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孙一奎病证鉴别思想探究

    作者:李高申;张宇鹏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为明初医家汪机的再传弟子,学术上擅长温补,是新安医学与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孙一奎在学术上继承朱丹溪“援儒入医”之法,主动将儒学的思想方法融入到医学实践当中,特别是以易学的思想来解释医学理论,为“医易同源”思想之首倡者.孙一奎在医学理论上独创“命门动气”学说,并深入阐发三焦相火理论,为后来医学理论尤其是命门学说在明代的大发展开创了新思路.同时作为明代临床大家,在临床诊疗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的贡献.他注重“明证”与“正名”,对相似病证的鉴别多有独到见解,对多个相似病证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深入探讨.

  • 关于《本草纲目》异体字取舍的研究

    作者:张志斌;郑金生;于大猛;李强;侯酉娟;郑文杰

    异体字的取舍是中医古籍整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以现代使用为目的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不完全适用于古籍整理.如何能在保证存真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文字的规范工作,在古籍整理中必须加以考虑.以《本草纲目》为例,经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以及参考其他相对权威的繁体异字规范字表,提出异体从正、俗讹从正、名从主人、释从主人、歧义从本等取舍原则,并充分注意到中医药行业用字与李时珍特殊用字习惯,不仅适用于《本草纲目》的整理,也可为其他中医古籍的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 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

    作者:侯冠群;鲁明源

    历代医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故通过对《灵枢》多篇有关卫气循行经文的梳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解读相关经文,认为“阴”指五脏六腑,“阴分”指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进而推测卫气昼夜循行规律为:昼行于阳经与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夜由足少阴分肉皮肤之间入于五脏六腑.卫气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必定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卫气 昼夜循行 阴分
  • 治气思想在出血性中风全病程中重要地位探讨

    作者:韩家密;黄良文;袁淮涛

    探讨治气法在出血性中风整个病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气街的生理和病机角度出发,阐述气街受损对营卫、脏腑、气血、阴阳等产生的影响,分析诸多证候的主次关系,阐述瘀痰湿热内闭等证候与“气机变化”的关系,从该病各期阐述治气思想的具体应用,提出出血性中风“病在血分,治在气分”的观点,探讨确立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治气”为中心的防治原则.

  • 《泰定养生主论》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张玉辉;于峥;刘理想;杜松

    《泰定养生主论》是一部医道结合的养生学著作,始作于泰定元年(1324年),历时四载,为元代著名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珪著.该书融会儒道释三教与中医养生经典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作者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提出适宜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泰定养生主论》明确“养心”是养生的首要任务,善养生者务必摒弃私欲,调畅情志,胸怀坦荡.书中强调加强心性修养须自婚合孕育开始,并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时初步具有知人性、懂人情的认知能力,应教之以礼;壮年时气血未定,血气方刚,戒之在纵;老年时精气渐衰,常惠得惠失,戒之在得.《泰定养生主论》中蕴含的养生思想对当今普及中医养生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发微

    作者:杨红星;王耀光

    三焦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难经·六十六难》中“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通常只是解释为“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路(或使者)”,笔者认为如此解释失之于粗浅.这句话实则暗示元气运行的道路不止三焦一途,还包括脏腑(以及从属于脏腑的经络)间流传这一重要途径.这既是《金匮要略》的题中之义,也是隐藏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中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三焦 元气 别使
  • 老子“守中”思想对《黄帝内经》养生观的影响

    作者:霍磊;魏玲;梁媛;岳利峰;马鑫;韦娜;于海容

    “中”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中国哲学史上很早就有尚中观念.《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吸收了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其中老子思想对其养生理论影响深远.故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老子“守中”的诠释,得出“守中”的核心即是“把持虚静”.进而从“道法自然”与“法于阴阳”、“阴阳冲合”与“阴平阳秘”、“见素抱朴”与“节制嗜欲”、“致虚守静”与“恬惔虚无”4个方面分析了《内经》养生观与老子“守中”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

  • 叶天士上下交病治其中辨治思想探析

    作者:周贤;许乐思;邢颖;刘松林;梅国强

    探讨阐明上下交病、病证纷繁、盘根错结之证,当注重整体、谨守病机、寻根溯源、纠偏去弊、以平为期、以和为贵,方可令阴阳调和、气血条达.其论述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中的“上下交病,治在中焦”为切入点,阐明上下交病之理论基础,中焦在机体中的重要意义、对“治在中焦”的理解及其引申含义,以厦上下交病、纷繁难解时谨守病机,以和中焦、和气血、和阴阳为辨治思路,进而说明“上下交病治其中”在辨证施治中的指导意义.

