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甘草素制备分离和抗乳腺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浩;矫喜梅;杨晓丽;吕剑涛

    异甘草素是甘草的干燥根茎中含有的一种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异甘草素是一种多靶点、多途径的抗乳腺癌药物,是乳腺癌的天然化学预防剂,其抗乳腺癌细胞活性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作用途径主要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长等.然而异甘草素在甘草中含量很低,制备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难以实现量化生产满足临床需求,异甘草素溶解度也不高,在体内难以充分吸收利用,目前仍是一种潜在的抗乳腺癌药物.

  • 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燕;谭晓斌;贾晓斌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探讨甘草解毒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甘草黄酮类成分处理后Caco-2细胞对罗丹明123摄取量的影响,以评价P-gp的外排功能;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总黄酮5、10、50、100 μg/mL作用Caco-2细胞1h后,使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减少61.1%、56.3%、49.2%、45.4%;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在相同质量浓度,使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减少了19.3%~37.9%.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总黄酮10~400 μg/mL给药后72 h,使Caco-2细胞膜上P-g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5~400 μmol/L,异甘草素、芹糖基异甘草苷10~400 μmol/L对此也有显著作用(P<0.01).结论 甘草黄酮类成分增强Caco-2细胞P-gp的功能,上调P-gp的表达,促进细胞内有毒物质的外排,减少有毒物质在肠道的吸收,这可能是甘草配伍其他中药的解毒机制之一.

  • 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

    作者:何三民;石森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光果甘草G.glabra L.3个种.为了保证临床疗效,本实验对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 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朱靖博;籍立新;萧伟;丁燕;黄文哲;屠鹏飞;王永华

    目的 构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系统性分离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特异性吸附材料富集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自主研发的制备色谱工厂系统,采用色谱分离专家系统软件优化分离制备条件,通过上样量和富集次数等参数的考察,建立了基于分离富集模式的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黄酮有效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方法.结果 建立了以C18为分离、富集填料,甲醇-水、乙腈-水为一维、二维分离流动相,水为富集稀释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和稀释富集液的体积流量均为21 mL/min,上样量300 mg,富集次数3次的二维色谱分离制备甘草黄酮的方法,其分离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分离制备,可重复获得16个甘草黄酮部位和甘草苷、甘草素、芒柄花黄素、刺甘草查耳酮、7,4'二羟基黄酮、4'-O-[β-D-apio-D-furanosyl-(1 →2)-β-D-glucopyranosyl] 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甘草酚、甘草香豆素共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 建立的甘草黄酮的制备方法为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甘草黄酮活性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 异甘草素增加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瑜亮;党莹;孙红军;荔志云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对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法提取SHG44人脑GSCs.检测异甘草素和X射线联合运用下GSCs活性和干细胞球形成情况.检测Notch1信号通路、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10μM异甘草素在8 Gy较高剂量X射线存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GSCs球的数目和直径(P<0.05).20μM异甘草素杀伤GSCs的作用明显,且在4、8 Gy的X射线下联合杀伤GSCs的能力依次增强(P<0.05).异甘草素干作用48 h后Notch1的表达下调(P<0.05).4 Gy的X射线照射后,分别于6、24 h,异甘草素干预组P-NF-κB表达逐渐增高(P<0.05),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在X射线照射后的24 h开始升高(P<0.05).结论:异甘草素能够增加GSCs的放射敏感性,抑制Noch1信号通路,上调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参与X射线对GSCs的损伤过程.

  • 异甘草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方康;牛琼;王爱丽;贾兴芳;胡营滨;刘成霞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液),异甘草素实验组(异甘草素溶于细胞培养液,浓度分别为10、25、50、100μmol/L),每组4个复孔。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异甘草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摸索后续实验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10μmol/L异甘草素不能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而25、50、100μmol/L异甘草素可明显抑制其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48、44.49、32.50μmol/L,故选定后续实验药物浓度为25、50、100μmol/L,作用时间为24 h。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个:209.75±9.29)相比,25μmol/L组(138.50±10.15)、50μmol/L组(89.50±16.56)、100μmol/L组(45.00±8.08)逐渐降低(F=267.948,P<0.05)。各组间Akt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2);随异甘草素浓度的增加,P-Akt、MMP-9蛋白水平逐渐降低(F分别为359.219、431.324,均P<0.05)。结论异甘草素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及其下游的MMP-9蛋白表达有关。

