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WHO工作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对MS做了工作定义:糖调节减损(IGT或IFG)或DM,和/或IR(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下位1/4位点),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的成分:高血压(≥140/90mmHg);高甘油三酯(≥1.7mmol/L,150mg/dl);和/或低HDL胆固醇血症(男<0.9mmol/L,35mg/dl;女<1.0mmol/L,39mg/dl);中心性肥胖(WHR男>0.9,女>0.85和/或BMI>30kg/m2);或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 g/分或白蛋白/肌酐≥30mg/g).
-
进一步加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研究和认识的深入,特别是1998年UKPDS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不只是高血糖,至少还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因素.1998年WHO专家组提出了对代谢综合征(MS)的工作定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0年向国内推荐了这一定义.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成人教育计划ATP-Ⅲ提出了MS的诊断标准,由于心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是MS的直接后果,因而对M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受到当前临床包括内分泌、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医生们的共同关注,也是今后医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
关注尿酸代谢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相关机制的研究
尿酸(UA)是嘌呤分解的产物,亦即是核酸物质代谢的产物.正常人体尿酸总量约1800mg,其中2/3来自体内新合成的嘌呤碱,1/3来自食物[1],显然血尿酸(SUA)的变化反映嘌呤代谢改变,而与人体的物质代谢有连系.事实上,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在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以及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均合并有高尿酸血症,以致WHO关于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将高尿酸血症列为代谢综合征组分之一.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
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学者们已确认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并存的情况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的联系,并称之为代谢综合征(MS).20世纪80年代末,Reaven等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结果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此种集结状态的发病基础.嗣后将此种状态称之为IR综合征.随着全球人类中肥胖病患者日益增加,此种集结状态发病现象日渐增多,且其与心血管病的发病联系亦日渐明确,因此,学者们对此状态日益重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将其命名为MS并提出了诊断的工作定义,1999年作了修订[1].但是,近10多年中命名不断更迭且对诊断标准亦仍无一致意见.
-
代谢综合征:值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种代谢异常的集合,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脂代谢异常等.1988年Reaven将其命名为"X综合征",此后又有"死亡四重奏"、"Reaven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多种名称,1999年WHO统一了"代谢综合征"这一工作定义,并得到专家们的普遍认同.
-
浅谈代谢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教育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作为一组症候群临床上早有认识,一直到1998年WHO提出MS工作定义后,MS的概念才逐步得到统一.美国学者Hansen概括了MS的5个普遍和明显的特征,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国内外MS患病率在不断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对MS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MS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MS患者32例,年龄35~50岁共21例占66%,男25例,女7例,分别占78%和22%.28例为肥胖者,只有4例患者体重在标准范围,22例患糖尿病,6例尿蛋白阳性,5例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与处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代谢综合征是当前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已有研究资料提示PCOS是代谢综合征中一个常见而且重要的组分,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着重讨论PCOS患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诊断以及治疗策略,并简要介绍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
-
骨质量与骨密度影像学检查及评价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提出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异常,特征是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特征的整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基于对高加索绝经后妇女骨量(骨密度)的测定提出的骨质疏松的定义更多的是工作定义.
-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许多人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及高血糖,这些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1988年Reaven 对此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此外还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多种名称,近年来学者们将其称为"代谢综合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邀请的专家对代谢综合征所作的工作定义是:糖调节减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另外二项或二项以上的成分,如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或微量白蛋白尿(表1).
-
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处理及其再认识
1 WHO的工作定义和NCEP-ATP Ⅲ的诊断标准的比较与应用NCEP-ATP Ⅲ的诊断标准在美国主要用于MS筛查,操作起来比较简单,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而WHO的工作定义则兼顾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有指导意义.
-
代谢综合征还是慢性炎症综合征
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尽管存在着不同版本的工作定义,尽管ADA和EASD的联合声明对是否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综合征"提出质疑,但超重或肥胖、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几种临床异常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却是不争的事实.IDF的专家们仍然认为该"综合征"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特别在防治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并于2005年4月提出了首个"全球共识定义".
-
代谢综合征的预防策略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已被广泛认同是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率先提出MS的工作定义,中国糖尿病学会(CDS)于2004年公布我国的MS诊断标准,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MS的全球新诊断标准[1].
-
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遗传度分析的双生子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群包括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群: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高血压和过早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由于这些疾病大多与糖、脂肪代谢紊乱有关,故又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但是,由于MS的表达不一致,因此国内外权威机构纷纷对MS制定了工作定义及诊断标准.
-
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治疗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许多人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及高血糖.1999年WHO对这种现象采用了代谢综合征(MS)的概念并制定了其工作定义[1],其病理生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IR).尽管WHO定义中未对糖尿病的类型加以限定,但学者们一般认为MS定义中的糖尿病是指2型糖尿病(T2DM)[2].目前有关MS患病率及其特征的研究也均是针对普通人群或T2DM患者进行的.1型糖尿病(T1DM)以胰岛β细胞破坏、内源性胰岛素绝对缺乏为特点,因此长期以来有关T1DM的研究多集中在胰岛素缺乏方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