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选评

    作者:王汝龙;王曼丽

    1概述1.1抗HBV药物在治疗慢乙肝的临床地位2005年亚太地区肝病学会的共识提出,"治疗乙肝的目标:持续抑制病毒是减轻肝脏损害的关键,长期目标是预防肝脏失代偿、向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的进展,延长生命".而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类和核苷类似物2类,现只对核苷类似物进行简介.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期间发生肾结石2例

    作者:蔡晧东;马秀云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我国新上市的一种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在Ⅱ~Ⅲ期临床研究中,仅见有轻度头痛、肝区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期服用.近来发现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肾结石,现报告如下.

  • 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勇;冯继红

    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核苷(酸)类似物(NAs)在国内已上市者包括阿德福韦酯(ADV)、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ADV 和 TDF均有肾毒性,LAM 和 ETV 对肾功能影响较小,LDT 具有一定的改善肾功能作用。NAs 致肾损伤的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Scr)连续2次较基线升高>44.2μmol/ L 和/或血磷水平<0.5 mmol/ L。ADV 致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 TDF。ADV 和 TDF 致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骨质疏松、肌无力,严重时可出现活动受限、骨软化,实验室检查显示 Scr 升高、血磷降低、血尿酸降低等。ADV 和 TDF 肾毒性机制与其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肾小管相关转运蛋白改变、药物在近曲小管内聚集有关。NAs 的肾毒性与剂量、患者年龄、体重、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基线水平、基础疾病、遗传因素、饮食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长期服用 NAs 特别是 ADV 或 TDF 者应定期监测 Scr、血磷、eGFR、血尿酸和尿微量蛋白、尿糖等。出现 ADV 或 TDF 相关肾损伤时应及时停药,改用 LDT 或 ETV,并补充磷制剂、活性维生素 D 和钙剂。

  • 怀山药中的一个新吡嗪衍生物

    作者:冯卫生;李方;郭孟焕;曹彦刚;杨雁芸;陈文静;齐曼;王小兰;郑晓珂

    采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silica gel等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技术,从怀山药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1',2',3'-三羟基丁基-4'-O-α-D葡萄糖苷)-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1)、尿嘧啶(2)、黄嘌呤(3)、次黄嘌呤(4)、胸腺嘧啶(5)、腺苷(6)、尿苷(7)、肌苷(8)和5'-去氧-5'-亚磺酰腺苷(9).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吡嗪衍生物,化合物3~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马阳;侯娅;邹立思;徐力;刘训红;兰才武;罗益远;刘娟秀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肼复合质谱(QTRAP UPLC-MS/MS)同时测定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中核苷类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2.1 mm×150 mm,3μm),以5 mmol·mL-1醋酸铵(B相)-甲醇(A相)为流动相,0.4 mL·min-1梯度洗脱:0~4.5 min,3%~4%A;4.5~8 min,4% ~ 18% A;8 ~ 10 min,18% A;10~ 10.1 min,18%~3%A;10.1~13 min,3%A.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结果 13种核苷类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1 0);加样回收率为95.52%~105.07%.太子参核苷类成分中,以胞苷、尿苷、肌苷、鸟苷、胸苷含量较高;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核苷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6月中旬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为探索太子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及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 抗乙肝病毒新药--阿德福韦酯

    作者:蒋晔;徐智儒;张晓青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是Gilead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该药化学名为9-[2-[双(特戊酰羟甲氧基)膦酰甲氧基]乙基]腺嘌呤(9-[2-[bis[(pivaloyloxy)methoxy]phosphinyl]methoxy]ethyl]adenine),分子式C20H32N5O8P,相对分子质量为501.48,为其活性母体药物--阿德福韦(adefovir,PMEA)的双甲基特戊酸酯.

  • 谨慎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

    作者:刘士敬;朱倩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该药治疗乙肝(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我国已有近4年的历史,累积的治疗病例超过20万人次,应用初期,以抑制病毒迅速,乙肝病毒DNA转阴率高,不良反应较轻、较少,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问题慢慢浮现出来,有些患者在停药后或应用期间,病情出现反复,个别患者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应用拉米夫定一定要慎重,必须严格按照新的<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有关规定执行.现将拉米夫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景慧萍;王冬梅

    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物不断出现,但病毒性感染的发病率仍持续不衰,特别是80年代初艾滋病及其原病毒的出现,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病人往往对其他病毒感染很敏感,如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等.因此,治疗HIV感染的同时也要给予抗这些病毒的药物,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 拉米夫定应用史对恩替卡韦单用治疗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赵攀;杨昊臻;祁京;唐彦;管群;高月明;齐冬颖

    目的 系统评价拉米夫定应用史对恩替卡韦单用治疗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影响.方法 检索2010年5月以前发表的有关恩替卡韦单用(剂量lmg/d、疗程≥12周)对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以有无拉米夫定用药史为分组标准,以血清HBV DNA水平为观察指标)的中外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终纳入2篇英文文献,平均效应尺度约为0.52,其95%置信区间为0.29-0.93.结论 有拉米夫定用药史会使恩替卡韦单用治疗对耐阿德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下降.

