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血回输对瓣膜置换术病人纤溶和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李芳;李滨

    目的 评价预存自体血回输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体外循环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300~800(600±50)ml预存,停体外循环后即刻给予自体血回输.对照组30例不预存自体血,停体外循环后根据情况给予异体血输注.分别于术后2,4 h桡动脉取血,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血清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alpha granule membrance protein-140,GM-140),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浓度,并记录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4 h对照组FDP、血D-Dimer、GM-140及PGE2浓度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 预存自体血回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纤溶系统的稳定,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从而减少术后出血.

  • 自体猪血体外常温持续灌流离体肝脏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向开敏;禹华旭;袁金忠;李征

    目的:研究体外闭合环路内自体猪血常温血液持续循环灌注器官96 h并维持较好结构和功能状态的可行性。方法8个猪肝脏分别在体外闭合管路内用自体猪血灌注,均持续96 h。实验中需行切肝、低温保存、静脉置管、常温灌注、血液氧合。通过代谢、合成、血流动力学、组织学参数来评价实验中猪肝的活力。结果经过96 h自体猪血常温血液体外灌注之后,体外肝脏维持了正常生理水平的pH和电解质,肝脏合成功能(补体和V因子)持续存在。血流动力学参数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脏细微和整体结构保存完好。结论自体猪血体外灌注离体肝脏96 h并维持较好的存活状态是可行的。

  • 非洗涤式自体回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作者:柳垂亮;招伟贤

    患者,男46岁.因反复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8个月入院.入院后测血压为19~21/12~16 kPa,心率78次/min,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无异常.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L5椎峡部裂、高血压Ⅰ期.请心内科会诊后予心痛定、拜心通控制高血压2周,至术前血压基本稳定在15~17/9.5~12 kPa,择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行L5半椎板切除、L5S1 Dyna-Lok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中用Sorenson自身输血系统回收手术野出血.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无诉不适.手术时间为3 h,血压波动在16.5~14/8~10 kPa,共输入胶体液1 000 ml,晶体液2 000 ml,尿量400 ml,术中出血约1 400 ml,回收自体血共1 000 ml,在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后回输自体血,至术毕共输入600 ml,另400 ml自体血带回病房继续输入.手术当晚,尿管内出现酱油色尿液,量约400 ml,即复血BUN 5.1 mmol/L,未予对症特殊处理.术后第1天尿色淡黄,尿量1 200 ml,BUN 5.1 mmol/L,Scr 94 μmol/L.术后第3天患者面部少许浮肿,小便6~7次/d,但量偏少.至术后第6天尿量明显少,3次/d,每次100 ml.查血BUN 17.2 mmol/L,Scr 1 040 μmol/L,尿比重下降,尿钠升高,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进行血液透析和中药结肠透析处理,共作血液透析3次,45 d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4 h尿量 2 200~2 700 ml,血BUN 5.3 mmol/L,Scr 132 μmmol/L,Hb 97 g/L,出院后随诊.

  • 血液保护既要技术更要执行力

    作者:招伟贤

    血液保护是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概念,主要基于对输血风险认识的加深、血源短缺的日益明显和输血费用的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及联合国WHO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和推广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多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例如制定了输血指南、广泛开展了微创外科手术、建立重大手术的血液保护策略,包括术前或术中自体血储备、血液稀释、控制性低血压、动脉球囊封堵以及失血回收等,大大减少了手术失血与围术期输血.但是当前的血液保护技术并未完美,血液保护的理念也未能在许多有关人员中得到充分理解与执行,临床用血每年仍在递增,输血风险依然严峻,血液保护依然是任重道远.因此很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阐述加深对血液保护的理解,并通过制度与管理加强血液保护的执行力.

  • TKA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综合研究

    作者:罗犇;庄颜峰

    TKA术后存在着与术中出血量不相符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考虑为隐性失血[1]. 隐性失血与多因素相关[2],主观地依靠术中负压吸引、纱布粘附及术后切口引流、无形渗出的显性失血,而忽视渗出在组织间隙、瘀滞在关节腔隙以及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等隐匿性血量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 况且,即使术前、术中、术后预存或回输自体血,也难免部分患者术后贫血症状改善迟缓. TKA术后7 d内的血红蛋白下降趋势被认为是隐性失血的好发时期[3].

  • 围术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秉学;刘克云;郭隽英

    输注库血引起恶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实例令人担忧,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人们呼吁尽量不输血.近年来提倡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或术后再输回自体血,以达到减少输注异体血及相关输血传播性疾病、节约血资源的目的.