  • 三焦视域下四逆散证病位探析

    作者:吴汇天;徐光星

    四逆散病位在《伤寒论》中隶属何病篇,是个饱受争议的问题.故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经典为基础,后世医家的论述作为补充,对三焦与四逆散病机、条文、方药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探讨分析.后证明四逆散证病位当属少阳病,条文则应置于《伤寒论》少阳篇较为合适.

  • 《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理论的藏象内涵

    作者:吴新明;马晓彤

    《灵枢·九宫八风》具有特殊的藏象学内涵.九宫起源于洛书,八风起源于四风和八卦.九宫八风是先秦式占的理论形态.九宫八风理论把时间、空间、人体、气象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藏象学意义.该理论结构糅合了八卦、六气和五行学说,脏腑内部关系注重对称、互藏和相冲,引申推论若干,可见后世中医若干重要理论,总之九宫八风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于深入研究.

  • “面色黧黑”内涵及诊治探源

    作者:唐有瑜;胡镜清;王传池;叶汝萍;刘刃;吴朦

    通过梳理面色黧黑的古今文献,系统回顾其内涵、病因病机、治疗及客观量化的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得出,面色黧黑是“一种面色为黑中带黄,又晦暗无光的病色,可由面色青发展而来”.面色黧黑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血瘀、阳虚水泛、肝病、肾精亏虚4个方面.治疗分别围绕活血化瘀通络、温阳利水、清肝化湿活血、补益肾精进行.另外,结合L值范围及血管硬度系数、心搏输出系数、心搏速率系数的检测值,可对面色熏黑进行客观量化.

  • Ilizarov技术配合脱管散治疗慢性骨髓炎

    作者:张晓刚;张宏伟;曹林忠;赵希云

    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能有效解决死骨切除后造成的骨缺损、骨不连、感染控制后软组织不生长甚至萎缩等问题,而骨髓炎窦道坏死组织难以清徐、窦道感染和感染控制后窦道组织依旧不生长的问题目前仍难以解决.笔者通过研究脱管散的抗炎、祛腐生肌机制,对Ilizarov技术配合脱骨散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成果从Ilizarov技术原理、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及慢性骨髓炎窦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结合脱管散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脱管散祛腐生肌、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归纳综述,旨在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寻找一条新思路.

  • 乳腺癌微血管生长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朴明姬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生长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3型,并测定不同分型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以及微血管密度值(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VEGF、bFGF阳性表达多见于乳腺癌痰瘀互结型患者,其次为冲任失调和肝郁气滞型患者.不同中医分型中VEGF、bF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和肝郁气滞型患者的MV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痰瘀互结型患者MVD值明显高于冲任失调型和肝郁气滞型.结论:临床中乳腺癌微血管生长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联系,VEGF、bFGF和MVD值可作为乳腺癌中医分型的重要指标.

  • 中西医结合皮下埋植式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作者:毕锴;温建民;王连荣;丛铁民;宋冬;邱玉华;李鼎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皮下埋置式(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livery System,SIDS)动脉新辅助化疗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16年2月采用SIDS动脉化疗联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48例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结果:患者治疗后参照NCI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 120例,RR87.2%,DCR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能够减少化疗过程中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心、肝、肾、泌尿系损伤等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调节免疫,同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左金方联合5-FU抑制人胃癌细胞RF-48的增殖作用研究

    作者:邱菡;周红祖;周禹练;余惠旻

    目的:研究左金方联合5-FU抑制胃癌RF-48细胞增殖,探讨其协同增效作用.方法: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左金方对HFE145细胞活力的影响很小,而小剂量的5-FU会引起较大的细胞毒性,不同浓度左金方、5-FU均能诱导RF-48细胞的凋亡;左金方联合5-FU后对HFE145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RF-48细凋亡率的影响,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chest染色RF-48细胞出现核固缩状和颗粒状荧光等典型的凋亡学特征.结论:左金方与5-FU联合用药大幅降低了5-FU的细胞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了HFE145细胞的存活率,促进了人胃癌细胞RF-48的凋亡,比左金方或者5-FU单独用药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更好.

