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作者:万利梅;林纯意;陈豫钦;区焕桃;赵磊;卢文菊;王健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n=3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组(A组)、缺氧模型组(B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剂量(10 mg·kg- 1·d-1)干预组(C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高剂量(30 mg·kg-11·d -1)干预组(D组),每组8只.将A组置于常氧中饲养,而B组、C组和D组大鼠则置于常压低氧舱中,低氧舱内氧浓度控制在(10±1)%.C组和D组从缺氧第1天开始,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0 mg/kg、30 mg/kg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A组和R组腹腔注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饲养21d后,右心测压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肺小动脉血管形态及炎性反应的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的IL-6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6的基因表达.结果 低氧明显诱导了大鼠平均动脉压及右心室收缩压的升高,而经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干预后,这种升高显著降低,A、B、C、D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2.922±0.442) mm Hg(1 mm Hg=0.133 kPa)、(26.737±2.222) mm Hg、( 19.948± 1.681) mm Hg及(18.547±1.090) mm Hg,右心室收缩压分别为(24.677±1.725)mm H g、(63.675±5.283) mm Hg、(49.250±3.816) mm Hg及(41.839±3.993)mm Hg.丹参酮ⅡA磺酸钠改善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血管形态改变及炎性反应,与B组相比,C、D组的肺小动脉管壁和平滑肌层增厚减轻,管腔狭窄及血管周围仅见少量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但与A组相比,炎性反应仍明显.低氧诱导后,B组IL-6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处理后,C、D两组的IIL-6含量较A、B组均降低(均P<0.05),且C组IL-6含量高于D组(P<0.05).低氧明显诱导了肺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丹参酮ⅡA磺酸钠则明显抑制低氧大鼠肺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但仍高于常氧对照组,即B组>C组>D组>A组(均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有效治疗低氧引起的慢性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其对IL-6的抑制作用有关.

  • 酸敏感的离子通道研究

    作者:李丽

    组织细胞酸化是机体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常见现象.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无氧糖酵解增强,乳酸积聚.细胞外液pH值降低;组织损伤、缺氧、癫痫、感染等状态下也常伴有细胞外液pH值的降低.机体如何感受细胞外液pH值的变化来进一步调整其活动,一直是此领域研究的难解之谜.

  • 新生儿窒息缺氧与黄疸的关系

    作者:张少冰;陈立民;关智勇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缺氧与黄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窒息组和对照组,根据窒息程度分轻、重两组,再根据缺氧改善状况分良好、不良两组,采用黄疸计测量经皮胆红素(TCB),比较5组的TCB变化.结果前3组的TCB差异无显著性(p>0.05);后3组的TCB在生后2、3、6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改善良好组在生后6天TCB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善不良组在生后2、3天TCB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疸程度与窒息轻重程度无关,而与缺氧状态持续或反复缺氧相关.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缺氧 黄疸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疟疾1例

    作者:寸树兰

    患儿,女,36 d,汉族,昆明人.因发热0.5 d,吃奶差、少哭、少动、伴鼻塞、咳嗽、气促、尖叫、呕吐,于2000年7月20号入院,住院号9917645.体检:T 39℃,R 42次/min , P 126次/min .患儿反应稍差,缺氧征不明显,前囟平,双肺呼吸音粗,啰音(一),心(一),腹平软,肝、脾及淋巴结不大,肠鸣正常.初诊:支气管肺炎;败血症.

  • 不同缺氧时间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摄糖力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薇薇;孔宏亮;李占全

    为探讨缺氧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凋亡和摄取葡萄糖能力的影响,将大鼠骨髓源细胞置于1%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率(apoptotic rate,AR)和死亡率(death rate,DR),用放射同位素法检测细胞对3H标记-葡萄糖(3H-G)的摄取量,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培养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且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和成脂肪细胞;短暂缺氧即可引起MSC超微结构的改变,如微绒毛脱落、线粒体肿胀等;各缺氧时间点3H-G摄取量较常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而各缺氧时间点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处理后MSC凋亡或死亡,1、4和8小时时的AR分别为(13.7±2.26)%、(14.1±2.78)%和(14.7±4.01)%,均较常氧组(0.09±2.03)%显著增高(P<0.01);DR分别为(3.11±2.14)%、(4.72±2.05)%和(4.91±3.72)%,亦较常氧组(0.04±1.79%)显著增高(P<0.05).结论:短暂缺氧可引起MSC摄取葡萄糖能力下降,且部分细胞发生病理改变和凋亡.

