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천북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川北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5-3697
  • 国内刊号: 51-12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南充医专学报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川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康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直流电场对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作者:杨小丽;杨桢;易美超

    目的:观察直流电场对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将第4代角膜上皮细胞置于强度为8 V/cm的直流电场中暴露4h,停止电场作用后继续培养12h;未置于电场中的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显微成像系统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各时间点培养的细胞行台盼蓝染色计数,比较各组活细胞率.结果:直流电场作用后大部分角膜上皮细胞变长,并垂直于场线方向排列,停止电场暴露后,大多数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及分布.实验组和对照组活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间直流电场作用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及活力无明显影响.

  • 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侯敏;赵妍丽;李秋梅;谭榜宪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及成本-效益比.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食管癌、鼻咽癌)80例,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分别应用托烷司琼及格拉司琼联合甲氧鲁普胺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观察止吐效果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A、B两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 (P >0.05);成本/效益比分别为2.06和0.70.结论: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相似,但后者成本-效益比好.

  • 基于多层螺旋CT健康成人门静脉直径的相关统计分析

    作者:刘元早;翟昭华

    目的:为确定正常成人生理状态下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HPV)的正常CT范围,为影像学诊断肝脏、门静脉病理变化引起的形态异常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方法与材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院行64排螺旋CT增强检查的健康成人58例(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21岁到78岁),同层面分别测量肝门静脉、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短径及腰椎(lumbar spine,LS)前后径,分别计算门静脉短径/腹主动脉短径、门静脉短径/腰椎前后径的比值,命名为R1、R2,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静脉短径(13.22±1.427)mm,男女之间差异明显(P=0.000),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95%置信区间10.48~16 mm,基于均数的变异系数10.8%;门静脉短径/腹主动脉短径为0.73±0.11,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 =0.433),与年龄呈中度负相关性(r=-0.503,P=0.000),基于均数的变异系数15.6%;门静脉短径/腰椎前后径0.45±0.046,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 =0.970),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性(r=-0.280,P=0.03),基于均数的变异系数10.2%..门静脉短径与腰椎前后径及腹主动脉短径存在中等相关性(r=0.484,P=0.000;r =0.401,P=0.002).结论:门静脉短径/腰椎前后径比值变异性较小,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较其他指标更具有指导意义.

  • MORA生物共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作者:刘琬椿;郑仁艳;吕梅;段小倩;张浩

    目的:采用对照比较方法,分析MORA生物共振仪(MORA)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0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MORA治疗以及药物联合MORA治疗,对治疗前后各组临床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三组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均未观察有不良反应发生.③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前三位过敏原依次为屋尘螨、花粉、海鲜类.结论:MORA生物共振仪治疗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 成像环节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顾华见;谢建平;杨耀午;李素平

    本文回顾分析某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SPECT检查的11 969例患者中158例所出现的非优质图像表现及其可能影响SPECT图像质量的成像因素,以期能规范各成像环节的相关操作要点,减少或避免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从而获得更优质的图像.

  • 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

    作者:周晓晴;陈龙;杜宗汉;陈杰;陈福敏;罗华

    目的:观察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40 mg qd+克林霉素500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维生素E200 mg bid+维生素C500 mg bid;B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40 mg qd+克林霉素50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两组均治疗7d.停药1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Hp根除情况.结果:经ITT分析,A、B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7.9%和8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P分析,A、B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5.0%和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率高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率,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诊断

    作者:何江涛;陈检文;杨汉丰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腰腿痛表现.CT能确认全部45例椎体后缘离断,CT表现为:椎体后上缘或下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缺损后方有骨块突入椎管;矢状位上缺损区呈“V”形,其后方有骨块“突起”;硬膜或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能明确诊断椎体后缘离断,是目前佳的诊断技术.

    关键词: 椎体 后缘离断 CT
  • 纵隔滑膜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丹;李春平;杨帆;杨智

    目的:探讨纵隔滑膜肉瘤(mediastinal synovial sarcoma)的影像特征、临床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纵隔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为位于纵隔的单一肿块,边界较清楚,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较大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域,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未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显示肿块有包膜,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波形蛋白(Vim)及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结论:原发于纵隔的滑膜肉瘤比较罕见,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 大鼠胃旁路手术致死因素及预防分析

    作者:任亦星;Ali Tavakkoli;孙琴;李敬东;彭祥玉;赵国刚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大鼠胃旁路手术的致死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以提高大鼠胃旁路手术的建模成功率.方法:总结54只大鼠胃旁路手术的经验,分析导致大鼠死亡的各种因素.结果:本组大鼠死亡率为29.6%.大鼠死亡发生在术中及术后5d之内,其中术中麻醉因素致死2只,术中发生气胸致死1只,术后切口裂开导致腹腔内脏突出死亡1只,小肠坏死致死3只,吻合口梗阻致死4只,吻合口瘘死亡5只.结论:多种因素决定了大鼠胃旁路手术的安全性.建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能够提高建模成功率.