  • 异甘草素对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吴艳琼;许先成;魏会霞;李清;张建峰

    目的 探究异甘草素对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P组)、异甘草素小剂量组(T1组)和异甘草素大剂量组(T2组) ,每组10只. P组腹腔注射75 mg/kg氯胺酮+5 mg/kg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并行剖腹探查术;T1组给予10 ml/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开始麻醉,T2组给予20 ml/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开始麻醉,麻醉及手术操作同P组;C组腹腔注射与P组等容的0. 9%氯化钠溶液. P组、T1组和T2组大鼠清醒3 h后,C组腹腔注射0. 9%氯化钠溶液后3 h行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学习记忆能力;继之处死大鼠取双侧海马组织测定各组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 GSH)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P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MDA 明显增加,SOD 和 GSH 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与P组相比,T1组与T2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MDA明显降低,SOD和GSH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T1组与T2组相比逃避潜伏时间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 间缩短,MDA明显增加,SOD和GSH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或P<0. 01) .结论 异甘草素能够有效改善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 异甘草素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 、 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邓云秋

    目的:探析异甘草素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不等的异甘草素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样本,同时对10、20、40、60、80μmol/L各浓度设5个复孔,均处理24h、48h、72h;采取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变化检测,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对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核糖体RNA(mRNA)、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水平则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脑胶质瘤U251细胞经浓度不同的异甘草素处理后,细胞增殖均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表现,在同作用时间,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在相同浓度,但作用时间不同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影响方面,随着异甘草素浓度不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异甘草素浓度增加出现正比增加趋势(P<0.05);在FoxM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中,不同浓度间异甘草素处理细胞48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理想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有效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这可能与下FoxM1基因表达水平正相关.

  • 含甘草的复方制剂与西药配伍禁忌

    作者:苗春平;刘茵;惠金玲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痈疽疮疡等。甘草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是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其三萜皂苷类主要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其黄酮类主要包括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异甘草素等[1]。

  • HPLC法分析12产地甘草中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作者:周姗;袁伯川;杨瑞;马永生;李文东;刘颖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的含量,为不同产地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7省区12产地采集甘草种子,栽培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药草园,1年后每产地随机挑取15株甘草作为实验材料,利用ITS序列鉴定其基原,采用HPLC法测定其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分析各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ITS鉴定结果表明甘草样品均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HPLC分析结果显示:甘草苷的标准曲线为Y=0.0005X+1 ×10-5(R2 =0.999 9),在0.113 7μg~0.854 1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异甘草苷的标准曲线为Y=0.0003X-3 ×10-5(R2 =0.999 9),在0.025 3μg ~0.204 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甘草素的标准曲线为Y=0.000 3X+1×10-4 (R2 =0.999 8),在0.009 3μg~0.092 7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异甘草素的标准曲线为Y=0.000 2X-7×10-5(R2 =0.999 9),在0.0046 μg~0.030 7μg范围内线性良好.不同产地甘草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山西应县甘草样品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均为高,而黑龙江肇州县、新疆尼勒克县、额敏县、阿拉尔县甘草样品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普遍较低.且所有样品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不同产地甘草质量差异性显著,本实验结果可以为不同产地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异甘草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肾脏EPCR表达的影响及其肾脏功能保护机制

    作者:展翔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 受体 (EPCR) 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 大鼠75 只, 随机分为5 组:空白对照组 (C 组) 、假手术组 (S 组) 、失血性休克组 (HS 组) 、林格液复苏组 (R 组) 和异甘草素复苏组 (I 组), 每组15 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后, R 组采用林格液复苏; I 组采用异甘草素 (20 μg/mL) 和林格液组成的液体复苏.休克后6 h 分别处死大鼠, 留取外周血清和肾组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的损伤程度, 采用RT-PCR 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肾脏组织EPCR 的表达.结果 与C 组和S 组比较, HS 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肾组织EPCR 的表达以及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升高 (P<0. 05); R 组和I 组复苏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肾组织EPCR 的表达以及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其中, I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 (P<0. 05), 与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 以及肾脏组织EPCR 表达增加, 这与失血性休克时肾脏损伤有关.异甘草素可以抑制肾组织 EPCR 的表达, 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 异甘草素的制备单柱分离研究

    作者:程钱夏;丛景香;王绍艳;唐晓丹

    目的:采用制备单柱配合前后处理工艺来分离得到高纯度异甘草素.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前处理超声提取的条件,提取物经2次制备单柱梯度洗脱分离,浓缩后得目标产品.结果:超声提取佳条件为:配制原料的质量浓度为30g/L,采用乙醇做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20℃.选择适合的单柱进样浓度为100g/L,进样体积为60mL.单柱产品经浓缩得到质量分数在99%以上的异甘草素.结论:以柱色谱分离为核心,结合原料前处理和产品后处理工艺分离提纯异甘草素工艺简单易行,所得产品质量分数高.