  • 中医治疗外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左加成;张东伟;于娜;马如风;赵丹丹;莫芳芳;高思华

    外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以表证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医临床治疗表证时首先应注意诊断上的误区,如表证的病位乃病邪反应的部位而非病变部位,表证的脉象不一定表现为浮脉,有内伤基础的病人也可见沉、弦、涩脉等.其次在治疗时需正确处理外感与内伤的关系,或治标,或治本,或标本兼治,同时注意中药的煎煮法、服药法及饮食禁忌.一般情况下治疗外感时药物的煎煮宜轻,服药不拘次数直至病情大减为宜,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临床医生在治疗外感疾病时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尽早尽快地治愈外感疾病.

  • 特发性肺纤维化从脾论治思路探讨

    作者:吕凌;袁佺;王彩霞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且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病理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学肺痿、肺痹的研究范畴.脾肺为母子关系,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为害,从脾论治IPF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支撑.目前的文献、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了从脾论治IPF的可行性,但仍需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充实,以形成更为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有效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

  • 中药川芎嗪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占东;陈衍智;薛冬;许轶琛;王薇;何婷婷;王珂;孙红

    目的:观察总结川芎嗪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损伤的患者33例,采用川芎嗪静脉滴注5~7d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的前后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尿素氮明显下降,尿酸下降.川芎嗪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伤,显效者20例(60.6%),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稳定)97%.结论:川芎嗪能够治疗肿瘤相关性肾功能损伤,并未见明确的短期不良反应.

  • 栝楼薤白半夏汤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PI3K/Akt通路机制

    作者:石月萍;杨关林

    目的:研究栝楼薤白半夏汤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方法: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栝楼组.模型组及栝楼组大鼠行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h的方法造模,并设预处理组为对照.预处理组造模方法为短暂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后行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栝楼组给予中药汤剂栝楼薤白半夏汤灌胃,其余各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生化自动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cTnT(肌钙蛋白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的Akt、p-Akt表达.结果:栝楼组和预处理组血清CK-MB、LDH、cTnT含量及心肌组织的bax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而bcl-2、p-Akt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栝楼薤白半夏汤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 肝主疏泄功能对模型动物SRB Ⅰ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正阳;倪祥惠;赵博;黄聪;吴大梅;吴菁;林川烘;潘雷文

    目的:观察肝主疏泄功能对模型动物肝脏SRB Ⅰ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UMS组和单纯束缚组,采用孤养结合CUMS以及单纯束缚造模方法建立肝失疏泄动物模型,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法检测肝脏组织内SRB Ⅰ基因mRNA的表达量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UMS组和单纯束缚组大鼠肝脏SRB Ⅰ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增高.结论:肝主疏泄功能的失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动物SRB Ⅰ基因的表达,在某种肝失疏泄状态下SRB Ⅰ基因的mRNA表达呈升高趋势.

  • 智三针对AD模型大鼠脑内ChAT及GLUT3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健婷;崔韶阳;唐纯志;罗晓舟;刘明;卜正祥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脑皮质ChAT及GLUT3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AD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gal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穴组、智三针组各15只.记录大鼠Y迷宫测试全天总反应时间(TRT)以评估其学习记忆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内ChAT、GLUT3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非穴组、智三针组大鼠的TRT较正常组均延长,4周治疗后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智三针组大鼠TRT缩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皮质ChAT、GLUT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智三针组ChAT、GLUT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智三针”能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大鼠脑内ChAT、GLUT3的表达有关.

  • HO-1蛋白介导艾灸预处理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秀坤;刘旭光;杨慎峭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将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CAO组)、艾灸预处理每日1次组、艾灸预处理每日2次组4组,TTC染色及图像软件分析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变化.结果:MCAO组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各预处理组症状明显改善,且预处理组每日2次组优于每日1次组;假手术组脑组织均匀红色无梗死灶,MCAO组明显梗死苍白区;艾灸预处理较MCAO梗死体积均减小,且预处理每日2次组为明显;MCAO组血浆CO浓度显著升高,各预处理组CO浓度降低,且每日2次组显著;MCAO组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各预处理组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艾灸预处理能保护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HO-1蛋白表达,减少C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 采用唾液淀粉酶活性指标对脾虚模型大鼠唾液采集方法的评价研究