  • 自体血局部注射加中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38例

    作者:刘桂西;唐辉

    [目的]探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新手段.[方法]行可靠固定后自体血局部注射形成新血肿,并加用中医药治疗.[结果]经X线摄片及临床观察疗效肯定.[结论]采用自体血局部注射加药内服外敷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自体输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钟书;肖泉;焦伟;蓝胜勇;刘若平;叶劲;唐秀文;庞刚;梁有明;曾敬初

    为避免或减少输血导致的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和输血反应的发生,以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1,2],我科自1999年11月~2004年8月对95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自体血预采和急性正容血液稀释,现报道如下.

  • 动静脉采血在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的对比观察

    作者:黄瑶;杨天明;范新民

    传统自体输血是通过采集静脉血液行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客观存在采血时间长,且常有采血量不足等缺点.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经动脉穿刺采集自体血,明显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动脉采血和静脉采血在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的应用作一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 用心内血回收器自制简便自体血回收装置

    作者:秦明峰;梁丽

    我科从1999年开始采用体外循环心内血回收器自制简便自体血回收装置,经40例临床应用证明此装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自体血 回收器 出血
  • 确炎舒松A联合自体血治疗白癜风355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爱东;徐建阳

    目的探讨确炎舒松A(以下简称确A)联合自体血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取确A混悬液适量、静脉血2毫升,2%利多卡因适量,充分混合后作局部封闭,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进行1~3个疗程不等.结果治愈率为23.94%,显效率为19.44%,有效率为46.20%,总有效率达89.58%.寻常型、进展期、病期≤半年的疗效分别高于节段型、静止期和病期>半年.结论本疗法操作简便,效果优良,尤其对病期短、寻常型、进展期的白癜风效果更佳.

  • 自体输血在宫外孕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覃秀珠

    我院1997年1月~2002年7月诊治宫外孕失血性休克9例,在手术治疗时采用自体血回输配合抢救,取得满意效果.

  • 输自体血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国喜;吕小娟

    目的探讨术中输自体血对心瓣膜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不行自体输血;B组于麻醉诱导后自颈内静脉放血.放血量(ml)=基础血容量-0.2(基础血容量+预充液量)/Hct术前-500.储于ACD血袋中,待体外循环停机后回输,同时输入等容量血定安和半量平衡溶液.结果A、B两组病例在年龄、体重、性别、术前心功能、EF、Hb、Hct、Pts体外循环时间和外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放血保护了部分Hct较高的自体血,减少长时间体外循环及手术对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的破坏,减少术后出血,对病人十分有益.

  • 术中自体血回吸收后不同温度下保存对红细胞无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史晓萍;李国辉;徐涛;王庚

    目的:对比术中回吸收自体血在室温(23℃)和低温(4℃)下保存对红细胞无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0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吸收,回吸收后的自体血分别在室温下(n=20)和低温下(n=20)保存4 h ,在0 h(T0)、2 h (T2)、4 h(T4)时抽取2 mL自体血样本检测乳酸(Lac)、pH、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两组乳酸水平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升高,T2和T4均高于T0(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T2和T4均低于 T0(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PaO2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T2和T4均低于T0(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吸收后的红细胞放置4 h无氧代谢仍可进行,室温与低温条件下保存对其的影响无差异。

  • 乌司他丁对自体回收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梁健华;程平瑞;林翠芳;阮绪广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自体回收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0例行骨科椎体手术的患者,术中均行自体血液回收,分为两组,研究组术前静脉推注乌司他丁4000 U/kg ,并预充6000 U/kg于储血罐;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结果两组回收血电子显微镜示有少量红细胞边缘出现不归整,大多基本保持双凹圆盘状,研究组非双凹形红细胞百分比为(7.1±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收血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和2,3-二磷酸苷油酸(2,3-DP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回收血和体内血回输后血小板表面的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内血回输后血小板活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回输前,且对照组要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自体血回收过程中红细胞的损伤及血小板的激活,从而减轻血液回输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 自体血混合曲安奈德、IL-2、利多卡因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的疗效

