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及微管微丝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沈凤梅;冯学峰;张德秀;刘涛;刘菲

    目的:初步观察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tra-becularmeshwork cells,TM cell)及微管微丝的形态,为进一步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TM的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用光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的观察.②免疫组化法肌动蛋白(actin)、微管蛋白-α(tubulin-α)染色.结果:①TM细胞培养成功,以上皮型为主.②小梁细胞内富含微丝,与细胞长轴平行,并密集于细胞的周边部;微管以核周为主.结论:牛眼小梁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小梁细胞特性的重要实验技术.小梁细胞富含微管微丝,在细胞的多种功能中发挥作用.

  • β3-微管蛋白及tau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项友群;季倩青;胡孝渠;张虎祥;黄督平;李权;瞿金妙;万丽;潘贻飞

    目的:探讨乳腺癌β3-微管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进行2~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应用空芯针穿刺技术获取化疗前及化疗后的第2、第4、第6周期末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β3-微管蛋白及tau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化疗疗效与β3-微管蛋白及tau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β3-微管蛋白的平均表达率为45.6%±33.3%,tau蛋白平均表达率为62.9%±24.3%,化疗总体有效率为60.4%.β3-微管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在化疗的第2、第4、第6疗程末,β3-微管蛋白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51.6%±31.2%,54.6%±29.1%,57.8%士30.4%,表达呈上升趋势,并在第4疗程获得了统计学的差异.tau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存在正相关,与化疗有效率之间无显著相关.tau在化疗前后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β3-微管蛋白是良好的紫杉类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并且可能是紫杉类继发耐药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化疗前及化疗过程中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tau蛋白可能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紫杉类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α-微管蛋白的检测及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程永静;张春媚;陈颖娟;王芳;高明;黄慈波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水平,评价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寻找 RA 新的血清学标记物,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RA 患者68例,骨关节炎(OA)患者32例,健康对照(HC)32例,各取血清10μL,应用 ELISA方法检测不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α-tubulin 水平,应用非配对资料的 t 检验分析不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α-tubulin 水平的差异,相关性检验分析α-tubulin 水平与 RA 患者年龄、病程、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水平、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 患者血清α-tubulin 的水平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及健康对照(P <0.05),进一步分析提示α-tubulin水平与 RA 患者病程长短呈正相关(r =0.307,P =0.023),与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及 IgA 水平呈正相关(r =0.558,P =0.0001;r =0.395,P =0.004)。结论α-tubulin 是 RA 新的血清学标记物,在 RA 患者的免疫反应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能参与了 RA 的发病。

  • 土贝母皂苷对人低分化上皮样鼻咽癌细胞(CNE-2Z)微管的作用

    作者:宋刚;马润娣;于立坚

    目的:探讨土贝母皂苷(皂苷)对人低分化上皮样鼻咽癌细胞株(CNE-2Z)微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微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中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图像结果表明,皂苷作用的CNE-2Z细胞丧失正常的微管网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皂苷使CNE-2Z细胞未聚合的微管蛋白比例增加,而且这一作用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皂苷能抑制CNE-2Z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皂苷是一种有效的抗微管剂.

  • 半边旗提取物5F体外对猪脑微管蛋白聚合的影响

    作者:刘义;吴育廉;邓亦峰;梁念慈

    目的研究半边旗提取物5F对微管蛋白聚合的影响.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将受试化合物加入到微管蛋白聚合-解聚反应体系中,于37 ℃、350 nm下检测反应体系吸光值的变化.结果 5F能抑制反应体系吸光值升高,提示它对微管蛋白聚合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其解聚.结论 5F能抑制体外微管蛋白聚合,从而可能是影响细胞的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途径之一.

    关键词: 半边旗 5F 微管蛋白
  • 大蒜提取物Z-ajoene对U93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敏;石晓翮;王鹂;闽吉梅;崔景荣

    目的研究大蒜含硫化合物Z-ajoene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Z-ajoene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Z-ajoene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对该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Z-ajoene对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Z-ajoene对两种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U937有着相近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均约为10 μmol·L-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在给药初期和药物浓度较低时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升高;20 μmol·L-1 Z-ajoene作用24 h时,G2/M期细胞比对照组升高约152.5%.Z-ajoene可以诱导U937细胞凋亡,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蛋白酶caspase-3的激活及其底物PARP蛋白的裂解随着给药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此外,Z-ajoene也产生以出现23 ku裂解带为特征的Bcl-2裂解.另外,实验浓度的Z-ajoene对β-微管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对α-微管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Z-ajoene能明显抑制U937细胞株的生长并可阻断U937细胞周期于G2/M期,且这种阻断早于细胞凋亡.Z-ajoene抗肿瘤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干扰微管蛋白聚合相关.

