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诊治美克氏憩室(Meckel)4例

    作者:陈敦涵;王先海;丁才学;刘典勋

    例1,男,16岁.10年来脐周常阵痛,可自行缓解,3月以来2次因大量暗红色血便收住院,胃镜及结肠镜检无异常发现,X线全肠道气钡双造影提示小肠憩室可疑.例2,男,15岁.3岁来反复发作腹痛、黑便,15d排大量柏油样便4次,经X线全肠道造影提示小肠憩室.2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气腹后行腹腔镜检查,在距回盲部约40cm(例1)和约100cm(例2)处发现小肠系膜缘对侧,有长约5cm、宽2cm之憩室,于右侧腹壁作长约4cm之小切口,将病变提出体外,行包括憩室在内的回肠部分切除(切除憩室上下端肠管各5cm),端端吻合后回置腹腔,不置引流,术后剖开憩室检查见约1.5cm×0.8cm之溃疡,有陈旧性出血灶,病理诊断为美克氏憩室并溃疡.例3,女,19岁.右下腹反复疼痛3年,3d前再次发作,伴发热、恶心、排褐色粘液样便收住院.查体见右下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轻度肌卫,血化验WBC升高,X线腹透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遂在全麻下下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阑尾无明显炎性病变,在距回盲部约50cm处,小肠系膜缘对侧有4cm×1.5cm的囊性突起物,其腔与肠管相通,表面充血水肿,有脓苔附着,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用上述方法处理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美克氏憩室炎.例4,男,17岁.脐周阵痛2年余,2d前脐周骤发阵痛、腹胀、呕吐、肛门排气或排便后腹痛缓解.查体腹部无明显膨隆,中下腹部可见肠型,全腹均有压痛,以右下腹为甚,肠鸣音亢进,可闻气过水声,行X线腹部立位、卧位片报告为小肠低位梗阻,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见距回盲部约80cm处小肠系膜缘对侧有5cm×2cm之囊性突起物,与周围肠曲,大网膜粘连,使其下端之肠曲扭曲成角,并有粘连带形成,压迫肠管形成梗阻.术中分离粘连,用上述方法处理病变,术后病理报告为美克氏憩室炎.

  • 腹部卒中1例

    作者:宋媚淑;宋媚娴

    患者27岁,因停经40天,腹痛9小时以宫外孕入院。2000年3月2日7时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呈持续性,以右下腹为著,无恶心、呕吐、发热,大、小便正常,在外院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于下午4时转来我院。入院查体:P 60/min,BP 8/5KPa,神志清,腹部稍膨隆,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者(+),妇科检查不满意,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4ml。实验室检查:Hb83g/L、WBC14.1×109/L,W-LCR 0.800,W-SCR 0.200。立即行剖腹见大量暗红色血液溢出,回收自体血1200ml后,清除积血块约500ml,探查子宫及双附件无异常,请外科会诊,探查肝、脾、胰完整,小肠、结肠、直肠无异常改变,小肠系膜及结肠系膜未见出血,后腹膜处于血肿,遂冲洗腹腔后放置引流胶管,关腹。术后予以抗炎、止血药物治疗,7天切口拆线,愈合良好,全愈出院。出院诊断为腹部卒中。

  • 超声诊断小儿小肠系膜肠原性囊肿1例

    作者:袁培先

    患者,女,1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围显著1年余,呈进行性加重来院就诊.外院B超提示:卵巢囊肿蒂扭转.查体于脐部左侧扪及一圆形包块,范围18cm×14cm,具有囊性感,轻度压痛.临床诊断:腹部囊性包块(卵巢囊肿).

  • 肠系膜脂肪瘤误诊小肠肿瘤1例

    作者:马静;张国卿

    患者男性,56岁.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同时自己触及腹部有一包块,入院前出现腹胀,无发热,恶心无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无脓血便.查体:腹隆,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可触及一12×10×8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腹透肠管胀气明显,见中量气液平面,钡灌肠未见异常.诊断:小肠肿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系膜距肠管处有一12×10×8cm大小肿物,质韧,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肿物与肠壁粘连,致肠管变形.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肠系膜脂肪瘤.术后7天痊愈出院.

