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谢志光;张雪培;顿金庚;申鹏飞;齐范;谢晋良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Vit C+Vit E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自由基清除剂、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测、细菌培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大尿流率(Qmax)测定和IPSS评分。结果 A组好转18例,有效率47.3%;B组好转15例,有效率46.8%;C组好转21例,有效率65.6%;D组好转2例,有效率13.3%;A、D组比较,疗效明显,A、B、C三组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种新方法。

  • 雌二醇促进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表达

    作者:张琚;祝韶军;Michael W.Hess;Helmut Klocker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基质细胞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前列腺平滑肌细胞(SMC)体外培养技术。SMC在添加雌二醇、相关生长因子和马血清的选择性培养液中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MC和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进行染色,透射电镜观察SMC的超微结构。结果前列腺SMC在选择性培养液中生长良好;体外培养的SMC在成纤维细胞上呈聚集体生长,形成“山和谷”形态,SMC特异蛋白呈阳性染色;电镜观察SMC具有微丝、细胞膜凹陷等典型的SMC超微结构。结论雌二醇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SMC表型的表达。

  •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症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治疗作用

    作者:柳建军;曹军;许志坚;苏颈;黄兴端;李普云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保列治)对前列腺增生症术中和术后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服药组和46例未服药组前列腺组织中CD34、bcl-2、PCNA和VEGF的表达。分析比较二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指标。结果服药组术中输血人数、输血量及术后继发性血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密度及血管内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前列腺组织中bcl-2、PCNA和VEGF阳性表达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现为服药组较未服药组明显减弱。结论非那雄胺通过抑制前列腺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已形成血管的收缩,促进凋亡,抑制VEGF合成和前列腺增殖而防止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 前列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丰富;王广建;王健明;于相国;何相飞;顾润国;张淑建;金光庭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 104例 BPH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58例按常规方法止痛。通过VAS评分、控制膀胱痉挛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在止痛效果和控制膀胱痉挛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膀胱冲洗时间较B组缩短(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BPH术后应用PCIA镇痛及防止膀胱痉挛效果确切,有利于术后康复。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症状参数与组织学成分间的相关关系

    作者:谢庆祥;韩聪祥;林福地;裴发光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症状参数与组织学成分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86例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大尿流率(Qmax)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HE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前列腺组织构成成分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并与临床参数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PH患者年龄与前列腺体积和IPSS呈密切正相关,与Qmax和组织学成分间无显著相关。前列腺体积与IPSS和Qmax间也无相关,但与间质面积和腺腔面积之间密切相关。间质面积和间质/上皮比例分别与IPSS和Qmax之间密切相关。前列腺体积>30 ml者间质面积显著低于前列腺体积≤30 ml者,但腺腔面积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 BPH患者的临床症床参数及组织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药物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 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作者:邵晨;朱峰;晏伟;赵忠良;王鹏飞;邵国兴;王禾;秦荣良;贺大林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凋亡细胞模型,克隆与凋亡相关的基因,了解凋亡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凋亡,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基于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结果在维甲酸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过程中,有TNF及c-erb B-2基因的参与,并成功克隆出一条可能与凋亡密切相关的未知基因pcar,已被Genebank收录,登录号为AF174394。结论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过程有多基因参与,其中一些基因仍然是未知的。

  • 前列腺增生症各区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蔡文清;王亚轩;黎玮;雷建章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组织三个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对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不同区域的30份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移行区腺上皮层次增多,间质可见多量具有功能旺盛表现的平滑肌细胞,同时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并可见典型的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膜接触处似有融合现象;中央区和周边区平滑肌细胞可见变性表现,如核固缩、核周间隙扩张、胞质空泡化、成纤维细胞成分较少。结论前列腺增生症三个区域细胞超微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 肾癌36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青;程继义;王振声;杨波;魏学斌

