR,4.125;P=0.049)是深部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社区健康老年人中,脑白质高信号常见,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吸烟和脑白质高信号明显相关,提示脑白质高信号形成原因是血管病变起源,这些结果和以往的研究一致.
-
双源CTA在不控制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评价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不控制心率情况下双源CTA在冠状动脉狭窄分级及斑块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 2017年12月期间同时接受冠状动脉CTA和CAG检查的33例住院患者,共537个节段.每个节段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别进行CTA、CAG分级,然后比较CTA与CAG一致性,以CAG为参考标准,计算CTA准确率.根据CTA血管分析,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分类及定位、定性诊断.结果:CTA共有470节段狭窄分级与CAG一致,总的准确率为87.5%.R×C列联表一致性卡方检验显示CTA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列联系数r=0.913,Kappa系数为0.742.169个节段狭窄斑块中,左前降支发生率高,共26个节段,占比15.4%.斑块类型中混合斑块发生率高,共73个节段,占43.2%.定性诊断结果显示,稳定斑块103节段,占60.9%,易损斑块66节段,占39.1%,其中正性重构13节段,低密度斑块15个节段,点状钙化3个节段,正性重构+低密度斑块14个节段,正性重构+餐巾环征17个节段,正性重构+点状钙化4个节段.结论: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Siemens第二代双源CTA对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分级具有高准确率,可以对斑块进行分类及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提供综合的及预后的信息,从而与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性干预措施联系起来.
-
乳腺断层融合技术辅助钼靶摄影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断层融合摄影消除了钼靶影像二维重叠影像,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降低召回率.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0月~ 2018年6月乳腺手术患者96例,均先乳腺钼靶摄片,发现可疑病灶,加摄患侧、单体的断层融合摄影.图像由两名主治以上的医生对FFDM、TOMO影像进行分析,参照2013版BI-RADS标准进行分类,并做出综合性的影像诊断.用McNemar检验精确Sig(两两交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96例乳腺钼靶联合断层融合摄影影像学诊断BI RADS-Ⅳa以上71例.统计学分析,C C+MLO位与断层融合图像两两比较,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结果分别为乳腺癌70例,结合病理结果影像诊断率乳腺癌90.5%.结论:乳腺钼靶与断层融合联合摄影可显示致密性乳腺内部结构及明确腺体结构扭曲原因,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及降低召回复检率.断层融合摄影作为乳腺检查的新技术,具用良好的应用前景.
-
对比增强乳腺能谱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以常规乳腺摄影(MG)作为对照,探讨对比增强乳腺能谱摄影(CESM)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 2016年12月间同时完成CESM和常规MG检查并终获得病理诊断的69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0 ~ 78岁,平均(47.13±10.36)岁.使用GE SENOGRAPHE DS全数字化乳腺机,经由上肢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采用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选用钼铑双靶组合方式及标准模式中的自动模式曝光,得到常规MG和CESM图像,由三名放射科乳腺专业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质量分析并做出影像学诊断,以病理为标准分析比较两种图像的诊断效能,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终48例乳腺癌、21例良性病变,CESM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7.6%、84.1%、81.4%和100%,要高于MG的75.0%、33.3%、62.3%、69.2%和41.2%(P<0.05).结论:对比增强乳腺能谱摄影诊断乳腺癌优于常规乳腺摄影.
-
囊腔类肺癌MSCT征象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与不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提高诊断率及病理基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及病理特征,均为腺癌,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原位癌组、微浸润腺癌组及浸润性腺癌组,有随访病例评价CT变化特点.结果:50例均为周围型肺癌,CT征象比例>50%的有:类圆形或圆形(84%)、磨玻璃征(58%)、蜂窝征(64%)、分叶征(60%)、囊壁薄(82%)、血管集束征(50%)、形态学Ⅳ型(58%).原位癌组13例,微浸润腺癌组15例,浸润性腺癌组22例.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腔内分隔、壁结节及血管穿行征与三组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例有变化.结论:囊腔类肺癌以腺癌多见,MSCT征象有特殊性且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增强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增强T2 FLAIR序列目前主要应用于脑膜炎和多发脑转移的诊断,其他方面的应用并没有引起重视.在常规增强检查后增加T2 FLAIR序列应用于脑原发肿瘤的诊断可以增加更多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对多发性硬化活性病灶的显示,脑炎与胶质瘤的鉴别病变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应用体会对常规增强后加扫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原发肿瘤和变性、脑炎的应用进行概述.