  • 肿瘤细胞微环境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作者:凌耿强;马东营;何瑞星;王悦娜;叶伟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微环境改变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造化学缺氧环境、添加U251上清和用U251细胞预处理Matrigel等3种方法诱导胶质瘤细胞SHG44形成VM,并检测上述几种培养基上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SHG44细胞的差异,同时比较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水平.结果 几种方法均能诱导SHG44细胞形成VM结构,其中缺氧组VM形成能力强,添加U251上清组次之,U251细胞预处理Matrigel组弱,且几个处理组上清中的VEGF、TGF-β和PDGF浓度与各组VM形成能力相关,MMP-2活性也与VM形成能力相关.结论 胶质瘤VM形成很可能是微环境改变后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VEGF、TGF-β、PDGF、MMP-2与VM形成关系具有相关性.

  • 缺氧状态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许文静;郝立波;姚琦

    目的 研究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取人成骨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形态;采用 Gomori 改良钙钴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分别检测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 和骨钙素 (OCN) 的表达,进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鉴定.细胞传至第 2 代时,按继续培养条件的不同将细胞分为缺氧组 (氧分压<4.8 kPa、氧容积比<5%)和常氧组,在传代培养 24、48、72h 时分别收集 2 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检测 VEGF 和 BMP-2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灰度值低示表达水平高.结果 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可表达 ALP 和 OCN,初步确定经体外培养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成骨细胞.在培养 24、48、72h 时,缺氧组成骨细胞 VEGF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氧组 (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3.53±7.38 vs 141.21±6.03、116.45±6.34 vs 138.37±5.04、108.11±5.37 vs 136.65±6.54,均 P<0.01),且缺氧组成骨细胞 VEGF 表达水平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缺氧组成骨细胞 BMP-2 表达水平在培养 24h 时明显高于常氧组 (平均灰度值为143.28±.2.82 vs 146.91±2.06,P<0.01),而在培养 48、72h 时与常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可诱导成骨细胞 VEGF 的表达上调;而缺氧延长则不利于成骨细胞 BMP-2 的表达.缺氧对 VEGF 和BMP 的早期表达调控可能与骨修复的启动相关.

  •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信号转导

    作者:凌今;凌人;黄彬彬;叶炜剑;丛维涛;金利泰

    短暂的缺血会对器官造成损伤,但是在恢复灌注后,损伤反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临床上涉及缺氧/复氧过程的手术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IRI,比如重大器官的移植、冠脉搭桥、溶栓术等.IRI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时,钙超载、供能不足和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等理化因素刺激细胞,诱发信号介导的细胞损伤、凋亡是造成IRI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IRI与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及其相关因子研究

    作者:刘秋雨;连增林

    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病变导致的癌症,常常伴有乳房肿块、乳房形状和皮肤改变等症状。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脱落。脱落下来形成的游离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散布周身,使乳腺癌发生转移,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发现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两种不同途径,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常以肿瘤生成的血管为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生成的血管来抑制肿瘤的形成。肿瘤微环境具有低氧、低 pH的特点[1],现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缺氧的微环境密切相关,缺氧或酸性内环境会使肿瘤细胞的相应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功能变化,终导致细胞发生突变,从而促进肿瘤发生[2]。在上述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s)对基因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且 HIFs在肿瘤血管重塑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肿瘤必须构建自己的血管系统,通过新生血管提供氧气、养料并及时清除代谢产物才能够持续性生长和发展。如果没有血管系统提供氧气和养料,实体瘤的体积增长不会超过1 mm3[4]。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5]。1999年,Maniotis 等[6]在做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研究时首次发现一种不同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全新肿瘤供血方式--血管生成拟态(VM),其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M 血管理论的提出不但丰富了肿瘤血管理论而且为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一块新领域。因此,本文将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上述两种主要途径及其相关因子进行综述,阐明作用机制,为乳腺癌临床抗肿瘤药物的深入研究和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 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现状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文健;杨治华;娄晋宁

    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组织血管结构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结构的过程.1971年Folkmant[1]提出了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的概念,并把肿瘤生长分为非血管期和血管期两个生长阶段.固体肿瘤在血管生成前,肿瘤体积一般不超过3 mm3.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肿瘤组织出现缺氧、代谢产物堆积、pH值改变等,这些因素刺激肿瘤细胞、周围间质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各种促血管生长刺激因子,通过诱导血管基底膜降解和内皮细胞增殖,启动新生血管的生成.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王芳;师永红

    缺氧是肿瘤生长演进过程中微环境改变的普遍现象,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1992年由Wang和Semenza[1]在低氧的肝细胞痛细胞株Hep3B细胞的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蛋白.