  • 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22例诊治分析

    作者:杜超;成超;腾云飞;李毅清

    目的 探讨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疑似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 (1)彩色多酱勒超声检测阳性预测值67.7%,灵敏度95.5%,特异度82.1%,检出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诊断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测确诊22例,手术治愈15例,死亡7例,其中3例为全小肠伴部分结肠坏死无法切除致感染性休克死亡,4例因切除术后继发血栓形成进一步坏死或肠瘘感染死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有效的抗凝及溶栓,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B超诊断小肠系膜恶性肿瘤一例

    作者:黄黎明

    患者,33岁.以"发现上腹部肿块9年,无不适,包块渐大,近几天上腹部反复疼痛并放射至腰背部,无伴明显其它不适"为主诉入院.查体:神清,腹平软、无压痛,于中上腹扪及一包块,大小约为12 mm×10 mm×8 mm,界限清楚,外型完整,呈椭圆形,质硬,不移动.B超检查:肝外形尚规则,体积正常,被膜光滑,于右肝肋缘及剑突下探及一高回声团块,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大小约1.2 cm×1.0 cm,嘱病人作深呼吸时,肿块随之移动,左肝部份静脉轻度扩张.超声诊断为:右中上腹巨大占位(肝占位可能).胆、脾未见明显异常.

  • 小肠系膜内自体脾片移植8例

    作者:曾红才;张秀丽

    1994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应用自体脾片行小肠系膜内移植法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8例,术后随访6月至30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小肠系膜未分化肉瘤1例

    作者:黄晓宇;尹小伍

    患者,男,19岁,因腹胀伴消瘦20 d入院.患者近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主为上腹胀不适,进食后加重.曾于5d前出现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加剧,消炎治疗后好转.入本院后体检示腹软、质稍韧、双侧下腹部轻压痛.腹部B超示腹腔大量积液,腹腔多发实质性包块(主要位于腹膜及系网膜上),并在B超下活检.活检结果考虑为腹部平滑肌肉瘤伴黏液样变.

  • 成人小肠扭转26例诊治体会

    作者:晏吉宾

    小肠扭转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容易误诊,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小肠扭转26例,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6例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20~65岁,平均47.5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4例,有休克症状6例,腹膜刺激症状9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7例.术前诊断小肠扭转2例,绞窄性肠梗阻10例,腹膜炎5例,其他诊断9例.2.治疗方法及结果2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全小肠扭转7例,部分小肠扭转19例,其中小肠坏死15例,占58%,小肠坏死均行小肠切除术,一期肠管吻合术.手法复位11例,占42%.术中发现以粘连带为轴扭转者12例,小肠憩室粘连4例,结核2例,小肠系膜过长3例,其他原因5例.术后死亡3例,占12%,死于吻合口坏死1例,中毒性休克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占19%,其中肠瘘1例,腹腔感染1例,短肠综合征3例.

  • 乙状结肠癌合并小肠恶性肿瘤一例报道

    作者:郭晶晶;周远航;吴钢

    病人:男性,76岁,2009年5月11日病人因乙状结肠癌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检查示:中分化腺癌,隆起型,癌肿浸润至浆膜外脂肪组织内,血管、淋巴管内未见癌栓,肿块旁肠壁淋巴结2/14枚癌转移,术后FOLFOX方案化疗6次.2010年12月17日因“腹痛、腹胀不适1d”入院,初步诊断:①急性不全性肠梗阻;②乙状结肠癌术后(T3N1M0).入院后保守治疗5d,梗阻不能缓解,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离回盲部50 cm处回肠端有一直径约2.5 cm×2cm大小的肿块,累及肠管壁约一周,肿瘤生长处肠管挛缩,近端50cm肠管扩张、肠壁水肿增厚,小肠系膜根部可扪及数个质硬肿大淋巴结.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行小肠肿瘤根治术,病理检查示:中分化腺癌,缩窄型,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脉管内见癌栓,神经未见累及,肠旁淋巴结1/8转移.术后口服卡培他滨(希罗达)+多西他赛(艾素)化疗,目前一般情况好,随诊半年无复发.

