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较不同诱导体系体外诱导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研究

    作者:曹芳英;张宁坤;高连如;朱智明

    目的 比较诱导因子和非接触共同培养2种方法 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MSCs)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优劣.方法 剖宫产取脐带用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2种方法 获得HUW-MSCs.实验分诱导因子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诱导因子组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共同培养组HUW-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非接触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只加培养液培养.培养周期为14 d.第7天检测CD309,第10天进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labeled 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l-Ac-LDL)吞噬实验;第14天检测CD3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结果 各组细胞形态较实验前有显著变化,但均未见典型铺路石样改变.3组细胞表达CD309上调;诱导因子组和单纯培养组表达CD31下降,而共同培养组CD31明显上调.NO及ET-1含量检测均较HUVECs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vWF及Dil-Ac-LDL各组反应呈弱阳性.结论 HUW-MSCs在诱导因子和内皮细胞旁分泌作用下均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倾向,使用诱导因子较非接触共同培养方法 诱导HUW-MSCs向内皮分化的效果更好.

  •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鸣皋;韩磊;刘昕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 mol/L)、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2 μmol/L)、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2 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①AngⅡ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②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 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高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而辛伐他汀可逆转AngⅡ的这一作用.

  • 体外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APJ表达变化

    作者:曹芳英;张宁坤;高连如;朱智明

    目的 研究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MSCs)体外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表面APJ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APJ是否可作为鉴定内皮细胞的早期细胞表面标志物.方法 剖宫产取脐带后分别用酶消化和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用酶消化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取2× 107第2代HUW-MSCs用单克隆APJ-APC荧光抗体标志后行流式分选,测定HUW-MSCs实验前细胞表面表达APJ的水平.实验分3组:诱导组MSCs用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10 μg/L和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 M199培养基培养;共同培养组MSCs先与HUVECs在Transwell 6孔培养板中,用含10%FBS的M199培养5~7d后转入25 cm2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培养液为含10%FBS的M199和培养1d内皮细胞的M199(2:1)混合培养基;单纯培养组细胞培养基为含10%FBS的M199.培养周期为14 d.分别于第7、10、14天流式检测各组细胞APJ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内皮细胞表面APJ水平作为阳性对照.另外于第7、14天检测3个实验组、内皮细胞组、HUW-MSCs组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表达变化情况,比较各实验组之间APJ与CD309变化趋势.结果 HUW-MSCs流式分选出5×103APJ+-HUW-MSCs,表面表达APJ基本呈阴性.诱导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细胞形态均较HUW-MSCs有显著改变,诱导组呈圆形、线性、网状,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细胞呈卵圆形、长梭形.另外,诱导组生长快,增殖能力强;单纯培养组次之;共同培养组细胞生长缓慢,增殖能力弱.第7、10、14天,3组细胞CD309表达分别为诱导组1.8%、2.6%和8.8%,共培养组0.5%、2.5%和4.7%,单纯培养组0.3%、2.1%和2.7%.第7、10、14天各组APJ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诱导组0.5%、0.9%和5.2%,共培养组0.4%、0.8%和3.0%,单纯培养组0.2%、0.6%和2.1%.结论 HUW-MSCs表面APJ表达基本呈阴性,HUW-MSCs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PJ表达逐渐上调,与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内皮细胞鉴定的标志物.

  • 脂联素对TNF-α介导的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刘金波;邓华聪;葛倩;李丙蓉;郑宏庭;魏倩萍;兰丽珍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TNF-α刺激组和脂联素与TNF-α联合刺激组;HUVEC与脂联素联合孵育一段时间后再给予TNF-α刺激与单纯TNF-α刺激做对照,观察其N0、NOS、ET-1及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HUVEC经TNF-α(10ng/ml)刺激6~12个小时后其NO、iNOS、ET-1及MCP-l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HUVEC在TNF-α刺激之前与脂联素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血管内皮细胞NO、iNOS、ET-1及MCP-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 供体血管内皮细胞对小鼠-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

    作者:刘胜春;姚榛祥;孙正魁;唐华;董浦江

    目的:探讨供体血管内皮细胞对小鼠-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并于移植前14天经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入2×106细胞/只或联合注射环磷酰胺20mg/Kg·D.异位小鼠-大鼠心脏移植后观察供心存活时间.结果:成功分离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注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14天后,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10±1.414min,组化染色显示供心有IgM、C3沉积,血浆IgM、IgG、C3、C4较未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组明显增高;联合使用环磷酰胺能延长供心成活时间19.44±2.6034min(t=2.880,P<0.01).结论:外周静脉注射供体血管内皮细胞不能诱导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XR)的免疫耐受,却促使发生HAR.联合环磷酰胺可延长供心存活时间.