    关键词: 异甘草素 制备 分离
  • HPLC法对降香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牛玉秋

    目的:建立降香中木犀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木犀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色谱柱:Zorbax echpse XDB C18(150mm×4.6mm),木犀草素: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43:57):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353nm;结果:平均回收率98.9%(RSD=2.6%),线性关系r=0.9997,重复性RSD:1.6%,精密度KSD=1.5%.异甘草素:流动相:甲醇-乙腈-0.025mol/1磷酸(18:20:62)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368nm;结果:线性关系r=0.9998,重复性RSD=1.8%,精密度RSD=1.8%.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其质量控制方法.

  • 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张瑞城;钟良宝;梁海琴;周桔丰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 XO的抑制作用和失活动力学,研究异甘草素对高尿酸小鼠尿酸(B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及 XO 活性的影响. 结果 异甘草素对 XO 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19.32±2.23)μmol/L〕,失活动力学分析木犀草素能够快速抑制XO的活性,此外异甘草素能够明显的降低高尿酸小鼠BUA、Cr和BUN含量及XO活性(Pc<0.05,Pb<0.01). 结论 异甘草素作为一种XO抑制剂,能够快速诱导了XO活性的降低和 BUA、Cr和 BUN含量的降低,对调节患者尿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理论基础.

  • 复方甘草片中甘草酸、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的测定

    作者:刘晓娜;高彦华;乔喜芹;李强;范玉玲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片中甘草酸、异甘草苷和异苷草素的含量定量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ODS-C18(4.6mm×250mm,5μm),甘草酸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70:1:30);检测波长254nm.异甘草苷与异甘草素在同一条件下检测,其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50:2:50);检测波长346nm;三者流速均为1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复方甘草片中甘草酸的含量为7.51mg/g,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的含量分别为3.01mg/g,0.448mg/g,上述3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2%,99.57%和98.59%.结论:本方法可作为复方甘草片中的甘草酸、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的含量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卓越;王新春;甘永祥;张华;边海旭;陈文

    目的:建立甘草提取物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C-C_(18)ODS,流动相为0.04%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乌拉尔甘草黄酮富集液中甘草苷的含量为原药材的27.72%,异甘草苷为10.87%,甘草素为0.17%,异甘草素为0.0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甘草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甘草药对提取物中9种有效成分

    作者:李妍;杨燕云;张振秋;侯学智;杨超

    目的 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芍甘草药对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异甘草素9种成分.方法 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 (0~13 min)、258 nm (13~17 min)、230 nm (17~27 min)、276 nm (27~42 min)、360 nm (42~46 min)、276 nm (46 ~50 min)、230 nm (50 ~53 min)、275 nm (53 ~55 min)、250 nm (55~90 min),柱温30℃.结果 在色谱条件下,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异甘草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04476~ 0.04476μg,0.014 67 ~0.146 7μg,0.004975 ~0.049 75μg,0.001 031~0.01031 μg,0.005 813~0.058 13 μg,0.001 744~0.01744μg,0.000982~0.009 82 μg,0.018 20 ~0.182 0μg,0.000098 ~0.00098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均在96.3% ~103.4%,RSD均小于2.5%.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更好地控制白芍炙甘草药对提取物的质量.

  • HPLC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

    作者:赵晓莉;崔小兵;吴皓

    目的: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romasil C18柱,以甲醇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测定波长λ1=276nm,λ2=372nm.结果:甘草苷在50~1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甘草素在5.0~1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异甘草素在3.0~6.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甘草苷为98.30%,RSD为1.01%(n=6);甘草素为98.01%,RSD为0.68%(n=6),异甘草素为98.73%,RSD为0.89%(n=6).结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 异甘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马朋;曹璋;张瑾锦;曹同涛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异甘草素对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透射电镜观测HepG2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法检测到异甘草素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异甘草素可引起细胞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HepG2细胞经异甘草素作用24 h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异甘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异甘草素和Flutamide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郑航;王小芹;罗仪

    目的 观察异甘草素(ISL)和Flutamide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Bcl-2表达.结果 ISL和不同浓度Flutamide联合用药比单独应用Flutamide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同时显著下调Bcl-2基因表达,增加癌细胞凋亡.结论 ISL和Flutamid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及增加癌细胞凋亡有关.

107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