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暴发的调查报告
1999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我县新店乡三角树村三角树、赖石堡两个村民组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暴发,共发病69例,罹患率22.5%(69/307).症状极似霍乱,经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为产毒型大肠杆菌(ETEC)所致,经过及时处理,疫情在8月上旬得到控制.
-
食品工业用红曲菌株产桔青霉素能力的研究
为筛选出低产或不产桔青霉素的红曲霉菌株,选用35株食品发酵工业用红曲霉,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桔青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均产桔青霉素,30个株菌(85.71%)在液体培养基上产毒;两种培养基上的产毒范围分别为0.28~2458.80mg/kg和0.09~55.65 mg/kg,毒素产量均数分别为201.60mg/kg和11.99 mg/kg,中位数分别为61.99mg/kg和3.51mg/kg,同一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产桔青霉素能力高于液体培养基.色价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的色素产量也高于液体培养基(3~509倍,平均93倍).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在大米培养基上色素产量高(1134U/g)而桔青霉素产量较低、适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用的红曲霉菌株.研究结果提示,用于生产食品或保健食品的红曲菌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生产厂家、菌种保藏单位使用和保藏的菌种进行产桔青霉素能力调查,对红曲发酵产品中桔青霉素污染水平进行监测,建立我国红曲制品中桔青霉素的限量标准迫在眉睫.
-
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真菌污染及产毒中的应用
食品中真菌及真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利用预测微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食品中真菌生长及毒素产生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达到控制食品中真菌及其毒素污染,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等目的.文章介绍了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食品真菌生长和毒素产生中的应用情况.
-
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真菌生长及产毒研究中的应用
真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是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环境因素对真菌生长和产毒影响的预测微生物学探讨,建立回归线性方程和预测模型,可随时了解食品中真菌的活动状况,对预测真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和食物中毒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介绍了预测微生物模型在食品真菌生长及产毒研究中的应用.
-
湖南省腹泻病人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的调查
国际上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为五类: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H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ggEC)[1,2].
-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病性霍乱弧菌
本研究分别针对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ompW)和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设计引物,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可准确地将产毒霍乱弧菌与非产毒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加以鉴别.
-
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
目的:研究产毒幽门螺杆菌(Hp ylori)的浓缩培养上清液(CCS)对小鼠胃黏膜的致病作用及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三九胃泰对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6只健康♂ 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 A组、Ⅱ B组)、硫糖铝保护组(Ⅲ A组、Ⅲ B组)、三九胃泰保护组(Ⅳ A组、Ⅳ B组),其中A组为小剂量毒素组,B组为大剂量毒素组.分别用硫糖铝和三九胃泰提前给小鼠灌胃,其后用不同剂量的产毒Hpylori菌株(NCTCll637)的CCS灌胃致急性胃黏膜损伤,然后在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积分(EDS),以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药物的预防保护效果.结果:产毒Hpylori的CCS可以对小鼠胃黏膜产生明显的损害,包括空泡变性、腺体排列紊乱以及糜烂、溃疡形成,但炎症反应不明显.在超微结构水平,Hpylori的CCS引起细胞间隙增宽、空泡变性、细胞质肿胀、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微绒毛排列紊乱及脱落、吞噬溶酶体增多等改变.小剂量毒素引起的损害不如大剂量毒素引起的损害严重.Ⅰ,ⅡA,ⅡB,ⅢA,ⅢB,ⅣA,ⅣB各组的胃黏膜损伤积分依次为1.13±0.35,2.25±0.46,3.63±0.52,1.25±0.46,1.75±0.71,1.50±0.53,1.63±0.74;单纯损伤组(ⅡA,ⅡB)与生理盐水组(Ⅰ组)比较,胃黏膜损伤明显(P<0.01);硫糖铝保护组(ⅢA,ⅢB)、三九胃泰保护组(Ⅳ A,ⅣB)与单纯损伤组(ⅡA,ⅡB)比较,不论小剂量毒素组,还是大剂量毒素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均减轻,损伤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H pylori的细胞毒素对鼠胃黏膜上皮细胞损害起重要作用,但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三九胃泰对不同浓度Hp pylori培养上清液所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
大黄与毒
"毒"指毒物、毒害、疫毒.作为中医术语,还有三种解释:其一,属病因之一.疮疡发病中,常见的病因有火毒、热毒.虫兽咬伤而感受邪毒的如蛇毒、狂犬毒、疫畜毒.先天禀赋不耐接触某物而受害之毒如漆毒、沥青毒等;其二,病证名.
