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应把握的环节
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与生活类垃圾废弃物不同,由于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它有害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直接危害,甚至引发流行性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意识到医疗废物处理对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国务院于2003年6月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4年6月卫生部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的法令、法规,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灾难的时代错误:灾害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
灾难,特别是地震、火山、洪水以及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如饥饿和流行性传染病,是人类有记录的经历的一部分.从意大利庞贝的火山爆发,到约翰斯顿的洪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黑色瘟疫,到西班牙流感,都发生了灾难,这不会被传说和历史书籍长期忘却.不过,在20世纪中叶以前,那些灾难的发生相对较少,且相距时间较长.从20世纪中叶以来,灾难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从恐怖分子使用"新技术",到与气候有关的导致亿万美元经济损失的事件,表明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
浅谈结核病的预防
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全球流行性传染病,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它不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全球所有传染病中结核病已成为首要原因,是全国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感染结核菌人数5.5亿,占总人口数的45%.
-
浅谈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治疗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转型, 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疾病谱也由此发生了明显改变, 过去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由于感染因素造成的疾病已逐渐被冠心病、糖尿病等所取代;且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更多地承担了慢性病的教育与管理.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对所辖社区居民建档管理及住院患者随访中惊讶地发现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有着非常普遍地应用.为此, 作者对麝香保心丸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做了如下梳理.
-
卡达唑胺--一种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新药
艰难梭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产芽孢的厌氧性革兰阳性细菌,是引起医院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常见细菌,大多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主要通过产生两种致毒因子(毒素A和毒素B)而发挥毒性。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是由肠道内的艰难梭菌引起的,通常是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结果,是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2]。CDAD可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多,从而诱导肠黏膜炎症(结肠炎)。后者可恶化,终导致伪膜性结肠炎、巨结肠症、肠穿孔、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2]。目前,CDAD的抗菌药物治疗包括万古霉素和甲硝唑,但这两种药物对严重病例的治疗效果均有限,且近年来复发率已上升至30%[3],甲硝唑的耐药情况也不容乐观[4-5]。近30年来,只有一种新型抗生素--非达霉素被批准用于该适应证,对急性CDAD感染的治疗效果与万古霉素相当,复发率也较低。然而,对于流行性传染病,包括艰难梭菌剧毒菌株NAP1/BI/027,非达霉素的复发率仍然偏高(24%)[6],对于CDAD再发病例的治疗复发率为20%[7]。另一方面,在CDAD的治疗中,由于万古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已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10]。上述这些不断增加的感染威胁和持续的复发风险,促使一些公司寻求替代性的治疗方法。由瑞士Actelion公司开发的治疗CDAD的新药--卡达唑胺(Cadazolid),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该公司于2014年2月底宣布,美国FDA已授予新型抗菌药物卡达唑胺合格传染病产品(QIDP)认定和快速通道地位,将该药开发应用于CDAD的治疗。本文就此新药的相关情况作一综述。
-
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结合相关资料和临床案例总结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方法。结论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患者是重要的环节。同时,采取综合性措施,并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针对传播的主导环节,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
鲜白头翁根和鸡蛋炒食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9例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笔者采用鲜白头翁根和鸡蛋炒食的方法治疗该病59例,治愈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
流行性传染病的现状与预防控制策略
流行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给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引起各级政府、医疗部门及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全面阐述国内常见流行性传染病及其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对预防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近代山东几种传染病的相关史料
见于史载的山东地区的流行性传染病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至近代,文献记载的传染病发 生和流行次数较多,如<续平度县志>载1890年秋平度县大疫,"城内外日死者五、六十人 , 悬壶者穷尽,昼夜不得寝食,货賤者为空"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 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99.近代历史上山东规模大的暴发性疫病当为1910年至1911年蔓延省内32个州县的鼠疫大流行 .据统计4个月内仅渤海湾一带就有4万多人发病.山东抚部院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在济南临 时设立防疫公所指导防疫工作,在疫区及沿津浦线、胶济线和东部沿海岛屿设立留验所、防疫 院、验疫医所等,针对烟台聚集众多从疫区逃出来的人群这一状况,在烟台海关设留养所, 查 验7日未发病才予放行.同时暂停了关内外铁路运行.省抚部院还向青岛、广州、香港、柏林致电,以重金聘请国内外专家来鲁帮助扑灭疫情.[1]
