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作者:阳运康;林月秋;汤逊;任先军

    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这一梦想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脊髓损伤的研究者们早就了解到,神经营养因子(NTF)能干涉损伤的病理反应和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神经损伤后部分神经元死亡或逆行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TF明显减少.基因修饰就是将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原发病灶细胞或导入其他相关类型细胞,使目的基因产物大量表达,以达到治疗目的.采用NTF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被公认为新、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过去10年中,围绕基因治疗,虽然在许多遗传性基因缺陷疾病或癌症治疗上有了显著进步,但在脊髓损伤方面仍是相当前沿的科学.笔者拟就NTF的功能及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靶细胞和表达载体、基因转移方式的选择,疗效评价,以及存在问题与展望加以综述.

  • 神经干细胞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探讨

    作者:钟斌;魏钰书;邵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1]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常见的病因之一.在存活者中25%或更多留有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癫痫等永久性神经精神缺陷.直接影响人口素质和病患家庭生活质量,是儿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这一概念是Reynolds和Weiss于1992年提出的[2],系指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近年来对干细胞研究显示,NSC移植不仅能够存活,而且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3],重建神经通路(neural circuitry),改善由于皮层损伤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4];同时,NSC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具有潜在的修复作用.这为治疗新生儿HIE带来了新的希望.

  • 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彭颖;赵阳;解英;林晓莹;潘满昌;汪虹

    目的 探讨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Fb)在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实验1.取糖尿病小鼠及健康小鼠各10只,处死后取背部皮肤组织,制备第4代正常皮肤Fb及糖尿病皮肤Fb悬液.另取27只糖尿病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每组9只,于背部制作面积为1 cm×l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分别于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创面4个角注射制备的正常皮肤Fb和糖尿病皮肤Fb悬液各200 μL,PBS组小鼠分别于相同位置注射等量PBS.伤后3、7、10、14、17d,取3组存活小鼠进行创面大体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7、14 d,每组各取行创面大体观察后的3只小鼠处死,取创面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Masson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量.(2)实验2.取糖尿病小鼠及健康小鼠各10只,同实验1制备原代、第4代正常皮肤Fb及原代、第4代糖尿病皮肤Fb.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激肽l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 结果 (1)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干燥、结痂速度较PBS组快.伤后17 d,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愈合率与PBS组相近(t=3.45,P>0.05),其余各时间点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t =9.15、10.25、35.28、6.79、8.37、10.69、22.53、6.70、4.47,P<0.05或P <0.01).伤后7、14 d,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皮肤Fb组(t=4.41、4.16,P<0.05).伤后7、14 d,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创面组织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PBS组(t=20.89、31.82、4.86、29.53,P<0.05或P<0.01),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组织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糖尿病皮肤Fb组(t=8.78、13.51,P<0.05或P<0.01).伤后7、14 d,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创面组织MVD明显高于PBS组(t=26.92、56.42、10.36、26.85,P<0.01).伤后14 d,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组织MVD明显高于糖尿病皮肤Fb组(t =8.61,P<0.01).伤后7、14 d,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量明显高于糖尿病皮肤Fb组及PBS组(t=10.09、5.48、4.77、3.14,P<0.05或P<0.01).(2)原代正常皮肤Fb凋亡率为(5.61±0.18)%,与第4代正常皮肤Fb凋亡率相近[(6.48±0.16)%,t=1.44,P=0.06].原代糖尿病皮肤Fb凋亡率为(26.25 ±0.56)%,明显高于原代正常皮肤Fb(t=36.61,P<0.01),与第4代糖尿病皮肤Fb相近[(25.68±0.93)%,t=0.91,P=0.41].原代正常皮肤Fb的TGF-β1及神经激肽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原代糖尿病皮肤Fb(t =25.25、273.30,P<0.01),AGE及MMP-9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原代糖尿病皮肤Fb(t=23.01、8.84,P<0.05或P<0.01).原代糖尿病皮肤Fb的TGF-β1、AGE及神经激肽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第4代糖尿病皮肤Fb(t=4.34、22.84、12.10,P<0.05或P<0.01).原代正常皮肤Fb的TGF-β1及神经激肽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原代糖尿病皮肤Fb(t =4.61、8.53,P<0.05),AGE及MMP-9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原代糖尿病皮肤Fb(t=10.22、29.90,P<0.01).原代糖尿病皮肤Fb的AGE及神经激肽l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第4代糖尿病皮肤Fb(t=8.09、4.36,P<0.05或P<0.01). 结论 异体皮肤Fb可通过促进创面Fb增殖、血管生成、胶原纤维沉积等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而小鼠糖尿病皮肤Fb在脱离糖尿病微环境进行体外培养后,细胞活性低于正常皮肤Fb,因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不如正常皮肤Fb.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阳;汪虹;彭颖;彭靓;林晓莹