    作者:林静;卢群;杨泽民

    目的:评价脾虚模型大鼠唾液采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利血平所致脾虚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各24例酸刺激前后的唾液,其中刺激后的唾液以0.4 mol/1 0.50 cm×0.50 cm柠檬酸滤纸,每隔2.5 min刺激大鼠舌尖30 s,获得刺激后0~5 min、6 ~ 10 min和11~15 min的唾液.Bernfeld法测定唾液淀粉酶(sAA)活性,计算sAA活性比值.结果:脾虚组衰竭明显,体质量比正常组显著降低;正常组与分组前所有大鼠刺激前和刺激后s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组酸刺激前的sAA活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酸刺激后3个时间段的sAA活性和活性比值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结论:建立唾液采集方法经sAA活性分析,表现出与人较为一致的趋势,可以用于脾虚大鼠sAA相关研究.

  • 不同复合因素诱导对气虚血瘀模型建立的影响

    作者:孙晓萍;周军;常秀娟;王振中;萧伟

    目的:对不同复合因素诱导的气虚血瘀模型进行研究,探讨模型建立的要点.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方法造模,其中限食加强迫游泳为第1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限食、强迫游泳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为第2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考察2种造模方法对不同性别大鼠体征及微观指标影响的差别.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种造模方法均使大鼠体质量减轻,耐疲劳时间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全血黏度增加,内皮功能紊乱.与第1种方法比较,第2种方法造模后大鼠耐疲劳时间、体质量及胸腺指数下降更为明显.与雌性大鼠比较,雄性大鼠耐疲劳时间长,胸腺及脾脏指数偏小,IL-4、IFN及VEGF水平偏低.结论:2种造模方法都可成功形成气虚血瘀证,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雄性大鼠对其反应更为敏感.建议在采用该方法造模时雌雄分开,或使用单一性别,此外在本实验中发现不同性别SD大鼠具有免疫差异,且血清VEGF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 当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型Wistar大鼠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小倩;王方;魏汉林;王春丽;韩向东

    目的:探讨当药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型Wistar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束缚应激法、过度疲劳法、饮食失节法和饮用盐酸水溶液4种方法复合应用复制F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F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多潘立酮组、当药高剂量组、当药中剂量组、当药低剂量组5组各10只,分别灌胃给药14d,每日1次,并于14 d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和血清生长抑素的含量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当药高、中、低剂量组血浆MOT比模型组分别提高73.6%、69.6%、62.8%和45.8%,阳性对照组、当药高、中、低剂量组血浆GAS比模型组分别提高56.8%、44.8%、43.3%和27.8%;阳性对照组、当药高、中、低剂量血清生长抑素比模型组分别降低30.7%、41.9%、36.4%和18.7%.结论:当药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降低大鼠的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改善FD症状.

  • 甘文源“除旧生新”调经种子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陈春宇

    甘文源是甘肃省兰州市名老中医,出身于甘氏中医世家,在调经种子方面其“除旧生新”的学术思想尤有特色.他认为,女子胎孕主要关乎气血;种子之道在于胞宫新血盈足,子宫内膜生长完全.而子宫内膜生长的特点是新旧交替,中医称之为“旧血”和“新血”,“去旧”方能“生新”;补气血,暖胞宫,逐瘀血为“除旧生新”、调经种子大法.逐瘀血以暖胞宫为前提,暖胞宫以补气血为根本;补气血,暖胞宫,逐瘀血需按胞宫生理,分经期、经间期渐次施行.故还介绍了甘文源相关的常用方药和验案,其“除旧生新”调经种子学术思想在甘氏中医世家渊源有自.

  • 赵国岑应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

    作者:吴秀霞;张悦;李鲜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有睡眠时间和或深度不够,常因疲劳未得到消除而使患者出现心烦、头昏沉等不适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许多人的噩耗.目前医家治疗本病多从调理阴阳着手,虽有一定疗效但仍易反复.赵国岑教授治疗本病另有独见,往往药到病除,佳效连连.他认为肝郁化热、肝血不足、胃脘积滞、心肝阴虚、心肾不交均可导致失眠,针对以上诸证,分别使用经方栀子豉汤、酸枣仁汤、保和丸、甘麦大枣汤、黄连阿胶汤加减化裁治疗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失眠 经方 经验 赵国岑
  • 伍炳彩六经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英

    作者:宋高峰

    伍炳彩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演变符合《伤寒论》六经传变规律.起病初期以太阳表证为主,治以祛邪解表,表证不解,内传少阳,当以和解少阳枢机为要;阳明病阶段以燥热偏盛为特点,治以泻热逐水;太阴病阶段以脾虚水停为特点,治以益气健脾利水;少阴病阶段以阳虚气化不利为特点,治以温阳利水;病至厥阴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当谨守病机,灵活施治.

