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VEGF-R2在脑移植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一种植物提取物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生长的作用
-
相对定量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抗原表达规律
流式细胞术因其高度的灵敏性(10~4水平)和可进行多参数分析而成为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重要工具.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MRD检测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但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病例会出现肿瘤细胞表达标志改变,尤其是化疗后骨髓中存在大量正常增生的幼稚B淋巴细胞,使MRD的检测难度加大.使用相对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抗原表达规律,有助于鉴别幼稚B淋巴细胞与MRD,提高MRD的检测灵敏度.
-
不同来源的人肠上皮细胞内毒素相关受体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肠上皮细胞内毒素相关受体的表达规律,探讨其耐受内毒素的分子机制,为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阐明拓宽新的视野和思路.方法:用核糖核酸酶保护法(RPA)检测原代培养人正常肠上皮细胞(HNIEC)和人小肠上皮细胞株(HIC)内毒素相关受体CD14,Toll样受体4(TLR4)和MD-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人正常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CD14,TLR4和MD-2蛋白的表达.以表达TLR4,CD14和MD-2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结果:HNIEC CD14、TLR4、MD-2mRNA均呈低表达,HIC CD14,TLR4,MD-2 mRNA均无表达.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3种内毒素受体CD14,TLR4,MD-2蛋白均无表达.结论:肠上皮细胞表面CD14、TLR4和MD-2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是其耐受内毒素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膜Ⅲ型胶原的不同表达
细胞外基质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成分.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的成分之一.Riessen等[1]发现冠状动脉(冠脉)Ⅲ型胶原表达密度和强度与再狭窄病灶中的内膜增生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照观察单纯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内膜增生和Ⅲ型胶原表达,探索Ⅲ型胶原在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缺氧缺血对脑皮质细胞磷酸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型神经递质,而脑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发病机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组成NMDA受体(NMDA receptor,NR)的NR1亚单位是使NR具有其细胞膜受体功能的必需成分[1].一般来说受体的激活以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为主要形式,而丝氨酸897位点(S897)是NR1亚单位发生磷酸化的主要位点之一[2,3].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HI对脑皮质神经细胞S897位点磷酸化NR1(phospho-NR1 S897)亚单位表达规律的影响及其与NR1表达的关系.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胚胎肾组织和儿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
系膜细胞是肾小球疾病时致病因子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之一,并可进一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机制主动参与疾病进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儿科临床常见的肾小球病变,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转归亦各不相同,研究表明,正常体内成熟的系膜细胞不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但当系膜细胞活跃增殖时,细胞内出现α-SMA的表达,这与系膜细胞在机体胚胎发育时期所具有的表型特征相似.因此对α-SMA在肾脏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规律的研究对进一步阐述疾病情况下系膜细胞表达α-SMA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有一定的作用.
-
P53蛋白在喉白斑及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蛋白在声带息肉、喉白斑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喉上皮从正常状态向恶性转化的过程中,P53蛋白表达规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选用我院1992年至1999年喉活检或手术标本58例,其中声带息肉12例,喉粘膜白斑30例,喉癌16例,其中原位癌1例,高分化11例,低分化4例.组织块用10%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片,所有患者术前均示未经放疗和化疗.应免疫组化方法测P53表达情况.
-
蛋白质组学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由Wilkins等于1996年首先提出,用来描述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1-3].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则是研究生物系统内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下蛋白质表达规律的科学[1,3].
-
FoxO3a及MAFbx在大鼠失神经腓肠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失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中FoxO3a及MAFbx的表达规律.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左侧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0、1、2、3、4、5、6、7、10、14、21、28d处死1组大鼠,取右侧腓肠肌,称重并与左侧腓肠肌对比后,保存于-70℃冰箱.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对其中的FoxO3a和MAFbx的基因和蛋白及253位磷酸化的FoxO3a(pFoxO3aS253)进行检测.结果 失神经后骨骼肌迅速发生萎缩,失神经14d后肌湿重约下降50%,28d后肌湿重仅存正常时的30%.MAFbx的基因表达在失神经第4d达到峰值(39.1倍),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FoxO3a的基因表达在失神经第5d达到峰值(7.06倍),而后缓慢下降,但仍高表达.FoxO3a和MAFbx的蛋白含量随失神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FoxO3a和磷酸化水平逐渐下降,失神经28d时pFoxO3aS253的量只有失神经0d时的60.1%.结论 FoxO3a的磷酸化调节和MAFbx的表达改变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靶点之一.
-
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在女性靶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简称ER)是女性靶器官中重要的功能介导分子,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女性靶器官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多篇国内外SCI因子较高的研究文献,从中得到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疾病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
原位杂交法检测KIAA117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受多种基因的调控[1].现代遗传学研究显示,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个逐渐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众多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瘤基因的失活,而探讨抑瘤基因的失活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通过克隆候选抑瘤基因KIAA1173,进而制备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ISH),来检测该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规律,旨在探究该基因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
-
CD45-和CD4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和免疫表型分析
CD45是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它可以通过其蛋白酪氨酸磷酸活性使蛋白酪氨酸激酶去磷酸化从而激活激酶,在淋巴细胞的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CD45+细胞广泛分布在除红细胞、血小板以外的所有造血细胞表面[1].正常B淋巴细胞表面CD45荧光强度略低于正常T细胞,而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差异较大[2],部分患者表现为原始细胞CD45低表达或不表达.为研究CD45在B-ALL患者中的表达规律,我们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法分析了92例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与其B-ALL分型间的关系.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以探讨G-CSFR在AL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
VEGFR-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其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转移,淋巴有无转移是影响预后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转移阳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2].本文拟通过检测VEGFR-3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了解其表达规律,以探讨VEGFR-3在子宫内膜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及肿瘤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的机理.
-
N-甲基-D-天冬氨酸致(癎)乳鼠行为学与脑内脑红蛋白表达的研究
本文利用未成熟大脑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高度敏感,诱导大鼠乳鼠出现特异的屈曲样痉挛的癫(癎)发作,建立婴儿痉挛的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IHC)技术及Image J图象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致(癎)乳鼠大脑额叶皮层组织癫(癎)发作时脑红蛋白(NGB)的表达规律.
-
FOXP3在食管癌中表达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FOXP3在食管癌中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48例,选取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FOXP3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正常食管黏膜细胞系Eca-109、人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表达,FOXP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上的表达.结果:FOXP3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42%)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4.58%),P<0.05.FOXP3在正常细胞系表达为阴性,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中的表达阳性,FOXP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表达阴性,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在食管癌组织中,FOXP3阳性表达率和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联(P>0.05),和T分期、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存在关联(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能够表达FOXP3,且其表达水平和食管癌的进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食管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
CD40 mRNA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CD40及其配体CD40L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中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能介导细胞凋亡,在抗肿瘤细胞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D40分子在某些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肿瘤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4例胃癌组织和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探讨CD40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
KAI1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癌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研究表明,抑癌基因KAI1具有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但在胃癌中研究较少.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对它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以求阐明KAI1在胃癌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
-
肝癌中c-fms癌基因异常表达及意义
通过观察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c-fms癌基因异常表达规律及结构变化,探讨其异常激活机制与点突变在肝癌中的关系及意义.
-
p16、CD44V6和nm23-H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在胃癌中发现,p16、CD44V6和nm23-H1基因的异常改变和表达,与胃癌的临床指标和预后有关,但结论并不一致.我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它们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规律,并对它们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它们对判断预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