-
近50年的中国古代疫情研究
古代疫情是现代防疫减灾工作及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研究必备的回顾性资料和回顾性研究工作,也是研究伤寒、温病、瘟疫、运气学 说等中医主体理论及各家学说的重要客观依据.然而,我国1911年以前疫情记录十分零散, 也比较粗糙简略,加上古人认识上的局限和表述上的含糊,不仅查检辑录工作艰巨,界定、 考证、统计上也有许多技术难题.自20世纪初以后,以伍连德、余云岫、巴吕德、于景枚 、井村哮全等为代表的医学工作者,从传染病专病史和流行病学角度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调 研工作.例如:伍连德对近代中国云南、北海(广西)、广州(广东)、香港、福建、上海等南 中国地区的鼠疫流行史做了大量记载和权威考证[1],对中国霍乱的传入、流行及古代疗法等方面作了探讨[2];伍连德[3]、巴吕德[4]都对上海 一地霍乱流行史进行了研究;余云岫则对中国古医籍记载的霍乱与弓形菌流行性霍乱进行分 析考证[5],并对弓形菌流行性霍乱的传入和流行区域做了研究;此外,余云岫还 对猩红热的名称、疫史、病因、证候、治法等作了系统论述[6];于景枚"痘疮研 究"探讨了天花的传入和防治情况[7];井村哮全的"中国疫疠考"依据史志资料 研究古代瘟疫流行情况[8],等等.这些都为1949年后进行古疫情研究打下基础. 1949年以后,与古疫情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七类:
-
谈春季的养生护理
春节特点与养生原则从立春到清明节气前后,阳气渐生,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是由寒向暖过渡的时候.春季气候变化较剧烈,温差幅度很大.由于从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
-
新出现传染病流行与传染病控制国际法规(连载三)
2.5 日本<关于感染症预防及感染症患者医疗的法律>由于日本历史上曾发生过麻风病、肺结核等当时无药可医的传染性疾病,当时的明治政府在1890年制定了<传染病预防法>.该法律经过多次修改,直到1998年废除为止,一直在预防、处理流行性传染病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1998年10月,<传染病预防法>被<关于感染症预防及感染症患者医疗的法律>所取代.除此之外,与预防大规模传染病相关的法律还有1951年颁布的<检疫法>(已多次修改).这两个法律,使日本对大规模传染病的预防、处理、治疗及紧急对策方面有法可依.
-
节气中的膳食-2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俗称“打春”,标志春季的开始。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春季气候变化较剧烈,温差幅度很大。且从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养生重点护肝。考虑到春季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不宜多食酸收的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忌食洋葱、花椒、肉桂、茴香等,还有贝类海鲜水产品也应少吃,因为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多食汤粥以滋阴养肝、补肾益气,利于养生。
-
蒙西医结合诊治流行性感冒的体会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属蒙医“温病”学里的“粘性”传染病范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春为多见的疾病。是流感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出现咽喉痛、发烧、咳嗽,重则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流行性传染病。
-
应用PCR基因技术检测疟原虫的探讨
疟疾是热带地区一种流行性传染病,传统的诊断方法是厚血薄膜血片显微镜下检测,常因技术人员水平不等,血片制作不规范而导致检出率低.采用PCR方法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1],为进一步研究PCR检测方法,对非洲喀麦隆国正常人群中130 例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流行性传染病,我国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世界性难题,这与乙肝病毒的结构、感染方式、免疫特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细菌的耐药性引发的思考
自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对抗菌药物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一切事物。正如弗莱明所预言的抗生素耐药性的可能性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出现危险那样,仅过50年,细菌耐药性便显现出来,从而给人类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β-内酰胺类等相关抗生素产生耐药性,90%的变形杆菌对四环素有耐药性。近年来,一些流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脑膜炎等又死灰复燃,其病原菌的变异体对抗生素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耐药性,危害性极强。细菌的耐药性和赖药性已成为当今一个世界性难题。耐药菌株感染往往导致患者住院时间拖长、医疗费用增加、死亡率增高,对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危害更大,不但给病人、病人家属带来经济压力和身体、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给院方带来了许多麻烦。这也会增加生活在感染者同一社区的被感染者的数量,扩大了耐药性病原菌传播的几率,使总体人群处于耐药菌引起感染的危险之中。一些卷土重来的结核病、登革热和疟疾等传染病就是好的证据。
-
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接受流行性传染病针对性干预,以预防罹患流行性传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及青少年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检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流行性传染病针对性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终有3例罹患流行性传染病,少于对照组的14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健康体检期间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干预计划的满意度达到97.0%,高于对照组的84.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接受流行性传染病针对性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保证该类人员安全,提高我国人口身体素质.
-
流行性传染病传播方式与预防控制策略
流行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大、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而被各级政府和医疗、防疫部门所重视.本文就近几年来我国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自身免疫及预防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扼要综述.针对不同流行性传染病的致病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及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目的.
-
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弓形体IgG抗体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人畜共患的流行性传染病,目前国内仍以间接血凝法(IHA)为主要的诊断方法.1976年Voller等[1]应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Micro-ELISA)测定弓形体抗体,取得了较好结果[2].我们将该法加以改良(改良法),检测了北京地区人群血清中弓形体IgG抗体,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