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动脉瘤有家族聚集性
陈老太今年70多岁了.6年前,她感到肢体乏力,同时呕吐、头痛,结果是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经过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专家给予介入栓塞治疗后,转危为安.不久前,陈女士50岁的儿子也出现同样的症状.他早晨起床后突发头痛、呕吐,家人紧急将他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经检查,又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医生当天就给他施行了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也恢复良好.
-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方法,分析患者的病情恢复及配合情况.结果:通过术前将各项护理工作充分做好以及术中紧密的配合,实施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得到了理想的疗效,患者的病情得以明显好转.结论: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能够确保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
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而言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且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4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甲组24例实施综合护理,乙组24例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83%,比乙组的83.33% 高,组间差异显著.甲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同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向脑血管畸形患者提供系统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护患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效果.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出血并发症的控制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16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发生出血并发症12例,发生率7.5%.总出血量300~1200ml,平均600ml.男性患者发生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所有患者在经过药物保守治疗与介入栓塞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男性患者发生的几率比较好,联合治疗都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
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部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1,2].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采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单病灶转移性肝癌易误诊
河北的赵先生,48岁,无慢性肝炎病史.体检时发现右肝一占位性病变,直径约6厘米,CT检查确诊为肝癌.因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在当地医院行介入栓塞治疗.1个月后,又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治疗后2个月复查,见右肝射频消融灶周围有明显复发,左肝又生一2.5厘米直径的病灶.
-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衢州市衢化医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管理,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栓塞切除情况、日常生活功能(ADL)和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完全闭塞所占的百分率为35.48%,显著高于普通管理组的17.74% (P<0.05);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ADL分级Ⅰ级明显多于普通管理组,Ⅴ级明显少于普通管理组(P<0.05);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5.16%,显著高于普通管理组的80.65% (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
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
0 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盆腔肿瘤,发生率达20%~40%,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的良性侵入,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女.两者临床症状相近,主要有经期血量增多、持续时间长,盆区痛疼、下坠感及贫血等.妇科传统治疗有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和激素治疗等.近年国内外报道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
以胸背痛为主要表现的左后纵隔血管畸形1例
患者,男,44岁,因"胸闷3年,加重伴胸背痛2月"于2009年3月人院;人院前3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为间歇性,持续时间不等,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无胸痛,无心慌气紧,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未予特殊重视及治疗.2月1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胸背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缓解,VAS评分4~6分.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症状;遂于外院就诊,行CT检查示:左后纵隔包块(见图1),考虑诊断:纵隔肿瘤,建议活检,遂予我科诊治:否认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病史和外伤史,有胃溃疡史4年.体检:脉搏76次/min,血压125/60mm Hg,体温36.9℃,心尖搏动正常,未闻及杂音,两肺无特殊,胸背部无畸形,压痛不明显.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无异常,肌力V级,无明显活动受限;阅片后考虑包块非实性病变,复查增强CT及MRA示:左后纵隔大小为5.5×4cm增强血管影,考虑为血管畸形(见图2),降主动脉异常分支动脉膨大,相应引流静脉椎静脉,椎间静脉增粗(见图3);于我科行介入栓塞治疗,术中行血管造影示:降主动脉分支左侧第6肋间动脉膨大畸形血管团(见图4),明确病变血管后超选择至畸形血管开口处,予COOK弹簧圈栓塞(12 mm一支,8mm,5mm各一对),栓塞后造影,畸形动脉未显影(见图5),栓塞成功.术后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好转,VAS评分0分,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术后一周复查,胸部增强CT见血管团无增强,体积减小,周围少许渗出(见图6).
-
多瑞吉、镇痛泵预防介入栓塞术后疼痛的临床比较
动脉介入栓塞术后所引发的栓塞后综合征包括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和局部组织脏器的功能减退.其中疼痛多认为是栓塞治疗后组织器官的缺血、水肿和坏死所致[1].以往对介入术后疼痛多采用止痛药物对症治疗,我们曾采用多瑞吉(Durogesic,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介入栓塞术前12小时提前应用以预防栓塞术后疼痛的发生和缓解疼痛程度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2].但是,由于多瑞吉缓释剂型的特点不能完全满足短时间剂量调整的需要,我们应用便携式止痛泵在术前使用,并在术后随时调节止痛药物剂量以缓解介入栓塞治疗所引发的疼痛,比较两者的优劣.现报告如下:
-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观察实施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延期介入栓塞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38%(54/64)(P <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KP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31%(13/64)(P<0.05).结论 实施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
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假性动脉瘤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且同时伴有蝶窦内假性动脉瘤,常因难以控制的鼻衄而死亡。因此本病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作者报告5例TCCF伴严重鼻衄病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造影剂在宫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栓塞后8例出血完全停止;2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对症治疗后一周内出血逐渐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
颈外动脉主干释放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高血压性鼻衄1例
患者男,66岁.因突发鼻衄量多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收入耳鼻喉科后行专科诊治.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中、下鼻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各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有10年高血压病史.经前后鼻孔填塞和镇静、降压、止血药物及输液输血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而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
介入治疗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运用价值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 CHL )是来源于肝脏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7.4%,占肝良性肿瘤的84%,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将其直径>5 cm的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 CHL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肿瘤大者,可出现上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等症状。部分肝血管瘤生长快,位置表浅可有自发性或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危险,一旦出血,死亡率高达70%以上[2],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并发症较多。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CHL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3]。笔者对近7年来18例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运用平阳霉素加碘油及适量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球囊阻断肝静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合并肝静脉瘘一例
患者女,61岁,因右上腹胀痛进行性加重2个月余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超声检查示:肝内实性结节,大小约3.1cm×2.8cm,符合肝血管瘤声像图.入院诊断:肝血管瘤.入院后患者行术前检查后行肝血管瘤栓塞术.
-
DSA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析DSA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在肾动静脉畸形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21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比较2种诊断方法确诊率。均行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栓塞材料的选择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记录治疗结果。结果:21例患者中, DSA造影确诊率为90.5%,高于CT扫描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肉眼血尿于14~34小时内消失,16例出现不同程度恶心、低热、腰部疼痛等不良反应,4例尿液见少量半透明膜状物。1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肉眼血尿, CT复查结果显示肾梗死面积7%~32%。结论:肾动静脉畸形发病隐匿,宜选择DSA造影为首选诊断方法,且介入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应用价值较高。
-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异常膨出的部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及导管技术、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使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都能通过血管内栓塞而治愈,从而避免了开颅手术.我院自2006 年1 月~2012 年3 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45 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与护理配合方式分析
目的 探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配合方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作为本研究时间段,将对应研究时间段内4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配合;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 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46±1.34)d,且满意率高达97.50%.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治疗时,配合以综合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
介入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
胆道大出血在临床上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提高,其疗效显著.本文总结近几年我院6例胆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情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18~60岁,平均48.5岁.病史: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加胆肠吻合1例;阻塞性黄疸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后反复发热,左肝管及左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再次行肝左外叶切除加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肝外伤后肝脓肿引流术后1例;胆道置支撑架术后2例.出血距近期手术时间4~37 d,平均12.5 d.大多反复出血,呈周期性.特别是有1例肝外伤并肝脓肿行引流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反复出血近3个月,在当地靠输血维系生命.出血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