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001 分子营养学(下)
(接上期)3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影响DNA结构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内存在很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不同生物之间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巨大差异.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DNA结构虽然具有很大的同源性,但也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
疫苗安全——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
传染病所引起的残疾和死亡可通过疫苗预防,疫苗预防被认为是在各种公共卫生投入中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人们也注意到还没有一种疫苗完全安全或对所有接种者均能产生保护作用.不同个体的免疫系统有时对疫苗的反应出现差异,免疫接种后不能产生保护作用或出现常见的副作用.
-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探析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32~78岁.120例中90%为原发性高血压,10%为继发性高血压.86例病情控制出院,随访70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通过临床调查分析,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对健康知识需求了解程度有所差异.多次住院患者与刚患高血压患者对其所用药物、饮食、血压、体重对疾病的影响了解不同.所以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个体开展健康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地宣教.
-
洋地黄中毒误诊2例
洋地黄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尽管新的正性肌力药物不断问世,但尚没有任何一种强心药能取代洋地黄的位置,洋地黄类强心苷能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心功能和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已为临床所公认.如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忽略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个体之间的耐受性的不同、用药相对过量、基础心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极易引起洋地黄中毒而出现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心律失常等,其中以神经精神症状易被忽视,我们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曾遇见过多例这样的患者.希望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视.
-
机体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产生的效应常常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间产生的效应不同,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称为个体差异.
-
高血压患者如何科学服药
高血压合理的服药方法是要根据不同个体的血压昼夜节律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这样才能使药效与高血压发生的节律相一致,并能持续稳定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人群基因多态性及相关疾病
个体对外源化合物代谢的差异取决于代谢酶(如CYP450、GSTs)重要基因位点的DNA序列不同(多态性),这些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酶的表达水平、结构、催化能力等方面.因此,影响着不同个体对包括环境污染物在内的外源化合物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易感性.目前,生物转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的易感性是分子毒理学研究热点之一.
-
本期点题:怎样理解"以人为本"和"简约主义"?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其内涵和侧重点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在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时期,"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做到病有所医;当医疗服务资源比较宽松充裕时,"以人为本"就是要提高就医服务环境质量和舒适程度,同时关注到患者群体和医务工作者群体,医院功能环境的流线更简捷,服务设施更齐全,辅助服务更人性化.再上一个层次,"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关注不同群体又要关注特殊的不同个体;从关注人的各种基本生理需求层面因素,上升到同时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层面因素."
-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血清抗-HIV阳性及其与ABO血型关系分析
ABO血型反映不同个体不同内在遗传特性,可影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为探索抗-HIV与ABO血型分布关系,对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某2所劳教所广西籍在押吸毒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2所劳教所广西籍吸毒人员抗-HIV阳性273例,男性225例,女性48例.血清抗-HIV阴性对照人群与血清抗-HIV阳性者源于同一人群.血检证实抗-HIV阴性共1841人,其中男性1104人,女性737人.抗-HIV检测为ELISA法,初筛阳性送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ABO血型常规鉴定.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问题与对策
传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暴露下,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在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基因多态性相关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促进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有关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也已逐步展开并渐深入,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无法与国外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中国人群不同的环境暴露特点和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种族的遗传背景特征.本文主要讨论和分析目前基因多态性在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希望能对将来的研究有所裨益.
-
环境流行病学: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研究
一、环境流行病学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根据美国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对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1],环境流行病学并不是证实特定环境因素是否为某一疾病或健康效应的病因,而是证实特定环境因素与一个或多个特定健康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总之,环境流行病学是研究个体的居住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而非个体的个性或者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环境流行病学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①暴露于环境有害因素的人群很大;②环境暴露为低浓度混合暴露,且在肿瘤和其他慢性病的研究中,暴露可能发生在很久以前;③所研究的暴露通常是非自愿暴露,例如空气污染和环境中的烟草烟雾,而且在一个地区内不同个体的暴露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别[2];④环境有害因素暴露所致的疾病相对危险度增加很低,一般小于1.5[1];⑤环境有害因素可以通过长期、间接地影响区域或全球的生态系统而影响健康,这是环境因素所特有的,也刚刚为环境流行病学家所重视[3].由于上述特点,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大的困难是非生物性因素的健康效应不是单一的,同样,一个效应通常与多个有害因素有关[4].因此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这些挑战中重要的有暴露评价、健康效应终点和潜在的偏倚[5].
