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调钾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患者低钾血症18例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可调钾透析疗法治疗终末期肾脏衰竭患者低血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终末期肾衰合并低血钾症的患者中抽取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调钾透析治疗,回顾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对其疾病治疗过程以及具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可调钾透析治疗7~14d过程中,17例患者体内的血钾水平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治疗半个月后血钾恢复至正常水平且趋于稳定,血钾纠正时间为3~15d,平均时间为(7.02±1.13)d,本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 4%.其中,有1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同时合并有低血糖,在生化检查过程中突发心跳和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采用可调钾透析疗法治疗终末期肾脏衰竭患者低血钾症,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血钾水平,减少治疗副反应,对各种因素引起的低血钾症均有着很好的疗效和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下瘀血汤对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功能慢性进行性毁损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预后极差.随着血液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手段的应用和发展,终末期肾衰的疗效已显著提高,但因价格昂贵、肾源缺乏等因素影响临床推广.
-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多器官损害的常见表现,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之首位[1],约20%的患者将于确诊后的10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2].随着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LN患者及肾脏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治疗中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中医药治疗L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据美国肾脏资料系统(USPDS)统计,超过30%的终末期肾衰由糖尿病所致,且比例在逐年上升,有微量蛋白尿10年以上的患者,约50%进展为糖尿病肾病.该病的特点是进行性发展,5~10年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致残致死率高.中医药在有效预防DN发生、阻断病情的发展、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PDGF-D在儿童IgA肾病中的表达增加
IgA肾病是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目前认为是导致终末期肾衰(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是IgA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系膜细胞和基质不同程度增牛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及病理生理改变.而有关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D,PDGF-D)是2001年发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的新成员[1],关于PDGF-D在儿童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PDGF-D在儿童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的关系.
-
短程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观察短程心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透病人61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情境治疗及对病人家属教育等短程心理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在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情绪状态方面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心理干预后屈服分值由12.5±3.7降至9.3±2.5,回避由16.5±2.9降至14.4±2.7.社会支持度在客观支持度上变化不明显,但主观支持度由16.2±5.6升到21.6±5.1,对支持利用度由6.4±2.3升到8.8±2.8,社会支持总分由32.5±8.1升为38.9±8.7.情绪状态问卷中除有力-好动由10.3±6.2升到15.1±5.4外,其余4项得分均呈下降趋势,如紧张-焦虑由14.1±6.7降到10.5±5.2,忧郁-沮丧由22.9±14.5降到16.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程心理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透病人医学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度、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及情绪状态.
-
原发性IgA肾病4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IgA肾病(IgAN)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长期随访发现,IgAN并非一良性病变;20%的患者1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30%于2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而另30%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1].对于病情进展的IgAN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无疑是肾脏病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收集本科2000~2006年42例原发性IgAN临床病理资料,进一步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及内在关系,现报道如下.
-
高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年化,不仅因老年终末期肾衰(ESRF)而引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以前视为透析禁忌症的高年透析患者也不断增多.因此做好高龄血透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我们在高龄维持性血透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
腹膜透析三种连接装置的比较
目前,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腹膜透析均已受到普遍重视,腹膜透析在我国已普遍开展.我院自1986年5月开展腹膜透析以来共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肾衰腹膜透析73例,均采用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技术(CAPD).其中用双联系统装置12例,用"O"型连接装置5例,用"Y"型连接装置47例。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原因及治疗
一、ESRD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10~30倍,为终末期肾衰(ESRD)的第一死亡原因[1].
-
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治疗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时,往往并存有严重的其它系统的并发症,所以给透析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下面根据我们的临床治疗实践谈炎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
透析患者无力性骨病的新认识
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均不同程度合并骨代谢异常,即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包括高转运型肾件骨病、低转运型肾性骨病(骨软化、无力性骨病)和混合性骨病三种不同类型.
-
多囊肾病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指双侧肾脏发生多个囊肿且进行性长大而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方式不同,PKD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ADPKD多在成年后发病,发病率1/1 000;60岁时,50%发展至终末期肾衰.ARPKD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发病率1/40 000,多数早年夭折,很少存活至成年.因此,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多囊肾病在基因克隆、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兹简介如下.
-
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衰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该院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行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结果 经过手术医师精湛的手术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细致护理下,8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造瘘成功的有79例,失败1例.结论 对于终末期肾衰患者而言,在内瘘手术前后正确护理,能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百奥蚓激酶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国内外治疗糖尿病肾病除降低血糖外,主要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但对部分病人疗效欠佳.
-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现况
随着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所致的尿毒症已成为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DN是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DN一旦发生就常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衰(ESRD),如何在早期阶段就能发现这类疾病,进而进行干预治疗是关键所在.
-
P-选择素、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黏附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DM)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衰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近40%的透析患者是DN.D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肾脏是典型的微血管器官,DN是DM微血管并发症与重要死因.DN基本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堆积、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广泛浸润是DN进展的组织学特点.新近观点认为,DM是一种慢性炎症[1-4],P-选择素及其介导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黏附在DN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肥胖是指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与身高m平方之比)超过28的一种疾病状态.肥胖不仅仅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心脏血管病、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可直接导致肾损害即称为肥胖相关性肾脏损害(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nopathy,ORG)[1-5],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脏肥大、肾小球高滤过,可逐步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治疗
糖尿病(DM)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演变几年后,几乎均有肾脏受累,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间质,是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
-
高血压和/或糖尿病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肾保护作用临床及机制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近全国统计已逾1亿患者,其大危险是心、脑、肾并发症.随着降压治疗广泛应用,心脑血管事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终末期肾衰却逐年上升,据JNC-VI报告,在美国1982~1995年肾衰发生率由90/百万人口逐年增加到253/百万人口,其原因尚待研究.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BAS)降压药物对肾脏有有益的作用,从机制上研究力争在降压同时早期防止肾衰的发生,这是当前心血管及肾脏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组近10年来在对临床高血压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糖尿病患者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ACEI和ARB对肾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