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海南地区疑难交叉配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分析

    作者:陈倩;张志亮;唐秋萍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输血前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海南地区各医院送检的439例疑难配血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439例送检标本中,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32例,阳性率7.29%。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10.19%)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5)。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包括同种特异性抗体13例,自身抗体14例和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5例。各系统疾病中,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比例高,达到78.13%。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贵州地区2013~2015年HIV抗体筛查及确证结果分析

    作者:周雯婧;任智晶;叶震璇;杨廷秀;何玉;张华

    目的:调查贵州地区综合性医院中患者 H IV感染情况,分析 H 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人群特点,为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HIV抗体筛查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胶体金法,确证试验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结果149526例患者确证HIV抗体阳性339例,阳性率为0.23%。HIV感染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8~65岁;职业以农民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较多;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加强高危人群的 HIV检测,广泛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高危行为发生率,对预防和控制HIV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岳阳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变异型调查

    作者:苏湘晖;孙昂;粟玉萍;陈敏;谭涛

    到目前已发现人类有36个血型系统,对临床输血为重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 Rh血型是血型系统中复杂、具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可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输血反应.为了给临床医院提供及时、有效、安全的血液,笔者对2013 -2017年410例初筛为Rh (D )阴性的血液进行确认试验,并对其表型、D变异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进行调查.

  • 孕妇产前抗体筛查检出IgM、IgG抗-E 1例

    作者:张艳;方雪晶;符瑶

    Rh血型的免疫原性强度仅次于ABO血型抗原,在Rh抗原中免疫原性以D为强,E次之[1].临床上以ABO型新生儿溶血病为常见,其次为Rh型新生儿溶血病,但后者临床症状更严重[2-3].血清中天然抗-E或免疫产生IgM、IgG抗-E的患者时有报道,笔者近期在北京血液中心学习期间,发现孕妇产前抗体筛查检出IgM、IgG抗-E1例,具体报道如下.

  • 万州地区人群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罗仪;谭建国;唐海平

    目的:分析万州地区人群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方法用微柱凝胶卡法、试管法等对送检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7091例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419例,阳性率0.89%;检出非特异性抗体199例,占47.50%,检出特异性抗体220例,占52.51%;Rh 系统抗体阳性占20.05%(84/419), MNS 系统抗体阳性占6.92%(29/419);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以有输血史者为多见。结论将不规则抗体检测作为输血前检查的常规项目,有助于避免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 70156例住院输血患者红细胞抗体筛查分析

    作者:戚超;杨民;肖瑞卿;赵树铭;陆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共70 156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抗筛阳性总数为448例,阳性率为0.64%,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有抗-E 29.91%,抗-E+c 7.59%,抗-Lea 5.36%,抗-D 5.13%,自身抗体占28.80%,不确定抗体占15.63%.女性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x2 =32.666,P=1.09×10-8).另外,有妊娠史和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和无输血史患者,且不规则抗体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2和4.95×10-8).结论 性别、妊娠和输血史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显著相关性.而Rh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比例高,其中抗-E的比例比抗-D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 手工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作者:王远杰;刘家瑞;李红梅;冯宁;胡然

    目的 手工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方法 7124 份血样用MPT作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不合血样37份.用LIAT、MPT、酶法和盐水即刻离心法进行抗体筛检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37份MPT交叉配血不合血样中,16份舍ABO系统以外血型抗体,其中以Rh血型系统抗体为常见占40%,冷自身抗体占20%,其余血型抗体所占比例相对较少.21份为非血型抗体所致凝集,其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9份,血小板和白细胞增高7份,人为因素等影响5份.结论 MPT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多数为非血型抗体所致,需注意鉴别.