  • 小肠系膜囊状淋巴管瘤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一例报道

    作者:迟青泽

    病人:女性,36岁.以突发全腹阵发性绞痛10 h入院.绞痛向腰背部放散,无腹胀,伴恶心,无呕吐.病人既往曾有多次腹痛发作史,未作系统诊治.体检:T 36.6℃,P80次/min,R20次/min,BP125/60 mmHg.

  • 小肠系膜根部神经鞘瘤一例报道

    作者:施勇;卢淑娇

    病人,女,68岁.因左上腹饱胀感1月余入院.体检:意识清,精神欠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上腹饱满,未触及明显肿块,轻压痛,无反跳痛;B型超声、CT、MRI检查均提示左上腹腹膜肿块,性质未明.临床诊断:左上腹腹膜后肿块,性质待查.

  • 术中发现副肠系膜上动静脉一例报告

    作者:杨会彬;孙立国;白凤云

    患者, 男, 47岁.2 d前下车时突发腹部阵发性胀痛, 于2000年6月19日入内科, 以"急性胃炎"治疗2 d不见好转, 且加重, 出现持续性胀痛, 伴阵发性绞痛、恶心, 呕吐三次, 为胃内容物及胆汁, 排气、排便停止, 无发热, 以肠梗阻转入外科.查体: 体温36.8℃, 脉搏80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35/90 mmHg, 腹部膨隆, 中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 未扪及肝脾及腹部包块, 叩呈浊音,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减弱3次/min, 可闻及气过水声.胸腹联透可见中腹部阶梯状液平面, 血常规WBC14.7×109/L, N0.76, 尿常规正常, 入院诊断: 肠梗阻, 弥漫性腹膜炎, 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腹腔内血性渗出液约500 ml, 中段近1.5 m小肠顺时针旋转约270度, 该段小肠肠管扩张, 呈暗红色, 复位后肠管颜色恢复红润, 探查该段小肠扭转为自小肠系膜根部至盆腔左侧入口处有一变异系膜且较短, 牵拉肠系膜使系膜根部收缩靠拢, 变异系膜内有动、静脉各一条, 自髂内动静脉发出与小肠系膜血管二级弓吻合, 探查小肠系膜根部有动静脉自胰腺下缘发出分布至小肠, 阻断变异之动静脉血管, 观察15 min未见肠管血运变化后, 结扎切断副肠系膜上动静脉, 术后给予抗炎、补液, 对症治疗十天, 痊愈出院.

  • 肠道回转失常致胃肠错吻一例报道

    作者:项海;蓝升红

    患者: 女, 58岁. 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乏力、消瘦2个月来诊, 胃镜提示胃体癌, 于1993年11月30日入院. 体检: 体温37.2 ℃, 脉搏92次/min, 消瘦、贫血貌, 血红蛋白52.2 g/L. 经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平衡后于同年12月1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胃体小弯侧癌肿3 cm×4 cm×4 cm. 胰体、尾部囊性肿块5 cm×4 cm×5 cm. 无明显转移灶, 小肠系膜和左半结肠系膜先天性致密片状和膜状粘连. 遂行全胃切除, 脾和胰体、尾部切除, R3淋巴廓清, 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 手术后第4 d开始进食流汁, 一般情况良好. 第6 d患者突然高热, 上腹部痛并迅速波及全腹, 腹部痛, 反跳痛. 腹腔穿刺抽出混浊液体, 白细胞(+++), 脓细胞(+). 考虑吻合口破裂, 遂于当日再次剖腹探查. 手术中发