    目的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69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发病、诊治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透明细胞癌281例(76.2%),颗粒细胞癌39例(10.6%),混合细胞癌42例(11.4%),其它癌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01例(81.6%),其它方式手术45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12例。随访297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6%、56.2%和 28.2%。结论 B超和CT是目前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生物治疗对晚期和姑息性治疗病人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 液桥试验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中的作用

    作者:郭骏;肖传国;鲁功成;曾甫清;肖亚军

    目的探讨液桥试验测定小尿道开放压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压力-流率测定结果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采用三种方法确定小尿道开放压:(1)液桥试验直接测定,表示为Pmuo;(2)以尿流开始时的逼尿肌压(Pdet.open)估计;(3)以尿流停止时的逼尿肌压(Pdet.clos)估计。结果 56例患者平均Pdet.open>Pmuo>Pdet.clos,梗阻组Pmuo显著高于非梗阻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muo值与尿道阻力因子(URA)、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分级(LinPUR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液桥试验直接测定小尿道开放压克服了尿流延迟和盆底活动的影响,在诊断BOO方面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压力-流率测定的辅助手段。

  • 保留尿道括约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165例报告

    作者:白强;王振声;李青;Glenice Wilson;Margaret McCarthy;Keith W Kaye

    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括约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人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尿道外括约肌保留、膀胱颈及前列腺前括约肌(PPS)保留、勃起神经保留等方法行前列腺根治手术165例。通过调查表和尿垫试验,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随访。结果尿道外括约肌保留组尿失禁发生率为0.7%,括约肌修复组为5.3%;按年龄分组:50岁~组拔除导尿管时,60%出现尿失禁,60岁~组拔除导尿管时,82%出现尿失禁。但3个月以后,两组趋于一致。结论外科技术和病人年龄是影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因素,保留尿道外括约肌及保留尿控制机制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年轻病人术后易恢复尿控状态,而年龄较大的病人恢复较慢。

  • 去势前后大鼠腹叶前列腺显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作者:叶章群;蓝儒竹;孔庆志;陈杰;张旭;杨为民;周四维

    目的探讨去势后大鼠前列腺显微结构变化规律及机制。方法 90只大鼠分为9组,于去势后不同时间光镜、电镜下观察前列腺改变,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腺体面积与间质面积比值(G),管腔分泌物与管腔面积比值(S),腺体高度(H)及腺体横截面细胞数(N)。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CNA,计算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结果去势后G、S、H下降,N减少。出现脂肪变、凋亡及坏死,增殖下降。结论去势后前列腺内细胞萎缩、分泌物减少、坏死、AI升高和PI降低共同导致前列腺缩小。

  • Clusterin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作者:梁丽莉;张强;李钟;曾荔;丁义;郭晓健;张志文;郭应禄

    目的探讨抗细胞凋亡因子Clusterin在膀胱癌EJ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凋亡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lusterin在EJ细胞中的表达,应用3′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TUNEL)检测Clusterin对EJ细胞的抗凋亡作用。结果 Clusterin在EJ细胞中有明显的阳性表达。细胞外加入Clusterin后,EJ细胞胞浆内染色加深,呈颗粒状,为强阳性染色。提示细胞外加入小剂量Clusterin可以明显抑制MMC诱导的EJ细胞凋亡作用。结论 Clusterin在细胞外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浆内发挥抗凋亡作用。检测Clusterin的表达特性有助于临床评估膀胱癌复发、耐药等生物学特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flt-1n3对裸鼠人膀胱癌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志超;张智清;曾革非;张立国;郭应禄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胞外区基因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含有flt-1胞外区前三个IgG样结构区域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KDRn7转入人膀胱癌EJ细胞,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经固相结合实验筛选得到表达与VEGF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阳性细胞克隆进行PCR和RT-PCR鉴定。对裸鼠人膀胱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 PCR和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入EJ细胞及在转录水平表达;免疫组化的微血管密度实验组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阻断VEGF/flt-1信号传导途径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缓肿瘤的生长速度。

