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甲型H1N1"的诊疗看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新发感染病"中的作用
护理学是一门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实践与理论相互推动的实验科学.借鉴先前对相似事件成功的实践经验,对缩短认知过程、提高实践成功的几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专业,"新发感染病"(EID)是有关研究中的热门领域和核心内容,此类疾病多为"新发",其具有病因与发病相关环节不确定、病初医生护士不认,不知采取何种针对性治疗,病死率高、易造成大流行等特征,因此给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带来了困难.
-
如何全面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沟通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检验医学逐渐成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及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也是现代化实验科学和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1].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医学,极大地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
HPLC体内药物分析:问题与对策
1问题HPLC主要是一门实验科学,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是色谱技术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在生物样品分析中,如何避开常见内源性物质、临床联合用药和代谢产物对被测药物的干扰?这是选择一个良好的色谱条件、预处理条件和优化内标物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
人体生理实验教学的探索和体会
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将来是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生,生理学是他们学习、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及原理的第一课.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理学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所以生理学实验在整个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医学生学习的是人体生理学,然而在以往的生理学实验课上,学生的实验对象绝大部分是啮齿类和两栖类动物,以人体为实验对象的实验内容较少,学生很难将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生理学知识跟人体生理学联系起来[2].这就促使我们加强人体生理实验方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与人体机能相关的知识,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人体实验,经历更多的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实践训练,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我们对人体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实验课不再单纯附属于理论教学,而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3].
-
心脏疾病与心脏标志物实验室检测
近年来,随着实验科学的飞速发展,心脏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心脏标志物(cardiac marker,CM)对于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在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力衰竭、心血管炎症等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已得到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本文将以心脏标志物的检测原理和新方法为基础,分类介绍实验价值已经得到公认的心脏标志物.
-
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直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和意志、兴趣等生理功能.实践证明,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清这一点,并就我多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这方面的观点、做法以及摸索中的体会.
-
试论中西医科学性与人文性问题
根据科学的由来及其现代科学性的本质特点,阐述现代医学学科发展的特点,论述中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思维特点,批判狭义的科学的理解和认定.进一步阐明中医的整体思维特点,对其在现代科学条件下的发展前景提出设想与建议.
-
关于双螺旋学说与科学研究的辩证思维
1953年,在剑桥大学的Cavendish实验室,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学说,并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成果为人类真正认识生物遗传的奥秘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巨大作用与意义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和整个人类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被反复证实与体现,被认为是本世纪大的生物学发现。然而,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使我们在学习中得以感受科学发现的喜悦、在应用中得以体味其学术意义的重大、在不断涌现的科学成果中发现其无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启发我们对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的科学研究进行反思,在如何处理生化科研中的若干辩证关系等方面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1 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 谈到科学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实验。的确,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取得的。可以说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和主要支柱,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实验研究在生物化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确实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强调实验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实验研究并不是科学研究的全部,实验不能代替一切、包容一切。我们要对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不可忽视另一种研究——非实验研究。例如关于生化发展史的研究、关于生化科研方法和科研思路的研究、生物化学评论及其研究,甚至于生物化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等等。
-
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引经据典
免疫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免疫实验课堂里,因实验条件和课时限制,往往很难规范地完成完整的实验流程,有时只能实施一些简单实验方法,由此造成教之乏味,听之枯燥,做之无趣。实验课的目的何在?仅仅是让学生见识一下实验室,了解一下实验原理,简单地动动手就可以了吗?我们可以赋予实验课更多的科学内涵,尤其是教师,教者生动,听者也会积极回应。回望免疫学发展,有很多免疫学成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铭刻着科学家与疾病斗争、对真理探索所表现出来的专心致志、不屈不挠的精气神。我们可以追寻100多年的免疫学历史[1,2]、追寻免疫学成果的来龙去脉,追寻成果获得的千辛万苦,结合实验内容在免疫学教学中引经据典,尤其对在免疫学领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介绍,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研究方向一定有所启迪。本文介绍一些在免疫学实验课中可以引用的在免疫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例与实验课教学的同道们交流,抛砖引玉,以其丰富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科学内涵。
-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改进免疫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作为一门研究机体识别自己与异己机制及其应用的学科,免疫学起源于实践,发展于实验,提升于理念.因此,现代免疫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理论科学.它不仅涉及先进的实验设备、独到的实验方法,也具有抽象的术语、深奥的理论,在分子层面更是涉及抗原、抗体、补体、MHC、细胞因子等各种免疫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如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纷繁复杂的免疫分子及其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将一些生物信息学手段有机融合在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免疫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交互操作与展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的方法与经验总结分享如下.
-
医学微生物学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既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与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是一门实验科学。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实验技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1]。
-
研究生组织学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学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是研究生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我们从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教学内容及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强化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
中西医思维差异之我见
中医与西医有着迥异的哲学思维。本文从中、西医的历史内涵、思维方法、理论指导及哲学体系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与西医本质不同,思维迥异。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中医重在整体,西医重在还原。现今医学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其道路是一个西医同化中医的过程,不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要发展,应首先考虑传统化,即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环境具体灵活地结合“现代化”。中医、西医如果可以分别独立发展,各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谈中西医结合,即精通中医者与精通西医者一起协作,或许更利于中医的发展,彰显中医的优势,其远期医学环境亦会优于现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
从生物全息律谈中西医解剖学的相对统一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西医植根于当代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重视局部病变的定位,针对性强,但整体分析不足;中医则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视宏观思维和整体分析,但微观分析不足.
-
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概况及进展
随着解剖学、影像学及实验科学的发展,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愈加密切,使得PBM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将PBM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一、PBM的概念及分型正常的胆总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壁前,以一定的角度向右后下方倾斜,与十二指肠壁形成(41.4±5.3)°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影响胆总管壁内段的长度,角度越大,壁内段越短,反之越长.主胰管(Wilson's管)从胰尾部逐渐增粗,在胰颈、体、尾部基本与胰腺下缘平行走向,在胰头处走行变化加大,以近直角的度数向右下转向,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内与胆管汇合,以(28.5±7.9)°的角度汇入胆总管[1].
-
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1979年广州全国医学辩证法讲习会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的概念。中医现代化即是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武装中医,发展中医;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阐明中医。具体而言,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多学科地研究中医药传统的独特的理论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中医理论经过实验科学的论证,成为严密的先进的科学体系,把中医药学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上来,使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客观指标,并不断地提高其疗效。
-
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体会
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和实验科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这是一个值得反复实践和探索的课题.几年来,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等教育要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精神,在教学中重视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
心理、精神疾病与遗传因素
"心理学"这个术语源于古希腊文,意即灵魂研究,在100年前还只是一门哲学(或神学)学科.它注重的是灵魂感应和表象,比一般哲学更多地直面人的灵魂.心理学发展到了今天,已经逐渐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
温病发热的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进展
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温病学由原来侧重文献及临床研究过渡到重视实验研究的阶段.通过温病卫气营血及相关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温病治则、治法、方药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温病学的理论实质,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科学依据,使温病学研究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本文仅就10年来温病发热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次.
-
基于网络辅助教学的医学数学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3次革命: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基因组学的创立和发展以及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工程科学领域的大融合.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导致了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现代实验科学的转变,基因组学带来的海量数据流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必须借助于物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全新阶段,也使生命科学领域向作为几乎所有学科研究基础的数学敞开了大门.据预测,21世纪生命科学将取代物理学,成为数学应用多的领域[1].生命科学的发展所导致的现代医学对数学的需求,使医学院校传统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因此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