-
不同条件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
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温度、pH和培养时间对黄绿青霉菌(PCV)产毒的影响.方法用察氏培养基在不同温度、pH和培养时间条件下培养黄绿青霉菌,提取黄绿青霉素(CI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毒素含量.结果黄绿青霉菌在高温(30℃)和低温(8℃)条件下均可产毒,且无明显差异(产毒量为222.36~231.02μg/g培养基);但在变温条件下产毒量剧增(产毒量为532.16 μg/g培养基);酸性条件可有效抑制黄绿青霉菌产毒(产毒量为161.86μg/g培养基);培养10d左右产毒量高,此后,CIT可因氧化降解而含量减少.结论变温条件有利于黄绿青霉菌产毒;而酸性条件可抑制产毒;黄绿青霉菌培养10 d左右时产毒量高.
关键词: 黄绿青霉菌 黄绿青霉素(CIT) 产毒 -
禾谷镰刀菌产毒影响因子预测微生物学筛选
目的 对可能影响禾谷镰刀菌产毒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为不同自然条件下预测禾谷镰刀菌的产毒情况和粮食防霉提供实验手段.方法 以禾谷镰刀菌为材料,以玉米、小麦和大米为基质,对影响禾谷镰刀菌产毒的重要因素变量(温度、通气量、水分含量、pH值、光照、培养基量、基质成分、培养时间等)进行筛选,构建L18-Hunter和Plackett-Burman模型(PB模型).结果 L18-Hunter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3株禾谷镰刀菌受试菌株中仅菌株3.4522产3-A-DON、15-A-DON以及毒素总量的模型拟合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系数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和培养时间是影响禾谷镰刀菌3.4522产3-A-DON、15-A-DON及毒素总量的关键因子;PB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毒素总量的绝对值以及DON、玉米赤霉烯酮(ZEN)、DON及其衍生物、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及毒素总量浓度的对数值而言,该模型显著(P值分别为0.034 5、0.014 8、0.002 2、0.002 9、0.006 8、0.006 7和0.000 6),模型R2分别为0.812 4、0.861 6、0.928 7、0.921 6、0.894 5、0.895 1和0.954 3,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培养时间、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是影响禾谷镰刀菌3.452 2产毒的关键因子.结论 培养时间、一定范围内(20% ~50%)的水分含量、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是影响禾谷镰刀菌产毒的关键因子.
-
粮食中霉菌数量与产毒含量关系的探讨
霉菌毒素主要是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引起人畜中毒,因此霉菌毒素的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对霉菌毒素在致病性、化学结构及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深的研究.本文对常见的几种霉菌及其毒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便在防霉去毒工作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及对策,并对制定粮食中霉素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
粮食的不同状态对T-2毒素生成的影响
大量的观察发现,粉状粮与粒状粮中T-2毒素含量有明显差异[1,2],粉状粮如玉米粉,面粉中T-2毒素污染阳性率高、含量大,粒状粮玉米粒、大米、小米中T-2毒素污染阳性率低、含量小.粉状粮和粒状粮T-2毒素含量的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制粉这一过程,有报告认为,制粉过程类同于人工接种,这一过程可使粮食与镰刀菌充分混合,因而适宜其大量产毒[3].但未见有系统的实验观察.
