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慢性HBV感染者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Foxp3与CD127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Treg)的水平,并研究其两种细胞标志--CD127分子的低表达与Foxp3转录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34例免疫耐受期、26例免疫清除期和31例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频率.结果 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免疫耐受组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频率均比非活动或低(非)复制组高(Z=-2.693,P=0.007和t=3.251,P=0.002);且病毒阳性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比非活动或低(非)复制组高(t=2.266,P=0.026和t=3.208,P=0.002);ALT异常组(免疫清除组)与ALT正常组(免疫耐受组+非活动或低(非)复制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例病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之间的表达有一致性,但两者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18,P<0.001).结论 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病毒高复制组中明显升高.CD4~+CD25~+T细胞中CD127分子的低表达与Foxp3转录因子的表达有一致性,但前者代表Treg的频率明显高于后者.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a"决定簇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 构建一个以乙肝核心抗原为骨架的病毒样颗粒,乙肝表面抗原"a"决定簇呈现在该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方法 乙肝adr血清型的HBsAg蛋白"a"抗原决定簇(aa139~148,CSKPTDGNCT)插入到HBcAg的第78位天冬氨酸和第79位脯氨酸之间,密码子优化之后基因合成,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对蛋白进行电镜观察、ELISA检测抗原性、免疫兔后检测免疫原性.结果 构建得到预期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后电镜观察为病毒样颗粒,ELISA检测证实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论 成功获得预期的带乙肝表面抗原"a"决定簇的病毒样颗粒,为其应用奠定基础.
-
河北省卢龙地区2008-200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河北省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收集卢龙县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标本共4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26份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47.42%(202/426).对202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3型是主要优势株,占57.9%(117/202),其次为混合G型感染(16.3%),G9型(14.9%),G1型(7.9%),G4型(1%),G2型(0.5%),P基因型常见的为P[8]占58.4%,其次为P型混合感染占28.7%,P[4](6.9%),P[9](1%),常见的G/P组合为G3P[8].结论 轮状病毒是卢龙地区儿童腹泻住院的主要病原,G3P[8]为主要流行株,混合型在该地区多发,且G9血清型在该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G3的第二大优势株.
-
H5N1-N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P蛋白,并筛选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总蛋白中能够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一方面,构建了含有N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NP,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步对NP蛋白进行纯化.另一方面,制备了BEAS-2B细胞总蛋白.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Pull-down与LC-MS/MS技术来筛选并确认细胞中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成分.结果 构建的pET30a-NP质粒在IPTG诱导下在原核细胞中实现了可溶表达,经过两步纯化后,得到可溶的NP蛋白纯品.Pull-down与LC-MS/MS技术初步筛选到BEAS-2B细胞中20个可能与NP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他们和NP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获得了高纯度的可溶NP蛋白及筛选到20个可能与其相互作用的BEAS-2B细胞候选蛋白.
-
在兰州地区儿童粪便中检测 Aichi virus
目的 从兰州腹泻和正常儿童粪便标本中检测 Aichi virus,同时探讨 Aichi virus 与婴幼儿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 根据文献发表资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 Aichi virus 3CD 片段,阳性产物经测序确定,并与已发表的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46份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299份腹泻门诊就诊患儿标本中各检出1例 Aichi virus,总检出率为0.06%,正常对照儿童中未检测到 Aichi virus.2株病毒3CD区基因与已知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2株病毒属于B基因型.结论 我国存在B基因型的 Aichi virus,但要明确我国 Aichi virus 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需要更多研究.
-
太原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及其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太原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山西儿童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来检测轮状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进行分型.结果 346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40.8%、杯状病毒占7.5%、星状病毒占6.4%、腺病毒占3.2%.对141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1P分型,G1型是优势株,P型优势株为P[8].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RV有明显的季节的特征,9-11月份(48.92%)为发病高峰.结论 轮状病毒为主要的病毒病原,G1P[8]型为主要流行株,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混合感染多见.