  • Buerger病中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邓靖宇;时德

    目的:研究Buerger(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动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0例男性Buerger病患者动脉血管和30例正常男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ER(雌激素受体)、NF-kappaBP65(基因多显性核转录因子)蛋白、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59(补体调节蛋白)和IgG(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1)Buerger病患者截肢动脉血管内皮细胞ER、NF-kappa BP65蛋白、ICAM-1、VCAM-1及CD59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显著性增强(P<0.001);而IgG在Buerger病患者截肢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膜表达水平却较正常动脉血管内皮显著性减弱(P<0.001),但IgG在Buerger病患者截肢动脉血管内膜下表达却显著强于正常动脉血管内皮细胞(P<0.001).(2)从60例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检测数据提示ER和NF-kappa B蛋白表达呈直线回归关系(B=0.706,P<0.001);ER和IgG抗体表达是呈直线回归关系(b=-0.594,P<0.001);CD59和IgG抗体表达是呈直线回归关系(b=-0.547,P<0.001);ER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和IgG在动脉血管内膜下的表达是呈直线回归关系(b=0.649,P<0.001).结论:(1)Buerger病患者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导致NF-kappa B的激活,引起ICAM-1和VCAM-1表达增强,加速了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2)Buerger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显著分泌CD59,对由体内高水平雌激素导致增多IgG等抗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的强的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在肿瘤生长过程中,VEGF的产生可致血管形成加快,出现大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肿瘤血管,加速肿瘤的形成.现对近几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应用近况

    作者:周彤

    舒血宁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总黄酮甙,银杏苦内酯.其药理作用包括:①消除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②特异性拮抗PDF(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1].③拮抗激活白细胞,终止其激活时产生的氧自由基和白三烯,稳定细胞膜,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 山莨菪碱治疗内毒素性休克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任建勋;张卫萍;李艳霞;沈映君

    内毒素休克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致,是由于大量内毒素诱导产生多种炎性介质级联反应,使机体处于一种自身无法控制的紊乱状态.山莨菪碱(Anisodamine)自60年代应用于抗休克以来,研究者将其作用机制归结为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微血管痉挛和扩张小血管,对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近年来有报道山莨菪的抗休克作用可能与减少血小板内血栓素合成、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拮抗内毒素对白细胞流态和功能的干扰,减少白细胞附壁滚动和粘附,明显降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系数,加快血液流速[1].山莨菪碱还能降低离体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保护内毒素激活的多形核细胞(PM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稳定内皮细胞膜[2].现就山莨菪碱治疗内毒素休克机制的进展论述如下.

  • 利用γ-32P-ATP、51Cr研究蛋白激酶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

    作者:郝一文;周文玲;李亚明

    利用γ-32P-ATP、51Cr示踪法研究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通过测定外源性底物对γ-32P-ATP的摄入量确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PKC的活性;以γ-32P-AT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CD44分子的磷酸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4分子的表达;以51Cr标记血小板测定HUVECs的粘附率.结果表明,用PKC激活剂十四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myristate-acetate, PMA)作用人HUVECs 30 min,PKC的活性达到高,CD44的磷酸化达大,为4 960±136 min-1·μg-1,CD44分子表达及HUVECs的粘附率也达到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均<0.001.这说明PKC能通过磷酸化作用上调CD44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

  • 内皮素放射免疫测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华棠;何理华;陈立

    内皮素(Endothe lin, ET)是日本学者1988年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的生物活性肽,以后在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液中也发现了这种物质.通过对内源性物质的研究,有人提出了血管内皮是循环内分泌器官的新论点[1].人的ET有三种基因表达,即ET-1、ET-2、ET-3;它们都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两对二硫基键,其中ET-1的活性强.ET的半衰期约1h,由肺、肝、平滑肌细胞和肾脏清除.