  • 抗病毒药

    作者:陶佩珍

    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NNRTI)属于NNPTI的抗艾滋病毒药物共有3个药物,即奈韦拉平、地拉韦啶及依非韦伦(结构式见图1).它们抑制HIV-1作用很强,但对HIV-2,猴艾滋病毒(SIV)均无抑制活性.它们的作用机制与NRTI不同,它们不需要磷酸化,不直接掺入新生的病毒DNA链,直接与病毒RT催化活性位点的P66疏水区结合,使酶蛋白构象改变,导致酶失活,抑制病毒复制.

  • 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的关系分析

    作者:陈勇;孙文静;韩小勇

    目的 分析及评估使用核苷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癌发生情况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性总结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排除肝癌的CHB患者56例(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满5年,同时收集同时期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5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癌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肝癌发生率7.14%(4/56),对照组肝癌发生率19.64%(1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肝硬化患者36例中HBeAg(+)者肝癌发生率0,HBeAg(-)者肝癌发生率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明显降低了肝癌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HBeAg(-)仍是无肝硬化CHB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三七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作者:张喜平;齐丽丽;刘达人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参三七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省.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三七总皂苷(PNS)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8%~12%.此外,三七中还含有醇类、黄酮类、核苷类、生物碱、蛋白质、维生素C等化合物[1]及钾、镁、钙等18种以上的无机元素,为三七具有多种功效的特质基础.三七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王世强;谷斌;黄珍平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仍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难题,尽管治疗乙肝药品种类甚多,但疗效满意的药物却不多.如何为病毒学指标阳性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患者提供有效抗病毒的药物,这是当前肝炎治疗中棘手的难题.在这篇文章中现仅就若干抗病毒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作者:陈谐捷;唐小平

    艾滋病(AIDS)的治疗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机会性感染的治疗.ART的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1987年第1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齐多夫定(zidovudine, ZDV或AZT)问世,开始使用单一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第1个阶段.

  •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段雪飞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重要、关键的治疗手段.核苷(酸)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具有服用方便、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但也存在疗程较长、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产生耐药变异等不足,基层医生往往在抗病毒时机、治疗疗程以及耐药管理等方面存在误区.本文主要围绕上述常见误区,简要介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停药指征以及耐药监测管理等,指导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关键词: 核苷类
  • 肝组织病理学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密密;张伟;陈刚;安永;王永清;商庆华

    目的 分析基线肝脏病理改变与恩替卡韦(ETV)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基线肝脏病理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1 366例自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术并应用ETV(口服0.5 mg/d)治疗96周以上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肝脏病理与治疗48、96周不同应答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确定其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按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各分为4组(G1、G2、G3、G4和S1、S2、S3、S4).ETV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患者G1、G2、G3、G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6.3% (10/38)、30.9%(121/391)、35.3%(101/286)、44.4% (52/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0,P<0.05);HBeAg阴性患者G1、G2、G3、G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1.5% (24/39)、80.4% (148/184)、82.4%(201/244)、88.1%(5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4,P<0.05).延长至96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患者S1、S2、S3、S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39.0% (41/105)、37.8%(127/336)、30.9% (97/314)、24.7%(19/77),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765,P>0.05);HBeAg阴性患者S1、S2、S3、S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85.7%(30/35)、84.4%(92/109)、83.9% (162/193)、75.1% (148/197),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29,P>0.05).但进一步细化分组,当肝脏炎症活动度相同时,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论HBeAg阳性还是阴性,除G1组外,G2、G3、G4组治疗48周完全应答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长至96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线肝脏病理学与ETV抗病毒疗效关系密切,炎症活动度高、纤维化程度低者CHB更易获得应答.基线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可作为ETV治疗CHB的早期疗效预测指标.

  • 人工蛹虫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刚;麻兵继;刘吉开

    人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又称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同属麦角菌科虫草属.北方民间曾把蛹虫草作为冬虫夏草应用[1].<新华本草纲要>记载其"性平,味甘,有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等功效,用于肺结核及老人虚弱和贫血等症,为珍贵的中药材[2].目前由于人们疯狂搜寻挖掘冬虫夏草,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与冬虫夏草齐名的蛹虫草在国际上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开发与生产也为我国开辟了新的营养源和药源.对于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而对人工蛹虫草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仅见姜弘等[3]从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核苷类、甾醇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我们现报道从其人工培养的子实体中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Ⅴ~Ⅶ,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本实验通过对人工蛹虫草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对比两者的化学成分的异同,为人工蛹虫草代替冬虫夏草药用提供研究基础.

  • UPLC/Q-TOF-MS/MS分析中华常春藤中的化学成分

    作者:杨林军;谢彦云;李志锋;李伟;何明珍;吴蓓;冯育林;杨世林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和相关文献鉴定了43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黄酮苷类、苯丙素类和核苷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MS方法能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中华常春藤中的化学成分,为中华常春藤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壮药依肝达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

    作者:梁宁;邓家刚;韦松基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尽管已有干扰素及核苷类等各种抗HBV药物,但其疗效均不理想.目前,中药抗HBV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壮药依肝达是通过长期的民间临床观察而拟定的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验方,主要由壮族民间草药饭汤子、田基黄、三姐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和促进肝功能恢复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本实验以2215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依肝达的体外抗HBV作用.

  • 肌氨肽苷、葛根素联合应用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作者:卢绍禹;李娜;姜子恩;李金铭;王书桂

    在周围血管病中,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并非鲜见,其药物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也各异,为筛选佳方案,本研究用肌氨肽苷和葛根素(冰干粉)联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41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12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