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作者:李楠;章卫平;田野苹;陈国友;何龙;刘艳君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刘学进;陈垦;王晖

    炎症介质和免疫因素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同时资料表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许多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MIF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MIF抗体在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研究亦取得很大进展.

  • 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 MIF、PTE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国庆;冯霞;刘艳萍;雷小勇;张琍

    塞来昔布为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抑癌基因蛋白PTEN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结肠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5、50、100 μmol/L塞来昔布分别作用于HT-29细胞24 h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29细胞MIF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F、PIEN、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经25~100 μmol/L塞来昔布处理后,HT-29细胞MIF mRNA和蛋白表达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而减低,PTEN和Caspase-3蛋白表达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的抗结肠癌作用可能与下调MIF表达和上调PTEN、Caspase-3表达有关.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

    作者:李国庆;刘艳萍;冯霞;雷小勇;张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IF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分为对照组(RPMI-1640)、重组人MIF(rhMIF)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和LY294002预处理联合rhMIF组,并予相应干预.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HT-29细胞增殖状态,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rhMIF对HT-29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能增加细胞VEGF、IL-8 mRNA 表达和蛋白分泌,并促进Akt蛋白磷酸化(P<0.05);而先予LY294002预处理可显著抑制rhMIF的上述作用,HT-29细胞增殖显著受抑(P<0.05),VEGF、IL-8 mRNA表达、蛋白分泌以及p-Akt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组总Akt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IF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可能是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

    作者:张卡;杜耀民;徐启桓;舒欣;陈禄彪;陈旎;李刚;林秋雄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F水平与Ⅲ型前胶原肽(PⅢP)、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4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炎组)、4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取静脉血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MIF浓度,分析实验组血清MIF水平与PⅢP、TIMP-1相关性.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MIF水平与ALT、AST、TBil、PTA、PⅢP及TIMP-1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血清MIF、PⅢP及TIMP-1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7、5.28、10.98,t=11.22、14.84、11.17)均P<0.05),但该3种细胞因子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1.52、-2.07;均P>0.05);MIF水平与ALT、AST、TBil及PTA均无相关性;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1×105拷贝/mL)慢性乙肝患者体内MIF水平高于HBeAg阴性和低病毒载量(≤1×105拷贝/mL)患者.MIF水平与PⅢP水平在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中均存在正相关(r=0.603,P<0.05;r=0.415,P<0.05);MIF水平与TIMP-1水平在慢性乙肝组中存在正相关(r=0.458,P<0.05),而在肝硬化组无相关性(r=0.210,P>0.05),PⅢ P与TIMP-1在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均存在相关性(r=0.649,P<0.05)r=0.424,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体内MIF水平明显升高,MIF的早期生成可能与病毒复制有关,与肝功能无关;MIF参与了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过程,可反应肝硬化程度.

  • 大鼠化学性前列腺炎的MIF、COX-2、NGF实验研究

    作者:杨宇;周辉良;余鹏;关胜;陈志鹏;刘启祥;曹林升

    目的 通过了解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和环加氧酶(COX-2)、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化学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前列腺、膀胱、尿道中的表达及这些器官的炎症情况,以探讨前列腺炎是否引起临近盆腔脏器炎症,以及引起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机制.方法 (1)实验动物分组: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福尔马林(formalin)组和生理盐水(saline)组,每组10只.(2)采用腹侧前列腺内注射福尔马林法建立化学性前列腺炎模型.(3)用HE染色法检测前列腺、膀胱、尿道的炎症情况.(4)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标本MIF、NGF和COX-2的表达.结果 观察到前列腺注射福尔马林引起了前列腺、膀胱和尿道炎症的组织学改变.包括前列腺注射福尔马林后膀胱和尿道MIF蛋白量降低,而COX-2蛋白和NGF蛋白量增加.结论 大鼠化学性前列腺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膀胱、尿道上皮细胞释放P物质,促使MIF释放,诱导其他炎性介质如COX-2,NGF的活化,进而引起临近脏器如膀胱、尿道出现炎症,并维持炎症循环,出现临床症状.

