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于妊娠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原因不明的一种心脏病.临床相对少见.
-
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培哚普利(2~4)mg/d,美托洛尔(6.25~75.00)mg/d;对照组50例,服用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人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或P<0.01).结论 CHF病人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120例急性中风病人舌象分析
望舌是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急性中风(缺血性、出血性)舌象特点,对探索中风的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TIA病人51例(TIA组),测定其血浆中LPA含量变化,另选择年龄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IA组病人于症状发作后24h内血浆LPA含量为(4.58±0.7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0.41)μmol/L(P<0.001).结论 LPA有可能作为一个指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启动的分子标记物,而且有可能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治疗.
-
氯咪帕明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隐匿性抑郁症40例
目的 观察氯咪帕明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病例选自精神心理咨询门诊连续就诊,就诊前反复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除外心脏疾病符合CCMD-Ⅱ-R中抑郁的诊断标准的80例病人.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指标评分,总分≥7分者入组,共分两组.两组氯咪帕明片均采用早晚各1次口服给药,1周内逐渐加到治疗量75 mg/d~150 mg/d.治疗组在应用氯咪帕明片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早晚各10 mL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即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又有调节自主神经之功能.
-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3组均采用金纳多和胞二磷胆碱作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
-
脑出血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3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24 h内及发病4周以后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脑出血组的T3明显低于对照组,rT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T3、FT3部有所回升,高rT3有所下降.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程度与疾病均危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
102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102例神经科住院病人的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无症状脑梗死病人病变通常为腔隙性,位于脑白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小脑及脑叶等,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及体征,部分病人表现为轻微、短暂、非特异的症状如眩晕、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不清或动作笨拙等.结论 应充分认识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33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8 g,3次/日;常规剂量组31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6.97%优于常规剂量组的83.87%(P<0.05),在改善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于生理盐水5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以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输注,20 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64%(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力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雏脑路通注射液.
-
补肾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强心方,从治疗前后心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6MWT)两方面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显效率为3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0%(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WT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用补肾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显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64例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随着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癫痫与中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现对我院1998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906例首次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64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探讨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
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确切疗效以及用药的依从性.方法 将符合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诊断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采用雌激素替代序贯疗法合并口服抗焦虑/抑郁药帕罗西汀(赛乐特);中药组采用纯中药制剂妇宁康片口服;中西药结合组采用妇宁康合并赛乐特口服.3组疗法均加以心理支持疗法.结果 各组在接受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减分率显示均有明显好转.西药组与中西药结合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减分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纯中药组较前两组HAMA评分减分率有显著差异.3组病人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中度以上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治疗依从性好.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20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CT特点:多发性脑梗死60%,两侧大脑同时梗死20%;腔隙性梗死55%,大面积梗死20%;基底核区梗死55%,其中两侧基底核区同时梗死30%.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病情重,后遗症及病死率高.梗死部位广泛,尤多见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基底核区脑梗死.
-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年间经临床确诊的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的发病原因、诊治过程及转归.结果 43例不同损伤类型病人依靠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结论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经耳鼻丧失过多,过量使用脱水剂,体液丧失多而摄入不足,手术或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 对52例诊断为痛毒性心肌炎的住院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X线胸片、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26例,好转24例,死亡2例.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治疗效果较满意,早期明确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
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便秘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通便方对脑卒中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予以中药益气养血通便方(黄芪、当归等组成)治疗.每日1剂,共观察6个月.结果 经治疗后临床治愈32例,好转58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90%.结论 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便秘有明显疗效.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发晕厥12例分析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用于无创检测冠心病的重要检测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相对安全等特点.该检查虽然相对安全,但仍有0.01%~0.02%并发症发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1例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降温止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6.8%和70.6%,死亡率分别为3.2%和2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疗效明显提高.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惠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84.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0)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治疗组为(38.4±1.3)分,对照组为(34.3±5.0)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1,6-二磷酸果糖进行干预具有良好疗效.