-
我国诺如病毒SZ9711株P粒子制备及唾液HBGAs受体亲和性分析
目的 了解SZ9711株P粒子与唾液组织血型抗原受体(HBGAs)的结合模式.方法 从诺如病毒SZ9711株基因组中克隆P区基因片段并构建pGEX-4T-1原核表达质粒,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 重组蛋白并纯化,经溶血酶酶切后释放目的 蛋白.用EIA方法测定SZ9711株和VA387株P粒子与唾液HBGAs的结合情况.结果 SDS-PAGE电泳分析确定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经纯化和凝血酶切后获得约38×10~3的目的 蛋白P蛋白.根据EIA分析表明,SZ9711株P粒子与先前报道的VA387株P粒子与唾液HBGAs模式相同,与A、B和O~(secretor)有亲和力,但与O~(non-secretor)亲和力非常低.同时,SZ9711与A抗原的亲和力较VA387与A抗原的亲和力低.结论 本研究利用我国分离到的SZ9711株制备的P粒子进行唾液HBGAs受体结合分析,表明与同源性较高的先前报道的VA387 P粒子结合模式相似,为今后研究诺如病毒与宿主受体之间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
-
HIV/AIDS患者体内Th17及Th1应答失衡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体内Th17、Th1应答情况及Th17与Th1应答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HIV感染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与否,将其分为2组:治疗前16例,治疗后22例,同时选取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采用全血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使用BD FACSCanto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FACSDiva软件分析CD4~+IL-17~+T细胞及CD4~+IFN-γ~+T细胞表达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未治疗患者CIM~+IL-17~+T细胞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1.14±0.79)%vs(3.98±1.14)%,P=0.000,经抗毒治疗后明显升高(2.22±1.00)%,P=0.001;而CD4~+IFN-γ~+T细胞则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变化(34.35±24.38% vs42.10+15.57%),与健康人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CD4~+IL-17~+T细胞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45,P=0.034),而CD4~+IFN-γ~+T细胞则与CD4~+T细胞计数没有明显相关性(R=-0.247,P=0.136).结论 人体感染HIV病毒以后,机体出现Th17应答显著下调,Th17/Th1平衡紊乱,Th17免疫应答可能在HIV感染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激活与CD95表达的检测与意义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HFM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HLA-DR活化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标志、T细胞亚群及其HLA-DR抗原表达.结果 HFMD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的百分率(63.82±7.7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M~+T细胞的百分率(34.29±7.3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HLA-DR~+淋巴细胞(28.30±7.61)%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5);CD8~+T细胞表达HLA-DR水平(1.34±1.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淋巴细胞CD9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CD8~+T细胞为主,其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
乙肝病毒YMDD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过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再对所有患者进行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YMDD变异和H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LHBs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结果 65例YMDD变异患者中,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与LHBs吸光度(A值)呈良好的相关关系(r=0.961);75例非变异患者中,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与LHBs吸光度(A值)呈良好的相关关系(r=0.954).结论 在YMDD变异患者和非变异患者中LHBs吸光度与HBV DNA拷贝数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患者体内LHBs与病毒复制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不受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在慢性肝炎肝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慢性轻度乙肝患者、37例慢性中度乙肝患者、38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及50例正常对者血清IL-17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IL-6、IL-8浓度.结果 IL-17、IL-6、IL-8水平在各组乙肝患者血清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轻度乙肝患者与中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7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过程中扮演着免疫与炎症的双重角色,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它可能在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124例和健康人18例,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33例患者进行肝穿行肝组织炎症及肝纤维化分期.血清纤维化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中HA与CIV水平在慢性肝炎各相平行,而LN与PCⅢ在慢性肝炎病理分期相同时结果一致,在G_4期时PCⅢ结果与正常对照相近.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指标与临床结合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LN与PCⅢ在慢性肝炎患者分期G_4前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肝纤维化诊断.
-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其中重型肝炎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PTA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低(P<0.05),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在重型肝炎患者中,血清皮质醇浓度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45,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与患者血清ALT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AST/ALT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67,P<0.05),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MELD分值越高组,皮质醇浓度越低.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皮质醇浓度降低,其与肝脏功能损害、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皮质醇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21例)或不加用ADV(B组,14例)治疗;若≤1×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22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至第48周时,A、B、C三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8%、28.6%和63.6%(A vs C,P=0.014),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V DNA下降幅度高于B组(2.60±1.37 vs 0.86±2.09,P=0.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
登革病毒RT-PCR核酸检测竞争性假病毒颗粒型内参照品的建立
目的 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竞争性假病毒颗粒型内参照品建立与评价.方法 将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靶基因序列间引入180碱基与登革病毒无关基因序列构建内参照检测靶靶标并在其下游通过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基因介导的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后引入慢病毒包装载体,在辅助质粒的帮助下转染HEK 293T细胞,收获假病毒颗粒,定量分析后加入到到待检样本和模拟样本中一起进行评价和应用.结果 所构建的登革病毒病毒核酸检测竞争性假病毒颗粒型内参照品能够充当RT-PCR法检测不同型别登革病毒的内参照品,扩增片段大小和病毒目的 扩增片段明显不同,易于区别,能够监测反应的整个过程.结论 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竞争性假病毒颗粒型内参照系统,容易制备,保存简单,易于改造为多种RNA病毒的核酸检测的内参照.