-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Rsa Ⅰ/Pst Ⅰ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肺癌是一种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1].暴露相同的环境因素,其结局不尽相同,说明不同个体对环境致癌物具有不同的易感性.代谢酶的多态性影响个体对肺癌的易感性,有报道称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基因CYP2E1 Rsa Ⅰ/Pst Ⅰ变异对中国人肺癌发生起保护作用,携带c1/c2或c2/c2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与c1/c1个体相比明显降低[2-4].
-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其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表现为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近年来,MS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不同个体和群体中,MS的组分又表现出复杂多样性,具体到怎样的组合才是MS,迄今看法各异,目前广泛推荐使用的几个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2].由于定义的不同,导致MS患病率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现对目前常用几种MS定义的异同及其患病率情况分析如下.
-
噪声性耳聋易感基因研究的进展
噪声性耳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常见的职业疾患.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噪声暴露下不同个体NIHL严重程度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说明NIHL存在个体易感性差异.一般认为NIHL易感性与遗传有关,近年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一些与NIHL易感性相关的基因改变.然而整体而言NIHL易感基因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笔者回顾近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及相应策略进行初步分析,现综述如下.
-
不同年龄药膳各异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有治疗作用的膳食,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即“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药膳对机体益处很多,不同个体怎样使用药膳呢?
-
经皮穴位电刺激诱发的大脑fMRI信号与镇痛的关系
针刺主要是通过激发内源性阿片达到镇痛的目的.不同个体针刺镇痛效果的差异,与胆囊收缩素(CCK)等抗阿片物质的个体水平有关,那么,CCK是通过何种通路来影响针刺镇痛的呢?我们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两种频率(2 Hz,100 Hz)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模拟针灸的不同手法,其优点是镇痛效果肯定,刺激参数可以量化.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脑内神经通路分别介导低频和高频TEAS镇痛,中脑、丘脑和下丘脑的某些核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小细胞癌(SCLC)及非小细胞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80%~ 85%.2008年肺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17%)和病死率(23%)已跃居所有恶性肿瘤榜首[1].2010年美国新发肺癌有22万,超过15万人死于肺癌[2].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肺癌的病死率增长速度快[3].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各个地区、不同人种有很大差异,提示遗传或变异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人体中99.9%的基因在不同个体中是一样的,仅存在0.1%的差异,这些差异大部分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目前,随着肺癌SNP的单体型图谱构建完成和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肺癌遗传个体化研究成为了可能,这为将来肺癌患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技术条件.
-
药物基因组学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现代药学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涉及感染发作的急症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病症的药物治疗.临床对于确诊的疾病,医生往往根据患者病症给予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却表现出同一药物对患有相同病症的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部分患者服用药物后,药物可能没起到任何作用;部分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还有一些患者服用药物后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危及生命.近来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多态性是造成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性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1-2].药物代谢与转运酶的个体遗传差异导致个体对药物不吸收、无法激活前药活性及对活性药物的代谢缓慢等不同的治疗效果,由此推动了“药物基因组学”迅速发展.
-
锌的营养诊断指标
锌缺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共营养问题,在人群中有可能存在较多的边缘性锌缺乏,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找到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简单适用的评价人体锌营养状况的指标.流行病学通常使用人群平均血浆锌含量作为评价群体锌营养的指标,但这种指标并不特异.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种既能反映不同人群之间也能反映不同个体锌状况的敏感指标[1].现将常用锌营养指标综述如下.
-
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在产前母乳喂养宣教中的临床比较
量化健康教育即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每天对每个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随机健康教育即护士事前没有周密的教育计划,凭经验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