  • 腹内疝致全小肠扭转坏死误诊一例报道

    作者:朱宇

    患者:男, 49岁。因阵发性左上腹绞痛20 h伴呕吐10余次入院。入院前解黄色稀便1次,量少,肛门无排气。1年前曾有外伤性小肠破裂手术史。体检:体温、血压、脉搏正常。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部略膨隆,未见肠型,左上腹有一长约12 cm陈旧性手术疤痕,脐周及左中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提示:左中腹见多个小液平和一个大液平,并见肠腔充气扩外科张。入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不全性)。当时给予保守治疗。入院14 h后腹痛加剧,且向左腰背部放散,伴频繁呃逆,肛门排出暗红色血便约200 ml。测BP 70/40 mmHg,心率100次/min,神志淡漠。腹部胀气明显,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抽得暗红色不凝液体,考虑肠坏死。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约1 500 ml血性液体,小肠系膜根部有一长约15 cm环状粘连束带,全部小肠及其系膜自右向左疝入由此束带形成的孔隙,并顺时针扭转约360度,导致小肠系膜血管绞窄,约85%小肠已坏死。术中松解束带,小肠手法复位,行坏死小肠切除。术后患者死于循环、呼吸衰竭。  讨论:腹内疝有真疝和假疝之分。假疝是由于腹腔手术构成一异常孔隙,肠管由此孔隙疝入而成。本例即属假疝,同时合并小肠扭转。假疝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本例术前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而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情又不够仔细,术前准备不充分,以致患者术后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遇有肠梗阻患者,特别是手术后并发严重急性小肠梗阻,均应考虑后天性腹内疝的可能。

  • 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致广泛肠坏死一例报道

    作者:陈亚敏;张家宾;吴宜斌

    患者:男, 57岁。因阑尾切除术后2 d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入院。2 d前,患者曾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入院体检: T 39.0℃, P 120次/min, R 30次/min BP 70/50 mmHg。神清,腹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见一长约6 cm麦氏切口,未拆线,无感染征。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以脐周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化验: WBC 31.4×109/L, N 0.92。腹部平片见多个液平。诊断: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短暂抗感染、补液治疗后剖腹探查。见腹腔内约1 000 ml淡血性混浊液。从距Treitz韧带20 cm处起至距回盲部70 cm处空、回肠肠管发黑坏死,共约500 cm长,界限分明。肠系膜动、静脉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消失。行坏死肠管切除,空、回肠端端吻合术,残留小肠段约90 cm长。病理报告:小肠系膜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肠壁出血坏死。术后抗休克,加强抗感染、支持治疗,并给予抗凝药物肝素5000 U静滴,每d1次,共5 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静滴,共7 d。病情渐趋稳定,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于术后25 d康复出院。出院时,大便稀薄, 2~3次/d。随访3月无异常。  肠系膜血管广泛血栓形成导致大范围小肠坏死,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病因可为阑尾炎、绞窄性疝等门静脉系统所支配的内脏感染。本病例发病前即有化脓性阑尾炎,加之患者系老年人,血液粘滞度相对较高,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后,早5 h, 晚数d可发生全层肠坏死。当出现腹膜刺激征及中毒性休克时,说明已发生广泛性肠坏死。此时,手术死亡率高,且术后易引起短肠综合征。本病例术后予以积极的抗凝等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我们的体会是,及早手术及应用抗凝、溶栓疏通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尤为重要。

