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细胞因子调控异常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晓莹;王继明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终都将导致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多肽统称.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并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将生物信号转导致细胞内.

  • 黄芪当归合剂对梗阻性肾病大鼠E-cadherin和α-SM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丽;王长山;李怀荆;杨占双;聂影;杨松;聂晶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A&A)在梗阻性肾病中抗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模型组10只(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组),治疗组(A&A组)10只.于术后14d处死,留取肾组织.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E-cadherin和0-SMA蛋白表达.结果: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UUO组出现明显的纤维化表现;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E-cadherin的下调伴有α-SMA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14d E-cadhelin蛋白下降(P<0.05),E-cadhel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剂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EMT进程发挥作用.

  • PAX2在梗阻性肾病大鼠中重新表达与尿β2-MG关系研究

    作者:李丽;康晓明;王显鹤;王长山;孟庆云;吴玉斌

    目的:探讨PAX2基因在梗阻性肾病大鼠重新表达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40只,模型组40只(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组).分别于术后3d、5d、7d、14d(每组10只)处死,留取肾组织.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PAX2蛋白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次性检测尿β2-MG含量.结果: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UUO组出现明显的纤维化表现;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UO组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PAX2蛋白表达逐渐增加,UUO组尿β2-MG含量逐渐升高;③相关分析表明:PAX2蛋白表达量与尿β2-MG含量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胚胎发育基因PAX2在梗阻性肾病大鼠重新表达与肾功能密切相关.

  • 大黄(庶虫)虫丸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ET-1及NO水平的影响

    作者:葛美娜;丁跃玲;张灵敏;王香婷;王淼

    目的 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ET-1、NO的影响,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对肾小管间质微血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大黄(庶虫)虫丸中剂量组、大黄(庶虫)虫丸高剂量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应用生化、放射免疫法、病理形态学等方法观察大鼠肾功能及梗阻侧肾组织ET-1、NO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组织ET-1、NO及ET-1/NO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各给药组大鼠BUN、Scr、ET-1及大黄(庶虫)虫丸高剂量组ET-1/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大黄(庶虫)虫丸可能通过下调ET-1及ET-1/NO水平,改善缩血管和舒血管物质间的失衡,进而增加肾组织局部的血流量,减轻组织缺血及缺氧程度,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TGF-β_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曹建南;王玉新;郭汉城

    TGF-β_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细胞过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体外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TGF-β_1诱导的HK-2细胞株转分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RT-PCR法检测Smurf1、Smurf2和Smad7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Smurf1、Smurf2和Smad7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胞浆中FN和α-SMA的分泌.结果显示:MG-132干预组细胞Smurf1、Smurf2、Smad7 mRNA表达下降,而Smad7蛋白表达增加,胞浆中FN和α-SMA分泌减少.结果表明,MG-132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HK-2Smurf1、Smutrf2的表达,抑制Smad7在26S蛋白酶体中的降解,减轻FN和α-SMA的分泌和沉积,从而抑制HK-2转分化,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 低氧诱导因子短期活化后诱导 miR-29c表达上调可延缓5/6肾切除大鼠的肾病进展

    作者:梁怡然;衡艳艳;俞小芳;贾平;方艺

    目的:探讨适度活化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对延缓残肾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二步法5/6肾大部切除术建立残肾模型,随机分为L‐mimosine (L‐Mim)治疗组(术后5~12周短期给予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隔日50 mg/kg腹腔给药)和未治疗残肾组,同时设立假手术对照组。术后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标本。结果:L‐Mim治疗组大鼠血肌酐水平[(82.4±6.3)比(130.1±24.1)μmol/L , P<0.05]、24 h尿蛋白水平[(0.7±0.1)比(1.7±0.5) g/d ,P<0.05]以及残肾病理改变较未治疗残肾组大鼠有显著改善。miRNA芯片分析结果提示:L‐Mim治疗组肾皮质miR‐29c丰度高于未治疗残肾组,伴 HIF‐1α和 HIF‐2α表达增强。经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和体外突变实验明确原肌球蛋白1(TPM1)为miR‐29c靶基因之一。HK2细胞转染pre‐miR‐29c寡核苷酸后可以抑制 TGF‐β1(3 ng/mL ,24 h)诱导的原肌球蛋白水平上调(P<0.05或0.01)。结论:大鼠残肾肾间质纤维化病变明显并伴miR‐29c水平下调,适度活化 HIF水平可通过上调miR‐29c表达延缓残肾功能恶化。