-
磁共振纳米对比剂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手术切除致痫灶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因此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诊断难治性癫痫的主要影像手段.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科技结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定位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实现对致痫灶的特异性成像,因此主要对目前磁共振纳米对比剂在癫痫灶定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肝肺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累及肝和(或)肺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34例确诊LCH并临床综合诊断累及肝和(或)肺的患儿纳入研究,男26例,女8例;年龄4 ~ 48月,中位数21.5月;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和腹部CT或MRI检查.结果:肝脏受累共29例,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中央型(19/29,66%),表现为沿着中央汇管区分布的树枝样条状低密度病变为主;周围型(2/29,7%),表现为与汇管区走行一致的周边肝实质内的结节样低密度病灶为主;以及混合型(8/29,27%),同时有上述2种表现;同时有肝脏增大(21/29,73%),脾大(21/29,73%),肝内胆管扩张(10/29,34%).肺部受累共12例,CT上主要表现为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50%)和(或)囊腔(83%),病变以两肺上叶为著,11例(92%)累及肋膈角肺组织.结论:儿童LCH累及肝脏沿汇管区侵犯,表现为中央树枝状或周围多发小结节灶;累及肺则主要沿支气管分布,表现为结节和囊性灶,并累及肋膈角区.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
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与常见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CTA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随访价值,并进一步认识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51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随访资料.观察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积水、脑软化灶、载瘤动脉狭窄、血管痉挛、动脉瘤夹闭不全、瘤夹脱落及动脉瘤的新生和复发;分析血管痉挛的分布特点.结果: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中,血管痉挛发生率高(106/251,42.23%),其次为脑积水(38/251,15.14%).20.32% (51/251)的患者同时合并2种及以上并发症.251例患者共234支血管发生痉挛,主要好发于大脑前动脉(127/234,54.27%,P<0.001).前交通动脉瘤左、右翼点入路手术患者术后血管痉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CTA可用于随访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动脉瘤夹闭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且好发于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左、右翼点入路手术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相似.
-
儿童海马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颞叶癫痫海马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海马MRS检查的颞叶癫痫患儿的图像资料, 置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其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将64例代谢异常患儿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患侧NAA/(Cho+Cr)、NAA/Cr及NAA/Cho比值的变化.结果:107例患者中95例波谱谱线形态较好、代谢物峰值位置正常,共显示64例代谢异常,终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NAA/(Cho+Cr)、NAA/Cr及NAA/Cho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颞叶癫痫海马区NAA/(Cho+Cr)值减低,对癫痫患儿进行病灶定位、定侧时,采用NAA/(Cho+Cr)更具特异性.技术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合理的参数设置、精准的定位技巧以及佳的磁场均匀度是高质量MRS图像的关键.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为DIE的患者48例,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者,共25例41个结节纳入本研究.共有宫骶韧带结节14个,肠壁结节12个,子宫直肠窝10个,阴道后穹结节4个,子宫阔韧带结节1个.由2名分别具有6年、4年体部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常规MRI及常规MRI联合SWI两种方法进行阅片,评价病变数目、位置及信号特征,并对诊断信心予以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价2名医师诊断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常规MRI及常规MRI联合SWI两种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常规MRI序列及常规MRI联合SWI两种方法诊断评分的差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名医师采用常规MRI及常规MRI联合SWI两种方法诊断DIE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分别为0.888和0.631.医师1和医师2采用常规MRI发现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30%、34.15%,明显低于联合SWI对病灶的检出率(92.70%、85.37%).两位医师采用常规MRI对宫骶韧带结节及肠壁结节的诊断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MRI联合SWI的诊断评分(医师1,0.64±1.34&3.43±0.65,0.25±0.87&2.42±1.50;医师2,0.79±1.31& 2.93±0.92,0.42±1.00&2.08±1.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SWI联合常规MRI可提高DIE的诊断价值.
