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结直肠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

    作者:王治杰;刘骞

    腹膜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一旦出现,患者预后极差.传统的观念认为腹膜转移为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出现则为Ⅳ期,只能接受姑息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单纯的腹膜转移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局部病变,可以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方式,如腹膜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等.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相对于传统的姑息手术与系统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患者选择标准、治疗流程、化疗方案等,影响了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整体疗效,阻碍了其临床应用推广,因此仍需更多的临床应用研究来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规范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 BRAF突变提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转移灶切除术后预后不良

    作者:

    BRAF突变发生于5%~11%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该研究分析了BRAF突变患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因素、PIK3CA突变频率以及预后情况。研究通过回顾性的对2009年至2012年单中心194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行KRAS/BRAF突变检测,共检出92例患者含BRAF突变。2011年423例BRAF野生型转移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发现在转移性大肠癌中,与BRAF野生型组相比,BRAF突变型与确诊时高龄、女性、肿瘤位于右侧以及低分化、粘液组织形态更加相关。 BRAF突变更多出现于肠癌分期III期、T4期患者。 PIK3C与5%的BRAF突变共存,与17%的KRAS突变共存,与4%的BRAF/KRAS共突变共存。 BRAF突变的患者一般不只局限于肝转移,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合并BRAF突变的转移性肠癌患者转移灶相对不容易切除,即使切除后总生存期也较短。

  • 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化疗专家意见(2017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腹腔种植转移作为常见转移方式,是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腹腔化疗将化疗药物注入腹腔,直接作用于腹腔内种植和脱落的癌细胞,维持腹腔内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是治疗和预防结直肠癌腹腔种植转移的重要方法.腹腔化疗的方案种类繁多,用量及浓度也差别较大,尚无统一标准规范.为了规范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化疗适应证及禁忌证的选择、规范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术后监测指标等,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制定《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化疗专家意见》,旨在规范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化疗方法,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 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丁松涛;张忠涛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而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复杂和转移的常见现象,其术前早期诊断和术后治疗均比较困难.现就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胰癌与壶腹癌TNM分类

    作者:何振平

    一、胰癌T1:原发肿瘤限于胰腺。 ?T1a:肿瘤大径≤2 cm  T1b:肿瘤>2 cm。T2:肿瘤直接扩散至十二指肠、胆总管及胰腺周围组织。T3:肿瘤扩散至胃、脾、结肠或邻近血管。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局部淋巴结转移。Nx:局部淋巴结转移不能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或腹膜转移。

  • 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的应用现状

    作者:景化忠(综述);刘宏斌(审校)

    胃癌的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每年约有100万新增患者,约有64.7万人因胃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第2位[1]。我国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胃癌死亡人数1/4,居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第1位[2]。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约9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进展期。进展期胃癌是指胃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同时伴有淋巴、血行和(或)腹膜转移或直接浸润扩散。1994年,日本Kitano等[3]报道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近年来,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日本。有关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微创性、根治性、安全性、优越性在临床试验和回顾性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4]。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现状综述如下。

  • 腹腔镜时代的胰腺外科

    作者:宫轲

    20世纪60年代初,腹腔镜主要用于监测胰腺癌病人是否有腹膜转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现在腹腔镜已广泛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现就腹腔镜用于以下方面的进展及趋势作一概述: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②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处理;③胰腺癌的分期;④胰腺肿瘤的姑息性手术及切除术.

  • 组织因子对SGC-7901 L2亚系胃癌细胞肝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泽宇;彭林;赵刚;万进

    肝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Okano等[1]报道9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时性肝转移78例,异时性肝转移12例)中仅19例有条件行肝转移灶切除术,该19例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34%.Hiratsuka等[2]报道胃癌肝转移患者中有40%合并腹膜转移,60%转移灶已累及肝左、右叶,仅10%有条件行B级治愈性切除术.本研究应用组织因子cDNA转染高转移能力的SGC-7901 L2亚系胃癌细胞,建它裸鼠原位种植肝转移动物模型,观察转染组织因子cDNA的SGC-7901 L2亚系细胞肝转移灶形成能力的变化,旨在探讨组织因子对胃癌细胞肝转移能力的影响.