  • 活性维生素 D3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金瑞日;鲍晓荣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 D3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UUO 组)、UUO +低剂量活性维生素 D3组(LV 组)、UUO +大剂量活性维生素 D3组(HV组),每组10只 。 采用单侧(左)输尿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 Sham 组只游离左侧输尿管而不结扎。LV 组与 HV 组分别予以0.03μg/(kg ? d)、0.06μg /(kg ? d)活性维生素 D3(溶于花生油)腹腔注射,Sham 组和 UUO 组均予以等体积花生油腹腔注射。术后14 d 处死大鼠,采集血、肾脏标本,并检测血清钙、磷、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 H)。制作肾脏病理组织切片,行 H-E 、Masson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 钙黏蛋白(E-cadherin)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与 UUO 组相比,LV组和 HV 组 SCr 水平[(39.0±1.83)μmol/L 、(36.0±2.11)μmol/L 比(43.1±5.55)μmol/L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2.00 ± 0.12、1.70 ± 0.10 比 2.80 ± 0.11)、α-SMA 表达(0.22 ± 0.02、0.20 ± 0.03 比 0.24 ± 0.02)、TGF-β表达(0.26 ± 0.03、0.25 ± 0.03 比 0.32 ± 0.04)均显著下降(P< 0.05),E-cadherin 表达(0.30 ± 0.08、0.34 ± 0.11 比 0.22 ± 0.07)明显升高。与 LV 组相比,HV 组 SCr 水平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肾间质损伤指数、α-SMA 表达、TGF-β表达明显下降( P < 0.05),E-cadherin 表达上升(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α-SMA 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数正相关,E-cadherin 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负相关;TGF-β表达与α-SMA 表达正相关,E-cadherin 与 TGF-β负相关;α-SMA 表达与 E-cadherin 表达负相关。结论:活性维生素 D3可改善 UUO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剂量活性维生素 D3改善作用优于小剂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TGF-β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 UUO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进而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CNP/NPR-B效应轴与NPR-C/NEP清除途径在大鼠梗阻肾脏的表达

    作者:赵雪奇;汪婧;孔海波;胡波;胡鹏

    目的:研究C-型利钠肽(CNP)/B-型利钠肽受体(NPR-B)效应轴与C-型利钠肽受体(NPR-C)/中性肽链内切酶(NEP)清除途径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的表达情况。方法原位杂交、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UUO大鼠术后24 h、72 h、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肾脏CNP、NPR-B、NPR-C、NEP及IV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NP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梗阻后即刻显著增加,随疾病进展增幅逐渐衰减。CNP高表达主要归因于UUO早期NPR-B表达上调。结论 NEP和NPR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程中CNP表达调控;NPR-C和NEP表达渐增是导致CNP增幅降低的可能原因。

  • 桂枝茯苓胶囊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Ⅳ型胶原和转化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德安;毕凌云;杨达胜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collagen Ⅳ)和转化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SD大鼠行UUO诱导建立TIF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治疗组(n=24).治疗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生理盐水灌胃,250 mg/(kg·d),每日2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则在同一时间点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分别于实验第7、14、21天,3个时间点,三组各处死8只大鼠,检测肾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和评价α-SMA、collagen Ⅳ和TGF-β1表达变化.结果 UUO模型建立后,梗阻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呈进行性加重.在同一时间点,治疗组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比模型组大鼠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阻肾小管间质α-SMA、collagen Ⅳ和TGF-β1的表达则呈逐渐上调趋势,且肾小管间质损害与α-SMA、collagenⅣ和TGF-β1表达量呈正相关(r=0.722~0.903,P均<0.01).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可能通过下调α-SMA、collagenⅣ和TGF-β1表达,减轻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在间质区域的过度沉积,从而达到延缓TIF进展的作用.