  • 膀胱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报告

    作者:薛波新;单玉喜;李玲玲;颜纯海

    膀胱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65岁。4个月前以膀胱肿瘤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左侧壁有一0.5 cm×0.5 cm×0.5 cm菜花状肿块,术后病理诊断PNET。术后4个月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3.0 cm×3.0 cm×3.0 cm滤泡样隆起,门诊以复发性膀胱肿瘤收治入院。B超示膀胱左侧壁3.4 cm×3.9 cm×3.5 cm相对强回声,与膀胱壁分界不清。

  • 膀胱绒毛膜状腺瘤一例报告

    作者:葛庆生;孙景州

    患者,男,61岁。因尿中带有白色粘液12年入院。无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B超示膀胱顶部实性占位性病变,直径约2.5 cm。膀胱镜检见膀胱顶部有一类球形肿物,表面呈桑椹状,直径2.5 cm。尿常规正常。

  • 右肾缺如并巨大输尿管囊肿误诊一例报告

    作者:付燕燕;刁红亮;张永红;付莉

    输尿管囊肿并发盲端输尿管,同时并发肾融合成异位肾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24岁。已婚。体检B超发现盆腔囊性包块逐渐增大5年,于1999年3月10日入院。既往体健,二便正常,无腰痛,月经规律。

  • 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方法进展

    作者:姜惠芳;孟建中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透析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评价透析充分性至今尚无统一标准,计算公式繁多,方法复杂,在临床应用上可能引起困惑。现将近年来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方法进展综述如下。

  • MMP2、MMP9和TIM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泽良;孔垂泽;刘同才;孙志熙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探讨其在TCCB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 材料和方法 TCCB标本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28~81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0.3~6.5 cm,初发肿瘤40例,复发性肿瘤11例(24次),复发次数2~6次。按TNM分期:Tis~T1 21例、T2 14例、T3 12例、T4 4例。

  • Fas及Fas-L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米振国;武学清;王东文;杨晓峰;张雁钢;梁建芳;孙永康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Fas/Fas-L是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参与了肿瘤组织细胞的免疫逃逸[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在膀胱肿瘤中表达,探讨免疫逃逸与膀胱肿瘤的关系。报告如下。

  • 提高局部热疗效果的温度段概念

    作者:郭应禄

    相传古希腊著名医学家Hippocrates已用热疗治疗癌症。1866年德国学者Busch首次报告一例面部肉瘤患者,在患丹毒持续数日高热后肉瘤竟奇迹般消失,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1893年Coley报告利用反复接种化脓性病菌诱发发热治疗晚期肿瘤,但温度无法控制而影响疗效。20世纪中叶,全身热疗有了多种改进,如注射致热源、机体表面加热(循环水、温热石蜡包裹、热辐射)、体外循环(血液加温)等。

  • Ta期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分期的进展:病理分级、瘤标的免疫组化表达、有丝分裂频率及DNA倍体之间的关系

    作者:

    〔Holmang S,et al.J Urol,2001,165:1124〕 通过对363例Ta期膀胱肿瘤病人(1988年WHO及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分期标准)进行5年随访,观察不同免疫组化及分子标记物是否决定肿瘤进展。363例中低恶性倾向乳头状肿瘤95例,低恶性乳头状癌160例,高恶性乳头状癌108例。在后者的108例中G2 95例,G3 13例。所有随访期间肿瘤升期病例,对其初发肿瘤组织均再行免疫组化染色(p21,p53,Ki67,pRb)及有丝分裂频率、DNA倍体检测。结果表明:低恶性倾向乳头状肿瘤、低恶性乳头状癌及高恶性乳头状癌的复发率分别为35%、71%及73%(P<0.0001)。低恶性倾向乳头状肿瘤复发后均无肿瘤升期,低恶性乳头状癌及高恶性乳头状癌复发后肿瘤升期的发生率分别为4%及23%(P<0.0001)。G3及G2肿瘤升期发生率分别为45%及20%(P<0.0011)。初发为G2其后复发后升期的肿瘤,初发时p5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2),而其它各种肿瘤标记物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相对于G2肿瘤,多数G3肿瘤为非整倍体、有丝分裂频率较高,p53、Ki67过度表达,而Rb基因表达缺失。作者认为:1988年WHO及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膀胱肿瘤分期标准较1973年WHO分期有较大进步。其不足是将高恶性乳头状癌分为G2及G3两个亚型,但两者肿瘤进展率及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均不同,同样1999年WHO分期也存在这个问题。复发后进展的G2肿瘤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及分子标记物的表达均有所不同。(李昕摘译顾方六校)