  • 结肠癌甲状腺转移一例

    作者:胡霄;郑志强;周伶俐;叶兵

    患者女,54岁.因大便出血1年余,加重1个月人院.查体未见异常.术前结肠镜诊断:乙状结肠癌.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乙状结肠肿块大小为3 cm×4 cm×4 cm,浸润浆膜,乙状结肠系膜见1枚肿大淋巴结约1.2 cm,未见肝脏和腹膜转移.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润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切缘未见癌浸润,肠系膜淋巴结(12/14)癌转移(图1).

  • 腹膜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俊;朱正纲

    腹膜是腹腔内癌肿的常见转移部位,肿瘤腹膜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来,腹膜肿瘤切除术、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及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等外科治疗新技术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一定程度地提高了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腹腔内缓释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强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和复发,其直接死亡原因有:腹腔种植、远处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肝脏转移为主,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是腹膜转移和淋巴系统转移,在胃癌约占死亡患者的40%~50%.

  • 左肾脂肪囊巨大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吴兴荣;骆利康;吴渭贤

    患者女性,45岁.因大便次数增多8个月,左腹肿块4 d于2005年5月5日入院.2005年4月28日在外院体检,CT检查示腹腔肿块伴后腹膜转移,左肾异位.入院后查体:体温36.6℃,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6 mmHg(1 mm Hg=0.133kPa),慢性消瘦面容,腹膨隆,左腹包块约30 cm×25 cm,上达剑突,右界超过脐中线,下界达髂耻骨占据整个左腹腔,表面光滑,呈分叶状,质韧,边界欠清楚,较固定.

  • 恩度联合紫杉醇、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芳芳;郭茜;齐秀恒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紫杉醇、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试验组患者采用恩度联合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RR)为6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3,P<0.05);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1.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6.3% (18/32)和71.4%(20/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7,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 (CA72-4)的含量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72-4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紫杉醇、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好,DCR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毅;张弘纲

    消化道肿瘤进展往往导致腹膜转移而形成腹膜转移瘤(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通常预后很差,其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目前应用包含OXA或CPT-11的化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将中位生存期提高至18 ~ 20个月,但是总的生存期几乎没有超过18个月.腹腔化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减瘤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配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IPHC).它的优势在于既切除了可见的肿瘤,又可以杀死微小转移灶中的癌细胞.通过严格选择病人,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及腹腔灌注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一例

    作者:陈烨;邱萌

    结直肠癌在全球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四位,女性中占第三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腹膜转移是仅次于肝、肺转移的常见部位之一[2].尸检时发现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发生率高达40%[3].因常引起肠梗阻或者腹腔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预后较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更差.在使用了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全身化疗药后,此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5.2 ~7个月[2].随着一些新的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和分子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以及外科减瘤术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perfusion,HIPEC)的联合应用,此类患者的生存期有了很大程度的延长[4].

  • 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元凶之一

    作者:申文江

    胃癌是中国高发癌症之一。全世界统计每年胃癌新发病例93万,中国发生的病例占全世界42%。而且,中国发病的胃癌病人,绝大多数是晚期。天津医科大学统计,2003-2011年共收治3544例胃癌,Ⅰ期病人只占8.13%。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为1.3%~13.7%,晚期胃癌术后复发率为50%~70%,而且34.9%是难以治疗的腹膜转移。

