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监测动态血压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9,P<0.05);两组治疗后牧缩压、舒张压、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改善老年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1].我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症的表述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名称,并作专篇论述,后代医家相关论述较多,治疗方法也十分丰富[2].
-
丁邦晗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经验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根据《2013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数据,全国高血压患者约2.66亿,且每年新增1千万患者.大约80%的高血压病患者伴有眩晕症状,血压控制平稳后部分人群症状可消失,但仍有持续存在者.丁邦晗教授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等疾病防治的理论及方法贯穿应用于高血压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主动脉壁间血肿64-MSCT血管成像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64-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9例经64-MSCT血管成像扫描确诊的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6例,Stanford B型13例,均有管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表现与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改变,17例出现钙化内移,5例出现主动脉的穿透性溃疡,3例出现内膜渗漏,4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出现心包积液.结论 64-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可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多种重建技术相结合能够清晰显示壁间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
-
降纤酶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住院患者中选2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分别于降纤酶治疗前、治疗后,在空腹状态下按标准取血样,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 降纤酶治疗前后比较,PT、APT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FIB在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用降纤酶治疗后,患者的血液从高凝状态转成低凝状态,而这过程中血凝功能中变化为明显的是FIB,所以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关键是控制好血浆中FIB水平.
-
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隐性误吸的疗效分析及对减少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观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116/10万~141.8/10万,存活者致残率约80%,复发率4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卒中后肺炎(post-stroke pneumonia,PSP)的发生率约为7%~22%,是卒中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其中吞咽障碍是PSP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率为37%~78%[2].
-
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组)组及传统吞咽训练(对照组)组,每组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检测患者吞咽功能,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1,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P=0.032).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同时集合现代康复理念,从多方面进行评价,遵照个体化原则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戒烟后体重增加对血压、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在戒烟后体重增加对血压、脂质代谢以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戒烟宣教,在出院后4个月仍然能够戒烟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体重增加3%以上的作为体重增加组,体重没有增加3%以上者为体重维持组.分析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4个月时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体重增加组的舒张压(DBP)和总胆固醇(TC)在戒烟后4个月有明显的增加(P<0.05),而体重维持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体重增加组在出院后4个月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体重维持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在戒烟后体重增加且短期内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脂质代谢紊乱,因此强调AMI患者在戒烟后加强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
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者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观察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者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间接了解正常高值血压者伴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时血管内皮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165名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58名和正常高值血压组107名,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为正常血压+正常空腹血糖组(空腹血糖<5.6 mmol/L),共58名;B组为正常高值血压+正常空腹血糖组(空腹血糖<5.6 mmol/L),共52名;C组为正常高值血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5.6 mmol/L<空腹血糖<6.9 mmol/L),共5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Big ET-1水平.结果 3组Big 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Big ET-1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独立相关.结论 在正常高值血压时血浆Big ET-1水平升高,提示该阶段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若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Big ET-1升高更明显,提示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压寐安汤治疗高血压病伴不寐的临床观察
目的 系统观察压寐安汤治疗高血压病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心脾不藏、肝阳不潜之高血压病且不寐的病人90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艾司唑仑口服;治疗组给予压寐安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67%,与对照组(76.67%)比较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寐安汤治疗高血压病不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t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脑利钠肽组(30例)和硝普钠组(30例),硝普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普钠治疗,脑利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脑利钠肽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3.3%,优于硝普钠组的56.7%(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脑利钠肽组治疗后LVEF较硝普钠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
老年突发性聋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突发性聋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试验设计,以200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且年龄大于60岁的突发性聋患者及同期具有相似临床特征的非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纳入研究患者2年内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对1 120例突发性聋老年患者和1 120例非突发性聋老年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有突发性聋的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无突发性聋的老年人增加1.78倍.结论 老年人突发性聋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给予早期关注和及时治疗.