  • 在1983年至1993年间诊断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趋势

    作者:

    〔Gilland F D,et al.J Urol,2001,165:846〕 在20世纪80~90年代,中等分化前列腺癌病例的数量和比率有所增长。这种增长被认为是由于广泛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筛查的结果。作者在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中考察这种增长。为了报告肿瘤分级的趋势,作者进行一项设盲的标准病理学研究,并回顾在PSA应用前后(1983~1984年间以及1992~1993年间)诊断病例(为分层随机样本)的医疗记录。回顾存档的肿瘤活检标本或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标本以确定肿瘤的诊断以及Gleason评分。结果:Gleason评分为2、3和4分的肿瘤比率减少,而7、8、9和10分的肿瘤比率未变。Gleason评分的这种变化导致平均Gleason评分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发现方法方面有显著变化,早期以偶然发现为主,近期以筛查发现为主。由于筛查所发现肿瘤的比率增加而这些肿瘤的平均Gleason评分显著高于偶然发现的肿瘤,总Gleason评分增加。(张民摘译顾方六校)

  • Nd:YAG激光侧向照射前列腺凝固的长期疗效

    作者:

    〔Reek C,usw.Urologe A,2001,40:127(德文)〕 评估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凝固能否替代TURP。1993~1995年经尿道激光侧向照射(urolase-faser)前列腺凝固59例,年龄49~95岁,平均69.2岁,波长1 064 nm。术前检查包括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大尿流率(Qmax)、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第1、3、6和12个月复查,并于平均33个月后再复查评估。指征:中度~重度梗阻、IPSS<8、Qmax<15 ml/s,如Qmax>15 ml/s则作尿动力学检查确定是否有梗阻存在。禁忌证:尿道狭窄、神经性膀胱和前列腺癌。方法:按Kablin's方法操作,术毕耻骨上留置8 F膀胱导尿管,直至术后满意排尿为止。结果:无1例发生尿失禁、TUR综合征或因出血而输血,1例发生阳萎,42%发生尿路感染,通常与耻骨上导管有关。术后1年复查比较,Qmax术前5.2 ml/s,术后15.1 ml/s,P=0.002;剩余尿术前188 ml,术后54 ml,P=0.01;前列腺体积术前64.2 ml,术后55.5 ml,P=0.04;IPSS术前20.8,术后10.4,P=0.005;QOL术前4.1,术后2.7,P=0.01,均有明显改善。随访13~48个月,平均33个月后复查,死亡8例,占14%,与手术无关。其余51例,因持续梗阻再手术9例,占15%,其中TURP 6例,开放性前列腺切除3例。剩余42例中,随访33个月者17例,占41%,尽管Qmas和剩余尿稳定,但QOL增高(3.6,P=0.86),和术前无明显差异,病人排尿症状不断加重。结论:Nd:YAG激光侧向照射前列腺凝固不能满意替代TURP。(李金华摘译章咏裳校)

  • 如何定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展的合适临界值?