-
培养基氨基氮/总氮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
目的 分析培养基氨基氮(amino nitrogen,AN)/总氮(total nitrogen,TN)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制备方式的动物源性氮源,在TN相同且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按AN/TN目标值0.25、0.35、0.55配制培养基,用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培养,分析不同AN/TN值与产毒的关系.结果 不同AN/TN值与产毒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高度负相关(r=-0.85,P<0.001).当AN/TN值在0.25~0.55范围内升高时,产毒呈下降趋势.AN/TN值为0.25时,产毒高,平均值达105.5 Lf/mL.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基AN/TN值有利于产毒.
-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的表型及基因型特性
2006年上海市从黄浦江水样中检测出一株霍乱肠毒素(CT)阴性的O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表型及基因型做了系统的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市售牛肉中检出不产毒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因其引起出血性肠炎而得名,O157:H7是主要的血清型之一.O157:H7是一种较新的致病菌,除出血性肠炎外还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甚至死亡[1].该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动物是其主要的宿主.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爆发的出血性肠炎(HC)中分离到病原菌以来,在北欧、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发生过多次流行,我国于1986年首次发现O157:H7感染患者.我们于2003年在对上海市黄浦区市售家禽家畜肉类的O157:H7监测中分离到该菌.
-
自制毒瓜子吃傻贪吃儿子
做为零食的黑瓜子,竟然吃傻一名9岁男孩,更想不到的是罪魁祸首,居然是孩子的父亲!几年前,男孩父亲自产毒瓜子,自己不吃可儿子不断地偷吃,由于毒瓜子是用明矾、工业盐、泔水油、石蜡等加工的,结果聪明伶俐的儿子变成了痴呆.日前,这位曾经自制毒瓜子的父亲,边倾诉边自责、自曝内幕,是为了警告同样干这一行当的人,千万别害人害己.
-
展青霉素产生菌产毒性能研究
展青霉素是一种有毒的真菌代谢产物,它是一种神经毒物,且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1、2].能产生展青霉素的菌有扩张青霉、展青霉、棒型青霉、土壤青霉、新西兰青霉、石状青霉、磷辞嗝埂⒚妨智嗝埂⒃不∏嗝埂⒉魄嗝埂⑤涞厍嗝埂羟埂⒕薮笄埂⑼燎购脱┌姿恳旅构?个属16种[3].我们选择了比较常见的扩张青霉、展青霉、圆弧青霉、产黄青霉、蒌地霉、棒曲霉、巨大曲霉、土曲霉共8种49株进行了产展青霉素的测定,以了解他们的产毒性能.
-
巧克力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及产毒情况观察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常见报道.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发热为主.从不洁的牛奶、饮料、奶粉中,常能分离到该菌.本实验室从送检的巧克力中分离到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我们把巧克力分成二份,分别放在冷藏(0~4℃)和冷冻(-18~-16C)条件下,每隔1个月进行检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活及产毒情况.从我们连续检测18个月的结果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论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均存活和产毒,这应充分引起食品卫生管理者的重视.
-
湖北省主粮中伏马菌素及其产毒真菌污染状况调查
伏马菌素(FB1)为水溶性真菌毒素,对热稳定,主要由串珠镰刀菌及其交孢变种污染农作物而产生,其促癌性和致癌性已在大白鼠中得到证实,通过对湖北省3种主粮中串珠镰刀菌和FB1污染调查,了解全省主粮中FB1及串珠镰刀菌的污染状况,为农作物在生长、收获和储存过程中霉菌及其毒素产生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别把消毒液变成“毒液”
想要打造一尘不染的温馨小家,并不是花了时间和金钱、出了蛮力就可以轻松实现的,如果不注意清洁方法,还会危及健康.那么,哪些错误用法会让家庭常用的消毒液变成"毒液"?日常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84消毒液遇到"酸剂"就产毒这年头,搞个家务、做个卫生,也得懂些化学知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