  • IgG抗-Mur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道

    作者:王芳;黄霞;毛伟;李小红;程磊;秦伟斐

    人类MNs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后被检出的第2个血型系统,复杂程度仅次于Rh系统[1].MNSs血型系统共有43个抗原,其中Miltenberger亚系统是与MNSs系统有关且相对较稀有的一系列血型,有11种不同的低频率抗原,GP.Mur抗原是其中具临床价值的抗原之一,在东方人群中的频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因此,针对Miltenberger系统抗原与抗体的研究在中国临床输血中的意义较大,作者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1例由低效价的IgG抗-Mur抗体引起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66岁,因贫血反复输血,在2011年10月因输血后出现输血反应,遂采集血液标本送至本中心血型实验室进行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 输血前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分析

    作者:王辉;吕相琴;邹宵萌

    目的 探讨红细胞(RBC)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拟行输血治疗的2373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在2373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83例(0.35%),其中12094例男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0.12%),11636例女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8例(0.58%),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80例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9例(0.71%),13950例无输血/妊娠史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4例(0.10%),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41例(49.40%),MNS血型系统19例(22.89%),Lewis血型系统12例(14.46%),P血型系统3例(3.61%);非特性抗体主要为冷抗体患者6例(7.23%),自身抗体患者2例(2.41%);不规则抗体多发生于肿瘤、消化系统出血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论 对临床拟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对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RBC输注无效及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与预防抗体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中的白细胞抗体筛查——国际输血协会粒细胞免疫生物学专题小组的推荐

    作者:ISBT粒细胞免疫生物学专家组;盛琦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由输血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的症状表现而做出的一种临床诊断,并排除输血过量的可能性.在首次描述后不久发现,TRALI与供者体内的白细胞抗体以及较少情况下受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相关.

  • 已证实或可疑血小板同种免疫患者使用HPA-1a/5b阴性血小板浓缩物的临床有效性调查

    作者:Allen DL;Samol J;Benjamin S;杨劲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是由于胎儿存在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母亲血小板未具此抗原,引发的同种免疫反应.重要的不相合抗原是HPA-1a、HPA-5b,分别占引起NAIT的80%和15%.至今,还没有对NAIT的常规产前筛查,HPA分型、血小板特异抗体筛查、临床怀疑NAIT仅基于产后观察到新生儿紫癜或其他一些出血症状.实验室确认诊断NAIT需要几个小时,在一些病例中新生儿产后输注随机血小板有效,但在其余病例中无效,产后的适宜紧急处理是输注相合的血小板.

  • 输血前患者红细胞血型同种抗体筛查与分析

    作者:黎海澜;焦伟;伍焕秀;申卫东

    血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抗体筛查是检查血清或血浆中是否存在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对受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选择缺少相应抗原的相配合的血,避免因为找不到相合的血液给患者输注而延误治疗[1].作者对本院2005年3月~6月间2016例输血前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发现阳性7例,现报道如下.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

    作者:刘红冰;兰炯采;李艳英;杨波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方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46例AIHA患者试管法进行ABO正反定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判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氯喹放散或自身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后,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46例AIHA患者DAT均阳性,IAT阳性患者20例.在20例IAT阳性患者,抗筛阳性者6例(30%),抗体特异性鉴定:抗-E 4例,抗-c 1例,抗-cE 1例.此外,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者18例,IAT阳性者11例,28例ABO血型未受干扰者中,IAT阳性者9例,间抗阳性者比间抗阴性者更容易发生ABO血型鉴定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0,P<0.001).结论 正确判定AIHA患者ABO血型及抗体筛查,选择合适血液输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叶长钦;张弘;陈楚填;李文忠;尹艳丹;方焕仪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多见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群体中,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处理不当易发生严重后果.为加强输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院从2011年起对进行血型检测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现将筛查及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 微柱凝胶卡式法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

    作者:陈丽娟;刘燕明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防止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本院应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有无输血史,妊娠史而需要输血的患者,均常规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将筛查阳性标本分别送北京市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开放实验室和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鉴定,及时准备相配合的血液输注,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间的1 470人次抗体筛查结果以及抗筛阳性患者临床输血情况报道如下.