    作者:

    〔Amling CL,et al.J Urol,2001,165:1146〕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及放疗后生化进展的合适定义尚无定论。为研究PSA生化进展的合适临界值,作者分析了以不同PSA界值定义生化进展对预后的影响,并引用美国放射治疗学及肿瘤学学会(ASTRO)对放疗后生化进展的定义,对根治术后的患者也进行了评估。在1987~1993年间,共有2 78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T1~T2)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均定期检查PSA,但研究对象仅限于术后3个月内未接受辅助性治疗的患者。术后PSA无生化进展的百分比以Kaplan-Meier法计算,PSA的临界值分别为0.2、0.3、0.4、0.5 ng/ml或更高,并以ASTRO定义的复发标准——PSA检测升高3次以上,也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术后PSA持续升高的患者达到不同PSA临界值的百分比,以及术后3年PSA高值与随后临床病变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生化无进展百分比决定于所用的PSA临界值,当临界值分别为0.2、0.3、0.4、0.5 ng/ml或更高时,患者5年无进展百分比分别为62%、72%、76%和78%,而10年时分别为43%、54%、59%和61%。当术后复查PSA分别为0.2、0.3、0.4 ng/ml时,患者PSA随后升高的百分比分别为49%、62%和72%。随后患者局部或全身进展情况直接与术后3年内PSA的大值密切相关(P<0.0001)。将生化进展定义为多次PSA升高时,无进展百分比取决于何时认为其出现了升高。如果以ASTRO定义的标准评估,发现术后3年内的早期失败率较高,而远期效果较好,其5年和10年时的无进展百分比无明显差别,均为78%。如果以3次PSA升高中后一次的时间为生化进展发生时间,则患者5年和10年时的无进展百分比分别为85%和59%,更接近实际情况。作者认为,术后患者生化进展率明显受所规定的PSA临界值影响,如定义为多次PSA升高如ASTRO的方法,对预后易产生误导。PSA进展的标准应有利于对术后效果进行更一致的、可比较的分析,而PSA≥0.4 ng/ml可能是适宜的临界值,因低于此界值的很多患者其PSA一般不会持续升高。(周利群摘译顾方六校)

  • 肿瘤相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作为肾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因素

    作者:

    〔Paju A,et al.J Urol2001,165:959〕 选取1983~1995年进行肾癌根治术的病人188例,男115例,女73例,平均年龄65岁。术前留取血清,-80 ℃保存。平均随访102个月(34~176个月),至随访结束时,存活55例。48%术前血肌酐正常病人的肿瘤相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高于16 μg/L,而对照组仅占4%。肾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及细胞核分级有关。血清值高的病人生存期明显短于血清值低的病人(P=0.005)。但此因子作为所有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是相对独立的,与肿瘤分期及分级甚至是否转移无关。作者认为术前血清肿瘤相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测定,对预测肾细胞癌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性有重要作用。(袁建峰摘译顾方六校)

  • 经皮穿刺传入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

    [Govier F E,et al.J Urol,2001,165:1193] 在美国约有2 000万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失禁和盆底疼痛。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且与盆底密切相关。不论是何种病因,饮食、膀胱锻练、药物和理疗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耐受差,或是效果不佳。为此,作者对难治性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或合并有盆底功能障碍者进行了经皮穿刺外周传入神经刺激治疗方法的临床多中心研究,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个中心共有53例经传统方法治疗失败的患者入选,患者每周接受1次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治疗,采用34号针,针刺部位位于踝上3横指。治疗前、中、后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详细的排尿日记、生活质量评定和尿失禁影响问卷。患者平均年龄57.4岁,47例(89%)患者完成12周的治疗,经评价71%的患者有效,并开始接受长期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白天尿次数平均减少25%,夜间减少21%,(P<0.05)。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平均减少35%(P<0.05)。盆底疼痛和生活质量评价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所有患者均无治疗相关性的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认为经皮传入神经电刺激是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或伴有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吴士良摘译顾方六校)