-
伯克纳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二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合并高血压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伯克纳喷鼻剂治疗,并口服酮替芬、维生素C片.对照组仅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与维生素C片.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P<0.01),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伯克纳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
-
5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临床资料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的特殊类型有HELLP综合征和妊娠期肾病综合征.1992年全国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学术研讨会上将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eplarotic syndrome of pregnancy,NSP)定为妊高征Ⅲ型[1].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低血压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低血压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伴低血压状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使用多巴胺持续时间及使用的大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使用多巴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使多巴胺的大使用浓度减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时给予参麦注射液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76例小脑半球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脑半球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6倒小脑半球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脑半球出血76例,(50~8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80%.保守治疗54例,有效率88.9%.病死率为11.1%;22例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率为68.2%,病死率为18.2%.脑疝为小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根据脑室系统的出血量及脑室系统受累情况进行分组有利于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的评价;及时正确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可降低病死率.
-
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的心肌梗死病人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病人心肌梗死的病因.方法 近8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50例病人中,有25例(3%)造影无异常,对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回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并进行定期(门诊或电话询问)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25例心肌梗死病人中18例病人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1例冠状动脉畸形所致,4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病人为结缔组织病.所有病人随诊26个月,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心肌梗死的病因中部分病人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冠状动脉畸形或肌桥等其他病因所致,这些病人预后良好.
-
颅脑外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结我院2004年-2005年收治的32例颅脑外伤病人,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12例神经精神狼疮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诊治现状.方法 对符合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NPSLE的命名和定义分类标准的12例NPSL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NPSLE病人中,发现有7种NPSLE,以狼疮头痛常见,以下依次为癫痫样发作、脑血管意外、脱髓鞘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性格改变、脊髓损害.单种NPSLE仅3例(3/12),2种叠加4例(4/12),3种或以上5例5/12.NPSLE多种叠加数与死亡情况相平行.12例中8例有效,4例死亡,有效率8/12.结论 NPSLE的确诊必须排除感染、电解质等其他原因所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对重症NPSLE静脉冲击3 d甲泼尼龙(500~1 000)mg/d是有益的;大部分NPSLE存在多种叠加,叠加种类越多,病死率越高.
-
高血压病病人不同证候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病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Lep)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223例EH病人分为肝火亢盛证组(38例)、阴虚阳亢证组(61例)、痰湿壅盛证组(100例)、阴阳两虚证组(2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4名).观察5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胰岛素(Ins)、瘦素水平.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在高血压各证候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各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庄各证候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胰岛素作用指数(IAI)、胰岛素敏感指数(Isen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阴虚阳亢证组Glu,Ins,HOMA-IR高于高血压其他证候组,IAI、IsenI低于其他组.TG,TC痰湿壅盛证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01).Lep痰湿壅盛证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5).相关分析: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年龄、体重指数、心率、Glu,Ins,HOMA-IR,Lep,TG,TC呈正相关,收缩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7,0.444(P<0.001),舒张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2,0.400(P<0.001).收缩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2,r=-0.444(P<0.001),舒张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r=-0.400(P<0.001).结论 高血压阴虚阳亢证IR较明显,痰湿壅盛证血脂和Lep水平升高显著,治疗上须有相应着重点.
-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目的 探讨用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病人短期内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 对11例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及总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分别为(72.91±12,52)分、(100.64±9.94)分以及T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82.31±2.20)个、(77.55±4.45)个,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结论 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短期内通过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与B型利钠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室肥厚(LVH)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EH病人83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EH病人分为LVH组与无LVH组.对两组行心脏彩色B超检查及BNP测定.结果 LVH组BNP水平为(45.87±7.32)pg/mL,高于无LVH组(11.75±4.14)pg/mL(P<0.01),LVMI与BNP水平呈独立正相关(回归系数r=0.38,P<0.01).结论 BNP是EH病人合并LVH的独立预测指标.
-
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调脂的同时对高脂血症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病人30例为血脂紊乱组,口服普伐他汀20 mg,每日1次,用12周;血脂正常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血脂紊乱组于治疗前及12周后进行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血脂紊乱组治疗12周后的TC,TG,LDL-C,FIB均显著降低(P<0.01),颈动脉IMT显著变薄(P<0.01),TT,PT,APTT均有显著延长(P<0.01或P<0.05).治疗后TC,TG,LDL-C;HDL-C,IMT,FIB,PT均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指标(P>0.05).TT,APTT均超出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并改善凝血系统.