-
玉林市居民三酰甘油水平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玉林市居民三酰甘油升高(HTG)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TG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居住于玉林市仁东镇大路村、鹤林村≥20周岁的居民共1 056人,进行问卷和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 玉林市居民的HTG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4%和10.3%;与正常组比较,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和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HTG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高血压高于非高血压(P<0.01),糖尿病高于非糖尿病者(P<0.01),肥胖高于非肥胖者(P<0.01),胆固醇升高高于非胆固醇升高者(P<0.01).结论 玉林市居民HTG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是玉林市居民HTG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益心舒胶囊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益心舒胶囊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6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疗效观察时间为12周.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N端前脑钠肽(NT proBNP).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 6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有效缓解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NT-proBNP鉴别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呼吸困难的研究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导致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6例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6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5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并发冠心病组(6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并发冠心病组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 324.4pg/mL±436.5 pg/mL、136.3 pg/mL±59.5 pg/mL、326.7 pg/mL±129.7 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并发冠心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肺源性呼吸困难.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BNP和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3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2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9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Gensini评分.结果 3组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6,P<0.05),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5,P<0.05).3组间BNP、hs-CRP与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UAP组比较,AMI纽BNP水平、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5,P>0.05;t=0.972,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
益肾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44例
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其与抑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抑郁已成为影响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人群,临床以肾虚血瘀,水饮内停,肝郁气滞为多发证型,本研究应用益肾疏肝,活血利水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益心舒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DHF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A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步行距离(445.3±91.5)m大于对照组的(405.6±89.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E/A、LVEF,提高治疗效果.
-
血尿酸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的变化,探讨SU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SUA的水平,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同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的S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SU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0,P<0.01);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SUA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SU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
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PCI)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后循环梗死患者168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80例)、老年组(88例).对比分析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临床症状、体征、梗死部位、责任血管、并发症.结果 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其后依次为行走不稳、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两组间常见临床症状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肢体共济失调,其后依次为肢体瘫痪、延髓性麻痹、脑神经麻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常见的梗死部位为脑桥,次为小脑、中脑、延髓、枕叶、丘脑、颞叶内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PCl责任血管受累显著高于中年组(P=0.021);老年PCl肺炎发生率高,显著高于中年组(P=0.002).结论 老年后循环梗死时责任血管更易受累,同时也更易并发肺炎,应针对性治疗、护理与康复措施.
-
阿托伐他汀钙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远期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远期效果.方法 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基础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共治疗1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1年半,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l MT)和斑块面积、斑块数目、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18个月,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不稳定斑块数、血脂水平、hs-CRP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稳定颈动脉斑块,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促进斑块消退,远期效果稳定.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辅助应用脑血疏口服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辅助应用脑血疏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辅助治疗单侧CSDH术后患者21例,与25例同期收住术后未辅助应用该口服液的同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量表(ICH)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Barthel评分、患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残余血肿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ICH评分及GC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rthel评分、患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血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愈率.
-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两组病人基础用药均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止颤汤治疗.观察并比较3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UPDR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DRS各部分评分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颤汤对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以及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予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予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运动神经元病为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起病隐匿,致死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报道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相关进展,以期寻找和探讨治疗MND的有效方法.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梗死急性期快速准确的治疗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已经得到国际公认的是超早期溶栓治疗.然而,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够得到溶栓机会.阿加曲班是一种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近年来关于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对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在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引起颅内小血管病变,从而损伤脑深部灰质和脑白质,终出现一系列病理学、神经影像学改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颅内小血管主要包括脑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这些小血管对大脑活跃的神经元代谢和脑网络复杂功能的维持必不可少[2].
-
免疫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欧美国家疾病致死原因的50%以上与AS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AS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其确切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着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综述.
-
卒中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卒中性肺炎的中医结合治疗是近几年来的关注热点,本文分别从卒中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疗效评价、病因病机、中医中药治疗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西医诊疗手段与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联合,提高卒中性肺炎的治愈率.
-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非运动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功能残疾.目前左旋多巴仍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治疗药物,但其对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疗效不佳.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改善非运动症状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糖尿病大鼠心脏自主神经损伤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及桂枝汤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索糖尿病大鼠心脏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及桂枝汤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5只,取10只作空白对照组,余45只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桂枝汤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Elisa法检测左心室中酪氨酸羟化酶(TH)、乙酰胆碱酶转移酶(CHAT)、神经生长因子(NGF)、生长相关蛋白(GAP-43)、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的含量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H、NGF、GAP-43明显升高(P<0.01),CHAT、CNTF明显下降(P<0.01),TH/CHAT升高(P<0.01),炎症因子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桂枝汤组CHAT、GAP-43、CNTF升高,NGF、CHAT/T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炎症因子明显下降(P<0.01).与弥可保组比较,桂枝汤组CHAT、CNTF、GAP-43升高(P<0.05),NGF、TH、TH/CHAT下降(P<0.05或P<0.01),炎症因子明显下降(P<0.01).结论 桂枝汤能够促进CNTF分泌,抑制NGF升高,增强迷走神经活性,抑制交感神经亢进,从而有利于维持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其治疗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降低炎症损害有关.
