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殊症状的慢性前列腺炎
32岁的理发师李师傅来到男科门诊求医.据李师傅讲,他出现了一种令人心烦的怪症——"龟头发热".他曾去皮肤性病科、泌尿科检查就诊,用了许多中西药物,或内服,或外洗,银子没少花,但均不见效果.爱人骂他精神不正常……仔细检查之后,医生发现李师傅的阴茎、包皮外观并无异常改变.肛门指诊、前列腺液体检查表明,李师傅患有慢性前列腺炎.
-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道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64岁,因"大便变形1个月,伴大便带血2天"为主诉于2011年1月1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间断出现大便变形,肛门下坠,2天前无明显原因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鲜红色血样,排便时无疼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口服"施慧达,1片/口",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查体:T36.5℃,P 72次/分,R18次/分,BP 130/80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肛门指诊:距肛缘4cm直肠前壁可触及一肿物,活动度可,质软,无压痛.1月11日,肛门镜示:肿物大小约2.0cm×3.0cm,色鲜红、广基.肝功能:Tb 12μmol/L,T77.5g/L,A 46.8g/L,ALT 19u/L,AST19u/L.肾功能:BUN 5.28mmol/L,Cr49.3μmol/L.血糖4.75mmol/L.血脂:
-
各年龄段大肠癌患者首诊症状有区别
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张锡朋教授从事肛肠外科工作30余年,参与诊疗数万名大肠癌患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大肠癌患者,首诊症状有较明显区别.专家提示,40岁之后,要每天观察大便,定期接受肛门指诊和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大肠癌.
-
大肠腺癌伴类癌及多发性增生性息肉1例
患者男,50岁.反复便血半年,消瘦2周入院.便血呈鲜红色,附于大便表面,无腹痛,便时疼痛,近半个月体重下降2kg,大便变细.肛门指诊:距肛5cm触及肿块,环绕肠腔生长,表面高低不平,质硬,指套染血.腹部查体无异常.B超示:盆腔内气性肿块.拟诊"直肠癌"手术,术中见直肠腹膜返折处一肿块,质硬,未穿透腹膜.术中送冷冻报告:腺癌.遂行Mile's术.
-
精囊结核的超声诊断2例
例1 患者61岁.因排尿困难4个月入院.病前无诱因,无膀胱刺激症及脓血尿等.既往患过结核性腹膜炎.近4个月来进行性排尿困难加重,尿线细,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X线胸片示肺结核钙化点.尿常规阴性.肛门指诊,前列腺Ⅰ°大,其右侧触及一"核桃"大小的肿物.膀胱造影:膀胱底部于左前斜位片可见轻度半弧形压迹,前列腺区无异常钙化影.经腹壁超声检查:前列腺大小为41mm×38mm×29mm,其右下方见32mm×24mm低回声肿块.经直肠超声(探头频率5MHz)检查:右侧精囊区见一34mm×27mm的液性暗区,边缘不规则,内透声差,散在钙化点及20mm×10mm的不规则片状强回声,CDFI示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及多普勒频谱.诊断:右侧精囊结核可能.患者终在内地医院手术.手术所见:膀胱后见一肿物,基底大而深,切开腹膜后见其位于右侧精囊,输精管与其相通.摘除肿块,切开其内为干酪样碎渣及少量粘稠液.病理结果:精囊结核.
-
彩超诊断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
患者女,21岁,未婚,因反复下腹胀痛,外院B超提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而来我院就诊.肛门指诊:左附件区宫体前方触及一约11 cm×12 cm×10 cm包块,质韧,表面平,活动欠佳,子宫及右附件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子宫正常大小,紧贴子宫上方可见一10.5 cm×9.0 cm×7.5 cm类椭圆形包块(图1),形态尚规整,包膜较厚,毛糙,其内侧后壁可见乳头状高回声突起,基底宽,其内无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振动后,部分突起有漂浮移动,包块液性暗区内透声差,含较均匀的细点状回声,包块外周有少许条状血流信号(图2),频谱为高阻型动脉血流RI=0.89.
-
超声诊断乙状结肠癌伴扭转1例
患者,女性,3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伴黑褐色便5~6次/日,持续3个月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肛门指诊未触及新生物,指套沾有暗红色血便.超声检查:于下腹部(主要以右下腹为主)可见一肠壁不规则增厚,呈一周边为低回声,中间为稍强回声的"假肾征"性团块,其大小为5.4cm×3.2cm×3.2cm,位置为右侧稍高,左侧偏低,声像图形似一斜置的"乙"字形(图1),其余均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下腹部(以右下腹为主)肠道实性占位病变,考虑为乙状结肠癌伴扭转.手术所见:乙状结肠扭转约180°,于腹膜返折处上15cm处可见一5cm×3cm×3cm大小的质硬团块.肠系膜根部及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提示:乙状结肠癌.