  • RNA干扰沉默MIF基因对HeLa细胞生长、迁移和黏附性的影响

    作者:戴波;肖定璋;余细勇;郭爱林;谢至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获得稳定抑制MIF表达的HeLa细胞株.Western印迹法检测MIF蛋白沉默效果以及FAK、ICAM-1、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观察HeLa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采用迁移实验、黏附实验和软琼脂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F对HeLa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通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沉默MIF基因后HeLa细胞的成瘤效果.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诱导细胞凋亡后,FCM法检测沉默MIF基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构建获得稳定抑制MIF蛋白表达的HeLa-pSUPER-MIF细胞株.MIF基因沉默后细胞生长减慢,迁移能力和黏附功能减弱;HeLa细胞中FAK、ICAM-1的表达量减少,无法在裸鼠中形成肿瘤;同时能减少TNF-α 和CHX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且使Bax表达量下降.结论:MIF通过影响HeLa细胞中FAK、ICAM-1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加肿瘤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因此MIF可能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 鼻咽癌组织中MIF、c-Fos、NF-κB和MMP9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智;林素暇;梁惠珍;何洁华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igration nhibitory actor,MIF)、核蛋白c-Fos、核因子κB F-κB)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探讨MIF在鼻咽癌细胞早期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c-Fos、NF-κB 65亚单位以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45例鼻咽原发癌组织中,MIF、c-Fos、NF-κB 65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35/45)、51.1% 3/45)、62.2%(28/45)和71.1%(32/45).其中,癌细胞MIF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两者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值均<0.05).MIF阳性组的癌细胞c-Fos和MMP9的表达也均显著高于MIF阴性病例.且MIF、c-Fos和MMP9的表达互为正相关.但癌细胞NF-κB 65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均未显示相关性,且与其它3种蛋白的表达亦无相关性.结论 MIF在鼻咽癌细胞的早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非NF-κB依赖性的,而与增强癌细胞c-Fos表达、活化AP-1转录因子间接地调控癌细胞MMP9表达上调有关.

  • MIF基因修饰的瘤苗免疫小鼠后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分析

    作者:刘艳君;田野苹;曹雪涛;张明徽;厉永建;周正芳;郑玲莉

    目的:研究T细胞在巨噬细胞游走 抑制因子(MIF)基因修饰的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重组MIF腺病毒转染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制成的瘤苗接种于小鼠体内,观察脾脏和淋 巴结中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结果:经MIF基因修饰的瘤苗免疫后 ,小鼠脾细胞和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脾细胞CTL活性显著增强,引流淋巴 结中CD3+、CD28+、CD4+和CD8+ T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增加。MIF基因修饰的 瘤苗免疫对小鼠受野生型FBL3肿瘤细胞再攻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MIF基因修饰的瘤苗能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可能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 候选者。

  • MIF基因修饰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性质

    作者:刘艳君;田野苹;曹雪涛;于益芝;厉永建;弭静;张明徽;陶群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基因修饰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变化,为探讨其体内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腺病毒介导,将MIF基因导入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观察其体外生物学性质变化.将MIF基因修饰的FBL3细胞(MIF-FBL3)接种小鼠体内,观察其致瘤性和局部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腺病毒能有效地将MIF基因导入FBL3细胞,MIF的分泌可持续10 d.MIF-FBL3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表面MHC-Ⅰ,MHC-Ⅱ,B7-1,B7-2,ICAM-1等分子的表达与野生型FBL3细胞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降低,小鼠存活期延长,肿瘤局部可检测出mTNF-α mRNA和mLtn mRNA的表达,并有明显的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MIF-FBL3细胞体外生物学性质无明显改变,但可能通过分泌MIF在体内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胫骨骨折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吴锐;李荣亨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CRPS1)的表达及MIF靶向阻断对CRPS1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后3组均进行CRPS1远端胫骨骨折造模;ISO-1治疗组在骨折2周后开始将ISO-1溶解于10μ15%DMSO后行皮下注射,1 mg/(kg·d),连续14 d;治疗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10μ15% DMSO作为对照.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下肢肿胀程度及痛觉阈值并进行比较;采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脑脊液、皮肤、坐骨神经和脊髓中MI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组大鼠后足明显肿胀,疼痛阈值明显下降,与基线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的下肢肿胀及痛觉阈值均有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的MIF在血清、脑脊液、皮肤、坐骨神经和脊髓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IF是CRPS1的关键性炎症因子,抗MIF可能成为其新的靶向治疗手段.