-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 Ⅰ全基因序列克隆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 Ⅰ的全基因序列克隆.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分段扩增和酶切连接逐步构建插入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 Ⅰ全基因序列的质粒,采用单引物二次PCR法引入点突变,并通过酶切、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在pWSK29载体中成功插入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 Ⅰ全基因序列,酶切鉴定正确,序列测定显示有9个核苷酸变异.结论 成功构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 Ⅰ的全基因序列克隆,为进一步改造并研究其功能特别是3D聚合酶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
EB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抗体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建立EB病毒感染和鼻咽癌血清学检测的敏感,特异和有效的方法.方法 以EB病毒早期蛋白胸腺嘧啶激酶为检测抗原,建立ELISA和免疫纤维膜条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的IgG抗体.结果 用ELISA和诊断条同时检测了401份血清,其中鼻咽癌患者血清127份.两种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抗体均阳性,274份门诊患者血清中,55份ELISA和诊断条检测抗体均阳性,3份诊断条方法检测阳性的血清,ELISA检测A值接近临界值.对胸腺嘧啶激酶的抗体阳性率明显地高于早期蛋白P54.结论 以胸腺嘧啶激酶为检测抗原,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
NDV LaSota株P、NP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新城疫病毒LaSota株NP、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NP、P蛋白机理及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RT-PCR法扩增出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NP、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并再次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NP、pcDNA3.1(+)-P,瞬时转染到293、BHK-21 细胞中,免疫酶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表达情况.结果 经免疫酶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到了P、NP蛋白在两种细胞的表达.结论 构建的两个重组质粒pcDNA3.1(+)-NP、pcDNA3.1(+)-P 在293、BHK-21两种细胞中均可稳定表达,为即将进行的N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基础.
-
HCV E_2-gAD融合DNA疫苗的构建及其细胞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包膜糖蛋白E_2与脂联素球部结构域(gAD)进行基因融合后构建DNA疫苗,并通过免疫小鼠评价其所诱发的HCV E_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根据E_2与gAD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出不含跨膜区的E_2基因和添加连接肽的gAD基因,再利用重叠PCR将二者融合,以pVRC为载体构建DNA疫苗质粒,经体外转染293T细胞并用Western Blot证实其表达后,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于0、3、6周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进行ELISPOT检测分析其所诱发的E_2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能有效表达E_2-gAD融合蛋白的新型DNA疫苗,经皮内电转方式免疫小鼠后可获得比单独E_2疫苗更强的HCV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结论 gAD基因的融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为新型HCV DNA疫苗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莫定基础.
-
HBV-LP检测HBV DNA复制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研究
目的 检测乙肝患者的HBV-LP及HBV DNA,探讨HBV-L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HBV-LP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 HBV-LP检测及HBV DNA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4.89%、99.68%和60.63%、100%(P>0.05);两检测的+LR和-LR分别为202.78、60.63和0.3522、0.3937,+L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HBV-LP检测有与HBV DNA检测相近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似然比更高于HBV DNA检测,为较好的检测HBV DNA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
丙型肝炎病毒混合基因亚型感染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慢性化程度高,极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CV具有很高的变异性,依其基因组的差异性大小可分为基因型(31%~33%)、亚型(20%~25%)和准种(≤3%)~([1]).在同一宿主体内,HCV准种可随时间发生改变,而基因(亚)型因序列突变发生改变至少需300~500年~([2]),因此一般不会发生.随着血液制品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直接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染HCV的可能性明显减少,而静脉吸毒、维持性血液透析等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途径.这些人群一般都有反复多次暴露于不同基因亚型HCV的机会;而宿主感染HCV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并不能完全保护其避免再次感染~([3]).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诱导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
Epstein-Barr Virus(EBV)是1964年Epstein等发现的.研究证实EB病毒与许多人类肿瘤相关.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是EBV编码的潜伏感染过程中表达的病毒膜蛋白,是较早被确认的病毒癌基因之一.近期研究发现LMP1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多肽表位.可以诱导LMP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文就LMP1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做一介绍.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CD4~+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儿童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对我院儿科及感染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51例患儿进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测定,以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
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
腹泻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疾病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以往确认的病原多为细菌,其次是寄生虫和真菌.20世纪70年代初,用电镜观察发现了与腹泻相关的病毒,从此确认了病毒是导致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在我国,病毒性腹泻又常被称为病毒性急性胃肠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中的一大类.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2008年发表论文相关数据分析
通过对<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2008年出版的18期杂志刊出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杂志所登论文的学术质量能够反映我国医学病毒学学科发展的高水平,其编辑出版质量在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例次审读中均获得好评.为研究该杂志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更好地实践优秀学术期刊的使命,特作如下研究.
-
承德市双桥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认知、行为和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承德市双桥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认知、行为和态度,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承德市双桥区城镇1个社区和农村1个村,共211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96.7%的居民听说过甲型H1N1流感;知识总知晓率达58.5%,且有随文化程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不同职业间总知晓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48.2%的居民认为自己日常生活受到了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9%的人认为将会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但仍然有7%的人不将采取任何预防措施;78%的人愿意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但有11.0%的人明确表示不会接种;对于政府和相关卫生机构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采取的措施,93%的居民表示满意.结论 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掌握不全面,倾向于采取健康行为,相应的健康教育还应进一步加强.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