    关键词: 大鼠 胃旁路 手术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在4+月孕引产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玉琼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在4+月孕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4+月孕患者,颜色加粗,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和利凡诺引产各30例,观察用药后患者引产成功率、住院天数、再次妊娠率.结果: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成功率、住院天数及再次受孕率与利凡诺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引产方法均适用于4+月孕引产.

  • 靶向沉默EphA8基因对人结肠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朱剑军;段劼;林雪梅;王晓玲;朱晓华;谢兴国;邓世山

    目的:通过转染siRNA片段,研究EphA8基因沉默后对结肠腺癌Ls174T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三对靶向沉默EphA8基因表达的siRNA片段,通过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人结肠腺癌细胞Ls174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EphA8基因沉默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三对siRNA片段均能沉默结肠腺癌Ls174T细胞EphA8 mRNA的表达,siRNA3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85.7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Ls174T细胞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33.29%;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转染60 h后,结肠腺癌Ls174T细胞实验组S期细胞和G2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本实验成功筛选出特异性靶向沉默EphA8基因的siRNA片段,并初步鉴定了EphA8基因的功能.

  • 肺错构瘤的CT诊断

    作者:熊明;黎德强;董华

    目的:探讨CT在肺部错构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中央型2例,合并肺不张1例;周围型10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光滑5例,边缘浅分叶5例.12例患者中,病灶内密度均匀者4例;不均匀者8例;病灶内只有钙化1例,既有钙化又有脂肪成分5例,无钙化有脂肪成分2例,无钙化又无脂肪成分4例.增强扫描7例,3例未见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强化值小于20 HU).结论:肿瘤的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瘤体内钙化、脂肪成分、不强化或弱强化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薄层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错构瘤 CT 诊断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分析

    作者:张涛;唐晓平;彭华;赵龙;旷仁昭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特点.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4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达36.7%;GCS评分越低则死亡率越高(P <0.05);GCS≥5分时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数量越多死亡率越高(P <0.05);GCS<5分时合并不同数量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器官障碍的数量及GCS评分与死亡率有相关性.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 中期妊娠终止合并骶骨皮样囊肿1例报告

    作者:翟飞;何嘉宾;张绍义

    中期妊娠终止合并骶骨皮样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1例中期妊娠终止合并骶骨皮样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妊娠6+个月引产术后2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因妊娠6+月宫内死胎在院外行引产手术,1+月前术后复查时发现盆腔内有一囊性占位,期间患者自感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量少,形状正常,解便后上述症状稍有减轻,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其他不适症状.未行特殊治疗.

  • 术前CT诊断腹腔纱布瘤1例

    作者:曾利川;杨汉丰;徐晓雪;李杨;杜勇

    1 病例报告女性,37岁,患者因“反复腹痛、腹胀半年,腹部缓慢增大包块13年”入院.查体:患者下腹部可见陈旧性切口瘢痕一条,右下腹可见局限性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可扪及大小约10 cm近圆形包块,表面不光滑,不伴有压痛.相关病史:患者13年前外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反复出现中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不规则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其后发现中下腹部出现不规则包块,位置时有变化,以中下腹为主,近13年来包块逐渐增大.

    关键词: 纱布瘤 CT
  • 外来学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佩娥;徐胜辉;廖卫华

    目的:调查分析外来学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随机选择中山市大涌镇五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并在中山居住的7 ~12岁学生1 260人作为研究组,并选择7~12岁本地籍学生1 260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学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组阳性率为1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在研究组中,以患病者为研究对象,正常者为对照对象,在家族史、过敏史、哮喘病史、被动吸烟、饲养动物、居住环境潮湿比较中,两组观察对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分析显示家族史、过敏史、哮喘病史、被动吸烟、饲养动物、居住环境潮湿,均可增加该病患儿的致病风险.结论:对7 ~12岁的外来学生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为今后更好地加强学外来学生应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可靠地流行病学依据,以此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外来学生健康成长.

  • 凋亡相关基因APR3的研究进展

    作者:符秋娟;刘钧

    APR3作为一种凋亡相关因子,被认为能够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并且能够通过降低cyclinD1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止在G1/S期.另外,肿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失控有直接关系.现综述APR3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APR3 细胞周期 肿瘤
  • 白细胞介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郑梦凝;张湘燕;叶贤伟;张程;李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由于长期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诱导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类重要的炎症因子,与该种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探讨了多种白细胞介素的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提出了可能的新的检验指标,为深入探讨OSAHS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MSCT胰腺灌注成像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刘倩倩;黄小华;董国礼

    胰腺多血供,病变早期基于微循环变化,继而影响内外分泌功能.MSCT胰腺灌注成像通过胰腺组织内对比剂的浓度变化直接反映胰腺血流微循环,间接评价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及其病理变化,有助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与其它影像灌注技术如MRI、SPECT及US等有较好的一致性.综述MSCT胰腺灌注成像技术、研究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女性尿道肉阜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柳浩;罗光恒;孙兆林

    近年来女性尿道肉阜在临床上发病比较常见,通过对其对发病原因和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指导意义.本文就该病目前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作一综述.