  • CIK细胞对裸鼠腹膜移植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进强;李勇;赵群;陈少轩;邝钢;范立侨;宋振川;赵雪峰;王冬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裸鼠腹膜移植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制备CIK细胞.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膜移植小鼠模型,模型鼠腹腔注射CIK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腹膜移植癌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中G0/G1、S、Gz/M期细胞比率、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的变化.结果:模型鼠腹膜癌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FCM检测DNA直方图上呈现有凋亡峰.G0/G1期细胞比率为(70.73±2.02)%~(75.88±2.23)%,AI为(7.50±2.69)%~(13.16±2.58)%,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0 0,P=0.008,P<0.01;S期细胞比率为(14.96±1.32)%~(15.34±1.30)%,无显著变化,P>0.05;G2/M期细胞比率为(14.31±1.51)%~(8.91±0.86)%,PI为(29.27±2.05)%~(24.12±2.10)%,均显著降低,P=0.000、0.008、0.033、0.043,P<0.01.随CIK细胞注射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G0/G1期细胞比率和AI逐渐增加,而G2/M期细胞比率和P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AI与G0/G1期细胞比率正相关,r=0.676,与PI负相关,r=-0.659.结论:CIK细胞可以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紫杉醇和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晚期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安;潘战和;王馨;吕霞;吴国洋;刘晓东

    目的:评价周剂量紫杉醇/卡培他滨(TX)加恩度方案治疗腹膜转移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经病理学或组织细胞学确诊为腹膜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TX方案加恩度,紫杉醇80 mg/(m2·d),静脉滴入,d1、d8;卡培他滨2 00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d14;恩度7.5 mg/(m2·d),静脉滴入,d1~d14;每21 d重复.对照组:TX方案,紫杉醇80 mg/(m2·d),静脉滴入,d1、d8;卡培他滨2 00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d14;每21 d重复.观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MST)以及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中,23例患者加用恩度(试验组),其余20例患者未加用恩度(对照组).试验组17例有可评价靶病灶,对照组12例有可评价靶病灶,RR分别为58.8%(10/17)和41.7%(5/12),x2=3.948,P=0.039;DCR分别为88.2%(15/17)和83.4%(10/12),x2=0.882,P=0.365;1年生存率分别为69.7%和54.9%,MST分别为16.5和12.5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42;两组在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剂量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加恩度方案能提高腹膜转移晚期胃癌的疗效和生存,且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胃癌组织MACC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姚继彬;达明绪;郭天康;刘凤磊;段耀星;张永斌

    目的: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检测胃癌组织株和6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BGC823、SGC7901和MGC803 3种胃癌细胞株中MA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58 4±0.047 9、4.768 5±0.100 6和4.257 5±0.029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31,P<0.05.癌组织MACC1 mRNA表达量(5.560 0±2.853 1)较癌旁正常组织(2.190 1±1.675 9)显著增高,t=6.907,P=0.000.肿瘤组织中MACC1蛋白的阳性率为64.18%(43/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97%(4/67),x2 =49.844,P<0.05,且MACC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分化程度(x2=14.492,P=0.000)、腹膜转移(x2=4.251,P=0.039)、淋巴转移(x2=11.978,P=0.001)、临床分期(x2=11.024,P=0.001)密切相关,而与年龄(x2=0.129,P=0.720)、性别(x2 =0.407,P=0.523)、肿瘤大小(x2 =0.017,P=0.897)、部位(x2=3.021,P=0.082)及远处转移(x2 =0.000,P=1.000)无关.结论:MACC1可以作为预测腹膜转移、淋巴转移,评价胃癌进展的有效指标,可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人胃癌腹膜高转移潜能细胞系的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白飞虎;杨力;王钧;惠亮亮;苗雨;吴开春;樊代明

    目的:比较人胃癌细胞系与其腹膜高转移潜能细胞系的基因表达谱,寻找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遗传背景相同但转移力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细胞系GC9811和GC9811-P,分析其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选取部分基因行RT-PCR进一步验证基因芯片的准确性.结果:在11 901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248个(2.1%)差异表达基因.GC9811-P与GC9811相比,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下调的有30个,包括DNA合成和错配修复基因如H3F3A、细胞增生基因、蛋白合成与修饰基因、信号传导基因和离子通道与运输蛋白相关基因等.半定量RT-PCR对PTEN、S100A4和ZNRD1基因检测结果验证了基因芯片数据的可靠性.结论:胃癌腹膜转移是多基因作用的综合结果,筛选的基因对预测胃癌腹膜转移和抗转移干预措施可能有指导意义.

222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