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心内科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至8月,对我科需要吸氧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壁式吸氧装置进行吸氧,实验组使用一次性使用吸氧管进行吸氧,观察患者用氧湿化效果、气泡噪声、湿化液细菌感染情况和吸氧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在有效保证湿化效果的情况下能达到氧疗目的,促进患者舒适度,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杜绝吸氧环节中的污染,值得推广使用.
-
乌体林斯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0岁.平素体质较差,常患感冒.咳嗽、咳痰、低热1个月,于2001年7月11日到我所就诊.查体:T:37℃,P:80次/分,R:18次/分,BP:18/10kPa,双肺听诊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4.4×109L,LYM33%,ESR74mm/h,TBAb(+),痰抗酸杆菌(-).X线胸片显示:双上肺小斑片阴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诊断为双上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化疗.同时给予乌体林斯17.2μg,每2周1次肌注,7月11注射后无任何副反应.7月25日患者在接受第2次肌注约5min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颜面晦暗,四肢厥冷,继而神志不清,血压测不到,脉搏微弱触不清.立即平卧给予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同时给予氧气吸入,给50%葡萄糖40m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推,10%葡萄糖250ml+阿拉明20mg静脉滴入.30min后血压升至5/2.5kPa,90minBP:16/9kPa,P:80次/分,R:17次/分,意识恢复,能准确回答问话,球结膜充血,颜面及周身潮红,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转市急救中心观察,次日随访无异常.
-
脾破裂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山东铝业公司医院普外科收治脾破裂患者83例,均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男75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7.5岁.病人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口渴,全腹压疼,反跳痛及腹肌紧,右下腹穿刺出不凝固血液.急救与护理:首先给予抗休克处理.①氧气吸入,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每分钟2~4L,并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立即建立两条可靠静脉通道,一条加压输血,以扩充血容量,另一条输液及滴入血管活性药物;③注意保暖.
-
三通管、微量泵延长管在氧气吸入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能碰上在同一病房手术病人多或重病人多,需要同时吸氧时,由于病房所备中心供氧出口有限,往往出现氧气管道不够用的现象,给患者带来了不便,或影响了病人氧气吸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采用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三通管连接微量泵延长管(代吸氧管)使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肋骨骨折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和护理一例
林××,女,71岁,因救落水儿童致左6~8肋多处骨折.入院当晚7时,因转侧活动后,突感胸痛,严重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面色青灰,唇绀,大汗淋漓,手足冰冷,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脉细弱,血压下降,神志模糊.心电图检查,左房左室肥大伴劳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立即给病人取坐位,两足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镇静止痛,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半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胸痛窒息感好转,尿量增多,汗出止,手足转温,3小时后病人呼吸渐趋平和,安静入睡.在医务人员严密的病情监测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护理20多天,病人痊愈出院.
-
链霉素过敏试验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临床上应用链霉索约有5%的患者出现皮疹、药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而链霉素过敏试验后发生速发型过敏性休克较罕见.现将我院成功抢救1例链霉素过敏试验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因低热、盗汗、乏力、刺激性干咳于2010年5月6日到我院门诊诊治.患者一般状态好,主诉无过敏史,遵医嘱给予链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皮内注射0.1ml皮内试验液(含链霉素250u),60sec后患者突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四肢发麻、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数无力,考虑为链霉素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立即对患者进行就地抢救,于90sec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遵医嘱立即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10%葡萄糖酸钙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尼可刹米0.375mg,同时给予氧气吸入.经过这一系列的及时抢救,20min后,患者呼吸、血压逐渐平稳,面色逐渐红润,转危为安.
-
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分析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普米克令舒(布地耐德)、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2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大组,进行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定,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FEV)、大呼气流率(FEFR)]检查及支气管激发实验(PD20-FEV1).治疗组98例分为A、B两个方案组.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药物配伍A方案组:盐酸氨溴索15 mg加0.5%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0.25 ml;B方案组:普米克令舒0.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对照组给予a-糜蛋白酶4 000 U,氟美松2.5 mg,庆大霉素8万U.结果 A方案组与B方案组两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方案组、B方案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显效率看,显效率B方案组的显效率分别显著高于A方案组(x2=4.06,P<0.05)和对照组(x2=14.24,P<0.01),而A方案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经A方案组、B方案组治疗后患者CD8+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FEV1、PEFR、PD20-FEV1增加明显,P值均<0.01.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吸入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或普米克令舒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轻中度以上持续性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增加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显著减少哮喘危重状态的发作.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调查
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居首位.而在引起肺部感染的众多因素中,机械通气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接受机械通气患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无使用氧气吸入者高出20倍.机械供氧是危重病人救治的有效手段,有资料显示,由输氧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82.4 %[1].因此,使用不被污染的输氧湿化液,对控制肺部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
介绍一种新型氧气湿化装置专用加热保护套
氧气吸入是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在临床使用中,常常发现冬季在给患者吸氧时,由于氧气湿化装置内装的蒸馏水较冷,氧气通过时,寒冷气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患者不适从而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顺从性.如用温开水充当湿化液,它的保温时间较短,需经常换水,操作十分麻烦.笔者设计并制作一种新型氧气湿化装置专用加热保护套,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上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患者在寒冷天气比较舒适的吸氧的一种氧气湿化装置专用加热保护套,现介绍如下.