  • 树突状细胞在肾切除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及缬沙坦对其作用的影响

    作者:吴开胤;周同;孙桂芝;张玉梅;张冬青;陈玉英;胡庆沈;陈楠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分布与作用及缬沙坦对DC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肾衰5/6肾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和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采用免疫双染和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在肾组织中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模型组CD1a+CD80+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周、4周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12周时,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和TIF程度明显增加,并与CD1a+CD80+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经缬沙坦治疗后,CD1a+CD80+DC分布减少,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结论DC可能启动或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 全反式维甲酸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刘霞;马红萍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5/6肾大部切除(5/6 nephrectomy,5/6Nx)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行5/6Nx后2周分为3组:5/6Nx组(大豆油1 mL·kg1·d-1,n=11)、atRA1组(atRA 5 mg·kg-1·d-1,n=10)、atRA2组(atRA 10 mg· kg-1·d-1,n=11),另设Sham组即假手术组(大豆油1 mL·kg-1·d-1,n=7).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2周.测定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浓度;肾脏病理切片采用VG染色,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行评分;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d-SM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14周,atRA显著降低5/6Nx大鼠的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浓度(P均<0.05).atRA显著降低该模型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P<0.01).atRA显著下调该模型的肾皮质α-SMA和PAI-1表达(P均<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与α-SMA和PAI-1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7 6和0.809 8,P均<0.01).结论 atRA可减少5/6Nx大鼠的尿蛋白水平,抑制肾皮质α-SMA和PAI-1的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 树突状细胞在5/6肾切除大鼠中分布及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周同;吴开胤;孙桂芝;张玉梅;张冬青;胡庆沈;陈玉英;陈楠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54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切除5/6肾,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别于建模第1、4和12周,采用免疫双标记染色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la+CD80+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分析,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 Ⅲ)、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的表达改变;此外采用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①模型组CD1a+CD80+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建模后第12周较第1、4周明显增多(P<0.01),且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254、0.263、-0.367,P值<0.05~0.001);②12周时,P-选择素、TGF-β1、CTGF、α-SMA、Col Ⅲ、FN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以及TIF程度均明显增加,并与CD1a+CD80+DC分布数量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6、0.477、0.425、0.288、0.408、0.495、0.823,P值<0.05~0.001).结论DC可能也启动或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探讨

    作者:杨彦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关格"等病证范畴.其演变、形成经过实际就是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肾,但常波及肺、脾胃.脾肾衰败,瘀血、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理.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其病机特点.

  • 中药木通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作者:胡伟新;刘志红;程震;曾彩虹;陈惠萍;黎磊石

    目的:总结20例木通中毒病例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方法:20例木通肾损害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2~68岁.其中服药前有肾炎3例,尿路结石5例.13例服木通汤药[(汤药组,再分为大剂量组(≥10g/d,n=9)和小剂量组(≤6g/d,n=4));7例服用含木通的中成药(成药组).观察指标包括木通剂量,服药及发病时间、病程、首发症状、肾功能、尿液检查及肾活检病理.结果:①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与木通剂量相关.出现症状时间分别为大剂量组4h(2h~6d)、小剂量组2mo(2~6mo)、成药组24mo(6~36mo).大剂量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6例表现为急性肾衰(ARF),3例慢性肾衰(CRF);小剂量组及成药组以乏力液尿增多起病,表现为CRF.②患者尿蛋白均<1.5g/d[大剂量ARF组、大剂量CRF组、小剂量组及成药组分别为(1.0±0.3)、(0.9±80.2)、(0.9±0.3)、(0.8±0.2)g/d],无高尿酸血症,血尿及高血压发生率低.③大剂量ARF组50%为少尿型,糖尿(100%)及氨基酸尿(75%)阳性率高.肾活检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基膜(TBM)裸露现象普遍.5例转为CRF,重复肾活检显示小管间质出现慢性化病变.大剂量CRF组起病方式、尿液检查尤其糖尿(100%)及氨基酸尿(66.7%)阳性率与ARF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病程显著延长(P<0.05),肾活检显示重度寡细胞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④小剂量组及成药组CRF患者均长期服药,两组尿蛋白电泳显示小分子量蛋白比例[分别为(63.2±1.4)%和(74.2±12.3)%]显著高于大剂量ARF及大剂量CRF组[分别为(52.0±21.0)%和(55.3±6.5)%],糖尿(分别为50%,42.9%)和氨基酸尿(分别为50%,33.3%)比例则低于大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小剂量组肾活检病理为早期慢性间质性肾炎,成药组患者肾脏显著缩小[左右肾长径分别为(84.0±13.8)mm,(81.0±10.4)mm],肾活检病理则表现为重度寡细胞性间质纤维化及明显间质血管狭窄性病变.结论:中药木通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组织学改变均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且与木通剂量、服药时间和病程密切相关.不同剂量木通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可能并不一致.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青;陈楠;王伟铭;王朝晖;潘晓霞;史浩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分为四组:0级8例,1级12例,2级12例,3级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四组中CTGF、TGF-β1、FN和COL-Ⅲ的表达,并将CTGF表达水平与患者血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进行比较.结果: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近端小管到髓质集合管)是间质中CTGF的主要来源,CTGF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成正比(P=0.005).此外,CTGF与TGF-β1、FN和COL-Ⅲ的表达量成正相关(P均<0.05);与患者Ccr升高水平成正比(P<0.005).结论:随着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CTGF蛋白质分子表达量显著增加,它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GF作为TGF-β1的下游因子,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如FN和COL-Ⅲ等合成增加,参与肾问质纤维化发生.