    Skin is the largest organ in the body,with a variety of functions,such as thermoregulation,physical barriers,and sensory transmission,etc.Therefore,to restore the function after injury as soon as possibl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re derived from mesoderm,and can differentiate into a variety of tissues,such as cartilaginous tissue,myoideum,and adipose tissue.Weak immunogenicity of MSCs make them become the ideal seed cells of tissue engineering.MSCs have a wide range of sources,including known sources of bone marrow,skin,placenta,and adipose tissue,etc.MSC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lso have many different mechanisms in wound repai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MSC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so as to explore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多潜能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解英;陈斌;汪虹;王宽;李冉

    Mononuclear cell-derived multipotential cell (MOMC) is a unique cell population that derived from circulating CD14+ mononuclear cell,with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CD14+,CD45+,CD34+,as well as type Ⅰ collagen.It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a wide range of mesenchymal lineages,including endothelium-like cells,myocardium-like cells,neuron-like cells,osteoid cells,chondroid cells,lipoid cells,myoid cells,epidermoid cells,and hepatoid cells.More strikingly,MOMC is easy to be obtained,and it can expand easily in vitro,which can be transplantated autologously without ethical limitations.MOMC is an ideal source of cell therapy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wound repair.

  • 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恩洪;吴畏;杨永德;王昌鹏;段平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严重危害50岁以上人群视力的致盲性眼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经过多年动物实验发现,干细胞移植有望保护或替代患者受损的RPE细胞,从而延缓AMD的发展,是针对AMD有前景的治疗措施.从2011年开始,国际上陆续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治疗AMD的临床试验,所使用的种子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三种种子细胞各有优劣势,临床试验的进展也各不相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移植治疗AMD的临床试验进展快,已经初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分析比较三种种子细胞,并就这三种种子细胞移植治疗AMD疾病的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自主创新研发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本刊编辑部

    2015年7月14日(当地时间19:13—23:56,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741-7015/13/162或 http://www.biomedcentral.com/bmcmed)世界著名的英国生物医学中心--医学杂志网, BMC Med (影响因子7.25)以头版头条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种原始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i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专利号ZL200910170249.6、ZL200910157731.6)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新重要进展。该项研究,与国內11所医院及北科生物合作,进行了国内首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116例经过18个月随访;结果证明, WJ-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无免疫反应,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显著提高心脏收缩功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及心力衰竭发生。临床证据表明,原始的WJ-MSCs确实远较自体的成体干细胞更具旁/自分泌效应,更具增殖活力及分化潜能。因此,这一科学进展必将给饱受冠心病磨难患者带来福音,也为推动我国心脏再生医学的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证据。

  • 干细胞治疗现状、策略与前景展望

    作者:王佃亮

    当代医学已从分子治疗向细胞治疗过渡.干细胞治疗对一些重大疾病(糖尿病、中风、心肌梗死、肿瘤等)具有明显疗效,但是现有干细胞治疗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的干细胞分类和鉴定方法以及干细胞制剂质量标准;质量合格的干细胞制剂数量不足;干细胞制剂具有适应证和禁忌证;干细胞治疗需要筛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此外,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还发现其他一些问题,如依赖现象、违规治疗现象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未来,随着干细胞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细胞水平的治疗将向组织水平的治疗发展.通过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融合发展起来的原位治疗,将是干细胞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干细胞活性成分(细胞因子等)或亚单位(囊泡或外泌体)进行治疗,是今后干细胞治疗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 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春辉;王晓晴;张剑宁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形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造成帕金森病症状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通过脑内移植未分化的多巴胺神经元,替代帕金森病患者坏死的多巴胺神经元,可以使患者症状好转和功能恢复.本文描述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新的临床试验前景,简要讨论和总结这些在动物实验和人体上进行的试验所得到的结论 和新发现,并讨论移植引起的运动障碍、伦理、肿瘤形成等问题,以期解决干细胞移植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糖尿病细胞治疗供体来源的现状

    作者:杨显富;钟明;邓绍平

    1972年Ballinger等[1]首次将分离纯化的胰岛移植到大鼠的体内,给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胰岛移植或产生胰岛素的B细胞替代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能有效控制血糖,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移植相对于胰腺移植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移植物可在体外修饰,也可以反复多次移植[2]。细胞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一样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供体的缺乏。如何解决供体的来源,是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前提[3],现就目前细胞移植供体的来源做一综述。

  • 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刘凯

    背景:肝硬化是长期慢性肝损伤纤维化的结果.目前除了肝移植外尚无其他有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对策.因此,我们研究了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 克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屏障的策略

    作者:何祎;韩明哲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供者来源困难一直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使3/6相合亲属移植成为可能,其中3/6相合亲属可来源于父母、同胞、堂兄妹、表亲之一,几乎能为100%的人群找到供者,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供者来源问题.haplo-HSCT还具有易于取得干细胞以及今后有可能再次采集供者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等优点,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差异性增大,使得克服HLA免疫屏障的难度增加.