  • 多靶点鬼臼毒素新衍生物 CCP-1抗肿瘤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张元;王火;牛聪;曹波;陈虹

    以往单一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极易产生耐药[1-3]。多靶点的化疗药物具有其独特优势,如多靶点的化疗药物是单分子化合物,不存在多药物联合应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也可避免药物联合应用中药物配伍、剂量、给药方式等问题。本课题组以天然产物中鬼臼毒素为母核,整合了具有抗肿瘤耐药的小分子片段,将鬼臼毒素新衍生物设计为同时作用于多个耐药靶点的化合物,以更好的克服传统单靶点化疗药物易产生多药耐药的缺陷。前期筛选发现衍生物 CCP-1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本文将对 CCP-1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

  • 幽门螺杆菌VacA+BCS对上皮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王洪涛;袁建平;赵蔚;吴凯宇;李振红;时晓东;童善庆;郭晓奎

    目的为了观察VacA+BCS对上皮细胞骨架的作用,并分析这种致细胞骨架病变的作用特点,从而明确VacA等分泌性毒力因子的致病意义.方法利用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VacA+BCS作用细胞中细胞骨架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同VacA-BCS作用细胞和空白对照相比,VacA+BCS作用细胞引起了细胞骨架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同时,显微镜观察结果也从形态和结构方面证实了上皮细胞骨架的改变.结论 VacA+BCS可以引起上皮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VacA等细菌分泌性毒力因子可能在H.pylori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直;曲延征

    自1972年澳大利亚学者Kerr第一次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后,30余年来,研究者们对凋亡的诱导、形态、信号转导、基因调控以及细胞凋亡与疾病和治疗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至今,细胞凋亡仍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在知道,细胞凋亡与坏死同为两种主要的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自然状态或外界诱因刺激状态下为基因所调控的自主性程序性死亡过程,有多种显著而特定的生物学及生化特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的发生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结果,同时也是凋亡异常的结果,这为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肿瘤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念认为肿瘤化疗机制是选择性地以快速分裂的细胞为靶细胞,且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核酸、微管蛋白等其他靶点来杀伤肿瘤细胞.近几年随着对细胞死亡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上述化疗机制显得过于笼统且含糊,本文就近年来化疗药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乙酰化微管蛋白 α 缺失表达在矽肺上皮-间质转化中的意义

    作者:张惠;徐丁洁;毛娜;刘燕;杨方;徐洪

    目的 探讨矽肺纤维化发生 、发展进程中,乙酰化微管蛋白 α(α-Ac-Tub)缺失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 T)的联系.方法 体内研究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一次性灌SiO2构建矽肺大鼠模型(1,2,4,8周).体外研究采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5 ng/mL)诱导人A549肺泡 Ⅱ 型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α-Ac-Tu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肺表面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 α-Ac-Tub和 α-SM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I型胶原(Col I),α-SMA,SP-A和 α-Ac-Tub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矽结节内 α-SMA阳性表达,而 α-Ac-Tub及SP-A则多缺失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α-Ac-Tub在TGF-β1诱导组表达减少,而 α-SMA表达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灌尘时间延长,Col I及 α-SMA表达明显上调,而 α-Ac-Tub及SP-A表达逐渐下调.采用TGF-β1诱导能显著促进 α-SMA表达的上调,促进 α-Ac-Tub及SP-A表达的下调.