  • 肝癌介入后根治性精准肝切除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振兴;彭勇;段文涛;田云鸿;张健;胡韬;李永;杨红春;马海

    目的:探讨根治性精准肝切除在肝癌介入后病例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肝癌介入治疗后行肝癌切除病例68例,其中采用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30例,根治性精准肝切除38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别.结果:根治性精准肝切除组手术时间(314.5±51.2)min长于Pringle法肝切除组(221.4±33.8) min,P<0.05.但根治性精准肝切除组较Pringle法肝切除组,术中出血少[(375.4±76.8)vs(596.1±107.3)mL,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术后第3天,ALT:[(311.7±44.3)vs(575.6±67.3)]U/L; AST:[(172.3±35.7) vs(443.7±40.3)]U/L;TD:[(41.2±13.2) vs(50.9±19.7)]μmol/L,差别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2/38,5.26%)比(8/30,26.67%),P<0.05;住院时间短[(16.4±2.6)vs(22.7±5.1)]d,P<0.05.结论:根治性精准肝切除运用于肝癌介入后病例中,相对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肝切除术有着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损害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 精准肝叶切除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田云鸿;彭勇;张健;胡韬;马海;杜天祥;杨红春

    目的:探讨精准的解剖性肝叶切除和局限性肝叶切除术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共182例,其中101例行局限性肝叶切除术,81例患者行精准肝叶切除术.分析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残余结石、肝断面感染、胆瘘、复发结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精准性肝叶切除术后残余结石率较低,肝断面感染率较低,胆瘘较少,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6月,精准肝叶切除术后结石复发率低.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准的解剖性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复发率低.

  • 精准胰腺外科在胰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彭勇;胡韬;田云鸿;张健;马海;杨红春

    目的:探讨精准胰腺外科理论和操作技术在胰腺肿瘤性疾病切除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精准胰腺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胰体尾切除术32例.术前根据CT、MRI/MRCP、CTA(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学资料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根据精准外科原则切除肿瘤,规范化淋巴结清扫,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大程度保留正常器官功能,术后给予个体化精细的处理.结果:全部88例病人手术顺利,术中失血平均210 mL,术后仅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率仅1.14%,术后胰瘘发生11例,根据国际胰瘘小组定义及标准,其中A级9例,未给予任何干预自愈,B级胰瘘2例,均通过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无C级致命性胰瘘.平均住院时间9.7d.结论:精准外科理论及技术在胰腺肿瘤性疾病根治术中优势明显,在大程度保留器官功能的同时,可以带来很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较短,是现代胰腺外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 现代精准肝胆胰外科

    作者:彭勇

    肝胆胰外科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IT技术、影像3D成像等高科技的发展,在微创技术和移植手术的推动下,已悄然进人“精准”外科手术时代.它在传承经典手术理念基础上,要求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制定详实的术前规划、术中利用现代化的器械设备以小的手术创伤,大程度地保留残存器官功能,终给患者带来佳的术后康复.在本专题中,笔者以国内外肝胆胰外科的发展为基础,结合在日本京都大学访问留学期间的学习和感受,以及自身在临床工作的实践和总结,就现代精准肝胆胰外科的理念和技术给予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关键词: 精准 肝胆胰外科
  • 精准肝切除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健;彭勇;田云鸿;胡韬;马海;杜天祥;杨红春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肝脏切除病例,23例行精准肝切除,31例采用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多方面做对比.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Pringle法肝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325.3 ±41.8)vs(264±3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357±91.4)vs(577±75.2)] mL,P<0.05;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加快,ALT:[(343.5±114.4)vs(704.3±142.8)]U/L、AST:[(430.7±140.0)vs(704.3±142.8)]U/L、TBIL:[(35.5±12.1) vs(62.8±18.1)]μmol/L,P均<0.05;住院时间缩短[(17.6±3.2)vs(25.8±2.1)]d,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相比传统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少,肝脏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大鼠远端输精管结扎术

    作者:马利;严波;李雨根;代小思;杨正伟

    本文介绍并用插图显示了大鼠远端输精管结扎术.该术是经腹股沟管的输精管结扎,结扎位置远离附睾尾与阴囊,不会引起术后阴囊内睾丸周围粘连,可能适用于研究输精管阻塞本身(精子输出阻塞)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例如精子发生损害).

    关键词: 输精管结扎 大鼠
川北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