-
B超诊断精囊多发结石1例
男性,34岁.反复出现尿频、尿痛及腰骶部疼痛7年.严重时伴血精,性交后会阴部及下腹部疼痛.当地按泌尿系感染长期治疗,症状反复加重,来我院诊治.肛门指诊:前列腺轻度增大,表面光滑,质稍硬,触痛阳性.精液常规镜检:精子数目40×109/L,活动率50%,活动度Ⅰ级,WBC 20个/HP,RBC+++.婚后9年未育.排除女方不孕.无结核病史.
-
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女,63岁.高血压头晕史10余年,呈间歇性发作,大便带血1年.1年前开始解大便时带乌红血块及粘液冻子,偶为鲜血便,时而变扁,大便习惯改变,由1~2次/日增为4~5次/日,无腹痛及大便困难,曾在当地以痔疮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体检:神志清,慢性重病容.血压160/95 mmHg,呼吸20次/min,脉搏82次/min,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直肠肛门指诊肘膝位距肛门1~6 cm,6~12点处可触及一质硬凸凹不平菜花状包块,活动度差,指套带血.血常规: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胞 0.75,淋巴细胞0.25,红细胞3.53×1012/L,血红蛋白100 g/L.大便常规:粘液血便,镜检脓球(++),红血球(+++).其余未见异常.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女,83岁,因大便带血3个月于2007年7月入院.患者无自觉症状下出现大便带血,鲜红色,伴肛门坠胀感,大便次数正常,无明显腹胀腹泻,无里急后重,体重无明显下降.后来我院就诊,肛门指诊示可及直肠下端占位,随以直肠癌收住入院.入院后查体示:一般情况可,心肺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未扪及包块,直肠指诊距肛缘3 cm处触及约3 cm×3 cm×2 cm大小的不规则肿块,结节状,质韧,有触痛,退指有陈旧性血迹.
-
胰腺假性囊肿合并脾动脉、结肠脾曲瘘导致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患者男,64岁.1h前突然便新鲜血1次,量约1000 ml,伴头晕、乏力而入我院.3年前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体检: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 mmHg(1mmHg =0.133 kPa),神志清楚,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指诊未见异常.
-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32岁。因发现肛旁肿物3年余就诊,以“肛周肿物待查”收入我科。患者三年前发现肛门左前方肿物,约蚕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并随月经来潮出现周期性疼痛。既往无肛门部疾病及外伤史,5年前于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专科查体:肛周7点方向见会阴侧切瘢痕,瘢痕外侧可及一大小约2 cm ×2 cm肿物(图1),边界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触痛(+)。膝胸位肛门指诊无明显异常。经直肠彩超示:会阴部皮下2.0 cm ×1.8 cm低回声肿物,外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物内见条样血流信号,余所探查范围内肛管及直肠各层次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声像。初步诊断:肛周肿物待查子宫内膜异位症?遂于腰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会阴部皮下,肛门外括约肌外侧,与肛门外括约肌浅部及皮下部轻度粘连。完整切除肿物及少量周围正常组织送病理,创腔开放引流。病理示:大体所见送检组织大小2.5 cm ×2.5 cm ×1.5 cm,表面呈灰红色,切面灰白、质韧(图2),镜下见子宫内膜样腺体。确定诊断: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常规换药,一周后出院,随访三月无复发。 -
多学科协作治疗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一例
一、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9岁。2011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伴排便次数增多症状,每日3~5次,时有里急后重,无黏液便,无腹痛、腹胀、腹泻。2011年6月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肛门指诊发现直肠肿块。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发现。直肠指检,发现距肛缘7 cm处可触及肿块下缘,质硬,活动度欠佳,退出可见指套染血。相关辅助检查:癌胚抗原为18.12 ng/ml,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无明显异常。肠镜检查:距肛缘8 cm处有一肿块,环绕肠腔全周,肠腔狭窄。取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K-ras基因检测为突变型。盆腔MRI检查:示直肠中下段肿瘤,有一骶前转移结节,肠周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上腹部CT检查:右肝转移瘤。胸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持积极态度,但经济条件一般。 -
肺大细胞癌小肠黏膜转移致多处肠套叠一例
患者男,51岁。因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既往慢性咳嗽、咳痰病史30余年。体检:双锁骨上扪及肿大淋巴结,左侧2枚,右侧1枚,均约0.5 cm×0.5 cm,质硬,活动可;桶状胸,右侧第三、四肋间叩诊浊音,呼吸音低。心界不大,心率10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弥漫性压痛,未扪及包块,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正常。X线胸片示右上肺球形阴影(图1)。腹部平片示多个液平面及扩大肠腔(图2)。B超示腹部发现强回声团。考虑机械性肠梗阻,予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及空肠多处肠套叠,还纳后见肠腔内3处带蒂球状病灶,可移动,肠系膜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大细胞癌(图3)。诊断:中心型未分化大细胞肺癌(T4N3M1),小肠黏膜内及肠系膜淋巴结多处转移。机械性肠套叠行肠段切除吻合术,术后用去甲长春花碱+顺铂化疗。化疗1周后肺内病灶明显缩小,腹痛明显缓解,患者要求自
-
高位肛门阴囊瘘1例报告
病例介绍:男,45岁,农民,1年前自觉肛门痛,经抗炎治疗好转,半年前再次复发,硬节扩大,向阴囊延伸,阴囊破溃流脓,反复发作,故来我院以高位肛门阴囊瘘收入院,骶麻手术所见:截石位11点肛缘皮下索条感明显,肛门指诊索条直入肛内11点齿线处.手术采用瘘管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术.于外口处切开并扩大外口径约2公分,骚刮腐败组织,在阴囊根部下橡皮条引流术毕.