  • Lgr5和MI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书勤;马薇;丰小敏;魏柏

    目的 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5 (Lgr5)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4例正常肠道组织、40例肠上皮内瘤变、6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Lgr5和MI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Lgr5在正常肠道组织、肠上皮内瘤变以及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47.50%、84.38%,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IF在正常组织、肠上皮内瘤变以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7.65%、40.00%、81.25%,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直肠癌组织中的Lgr5、MIF高表达与病理分级、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 <0.05,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结论 Lgr5和MI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上述因子的调控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关系

    作者:李燕旗;陈丽平;王志学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典型性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17例)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的MI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中均可见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45%,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7.69%.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经统计学卡方检验,三组标本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MIF在子宫内膜典型性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67%,在非典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4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MIF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有关.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皮肤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吉玺;骆丹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一种前炎症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它既是一种细胞因子,又是一种源于垂体的激素,还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生理活动的负反馈调节剂.随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cDNA的成功克隆及其结构的阐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特殊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功能是抑制巨噬细胞游走,在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起到了重要的始动及促进作用.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与疱液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检测

    作者:马蕾;黄萍

    目前认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发病不仅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而且与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作为一种前炎症因子,在细胞因子网络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BP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中MIF的含量和缓解期血清中MIF的含量,以探讨MIF在B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检测

    作者:马蕾;薛海波;王娟;运蓓蕾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逆转录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9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与3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肤组织液中MIF的含量.结果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肤组织液中MIF的含量分别为6.70(2.64 ~ 8.65)、32.76(10.67~40.98) μg/L、167.80(107.40 ~ 219.60) μg/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Z值分别为5.895、5.936、4.715,P值均<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分别为7.89(3.89 ~ 9.12)、37.80(29.50 ~ 45.70) μg/L、211.50( 131.70 ~ 248.75) μg/L,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Z值分别为2.213、2.141、2.100,P值均<0.05).白癜风患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MIF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453,P值均<0.05).结论 MIF可能在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125I-抗MIF McAb体内检测同种移植排斥过程中MIF的产生和分布

    作者:侯桂华;韩建奎;于敏;刘德宜;张超

    目的探讨125I标记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克隆抗体(McAb)体内检测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过程中MIF的产生和分布情况.方法①利用Iodogen法,用Na125I标记抗MIF McAb(Ⅲ.D.9)及对照抗体(HB45).②制备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并作组织学鉴定.③分别腹腔注射125I-Ⅲ.D.9和125I-HB45,观察同种移植排斥过程中MIF在小鼠体内的产生和分布. 结果①125I-Ⅲ.D.9标记率为76.67%,比活度为29.52 TBq/mmol.②小鼠同种移植皮片的排斥期平均为(13.4±2.5) d.病理切片示,在排斥高峰期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主要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③移植术后早期,125I-Ⅲ.D.9和125I-HB45在移植皮片中的放射性均高于正常皮肤,但两者无明显差异.在移植排斥期(移植后12 d),125I-Ⅲ.D.9在移植皮片中的放射性明显高于125I-HB45组(P<0.01).结论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MIF表达量随排斥反应出现明显增加,并在移植皮片局部呈特异性分布,提示MIF表达量增高与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 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IF、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树旺;黄晓珺;彭公泽;伍天崇;鲍世韵

    目的 探讨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IF、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日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50例,其中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4例(腹腔镜组)和开腹肝切除术2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总时间、镇痛剂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疗效指标,以及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天、第5天的静脉血清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两组的手术期总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镇痛剂使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手术总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血清IL-1β、IL-8、IL-10和TNF-α水平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仍处于高水平状态(P均<0.05);两组MIF水平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组比开腹组能较快地降低MIF水平.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临床效果可靠,且能较快降低血清恶性肿瘤指标,减少刺激机体的免疫学炎症因子水平.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智;林素暇;梁惠珍;何洁华;梁英杰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对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HGF-α亚单位的表达,同时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 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临床特点及随访资料相联系,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因素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5例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的阳性表达率为77.8%(35/45),但仅有1例鼻咽癌细胞表达HGF.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MIF和HGF均高表达病例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33),高IMD病例的生存率与低IMD病例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48).结论细胞因子MIF和HGF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较密切的关系,并可能在癌细胞的早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两者同步高表达则提示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作者:张荣宜;陈晓蓉;朱坤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8 d小鼠子宫内膜MIF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 在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均可检测到MIF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及基质中的细胞团.MIF 在妊娠l~3 d表达较强,妊娠4~5 d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妊娠6~8 d,MIF 表达再次增强,但主要表达于基蜕膜和次级蜕膜区.结论 妊娠1~8 d小鼠子宫持续表达MIF,提示MIF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及胚泡植入后的发育过程.

139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