-
中风病证候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中医辨证类型与相关因素包括脑病变性质(脑梗死、脑出血、多发脑梗死)、肺部感染、假性球麻痹、白细胞升高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 脑梗死与脑出血各证型之间比较.脑出血火热证出现率较脑梗死高(P<0.05).单一部位脑梗死较多发脑梗死风证出现率明显增高(P<0.05),痰证出现率低于多发脑梗死(P<0.05).火热证的出现率脑部感染者较无肺部感染者为高(P<0.05).假性球麻痹火热证、痰证的出现率较无假性球麻痹出现率高(P<0.05).结论 中风病的征候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证候的表现是包含了中风病本病的症状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症状,尤其表现在火热证和痰证两个证型上.
-
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8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口服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静脉输注胞二磷胆碱治疗,疗程21 d.以评分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意识状态、语言表达能力、患侧上下肢活动功能、综合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9%(P<0.01).结论 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
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性探讨
目的 使用彩超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对176例2型糖尿病和156例非糖尿痛病人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狭窄程度变化.结果 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P<0.01),相同年龄段之间比较,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增厚(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狭窄程度≥40%的发生率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粥样斑块,可以判断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程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尼莫地平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轻度、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观察并评价其确切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AD病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量表的检测,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Fuld物体记忆测验、快速词汇测验、数字广度测验、积木测验.结果 AD病人用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Fuld物体记忆测验、快速词汇测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检查、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用药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能改善轻度、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记忆功能.
-
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妥英钠组(治疗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NO的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苯妥英钠治疗后第10天,病人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由治疗前的(93.6±14.0)μmol/L改善为(72.0±10.7)μmol/L,对照组由(97.1±13.7)μmol/L改善为(78.2±11.2)μmol/L,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监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治疗组由治疗前的(20.6±5.6)分改善为(10.7±6.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妥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清NO浓度.
-
嗜铬细胞瘤临床功能分级与术中、术后血压变化的探讨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临床功能分级在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指导作用和价值.方法 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72例嗜铬细胞瘤病例,根据术前临床症状、24 h尿儿茶酚胺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将其临床功能分为4级.功能0级12例,未给予扩容准备;功能1级16例,随机双盲法抽取10例口服酚苄明(5~10)mg/d持续1周,其余6例为对照,比较两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变化;功能2级41例,术前口服酚苄明(30~240)mg/d充分扩容4周,应用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微循环图像判断扩容效果;功能3级3例,应用酚苄明及相应的心肺脑复苏措施.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瘤探查切除术.结果 功能0级者围手术期血压平稳,功能1级者血压均有波动(<80 mmHg),酚苄明治疗组切除肿瘤后血压波动幅度<20 mmHg,对照者>40 mmHg(P<0.01),且两者在切除肿瘤后可以治愈,术后一般1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功能2级和3级者血压波动幅度>80mmHg,术后24 h内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无并发症.75%的病人在1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25%血压仍增高的病人用一般的降压药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根据嗜铬细胞瘤功能分级可采取不同的术前准备,功能0级无需扩容,功能1级可口服酚苄明(5~10)mg/d持续1周,功能2级必须应用酚苄明(30~240)mg/d充分扩容4周,功能3级必须心肺脑复苏加充分扩容,心、肺、脑功能基本正常后方可手术.
-
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稳心颗粒3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胺碘酮0.2 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 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0.2 g,每日1次,疗程皆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临床症状、Holter心律失常进行等级评定,并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甲襞微循环.结果 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优于对照组的83.7%(P<0.01),Holt.er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8.9%,与对照组的7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甲襞微循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未见副反应.结论 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控制率与胺碘酮相当,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及甲襞微循环方面优于胺碘酮;且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于胺碘酮.
-
脑卒中偏瘫病人门诊及家庭双向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未经过康复训练的发病1个月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体检;康复组42例,在门诊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与指导并定期上门随访.对两组初诊时和3个月后采用Brunstrom、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来评定疗效.结果 康复组经康复护理后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科学、合理、正确的康复与护理手段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改善预后.
-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预防高血压病病人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高血压病病人206例随机分为利尿剂加非洛地平组(治疗组,102例)和利尿剂加安慰剂组(对照组,104例),治疗随访期为5年,或至发生终点事件.随访时询问有关病情、测量血压、收集心脑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压始终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总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总死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应用非洛地平对预防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有益.
-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脑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脂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合并脂蛋白异常血症病人血脂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合并脂蛋白异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脂、内皮素及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升高载脂蛋白A、ApoA及其与ApoB比值方面疗效更为显著(P<0.05),两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相似.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有效调节冠心病合并脂蛋白异常血症病人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内皮素.