-
化脓性脊柱炎一例报道
患者,女,60岁.因出现双下肢放射痛,臀部麻木,腰、臀部、髋部、双下肢剧痛,大便时无感觉、尿潴留等症状急诊人院.患者不能平卧查体.脊柱区肌紧张,腰椎区域棘突压痛、叩击痛明显,颈强直;臀部鞍区痛觉、触觉消失,肛门指诊松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阳性,双小腿外侧、足背、足底麻木;双下肢肌力Ⅱ级,无病理征.既往腰腿痛病史数年,按腰间盘突出保守治疗.
-
肾与胃肠同时发生原发肿瘤五例报告
多器官同时发生原发肿瘤少见。我们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104例肾肿瘤中有5例同时发生胃肠道肿瘤,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7~65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21 d~23年,平均61个月。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2例,便血、大便变细或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3例。5例均无明显腰痛、血尿、尿痛等泌尿系症状。查体:1例肛门指诊发现距肛门3 cm处绕直肠1/2周有一直径4 cm肿块。实验室检查3例血糖7.0~10.8 mmol/L。胃镜发现胃癌2例;肠镜发现降乙状结肠交界癌及乙状结肠环形新生物各1例(病理报告为腺癌)。B超显示肾癌位于右侧2例,左侧3例;上极2例,下极3例;肿瘤4.9 cm×5.6 cm~5.5 cm×9.5 cm。CT检查4例,均表现为肾区软组织块影,边界尚清,部分坏死,CT值40.6~43.8 HU,增强扫描显示轻中度强化。未见肾静脉及腔静脉癌栓和肾淋巴结肿大。IVU检查4例,其中患侧不显影1例,提示肾占位2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合并糖尿病3例。 5例均同期行肾癌根治+胃癌根治术或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1例因肠梗阻先行横结肠造口术,30 d后行两癌根治术。
-
临床及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定群调查试验,探讨临床及B超与肠套叠诊断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1996年1月~1999年8月间我院疑诊为小儿肠套叠病例163例,其中男106例、女57例;年龄3个月~6岁.临床表现:腹痛或哭闹不安149例,呕吐134例,果酱样血便24例,腹部可触及肿块50例,肛门指诊有血便49例.腹痛、呕吐、腹块同时存在者12例.2.诊断方法及步骤:本组163例先行B超检查(B超诊断肠套叠的指征:见到腹块,横断面上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面上为套筒或假肾征.有此超声图像者确诊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阳性者62例,均行空气灌肠,证实有肠套叠57例(整复成功51例,失败6例);无肠套叠5例,再次复查B超均未见套叠肿块,留院观察12~24 h.阴性者101例,不愿空气灌肠者36例,留观24 h未见异常;65例为了排除诊断或B超不能确定者行空气灌肠,发现有肠套叠3例(整复成功2例,失败1例);无肠套叠62例,留观8~12 h均未见异常.
-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二例
例1 患者女, 26岁.肛周包块伴间断性疼痛4个月余,经前2 d加重.孕 2产1,自然分娩,3年前人工流产1次,避孕环避孕.肛门检查:肛缘平整,截石位2点距肛缘2 cm处有一3 cm×2 cm包块,界限清,质硬,活动,轻压痛,未触及明显条索状物通向肛内.肛门指诊、镜检无异常.彩超示:2点位见一3.5 cm×1.5 cm管道样结构,由肛管连于皮下,周边回声较低.提示肛周管状异常回声(肛瘘).经毕第16天,手术中见肛周皮下一约3 cm×2 cm硬结,中间有黑褐色血液样物,质硬,周围无管腔.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8个月随访未复发.
-
罕见巨大小肠结石致肠梗阻一例
患者男,36岁,农民.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2 d入院.查体:T 36.9℃,腹平软,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诊无异常.腹平片及腹部CT:肠梗阻,小肠肠管明显扩张、积气、积液、并扭转(图1,2).血常规:WBC 18.1×109/L,GR81.7%.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症状持续加重,呈现轻度脱水,腹胀,全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气过水声明显,肠鸣音弱.遂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小肠切开取石术.术中见小肠自距屈氏韧带150 cm处开始至距屈氏韧带330 cm处一段肠管高度扩张,直径达5 cm,颜色暗红,尚未坏死,内有大量积液,局部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