  • 白血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罗方;黄连生;卢兴国

    血栓调节蛋白(PTM)是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介导蛋白C活化调节血液凝固和血小板的功能。当血管内皮受损时,TM便脱落释入血中,引起血浆TM(PTM)浓度升高。为了解白血病患者PTM水平及化疗对急性白……

  • 白血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莲;陈隆天

    内皮素(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小肽,有3种同种多肽,其中ET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亦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标志之一.ET作为内源性因素,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发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9例白血病患者血浆ET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损伤

    作者:李梅;廖志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叫血管调理素(vasculotrop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建立等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塞和闭塞性血管病,同时VEGF在脑损伤中特别是缺血性脑损伤中亦发挥一定的作用.

  • 阿魏酸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邵帅;田梅;刘建香;苟巧;齐雪松;苏旭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电离辐射所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辐射敏感蛋白Thbd和γH2AX的影响,探讨阿魏酸的抗辐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4~16 Gy的60 Coγ 射线照射HUVEC细胞,照后48 h以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适宜照射剂量.以10 Gyγ射线照射HUVEC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3、6、12、24和48 h提取细胞总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Thbd和γH2AX的表达水平.并于照射前2 h,预防性给予细胞0.001~1μmol/L的阿魏酸,照后48 h检测细胞活力、Thbd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未照射组(0 Gy)比较,HUVEC受到10 Gyγ照射后48 h,细胞活力约降低30%(P<0.05).射线P以此剂量照射,照后1 h Thbd约降至正常水平的0.6(P<0.05),照射后48 hγH2AX约升高至正常水平的5倍(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0.1和1μmol/L的阿魏酸作用后,受照HUVEC的细胞活力提高(P<0.05),Thbd蛋白表达升高(P<0.05),γH2AX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0.1~1μmol/L的阿魏酸可调节10 Gyγ射线照射后HUVEC的Thbd和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HUVEC增殖,提高其细胞活力,发挥抗辐射作用.

  • 人参皂苷Rb3联合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光柱;曹鸿雁;徐国良;江一川;于晓风;睢大筼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3(G-Rb3)联合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60min,松扎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 人参皂苷Rb3联合二甲双胍对大鼠心肌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可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MDA含量及AST、CK、LDH活性,提高NO含量及SOD、GSH-Px活性,可使血浆ET、AngⅡ及TXA2水平明显降低,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结论 人参皂苷Rb3联合二甲双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因子ET及AngⅡ释放,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 人参皂苷Rb3联合二甲双胍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光柱;徐国良;曹鸿雁;于晓风;睢大筼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3(G-Rb3)联合二甲双胍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μmol/L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100μmol/LH2O2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NO含量及SOD、GSH-Px活力,升高TNF-α含量.G-Rb3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过氧化氢损伤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提高NO含量及SOD、GSH-Px活力,降低TNF-α含量,表明对100μmol/L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G-Rb3可明显增强二甲双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抗氧化损伤机制实现的.

  • 挤压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刘水平;罗斌;李朝晖;刘小山

    目的 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胞内钙浓度的影响,并检测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心钠素(atria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大鼠血清相比,挤压伤大鼠血清致细胞的凋亡百分数由(8.26±1.75)%降为(2.75±0.90)%,胞内钙浓度由(96.98±3.95)Nome/L增加到(118.79±3.22)no/L,挤压伤大鼠血浆内皮素-1和心钠素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肢体挤压伤大鼠血清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此效应可能与内皮素-1和心钠素诱发胞内钙浓度增加有关.

  • 性激素水平对雌鼠血管内皮细胞雌激素受体含量及增殖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建国;吴赛珠;隗和明;翁心植;赖文岩

    目的观察雌激素水平对雌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及雌激素(estrogen,E)、孕酮、睾酮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的作用.方法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表达量,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①去势后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高脂饮食组雌鼠雌激素受体含量亦降低(P<0.01).②3×10-8 mol/L、3×10-7 mol/L 17-β雌二醇可促进雌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可阻断17-β雌二醇促增殖作用.③单独10-9 mol/L 、10-8mol/L 孕酮对雌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无明显影响,E2/P=3/10及E2/T=1可促进雌鼠VECs增殖(P<0.05),但E2/P=3/100与E2/T=1/100则无促增殖作用.结论雌激素水平明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表达,高脂饮食后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表达亦显著降低.雌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水平主要受雌激素水平调节,但E2/P、E2/T比值的平衡也起重要作用.

  • 破解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作者:辛华;郑雅娟

    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血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与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密切相关.大致步骤是原发灶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自原发灶游离,侵袭穿过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游走至血管内;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与转移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相粘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游走至血管外;肿瘤细胞转移至目标脏器并增殖.

2812 条记录 140/141 页 « 1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