  • 蛋白尿与肾脏损伤

    作者:戴厚永

    蛋白尿是大多数慢性肾脏病(CKD)共同的临床表现,其在CKD进展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蛋白尿的肾毒性作用机制,对于CKD防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microRNA在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谢沂均;张倩;薛耀明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一个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临床上以持续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与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肾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较肾小球病变更为密切.microRNA (miRNA)是生物小分子,已成为糖尿病肾病研究领域的新方向,被证实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miRNA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管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本文就miRNA参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病理生理过程作用机制的作一综述.

  • 输尿管部分梗阻致肾功能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杨关天;杨建军;姚茂银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功能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其中24只为对照组,另24只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动物模型,在术后1、2、4、8周各随机选取6只,测定血、尿肌酐浓度,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肾间质内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输尿管部分梗阻后1周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改变,但肾间质纤维化明显(P<0.01),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间质纤维化加重,血清肌酐逐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P<0.01).结论: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在肾功能出现损害之前,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损害均呈进行性发展.

  •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梗阻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和PCNA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德安;黄倩;刘君;韩子明

    目的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硫化氢(H2 S)在维持肾的正常功能和多种肾损伤疾病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文中通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观察外源性补充硫化氢(H2 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侧输尿管梗阻建立TIF动物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NaHS低、高剂量组,每组24只.模型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假手术组大鼠仅游离输尿管而不进行结扎.NaHS低、高剂量组治疗组大鼠在UUO制备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0.2μmol/mL)和7μmol/kg(1μmol/mL),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术后第7、14、21天分别进行HE、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以及肾组织AngⅡ、TGF-β1、PCNA相对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各时间点AngⅡ、PCNA和TGF-β1在肾小管间质微量表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7、14、21 d AngⅡ表达升高(6.27±0.78 vs 1.09±0.75,8.94±0.31 vs 1.20±0.06,13.75±0.39 vs 1.34±0.69;P<0.01)、PCNA表达升高(82.81±5.36 vs 4.63±0.83,101.00±4.3 vs 8.57±1.09,118.11±4.70 vs 13.15±1.43;P<0.01),TGF-β1表达亦升高(9.18±0.83 vs 0.98±0.14,16.87±0.77 vs 1.85±0.20,20.29±0.89 vs 2.43±0.14,P<0.01).与模型组比较,NaHS低、高剂量组AngⅡ、PCNA和TGF-β1表达均降低(P<0.05).但NaHS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H2 S可部分通过下调AngⅡ、PCNA和TGF-β1的表达延缓TIF的进展.

  • P311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任凤芹;吴红赤

    P311是Studler等于1993年首次在胚胎大鼠的脑组织中发现,其广泛表达于体内的多种细胞[1]。P311参与组织修复、瘢痕形成、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亦参与肝纤维化的进展。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共同途径及主要病理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调节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关键细胞因子。在烧伤创面成熟期P311可以下调或抑制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等表达[2],从而抑制烧伤组织的纤维化,防止其瘢痕的生成。在IgA肾病患者中,P311可以通过与TGF-β1的隐性相关蛋白(LAP)结合从而诱导间质纤维化,参与IgA肾病的进展,提示 P311对肾间质纤维化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P311与肾间质纤维的相关性报道较少,作者对此进行了综述。

179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