  • 人缺氧诱导因子1α与CD10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燕;杨其昌;刘宏斌;刘曼华;沈屹;张晓娟

    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其活性对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食管鳞癌关系的M eta 分析

    作者:景绍武;王军;刘青;程云杰;杨从容;王祎;曹峰;温斌;焦文鹏;郭银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HIF-1α与食管鳞癌研究的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分化程度、组织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分期、淋巴管受侵及血管受侵采用优势比( OR)及95%可信区间( CI)进行分析。结果入选14篇文献共包括1121例食管鳞癌患者,结果显示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OR=0.088,95% CI:0.061~0.129,P=0.000);HIF-1α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OR=0.421,95% CI:0.222~0.798,P=0.008;OR=0.387,95%CI:0.207~0.725,P=0.003),HIF-1α高表达者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偏晚。而HIF-1α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管受侵及血管受侵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HIF-1α蛋白高表达增加了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 HIF-1α可以作为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指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心肺复苏病人脑氧代谢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国根;陈颖;高越;陈雯;缪群

    脑缺血、缺氧是心肺复苏(CPR)病人重要的脑继发性损害因素,及早防治脑缺血、缺氧有可能进一步减轻复苏后的病理生理过程,提高复苏成功率.近年来,脑氧代谢的监测被认为是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其临床价值逐渐受到重视[1],但对CPR的临床意义未见报道.

  • 支气管肺灌洗术治疗重症呼吸衰竭

    作者:郭安

    人工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对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功耗有肯定效果.但对于气道内潴留的分泌物仍然效果不佳.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灌洗,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现将我们应用支气管肺灌洗术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结果报告如下.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邻;李昌崇;吴荣熙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away pressure,NCPAP)是患者存在自主呼吸通过鼻塞或鼻罩给予气道持续正压以改善缺氧的一种无创性通气方式,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损伤性小,已广泛用于肺炎、肺不张、肺水肿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等多种疾患的呼吸支持[1].本研究就其在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观察.

  • 鼻导管、面罩或机械通气供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作者:马海鹰;武巧元;王紫逸;刘俊涯;朱建军;沈献芳

    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泵衰竭,Killip分级Ⅱ级以上者往往因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产生呼吸和循环障碍,低氧血症是其突出的表现.纠正致命性缺氧是抢救成功的先决条件.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

    作者:李良毅;陈祥荣;傅瑜瑜;陈国瑞

    非糖尿病的危重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如急性脑血管病、心梗、创伤、缺氧、中毒等,可以引起一过性血糖升高,称为应激性高血糖(SHG).这种应激性高血糖与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1].本文对急性有机磷农药(AOPP)中毒患者进行分析,探讨AOPP合并SHG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 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治疗新生猪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夏红萍;黄国英;孙波;陈超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对新生猪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持续低氧(FiO2=0.1)1 h建立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18头新生猪造模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C组(生理盐水组)、NTG组(硝酸甘油组)和SNP组(硝普钠组),另6头新生猪设为S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股动脉压(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基础状态、缺氧1 h、雾化结束时和雾化后0.5 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雾化结束时测定全血高铁血红蛋白(MetHb)水平和血浆NO代谢产物(N-2/NO-3)的含量.结果缺氧1 h后,C组、NTG组和SNP组的MPAP均较S组显著升高(P<0.01);雾化结束时,NTG组和SNP组的MPAP较C组显著下降(P<0.05).在相同时点,4组新生猪的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雾化吸入结束时,4组新生猪的全血MetHb和血浆NO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雾化结束后,未发现有反跳性肺动脉高压.结论雾化吸入NTG或SNP能选择性地降低急性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 高渗盐水影响小胶质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研究

    作者:黄林强;邓医宇;曹卫;朱高峰;温妙云;解迪;方明;韩永丽;曾红科

    目的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探讨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是否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以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体外混合培养原代胶质细胞,利用摇床震摇的方法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无糖培养基组(简称缺氧组)、缺氧+无糖培养基+ 100 mmol/L HS组(简称HS组)及SB203580组(p38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进行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利用免疫荧光及ELISA方法检测HS对小胶质细胞生成及释放MCP-1的影响,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是否可影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荧光实验显示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MCP-1表达明显增高;HS与缺氧组比较,MCP-1表达明显减少;ELISA检测发现缺氧4h后,SB203580组及HS组与缺氧组比较,细胞培养基上清中MCP-1含量(pg/mL)明显减少;SB203580组与H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07.956±8.921;缺氧组:173.467±9.027; HS组:145.957±10.952; SB203580组:136.279±15.63; P<0.05);western blot显示HS组各时间点与缺氧组各相应时间点相比,p38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0.590±0.105;缺氧组:30 min,1.553±0.215;1 h,1.212±0.161;2 h,1.179±0.105;4 h,1.178±0.122.HS组:30 min,1.028±0.168;1 h,0.852±0.112;2 h,0.927±0.121; 4h,0.815±0.107; P<0.05).结论 100 mmol/L HS可能通过抑制p38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减少小胶质细胞释放趋化因子MCP-1.

5413 条记录 10/271 页 « 12...78910111213...2702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