-
巧除一次性氧气管塑料气味
氧气吸入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吸氧可以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缺氧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临床使用中笔者发现,一次性氧气管拆开包装后常存有塑料的异味,且冬天使用时,塑料质地变硬,前端刺激鼻孔后患者感觉不适,有一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而拒绝吸氧治疗,或是将鼻导管的前端远离鼻孔,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提高吸氧舒适度的方法
在临床中我们常应用单、双腔输氧管为病人进行吸氧,但对于婴幼儿、鼻腔狭窄、鼻腔黏膜糜烂者及吸氧耐受度差、不配合者,吸氧者的依从性较差.为此我科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氧气吸入的舒适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自制湿化瓶沥水盘的应用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氧气湿化瓶用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后干燥保存这是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明确要求,但有些医院基本上是将消毒后的湿化瓶直接置于塑料篮内或盆内,往往有少量的水积留,容易造成细菌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设计了湿化瓶沥水盘,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介绍一种清洗湿化瓶的方法
氧气吸入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根据操作规程要求:湿化瓶内可盛冷开水[1].经使用后的湿化瓶内残存的污垢不易清除,笔者用"84"原液清洗湿化瓶取得满意效果.
-
用氧舱专用面罩制作吸氧及雾化面罩
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我们用高压氧舱一次性的专用面罩制作成一种既可吸氧又可雾化的面罩,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
雾化吸入麻醉药物时不同给氧方式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药物时不同的给氧方式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术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8例。观察组在进行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药物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3 L/min)吸氧;对照组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药物同时在口含器上加入氧气低流量(3 L/min)经口吸入。动态观察两组在压缩雾化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脉搏以及患者舒适度、麻醉效果。结果雾化吸入后5,10,20,25,30 min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1)%,(95±1)%,(94±2)%,(94±1)%,(95±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82,12.747,13.044,13.301,13.763;P<0.05)。雾化吸入后5,10,20,25,30 min观察组患者脉搏分别为(90±1),(91±2),(91±2),(92±1),(91±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67,9.151,10.207,11.701,11.063;P<0.05)。结论压缩雾化吸入时在口含器上加入氧气经口吸入能稳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脉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压缩雾化吸入的麻醉效果。
-
1例地震致烧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患者男,53岁.地震后被废墟埋压了100 h,2008年5月16日搜救成功后转送至什邡市人民医院帐篷急诊室.患者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主诉胸闷、气促、腹胀.额颞部有一个3 cm×7 cm伤口,已结痂.右下肢青紫、肿胀、活动受限,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胸、腹、双大腿有散在1I度烧伤,总面积约20%~23%,按照烧伤程度诊断标准判断为中度烧伤[1].查体:脉搏115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82/50 mm Hg,血氧饱和度88%.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给予负压吸痰,头偏向一侧,5 L/min鼻导管氧气吸入.
-
经30%乙醇湿化后氧气吸入用于创伤性湿肺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30%乙醇湿化后氧气吸入用于创伤性湿肺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6例创伤性湿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观察组采用30%乙醇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结果:观察组经30%乙醇湿化后氧气吸入用于创伤性湿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经30%乙醇湿化后氧气吸入用于创伤性湿肺治疗效果好,能缩短用氧时间.
-
对新招聘护士岗前氧气吸入操作培训的实践
目的:研究如何通过培训提高新护士的氧气吸入操作技能.方法:对新招聘进院三批共50名护士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并考核.结果:新护士氧气吸入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抢救意识增加.结论:新护士岗前进行氧气吸入操作等培训可提高护士的相关意识和临床护理操作质量.
-
一次性氧气吸入连接头的制作与应用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临床上氧气吸入采用一次性双腔鼻塞时,双腔鼻塞接头与管道氧气流量表接头不配套,无法紧密连接,我们采用1 ml注射器针筒解决了漏气无法连接的难题.自2006-04以来,我们采用自制的一次性氧气吸入连接头,效果满意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报告如下.
-
1例全喉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高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2000年5月,我科成功地抢救了1例全喉切除,右侧喉咽、口咽、部分食道入口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的高龄老年患者,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0岁,于2000年2月初无诱因出现饮水呛咳,继而出现声音嘶哑、咽异物感,临床诊断:会厌癌。于5月11日入我科,T36℃,P84次/min, BP19.0/11.0 kPa, R20次/min, 查体:心、肺、肾功能正常,全身状况良好。5月22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全喉、右侧喉咽、口咽、部分食道入口切除,双侧颈廓清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双侧颈部持续负压吸引通畅,引流液为血性,胃肠减压通畅,引流液为胃内容物;留置导尿通畅。下午14:00左右,患者自觉胸闷、心悸,T37.6℃, P120次/min,急诊床旁心电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10mg舌下含服,症状未见缓解,随后给予硝酸甘油10mg加5%葡萄糖500ml静滴(滴速为30~35滴/min),20min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第2日晨起,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适,上午10时30分,护士吸痰时发现气管套管内痰液呈白色泡沫状,P150次/min,呼吸加快,胃肠减压管内有血性物,疑为“急性左心衰”,立刻通知医生,床旁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音低,双肺对称性湿音,急性左心衰存在,给予心电持续监护,头高卧位,5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加重,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立即给予西地兰、压宁定静推等抢救措施,记录出入量,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发展,使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伤口I期愈合,于术后第10日转入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