  • 突破限制:第16届欧洲器官移植学会年会介绍

    作者:张海明;张骊;蒋文涛

    2013年9月8日至11日,全世界3500多名内科医生、外科医生、保健辅助人员和器官切取小组成员聚集于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奥地利中心”,参加第16届欧洲器官移植学会(ESOT)年会。今年的主题是“突破限制”(Pushing the limit),采用无纸化方式(使用ipad)和Pecha Kucha方式的展示,以及科学项目的内容创新,都是为了配合该主题。4天的会议从边缘的基础科学到具体的临床移植案例,展示了新的移植科学进展,近1400条摘要以海报形式展示。除全体会议和同步会议外,大会还设立了专门的座谈会,会议间歇期有AST、MESOT、欧洲透析移植协会(ERA-EDTA)、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主题会议。大会也设立了技术性会议,如讨论“不同年龄对免疫抑制剂减量的耐受性”或“细胞治疗的秘密”;同时还设立了以突破限制为内容的会议,谈论如“生物标记物:仅适用于实验室吗?”和“排斥的再研究”等话题。本次会议内容涉及移植相关的多个领域。现将与肝脏移植领域有关的问题归纳如下。

  •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作者:

    为规范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低要求。
      本治疗技术管理规范适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 输注供者淋巴细胞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张启科;周红英;陈淑萍;王勇强;王婷

    近我们收治一例年龄为55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住院后因肝功能不好,准备做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术,并行化验与其胞弟HLA配型完全相合,后期因患者肝功能不好,年龄偏大,患者本人不愿行allo-BMT术。我……

  •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履先

    有许多证据表明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后的免疫治疗对治疗白血病(或其它实体瘤)有着重要的作用.1990年Kolb等首先报告应用输入供者的单个核细胞治疗异基因BMT后慢粒白血病复发的病例取得好的效果,以后此类免疫治疗在骨髓移植中也取得肯定的疗效.

  • 干细胞治疗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唐洪怡(综述);李秋平;封志纯(审校)

    围产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存活率明显上升。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使得许多危重新生儿得以存活,但现有临床治疗手段仍不能很好解决所有合并症问题。尤其是随着超早产儿和极早产儿救治存活率的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脑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等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中,窒息导致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仍不鲜见。探寻更好的治疗手段,是目前新生儿学界关注的热点。

  • 脂肪干细胞再生和分化成为胰岛素生成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国(综述);许评(审校)

    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且广泛来源性,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干细胞可转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修复病变胰腺组织,进而治疗糖尿病。此外,干细胞可广泛来源于胚胎组织,成人骨髓,胰腺干细胞和脂肪源性干细胞等。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因其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且微创手术使其较骨髓干细胞来源更为广泛,因此人脂肪组织干细胞有可能替代骨髓干细胞或者胚胎干细胞用于将来糖尿病临床治疗。

  • 自体免疫细胞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展望

    作者:许评;李刚毅

    近年来,有统计认为全球癌症患者年发病率已达1200万,死亡700余万,其中消化道肿瘤约占60%。消化系统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09年的一项统计数据研究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超过10万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五年生存率约50%,而胃癌位居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在亚洲,日本和我国更是胃肠道肿瘤的高发区。目前,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而以肿瘤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肿瘤生物治疗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新型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LAK细胞到 TIL 细胞,再到 DC、CTL、CD3AK、CIK、γδT细胞,科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细胞治疗的类型和效果都有了很大改进。近年来DC-CIK 细胞治疗及γδTcell 经过很多临床研究证实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的首选方案,通过体外诱导,将有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γδTcell与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混合培养,产生一种更强的抗肿瘤效应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新型的免疫细胞能促进IL-12和IFN-γ干扰素的分泌,提高细胞毒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现将自体免疫细胞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脐带血为生命备份

    作者:

    储存脐带血,救人也救己脐带血应用是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针对部分疾病,干细胞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突破药物治疗的新兴疗法.干细胞技术多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二十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将是干细胞治疗的时代.

646 条记录 32/33 页 « 12...2526272829303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