  • 李俊卿诊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作者:李康康;张宇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李俊卿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逾60年,对CRF的认识具有独特的思路及理论建树.临证中,善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把握错综复杂的CRF证候,以虚实为纲,标本兼顾;治疗CRF沿承先师“扶正与祛邪各有侧重”的辨证思路,以“清肾解毒,扶肾益气”为基本大法,兼顾阴阳平衡,灵活运用通便利湿、活血化瘀之品,以期多层次、多因子协同作用,调动脏腑代偿潜力,延缓肾衰进程.

  • 曹洪欣应用当归拈痛汤经验

    作者:宗文静;刘寨华;申晓伟;曹洪欣

    当归拈痛汤出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是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的常用方剂,具有正邪兼顾、气血并调、内外同治、上下分消的功效.导师曹洪欣教授运用该方加减化裁,重视总结病证特点和方药特点,其见解独到,灵活应用,常收平中见奇之效.临床应用不拘泥于原方主治病证,用该方治疗某些难治性皮肤病与风湿免疫性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故在分析当归拈痛汤方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导师临床验案详细介绍了应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疹及经前身痛的经验,以飨同道.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茧症肠梗阻经验

    作者:吴春晓;薛伟彩;高记华;许建成;师晨松

    腹茧症常以肠梗阻或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属于中医学“肠结”“腹胀”“积聚”等范畴,病机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兼因饮食不节、调摄失司等致大肠腑气不通,糟粕内停.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腹茧症肠梗阻,在腑气不通之时治宜通腑泄下,给予大承气汤;在大便得下之后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给予活血消积汤,配合西医常规禁食、补液、纠正电解质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张士舜治疗乳腺癌经验

    作者:王永欣;袁素;李雪松;毕俊芳;杨飞

    张士舜教授在50余年治疗乳腺癌临床经验中,充分吸收现代化中医药研究成果,将红豆杉、喜树果、长春花等现代研究证实对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有确切作用的中药作为抗癌君药,丽江山慈菇、露蜂房、重楼、白英作为臣药,三棱、莪术、蛇床子、黄精、玉竹、山药、肉苁蓉等作为佐药,穿山甲、王不留等作为使药,并按照中医的配伍理论进行整合,使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不断提高.

  •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痤疮经验

    作者:陈吉全;陈冬雪

    笔者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痤疮病机包括卫、气、营、血4个层次,各层次病机分别是卫分郁闭、气分壅热、营分痰结、血分瘀热,痤疮初起病势轻浅,以卫分郁闭为主者其治疗宜宣通肺卫佐以清热,羌芷银翘散主之;病势较浅、以气分郁热为主者宜清三焦郁热,佐以宣通肺卫,枇杷清肺饮加减主之;痤疮经久、病势发展至营分痰结者宜透热转气、化痰散结,佐以活血调营、宣通肺卫,仙方活命饮主之;病势深在、血分瘀热者宜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宣通肺卫、清气分热、燥湿化痰等治法,犀角升麻汤主之.

  • 魏绍斌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验

    作者:曾美玲;王烨;范小雪;魏绍斌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病,魏绍斌教授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及虚、热、瘀乃病机关键,并结合地域因素强调湿热瘀结是出血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重视肝脾肾三脏,根据虚、热、瘀夹杂情况随证加减用药,同时因地制宜,常通过清湿化瘀法达到止血目的,并斟酌通涩,重视气血,震中参西,结合月经周期分期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 壮医针刺的基本特点及学术思想初探

    作者:林辰

    壮医针刺具有简、便、验、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等基本特点,其“以环为穴”的取穴方法和“天圆地方”的配穴组方原则,有鲜明的壮族特色与地域特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点.由于壮族历史无规范文字等原因,壮医针刺依然停留在师徒授受等方式.故试就壮医针刺的实物例证、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天人相应“天圃地方”配穴处方原则、“以环为穴”取穴方法特点及独特针刺手法特点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探讨壮医针刺的学术思想.