  • 膀胱癌患者前列腺基质侵犯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

    [Donat SM,et al.J Urol,2001,165:1117] 前列腺是浅表性膀胱癌常见的复发部位之一。作者单位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监测性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在长达15年的随访中,39%病人发现有前列腺侵犯。15年随访表明,有无前列腺侵犯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48%和82%。非侵袭性前列腺复发[局限在前列腺尿道和(或)前列腺导管、腺体],治疗可行经尿道的深部切除术和术后卡介苗灌注,如果侵犯基质,好行膀胱全切。已知前列腺基质受侵的两个机制,包括局部进展性膀胱癌经膀胱外侵犯和通过尿道周围前列腺导管经尿道直接侵入基质。这引起了外科医生对前列腺尿道活检的重视,但有时活检对于确定基质侵犯也无帮助,可能还有另外的机制。作者选取1998年8月~1999年1月10例局限性膀胱癌患者,通过尿道活检或因肿瘤位于膀胱颈、三角区高度怀疑有前列腺侵犯。有5例全切后的标本,经尿管灌满福尔马林固定24 h,然后每隔3 mm纵向切片,以使前列腺、膀胱颈、三角区在解剖上保持连续性。经过病理分析,发现除已知的两个机制,还有另外一个机制:即通过膀胱颈薄的固有层直接侵犯至基质。这种侵犯方式较隐蔽,在切除膀胱前,通过内镜或活检是不能发现的。所以当高级别的表浅性膀胱癌位于膀胱颈、三角区周围,都要意识到前列腺受侵的可能性。一项前瞻性的诊断研究正在进行:包括系统性扩大电切活检(膀胱颈、三角区、前列腺尿道)及经尿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袁建峰摘译顾方六校)

  • 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切三例报告

    作者:张旭;叶章群;杨为民;李家贵;周四维;庄乾元;陈忠;宋晓东;杜广辉;陈志强

    我们采用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患者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及方法本组3例,年龄36~58岁。2例肿瘤部位为肾盂、1例为输尿管上段,均为移行细胞癌。气管插管麻醉,截石位,尿道膀胱镜探查膀胱,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用钩形电刀环形全层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及周围膀胱,游离输尿管壁内段,膀胱内留置22 F双腔导尿管。将患者转为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

  • 双管法处理肾手术致十二指肠损伤三例报告

    作者:聂海波;何恢绪;李清荣;李兴耀;王元利;邓志雄;李中华

    复杂肾手术误伤十二指肠临床少见,我们于1969~1999年发生3例,均采用双管法处理治愈,报告如下。

  • 81例小儿无痛性阴囊肿块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魏光辉;李旭良;龚以榜;林涛;何大维

    我们对1986年10月~2000年3月收治的81例小儿无痛性阴囊肿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1例均通过B超、手术探查及组织活检明确肿块部位和病理学性质。其中睾丸肿块66例(81.4%),包括卵黄囊瘤34例,转移性肿瘤13例(急性白血病11例、肾胚胎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14例,结核3例,表皮样囊肿1例,恶性淋巴瘤1例;附睾肿块5例(6.2%),其中结核3例,附睾囊肿2例;阴囊壁肿块10例(12.4%),其中肺吸虫病4例,纤维瘤2例,慢性炎症3例,横纹肌肉瘤1例。

  • 肾肿瘤文献在我国期刊中的分布调查

    作者:刘会玲;聂国英;李成建;李芳芳;丛爱玲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我国肾肿瘤方面的信息,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肾肿瘤期刊文献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参阅。

  • 输尿管镜及开放手术治疗梗阻性急性肾衰的疗效比较

    作者:沈思;吴明贵;陈光

    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使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套石篮、置双J管等微创技术,治疗梗阻性急性肾衰患者15例,均获成功。选取1993年3月至2000年5月12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梗阻性急性肾衰患者与输尿管镜组作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 肾内型肾盂结石的手术治疗

    作者:徐贻良

    复杂性肾结石目前仍主张手术治疗,我们设计了一种治疗肾内型肾盂结石术式,取石简便、出血少,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本术式治疗肾内型肾盂结石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4~56岁,平均34岁。单侧30例,双侧4例。34例KUB证实为肾结石,B超检查结石2.1 cm×1.5 cm~3.2 cm×2.4 cm,结石均为不规则形状,合并多个小结石。IVU、逆行肾盂造影诊断为肾内型肾盂,肾盏扩张。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