-
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
目的 通过程序电刺激方法研究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S1S2程序电刺激方法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卡托普利低剂量组[浓度4 mg/(h·kg)]、高剂量组[浓度8 mg/(h·kg)]及急性心肌缺血对照组的固定强度心室易损期时间窗与有效不应期指标.结果 卡托普利可缩短大鼠固定强度心室易损期时间窗,延长有效不应期.卡托普利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CD20的表达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CD20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病理学及图像分析检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CD20表达.结果 实验大鼠的非梗死侧均无CD20表达,梗死病灶和缺血半暗带内有CD20表达.结论 脑缺血时梗死灶及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有CD20的阳性表达,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对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对小鼠巨噬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 CD25+ 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巨噬细胞分别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细胞共培养24 h.检测细胞caspase-1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流出及Cace-in AM/EthDⅢ染色检测细胞死亡;TUNEL染色检测TUNEL阳性细胞;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LDL可诱导巨噬细胞caspase-1活性明显增加(P<0.001),使巨噬细胞LDH流出增加(P<0.001),Cacein AM/EthDⅢ染色死亡细胞明显增加(P<0.001),可诱导巨噬细胞TUNEL阳性细胞增加(P<0.05),促进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IL-18(P<0.001);与ox-LDL组比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caspase 1活性(P<0.001),使巨噬细胞LDH流出减少(P<0.001),Cacein AM/EthDⅢ染色死亡细胞明显减少(P<0.001),抑制巨噬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量(P<0.01),减少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IL-18(P <0.001).结论 ox-LDL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发生焦亡;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此机制可能是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抗AS作用机制之一.
-
山茱萸总苷干预急性缺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研究
目的 探讨山茱萸总苷对急性缺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的心肌细胞,采用液状石蜡封闭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将原代培养3d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1h、2h、3h、5h)及药物治疗组,药物浓度采用生药10 g/L,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aspase-9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各组caspase-9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时间延长,阳性表达的比例增加,5h达到高,给予山菜萸总苷干预之后,治疗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9表达都有所下降,与缺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茱萸总苷可以抑制caspase-9表达,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达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龟灵海马汤剂对老年大鼠心肌梗死所致早搏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 观察龟灵海马汤剂对实验性心肌梗死老年大鼠早搏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25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龟灵海马汤剂高剂量组、龟灵海马汤剂低剂量组、稳心颗粒组和模型对照组,各12只,灌胃4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然后观察大鼠的心电图和对血液CD4+、CD8+的影响.结果 龟灵海马汤剂组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龟灵海马汤剂高剂量组有使C D4+亚群增加,CD8+亚群下降的效应.结论 龟灵海马汤剂可以治疗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并发早搏,而且改善老年大鼠的免疫机制.
-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Pro-BNP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和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规范化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搜集病史、症状、体征等,参照证型评分表,予以中医辨证分型,然后统计冠心病常见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的Pro-BNP水平,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0名,检测其血浆Pro-BNP水平,分析比较上述冠心痛中医证型与血浆Pro-BNP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的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中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血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Pro-BNP水平在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3个证型中呈现递增趋势(P<0.05).结论 Pro-BNP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评价指标,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有效的独立的诊断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也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指导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
-
头穴针刺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头穴针刺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和药物组(35例).所有患者均在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百会为主穴的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连续治疗28 d.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评定,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2.9%,优于药物组的51.5%(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针刺组在感觉、情感和疼痛程度方面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穴针刺能有效缓解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安全有效.
-
3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探讨体质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对300例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对体质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以瘀血质(31.0%)、痰湿质(23.0%)、气虚质(15.7%)、湿热质(14.7%)为主要的体质类型;其次为阳虚质(8.3%)、气郁质(3.7%)、阴虚质(3.0%)及特禀质(0.6%).对4种主要体质类型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发现瘀血质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与痰湿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气虚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血脂水平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冠心病气虚证理论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互见,虚以心气虚为主.补气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治法之一.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的过程中能够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损伤,AMPK的表达在气虚模型中明显降低.本研究探讨AMPK信号通路与中医冠心病气虚理论的关系,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
-
冠心病痰瘀同治理论探讨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总结吾师王春林教授临证经验,证明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采取痰瘀同治的原则,运用祛痰化瘀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