  • 芒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恢复的机制研究

    作者:全仁夫;李长明;谢尚举;杨宗保

    目的:应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观察芒针(elongated needle)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促炎性因子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与NF-κB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芒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和核转录因子(NF-κB)含量的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7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受损脊髓组织中NF-κB和促炎性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且TUNEL凋亡率增加,芒针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NF-κB和促炎性因子含量及TUNEL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芒针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降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 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作者:柳向荣;臧志伟;李晓玲;马静华

    目的: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42例.电针组给予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共12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24周.方法:治疗12周后1h尿垫实验漏尿量;第12周和第24周(电针组为随访期)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结果:2组治疗12周后患者漏尿量和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减少,且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电针组第24周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针组治疗12周与对照组治疗24周的疗效相当,电针治疗的持续效应至少能维持12周.结论: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的疗效.

  • 不同病证穴位贴敷疗效的影响因素探究

    作者:徐洪洁

    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防治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故以贴敷流程为基本线索,梳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总结出辨证方法及思维模式、体质因素、时间因素、穴位刺激等重点影响疗效因素,以期帮助临床全面把握、控制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高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

    关键词: 穴位敷贴 疗效 因素
  • 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60例临床研究

    作者:袁宇红;韩永梅;李九现;海霞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拟调冲活血汤内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作用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8例,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等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和调冲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经周期,期间正常性生活,并根据监测情况指导受孕;若怀孕则停止治疗,对怀孕者继续观察12周.观察组排卵和妊娠情况,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进行宫颈黏液评分,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在102个观察周期中排卵周期为84个,排卵周期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71.11%;其中实验组优势排卵率59.52%,高于对照组的42.71%;实验组临床妊娠率56.67%,高于对照组的37.93%,2组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Insl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Insler评分≥8分比例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3.79%;实验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2.41%;实验组血清T和LH水平及LH/FSH比值低于对照组,2组E2和FS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促排卵治疗的基础上,针灸结合的干预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提高宫颈黏液Insler评分,调节性激素,从而提高优势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 腧穴配伍与配穴辨析

    作者:哈丽娟;李铁;王富春

    腧穴配伍与配穴的概念含糊不清,使用上有混淆之嫌.鉴于此,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并结合临床研究,笔者认为腧穴配伍的概念是基于中医理论,在针灸选穴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和腧穴主治特性,选择2个或2个以上作用相同的腧穴进行配伍,发挥腧穴的协同增效作用,以达到特定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而配穴的概念是相对主穴而言,是针对辨证或兼症选取的腧穴,与主穴共同构成针灸处方.

  • 雷火灸联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55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静;刘英杰

    目的:评价雷火灸联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雷火灸和自拟温经止痛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疼痛程度、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痛经疼痛程度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化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组治疗均能缓解痛经症状,但观察组联合雷火灸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原发性痛经.

  • 王鸿度谈《黄帝内经》针灸治疗六原则

    作者:王科闯;陈辉;石含秀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有关针灸部分经文进行疏理,结合王鸿度教授关于“随变而调气”的论述,提出在针灸临床中应注意以下6点:一是制定诊疗措施须因人、因时、因地变化予以相应改变;二是在“人情”环节中尤应注意体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三是重视为我们确立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的“针前诊”及审定诊断和判别疗效与评估预后的“针时诊”;四是在针刺治疗开始至结束要注意调节医患双方的“神”,使主客体达到心理、生理上的和谐统一;五是“补虚泻实”是中医临床中的基本治则,但基于针刺的特殊性,主张阴阳形气俱不足者不可刺,针、药不能偏废;六是在治疗过程中要结合“针前诊”及“针时诊”所得脉象之变化作为“气调”及“止”与否的依据.

  • 眼针熨烫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鞠庆波;王鹏琴

    目的:观察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以4周为观察周期,每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确切.

  • 桂枝麻黄各半汤临证举隅

    作者:李晶;骆芳;黄刚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方简单,是桂枝汤和麻黄汤按照1:1比例合方小剂,临床多用于荨麻疹治疗.该方虽简但组方精妙,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益汗液之源,麻黄汤解表散邪以除都滞,外证自除,两方合用能散表邪、调营卫、祛邪而不伤正,使腠理开阖恢复机体平衡.笔者临床亦用于皲裂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感冒等病机属邪浅郁滞在表、正气不足、缠绵不休者,本方加减尤为恰当.