-
磁共振检查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图像特征.结果:总共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均为低级别,3例发生在宫腔内,4例发生在肌壁间,1例同时发生于宫腔、宫体.与正常子宫肌层相比,以上病变在MRI上均表现为TIW呈等、低信号为主,T2W呈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DWI上均呈高信号,且伴有ADC值显著降低,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改变,强化程度稍弱于正常子宫肌层.结论:根据MRI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率,减少其误诊率.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值与子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3.0T 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值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确诊为子宫颈鳞癌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共计73例,年龄27 ~ 73岁,其中高分化组7例、中分化组23例,低分化组43例.治疗前均接受常规MR及IVIM-DWI检查(b=0、20、40、60、100、200、400、800、1000、2000s/mm2).应用GE ADW4.5后处理工作站Functool软件分别测量三组中D、D*及f值,并对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与IVIM-DWI三个参数之间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化组D值(0.50±0.08)×10-3mm2/s、D*值(8.55±1.39)×10-3mm2/s、f值(37.87±13.12)%;中分化组D值(0.63±0.11)×10-3mm2/s、D*值(18.50±2.71)×10-3mm2/s、f值(23.24±2.75)%;高分化组D值(0.80±0.07)×1010-3mm2/s、D*值(41.25±15.58)× 10-3mm2/s、f值(13.81±2.26)%;低、中、高分化各组之间D、D*及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及D*值与子宫颈癌病理分化呈中度及高度正相关,f值呈中度负相关.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无创性的评估子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有助于临床早期评估子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从而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初探DTI定量参数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初探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和子宫颈腺癌(CAC)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CSCC和16例CAC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5TMR检查.测量两组病灶实质区DTI的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灶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值鉴别两组病灶的效能,并找出相应界值.结果:两组ADC、FA值分别为:CSCC组(1.05±0.08)×10-3mm2/s、0.17±0.02,CAC组(1.30±0.12)×10-3mm2/s、0.23±0.04;CSCC组的ADC和FA值均小于CA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FA值鉴别两组病灶的AUC分别为0.959、0.906,ADC值≥1.15×10-3mm2/s,FA值≥0.19为预估CAC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0.0%、81.3%和90.0%.结论:DTI可提供有效鉴别CSCC和CAC的定量参数,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卵巢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表现与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超声、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对SO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误诊原因.8例均行超声检查,同时其中2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8例SO均为单发,7例为以多房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1例以实性为主,边界清.超声提示:8例SO的实性部分SO均显示血流信号.7例囊实性SO可见有血流信号的房间隔,其中6例出现稍高回声的囊腔.2例腹水.2例CT检查均为多房囊性的囊实性肿块,可见高密度的囊腔,实性成分见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及房间隔明显强化,其中1例腹水.1例MRI检查为多房囊性的囊实性肿块,可见T2WI极低信号的囊腔,增强后实性成分表现为“花环样”.结论:SO特征性影像表现:单发的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多个囊腔中出现稍高回声/高密度/T2WI极低信号的囊腔、实性成分及房间隔显示血流信号或增强后明显强化.联合多种影像检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查、核素显像有助于提高SO的诊断.
-
对比增强MRI在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效果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MRI对比增强特点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关系.方法:84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MRI对比增强扫描,按强化程度分为A和B组,按是否均匀强化分为C和D组,分别比较其治疗参数、消融效率和疗效等相关指标,同时评价HIFU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治疗参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中,6个月肌瘤减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其余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A组优于B组;C和D组中,6个月肌瘤减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MRI对比增强强化程度低的子宫肌瘤,HIFU消融效率、短期疗效更佳.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