  • 乙酰化微管蛋白α在肺、肝和肾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作者:耿玉聪;高学敏;李世峰;徐丁洁;徐洪;杨方

    目的:研究乙酰化微管蛋白α(Ac‐α‐Tub)在动式染尘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纤维化模型和硫代乙酰胺(TAA)致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动式染尘构建矽肺大鼠模型,采用 UUO 构建肾纤维化模型,采用 TAA 构建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c‐α‐Tub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HistoQurst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染尘时间的延长,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调,而Ac‐α‐T u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调;在肝、肾纤维化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vimentin和Ac‐α‐T ub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调。结论 Ac‐α‐T ub在肺、肝和肾纤维化中阳性细胞的定位及临床病理意义均具有差异,其缺失表达可能提示肺纤维化进展,而在肝、肾纤维化过程中则可能起到相反作用。

  • CK、Tubulin-β及 PCNA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洋;刘硕;孙建军

    目的:探析CK、Tubulin-β及PCNA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移植瘤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裸鼠分成放射组与未放射组两组,分别用10只裸鼠接种每组S1、F1细胞。分析鼻咽癌细胞F1、S1放疗前、后的细胞形态、体内增殖及转移能力。结果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Tubulin-β及PCNA水平与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年龄及性别无关。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与Tubulin-β及PCNA表达则表现为正相关性( 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转移,比较放疗后两组F1、S1裸鼠移植瘤瘤体质量,放射组均较未放射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PCNA、CK的表达水平,S1裸鼠移植瘤明显比F1高(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过程中CK、Tubulin-β的水平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但不是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

  • 长春新碱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肖春英;梁孝印;付孟莉

    长春新碱(Vinristine,vcr)是1962年由长春花中提出的二吲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长春花叶中[1].VCR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而干扰肿瘤细胞代谢,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及非何杰金淋巴瘤,也用于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但VCR对神经系统及注射局部正常组织刺激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目前临床上往往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来降低VCR的毒性,提高其疗效.本文就其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紫杉醇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姚晓峰

    血小板反应蛋白l(TSPl)因其抗血管生成及诱导凋亡的作用而被人们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TSPl与紫杉烷类的耐药有着紧密的关系,TSPl表达下调会导致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降低,而TSPl的下调可能是由一种新发现的紫杉醇耐药基因l(Txrl)介导的,这为临床解决紫杉烷类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微管蛋白与多药耐药

    作者:沈绍华;叶欣

    多药耐药(MDR)涉及细胞功能的多个方面,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和纺锤体的主要成分,并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器组成与运输及信号传导等,也是许多药物作用的位点.因此微管蛋白变化可导致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改变而引起耐药产生.现综述微管蛋白与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微管与微管靶点药物

    作者:李薇;束永前

    微管靶点药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认为此类药物是通过增加或减少细胞的微管束起作用的,现有研究认为,低浓度的微管靶点药物通过抑制微管动力使有丝分裂受阻,细胞凋亡.现就微管及其聚合动力与几种微管靶点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

    作者:林厚文;王增蕾;刘皋林;王旭东;张纯;沈阳

    微管稳定剂在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海洋中发现的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这一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 曲古抑菌素A联合多西他赛对肺腺癌A549凋亡和α-tubulin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群成;马汉宸;邵杨;张栋;姜淑娟

    目的 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多西他赛(Doc)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凋亡和α-tubulin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Hoechst3258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cetyl-α-tybul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Doc对A54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TSA联合后凋亡率增加,与单独用药相比可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P<0.05),TSA联合Doc能够增加Acetyl-α-tubulin蛋白的表达.结论 TSA通过促使a-tubulin乙酰化水平增加Doc对A549的抑制作用.

  • P-4EBP1及中心体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强东;于新艳

    中心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决定遗传物质能否均衡分配,近几年在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磷酸化的4-EBP1是近新发现的与卵巢肿瘤联系密切的一种蛋白,现就二者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 高能X射线照射对人肺腺癌细胞体外表达β-微管蛋白-Ⅲ的影响

    作者:殷红梅;刘希光;王玉芳;陆海军

    目的 探讨高能X射线照射对人肺腺癌细胞体外表达β-微管蛋白-Ⅲ 的影响.方法 将人肺腺癌细胞A549置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分别接受2、4、8 Gy高能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24、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AS法检测β-微管蛋白-Ⅲ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组内β-微管蛋白-Ⅲ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227.81、554.03,q=4.00~52.59,P<0.01).两组间β-微管蛋白-Ⅲ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1.13~-4.50,P<0.05、0.01).结论 肺腺癌细胞中β-微管蛋白-Ⅲ表达水平随射线照射剂量和检测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推测其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这可能是临床肿瘤放疗后耐药的机制之一.

184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