    作者:王爱东;王绍娴

    目的 探讨自体血加曲安奈德、白细胞介素-2(IL-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2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曲安奈德(第1~4周剂量递减,分别为25、20、15、10 mg)、IL-2(20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对照1组53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IL-2(20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对照2组51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2%利多卡因(2 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3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斑秃丸早、中、晚各20粒(10 g)口服,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54.84%,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痊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73.58%,对照2组痊愈率为27.45%,总有效率为54.90%.治疗组和对照1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42;x2=8.626,P=0.003);治疗组和对照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0,P=0.003;χ2 =22.98,P=0.000);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6,P=0.358),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47).结论 自体血加曲安奈德、IL-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 胸腔内自体血注射治疗复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作者:夏梅芳;陈乃招

    目的:探讨自体血胸腔内注射治疗复发性气胸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复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自体血治疗后4~10d,肺复张拔除引流管,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自体血胸腔内注射治疗复发性气胸有效而迅速,创伤小,恢复快,操作中严密观察与配合,及时更换体位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内外上髁炎

    作者:杨云星

    目的:观察自体血加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内外上髁炎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抽静脉血2ml加利多卡因局部注入疼痛部位.结果: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 自体血与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邓世山;王松;张本斯;王中亮;周德明

    目的为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治疗等的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疾病动物模型及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在大鼠尾状核分别注入自体血50μl和胶原酶0.3units,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脑出血模型.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在神经学功能、组织病理学变化、血肿体积大小、血肿产生的机制、水肿带体积大小、血肿吸收情况以及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由于两种方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各种指标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动物模型.

  • 单采自体红细胞回输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房昆;宋雪珍;任小宁;汪德清

    目的 探讨单采自体红细胞回输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7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THA治疗的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91)和对照组(n=100).研究组患者于THA前,进行单采自体红细胞,而对照组患者THA前未进行自体血液采集.分别记录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和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2组患者接受THA后第1、3天的血常规检查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且记录2组患者接受THA过程中的出血量,THA当天的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率、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异体血浆输注量、异体血浆输注率等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组接受单采自体红细胞的患者于单采前,均签署单采自体红细胞的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和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2组患者接受THA后第1、3天的红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的红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较THA后第1、3天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1012/L比4.1×1012/L,Z=-4.043、P<0.001;4.5×1012/L比3.7×1012/L,Z=-6.754、P<0.001).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的红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较THA后第1、3天高,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4.4×1012/L比4.0×1012/L,Z=-3.339、P<0.001;4.4×1012/L比3.7×1012/L,Z=-5.018、P<0.001).②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和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2组患者接受THA后第3天的Hb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的Hb水平中位数为125 g/L(113~134 g/L),高于对照组的115 g/L (107~135 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2,P=0.021).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的Hb水平中位数分别较THA后第1、3天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 g/L比125 g/L,Z=-6.668、P<0.001;137 g/L比112 g/L,Z=8.146、P<0.001).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的Hb水平中位数亦分别较THA后第1、3天高,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135 g/L比115 g/L,Z=-7.397、P<0.001;135 g/L比106 g/L,Z=8.189、P<0.001).③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和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2组患者接受THA后第3天的白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1.34×109/L(9.75×109/L~12.76×109/L),高于对照组的10.20×109/L (8.50×109/L~12.39×109/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9,P=0.016).研究组患者接受THA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较单采自体红细胞前和接受THA后第3天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34×109/L比6.15×109/L,Z=-8.272、P<0.001;11.34×109/L比7.38×109/L,Z=6.170、P<0.001).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亦分别较接受THA前及THA后第3天高,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10.20×109/L比5.82×109/L,Z=-8.603、P<0.001;10.20×109/L比7.09×109/L,Z=-6.313、P<0.001).④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和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2组患者接受THA后第1、3天的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单采自体红细胞前的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较THA后第1、3天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9×109/L比183×109/L,Z=7.796、P<0.001;229×109/L比162×109/L,Z=-8.249、P<0.001).对照组患者接受THA前的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较THA后第1、3天高,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221×109/L比184×109/L,Z=-6.871、P<0.001;221×109/L比166×109/L,Z=7.828、P<0.001).⑤2组患者THA中出血量、手术当天总输血量和异体血浆输注量中位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当天的异体输血量中位数为2.6 U(1.0~4.4 U),低于对照组的5.3 U(3.0~7.2 U),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03,P<0.001);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中位数为1.0 U(0~2.0 U),亦低于对照组的3.0 U(2.0~4.0 U),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6.495,P<0.001).2组患者异体输血率和异体血浆输注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为52.7%o,低于对照组的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756,P<0.001).结论 单采自体红细胞技术能满足接受THA患者的临床输血需求,安全有效,可以在外科手术中推广.

199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