-
丹红注射液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后计数一级、二级血管,观察其促血管新生作用.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加入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HUV)中,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别.结果 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的CAM一级及二级血管新生均较生理盐水组增强,且有量效关系.丹红注射液各组内皮培养液中VEGF浓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促CAM血管新生的作用且有量效关系,可能的机制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血管内皮分泌VEGF,作用也存在量效关系.
-
护脑宁心口服液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脑宁心口服液对四氧嘧啶糖尿病(DM)模型大鼠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取四氧嘧啶制成2%无茵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制备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护脑宁心大剂量组:每鼠灌胃护脑宁心2 mL(相当生药8g/kg);护脑宁心小剂量组:每鼠灌胃护脑宁心1 mL(相当生药4 g/kg);阳性药对照组:每鼠灌胃格列齐特(迭美康)水溶液2 mL(含达美康1.6 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每鼠灌胃生理盐水2 mL.连续给药7 d后,禁食12 h测各组空腹血糖(FPG)值.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灌药组FPG值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护脑宁心小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FPG值下降为显著.结论 护脑宁心佳用药剂量为每只DM鼠护脑宁心1 mL具有显著降糖效果.
-
二甲基氨氯吡咪及氨氯吡咪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力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并比较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和氨氯吡咪(AM)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变力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乳头肌灌流方法观察DMA和AM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变力性作用,并利用L一型钙通道阻滞药和Na+-Ca2+交换体(NCX)阻断剂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 (1~20)μmol/LDMA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正性变力作用,升高发展张力(TC),缩短收缩至大速率的时间(T-dp/dtmax)和75%舒张时间(T75%),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或P<0.01).(0.05~1.00)mmol/L AM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负性变力作用,降低TC,延长T-dp/dtmax和T75%.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A时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正性变力作用不能被L-型钙通道阻滞药尼卡地平阻断.DMA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正性变力作用能被Na+-Ca2+交换体(NCX)阻断剂氯化镍(NiCl2)阻断.结论 DMA(1~20)μmol/L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正性变力作用.(0.05~1.00)mmol/L AM以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负性变力作用.与AM抑制NCX不同,DMA通过激动NCX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正性变力作用.
-
不同剂量凯西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凯西莱对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铜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铜负荷饮食法复制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个治疗组与1个模型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凯西莱(静脉输注).观察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肝铜、24 h尿铜变化情况.并观察病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100 mg/kg组、200 mg/(kg·d)组肝铜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24 h尿铜明显升高.结论 凯西莱能降低铜负荷大鼠肝铜含量,降低其病死率.
-
血栓性状与急性肺栓塞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将兔静脉血在体外自然凝固制成栓子,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性状与肺栓塞(PE)的相关性.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入体外凝固20 min栓子与60 min栓子.将栓子由导管导入右心房,建立肺栓塞的动物模型.造影观察PE;大体观察PE后栓子形态;光镜观察肺小动脉内血栓;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的性状.结果 20 min组未发生PE:60 min组除2例死亡均发生PE并模拟出PE的临床肺心病型和猝死型.电镜显示:20 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大、呈束状,纤维蛋白丝密集排列、结构清晰;60 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小、呈短杆状,纤维蛋白丝疏松排列,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结论 导管在右心房注入自身血液凝块可制出有效的PE模型.注入血块的数量及速度的不同,可分别模拟出PE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不同时间的血液凝块作为栓子对肺血管血流量影响不同,表明血栓的性状与PE的发生有关.
-
水痘伴发神经痛1例报道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很常见,但伴发神经痛的病例却鲜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
天麻及其提取物对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以往对神经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本身,认为只要阻断导致神经元坏死和凋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便可减轻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其主要产物Ang(1-7)生物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血压和水电解质调节系统.经典的RAS是指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释放入血液循环,在肾近球细胞产生的肾素作用下转化为10肽的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再经肺循环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
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前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而血小板的激活、黏附、聚集、释放是动脉血栓启动的一个重要机制.
-
严重烧伤时心脏调节肽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多内脏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烧伤后并发症的突出问题,其中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更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
中医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
中医古籍并无"扩张型心肌病"一词,但对其临床表现有相似的描述,散见于"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病中.
-
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诱导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极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智力进行性减退,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以海马、皮层区域为主的神经元数目减少.
-
论胸痹心痛(冠心病)发病"不止于心,亦不离于心"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其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对于胸痹心痛,《内经》有多篇论述.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