  • 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的应用

    作者:宋建;彭涛;李翠莹;甘新宇;张利;许教

    ABO血型系统及不规则抗体检测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极其重要的环节,在Lapierre使用凝胶技术进行抗球蛋白试验基础上研发的全自动血型及配血系统实现了检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1].全自动配血系统对ABO亚型、尤其是新生儿弱抗原、弱抗体的检出及交叉配血,敏感度高于传统的试管法,适合于大批量标本的常规检测[2].我科自2009年8月开始采用美国强生Ortho Autouv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以下简称强生Autouve)进行ABO正反定型及Rh(D)血型鉴定、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广西地区部分患者抗-Mur漏检及其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研究

    作者:莫柱宁;阳子骥;罗瑞献;朱春丽;廖湘成;李思娜;李豪;陶晨陈;谢慧琼;黎海澜

    目的 调查广西部分患者抗-Mur漏检频率及其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特点,为指导本地区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2017年本院申请输血患者的病历,收集抗筛阳性患者和其他输血相容性试验中意外发现的抗-Mur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966例患者病历中,抗筛阳性共224例(0.70%),抗筛阴性而意外发现的抗-Mur 16例(0.05%),这些患者均有孕产史和/或输血史,其中2人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广西部分患者抗-Mur漏检频率较高,该抗体的产生与患者多次妊娠和/或输血免疫刺激密切相关,可导致部分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为避免抗-Mur的漏检,保障安全输血,建议本地区抗体筛选细胞中增加GP.Mur表型红细胞.

  • 不明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研究

    作者:何鸣镝;许婷婷;任明;江梦天;沈钢

    目的 调查不明特异性抗体发生频率、研究不明特异性抗体的实验室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实验室所有医院送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情况,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进行分类,并对特异性不明抗体进行追踪复查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医院送检患者中检出抗体772例,其中不明特异性抗体占16.9%(131例),仅比抗-E:25.9%(200例)及温自身抗体:l8.2%(141例)少;131例不明特异性抗体.在抗体鉴定中78%的抗体与谱细胞反应中反应性细胞少于2个,89%的抗体反应强度低于1+;15例在随后的检测中出现新的变化;10例不明特异性抗体消失,1例增强,这其中有4例发展成新的抗体-3例抗-E,1例抗-C.结论 不明特异性抗体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测中很常见,这些抗体呈多样性,可能针对低频抗原、非红细胞抗原或者发展成为有临床意义的特异性抗体.

  • 应用全自动凝聚胺微板法对武汉地区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作者:何鸣镝;林洋;许婷婷;张丽洁;任明;江梦天;沈钢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汉族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频率,分布和滴度特征.方法 应用全自动凝聚胺微板法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于筛查阳性的标本运用抗球试管法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试验针对本地区共计20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抗体筛查,检出不规则抗体42例,阳性检出率为0.21%(男性0.17%,女性0.27%);其中IgM抗体30例,IgG抗体12例:抗-M 15例、抗-P1 6例、抗-E 4例、抗-D 3例、抗-Leb3例、抗-cE 2例、抗-C 1例、抗-Lea1例、抗-Mur 1例;检出抗体效价从1-128皆有覆盖.结论 全自动凝聚胺微板法能有效的检出不同种类、不同效价的抗体,该方法快速、准确,经济、适合推广.

  •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陈倩;张志亮;唐秋萍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本中心2010年1月-2014年6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44 148例,应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球蛋白法筛查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结果 344 148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78例,阳性率0.0227%.女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0.0431%)明显高于男性(0.0129%)(P<0.05).抗体阳性献血者,以18-24岁年龄段人群比率高,达到47.44%.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包括ABO亚型16例,抗-M 9例,抗-D 3例,抗-P11例,抗-Tja 1例,冷自身抗体20例和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28例.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因此加强和重视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工作,对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具有重要意义.

275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