  • 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慢性脑供血不足方剂组方规律研究

    作者:黄海量;吕征;臧运华;韩涛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中医临床文献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筛选CNKI、CBM中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O)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1首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6味常用药物和2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应以补气养血、活血通脉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补肝肾、化痰瘀、息肝风等功效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 泻青丸挥发性成分分析

    作者:屠寒;江汉美;卢金清;林杰;许俊洁;万丽娟;周坤

    目的:分析泻青丸挥发性成分,并从挥发性成分角度探究其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及相关症状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水蒸汽蒸馏法(SD)收集挥发性成分,并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D-GC-MS和HS-SPME-GC-MS分别分离出71、100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49、65种化合物,占分离出成分的81.27%、82.76%;2种方法共鉴定出97种成分,共有成分17种,含量较高的成分为2-烯丙基-4-甲基苯酚、D-柠檬烯、萜品烯、α-蒎烯、(-)-4-萜品醇、芳樟醇等.结论:本试验对泻青丸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能较好地体现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泻青丸挥发性成分收集及分析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其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提供了理论可行性.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方规律研究

    作者:王洪彬;崔建美;赵舒;曹岩;李继安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对其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防治SLE常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和六味地黄丸,常用药对为牡丹皮-生地黄和知母-生地黄,常用药组是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结论:牡丹皮、生地黄、知母、赤芍是SLE的主要用药,为临床开发防治SLE药物组方提供参考.

  • 乌梅“下气”论

    作者:周龙云;周春祥

    自金元以来,医家常以乌梅为敛肺、涩肠之药,笔者通过阅读《神农本革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发现乌梅以其酸收之性不仅为敛肝之妙药,更具有独特的“下气”之用,对于以厥阴风火上犯或厥阴犯肺胃之气火上逆为主要病机的疾患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故笔者从乌梅“下气”考、历代医家对“乌梅”下气的运用、乌梅“下气”运用提要、乌梅“下气”验案4方面来深入探析乌梅“下气”之功,以求同道重拾经典,验于实践,服务病惠.

  • 人文关怀在中医临床中的价值

    作者:刘珍珠;杜渐;王昊;杨秋莉

    心身健康问题已成为时下受人关注的问题,叙事医学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是共情与反思,要求医生体察患者的苦痛,贴近患者内心,这与中医学人文关怀及心身统一的健康观思想内涵是一致的.叙事医学应用于临床,对于提高诊治效果、改善医患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中医基石学科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詹向红;曹珊;刘文礼;王振亮;霍磊;陈晓辉;郑玉玲

    以中医基础类学科为主体的中医基石学科是中医药院校的立足之本.鉴于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河南中医药大学近3年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围绕中医基石学科建设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改革,强调学科与教研室并重,实施建制并行,促进科室优势互补,实现科室协调发展,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中医基石学科可持续发展综合建设模式.

  • 近年耳穴贴压防治便秘概况

    作者:王丽;尚少梅

    耳穴贴压是一种常用、有效防治便秘的中医疗法,通过查阅近7年文献对耳穴贴压防治便秘的作用原理进行探讨,并对耳穴贴压物的种类、耳穴贴压在内外妇儿各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耳穴贴压过程中辨证取穴与否、耳穴贴压配合其他方法防治便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现存问题,如研究设计科学性有待提高、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及操作方法各异等并提出展望,期待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并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耳穴贴压 便秘 综述
  • 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

    作者:吴春晓;钟广恩;周国平;杨路;詹珠莲;陈凤;许秀洪;王娇;兰晓

    针灸在防治肿瘤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对于其抗肿瘤的现代机理研究则较少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回顾近几年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实验研究,从针灸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拮抗突变、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从不同层面研究针灸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探讨针灸抗肿瘤机理研究中尚存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针灸在抗肿瘤领域中得到更广泛、合理的应用.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张翌蕾;潘文;汪永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故参考27篇文献分别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综述近5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研究与治疗现状,现代医学认为环境、饮食、心理因素和慢性炎症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采用激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多采用补肾、健脾、疏肝等调理脏腑法进行治疗,后对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了展望.

  • 多重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作者:冯文林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英译研究是中医英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众多研究者从语言学、哲学、美学、符号学、生态学等多重视角对《内经》英译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研究视角虽详略不同但相互间亦有借鉴,且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对《内经》不同译本的评判亦各异.故以近10年来《内经》英译研究为契机,旨在以跨学科的形式,探讨《内经》英译研究正由西方翻译理论视角向国内回归,研究视野的多维、整合发展,必将会使《内经》的英译研究更趋完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