  • 小肠系膜囊肿合并感染破裂一例报告

    作者:姜超;刘士平;刘征;张小青

    患者,男,37岁,农民。因间断性下腹痛半月,突然加重一天,于2000年7月9日入院。半月前感下腹钝痛不适,呈间断性,不放射,伴恶心,腹泻,无发烧。一日前,早餐时突感下腹刺痛,呈进行性加重,并向肛门及会阴部放射,继而出现腹部下坠感、恶心、发烧、尿痛、尿急。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6年。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78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5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卷曲体位,扶入病房。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板状腹,满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浊音界正常,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WBC:19.1×109/L N 0.79;腹透:中、下腹多个大小不等呈梯形排列的液气平面,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拟诊为“(1)弥漫性腹膜炎。(2)肠梗阻。即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灰白色稀薄脓液及腹腔渗液,肠管表面有脓苔附着,肠管间相互粘连,以右侧回盲部较重,小心分离粘连,见阑尾轻度充血,无肿胀。在距回盲部约90 cm处小肠系膜有一约8 cm×8 cm×6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囊壁薄,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物下方有一直径约0.3 cm的穿孔,内有灰白色脓液样物质溢出。囊肿与肠腔不相通,系膜上有数枚肿大的淋巴结。胃十二指肠、肝、胆探查未见异常。术中诊断:(1)小肠系膜囊肿感染破裂;(2)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3)粘连性肠梗阻。即行肠粘连松解系膜囊肿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等综合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病检证实:“肠系膜单纯囊性增生并慢性炎症”。  讨论:发生于肠系膜的肿瘤,无论良、恶性,在临床上均少见,肠系膜囊肿亦不多见。本病的病因不明,不易被早期诊断。可在体检、B超、CT、MRI等检查、手术时被发现,亦可能终生无症状而不被发现。本患者囊肿感染后的脓性分泌物破裂后可沿结肠旁沟流入下腹部,进入盆腔,出现直肠或尿路刺激征。诊断上应与小肠重复畸形合并溃疡、美克尔氏憩室炎、胃十二指肠穿孔、肠道肿瘤坏死感染、自发性肠穿孔、伤寒或溃疡性结肠炎的穿孔相鉴别。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术前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要积极纠正,注意迅速抗休克治疗。(2)临床上只要出现急腹症或腹膜炎的表现,具备剖腹探查的指征,就应果断手术,这样既可明确诊断,又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3)对高度可疑恶性肿瘤切除应有足够的范围,必要时,可待病理学诊断明确后再手术,术后配合放、化疗。(4)对穿孔、坏死者仔细清理腹腔,视污染程度放置引流。(5)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选用大剂量的高效抗生素,以防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对体弱者采用支持疗法。

  • 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

    作者:李宏为;胡伟国

    小肠出血通常是指Treitz韧带至回盲瓣之间肠道的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15%[1].由于小肠系膜短、肠管长、排列折叠、腹腔内活动度大等解剖特点,常规的胃镜或结肠镜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检查,小肠出血的诊断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目前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主要有三类方法:影像学方法、内镜学方法和外科学方法.

  • 腹部卒中诊断和治疗三例报告

    作者:李志宏;刘凤兰;徐文军

    病历摘要例1,女,55岁.2 d前因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伴有间歇性脐周隐痛,于当日下午用力排便时腹痛突然加重,呈持续性,放射至肛门及会阴部并很快累计全腹,伴大汗,四肢冷,恶心呕吐数次入院.查体心律96次/min,血压75/45 mmHg,面色苍白,腹压痛,肌紧张,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腹穿见不凝血.有慢支、肺气肿病史.血WBC5.1×109/L,Hb98 g/L.B型超声示腹内大量无回声暗区内有光点瞟游.术中见腹内多量血块,积血2000 ml,回肠末端距回盲部9 cm处肠系膜13 cm×6 cm×4 cm大小血肿,活动出血.切除该段肠管,端端吻合.病理诊断小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例2,女,32岁.无明显诱因下腹痛2天入院.呈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恶心,近4h仰卧感呼吸困难.停经20天,查体:心律90次/min,血压80/50 mmHg,面色苍白,腹压痛,肌紧张,下腹明显.腹穿见不凝血.血:WBC9.7×109/L,Hb90 g/L.B型超声示:右附件区探及直径3.4 cm无回声团块,边界清,并探及深4.5 cm无回声暗区.术中见:积血1600 ml,右附件处见4 cm×4 cm囊肿脱落,卵巢扁平,见2 cm长皱折裂口,无出血.左卵巢见2.5 cm长裂口,有活动出血,楔形切除部分卵巢并缝合.病理诊断卵巢血管瘤破裂出血.

  • 小肠疾病诊治中的某些问题与对策

    作者:郑民华;马君俊

    小肠疾病主要包括肿瘤、炎症和出血性疾病三大类.上述疾病在临床上多无特异性症状,且由于小肠系膜短、肠管长、腹腔内活动度大等解剖特点,传统检查方法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检查,因此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而小肠疾病从初的就诊、获得诊断到完成治疗往往需要结合消化科、内镜室、影像科、外科、病理科等诸多学科的一系列工作.

169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