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阳益气护卫汤预防哮喘发作的临床研究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的主要因素.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EOS激活后释放对呼吸道上皮具有直接损伤作用的毒性蛋白,是造成气道炎症(AAI),导致气道高反应(AHR),诱发和加重哮喘的重要物质.ECP水平的变化能直接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情况.为了预防哮喘发作,洪广祥教授创制了温阳益气护卫法,笔者对29例患者在服用温阳益气护卫汤前及1个疗程后的证候表现、气道反应性、诱导痰中EOS计数、ECP的含量以及疗程结束后1月内哮喘有关症状与上年同期比较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观察报告如下.
-
COPD稳定期的中医诊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难根治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回顾近年来中医各家对COPD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中医对本病稳定期的治疗有其独特优势,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急性发作提供借鉴.
-
碳酸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中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碳酸锂有明显抑制躁狂症的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治疗剂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也有预防发作的作用,也用于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然而,近年来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注[1].
-
偏头痛与癫痫关系的新进展
偏头痛和癫痫是两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临床学家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了,它们的发作特点、发作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1)都是具有多种发作表现形式的反复发作性疾病;(2)具有相似的发作危险因子,如女性生理周期变化、天气变化、情绪异常、吸烟、饮酒及睡眠障碍等危险因子;(3)都可经过一典型的过程,主要指前驱期、先兆期、发作期和发作后期;(4)均可有自限性,但癫痫持续时间短暂,多在数分钟,而偏头痛发作时间多较长,约数小时至数天;(5)癫痫发作后可以出现偏头痛样的头痛,偏头痛先兆期可出现癫痫样发作的抽搐,二者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或者相继发生;(6)它们的发作频率和发作严重程度均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增加;(7)二者存在共病关系,即癫痫人群中偏头痛发病率和偏头痛人群中癫痫发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中患一种病症的发病率;(8)都可通过应用某些抗癫痫药物而得到预防发作.本文将围绕偏头痛与癫痫在机制方面的联系以l及抗癫痫药物对偏头痛治疗方面等进展进行一简要的综述.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心房颤动及预激综合征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心房颤动比较多见,但同时合并有预激综合征则相对少见,心房颤动并预激综合征为心血管科急症,常可导致快速的心室率,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者可导致心室颤动,甚至死亡.因此控制心室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乃为处理该急症的当务之急,有药物及射频治疗,但多为药物控制及预防发作.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颤动及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治疗国内报道不多,近日我院成功为1例该类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Kleine-Levine综合征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13岁,反复发作性嗜睡5个月入院.患者5个月前患"感冒",低热2 d,伴鼻塞、流涕、咳嗽、嗜睡,持续1周后症状消失.此后患者嗜睡症状每月发作,每次持续1周左右,发作前几日即觉困倦,发作时伴有颜面充血、大汗,发作后急躁、易怒.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头颅核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多导睡眠图检查示睡眠潜伏期及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均缩短,REM偏少.诊断:Kleine-Levine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给予盐酸哌甲酯30 mg/d,卡马西平0.3 mg/d,分3次口服,预防发作.至今半年未再出现.
-
《中国药典》2010年版碳酸锂缓释片释放度的探讨
碳酸锂片是治疗躁狂症的国家基本药物,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作用。碳酸锂片剂除了普通制剂外,还有缓释制剂。目前,碳酸锂缓释片在国内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故对治疗用量需要严密监测[1]。因此,合理的体外释放度实验方法对于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
碘帕醇注射液致死亡1例
病例:患者,男,62岁.以"劳累时胸闷、气短、咽部干痛4个月,上述症状呈阵发性;每次持续8~10分钟,休息可缓解,口服阿斯匹林、美托洛尔等无预防发作效果"为主诉于2010年3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8℃,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1/75mmHg(1mmHg=0.133kPa).心浊音界正常,心律规整,P2>A2,心尖部及胸骨旁左3~4肋间SM2/6,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
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并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效果评价
目的: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并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住院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34例和在护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的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后发作及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对预防发作及预后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心房颤动机制及其射频消融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对其机制尚认识不足,缺乏合适的根治方法,房颤可明显增加病人栓塞并发症和病死率.药物虽能转复房颤,但可增加死亡率,且预防发作药物疗效有限.外科迷宫手术虽然是临床上人们尤为关注的课题.相对疗效较好,但创伤大,并发症较多,病人难以接受.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迷宫消融术心房划线较多,操作复杂,并发症高而限制了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实验性房颤模型的制作、房颤发生机制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上的精炼房颤射频消融术,使其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合理应用
变态反应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可出现皮疹、药热、哮喘等异常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致死.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变态反应病的治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迅速缓解急性症状;二是预防发作,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抗变态反应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在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慢性原发性头痛
头痛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约有40%的人群一生中会体验过比较严重的头痛.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中约占50%.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按照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诊断标准规范了头痛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1,2],其中对慢性原发性头痛中的偏头痛患者分别给予预防发作和发作期的药物止痛治疗;对紧张型头痛者给予肌肉松弛治疗;对慢性原发性头痛者给予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持续不能缓解的慢性原发性头痛症状反复就诊,重复接受头部CT、MRI或MRA,甚至脑血管造影检查,所有这些检查方法均未能发现导致患者头痛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器质性病变.临床常用的镇痛和对症治疗亦不能使患者的头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有关的精神和心理障碍量表筛查,发现这些患者均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其中部分为镇痛和精神药物依赖或滥用者.因此,国外文献提出了"头痛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观点,其中偏头痛患者发生情感障碍的比例较普通人群高3倍[3],应该引起神经内科同道的关注.
-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因此,能够预防发作或发作时尽快缓解疼痛的药物都具有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心肌需氧与供氧平衡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类: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以上三类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哮喘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指导
我科自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加强了对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工作,在哮喘病人的护理和预防发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介绍如下.
-
哮喘患儿健康教育之我见
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组织、嗜酸细胞和T淋巴组织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也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受感染、气候、心理和患儿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经积极治疗和预防,半数患儿到成年以前可完全缓解.我科自实施整体护理以来,扩大了对哮喘患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在哮喘患儿的护理和预防发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穴位敷贴法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持续炎症反应,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喘息、胸闷、气促、咳嗽和带有哮喘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多见于1岁~6岁小儿,大多在3岁以内起病.儿童哮喘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本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重点在于预防发作和减少复发,增强机体的抵抗力[1].西医主要采取抗生素及激素等进行抗炎、止咳治疗,有效控制急性哮喘发作症状.我科自2004年开始,在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 "冬病夏治"的思想指导下,在发病相对较少的夏季(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支气管哮喘患儿预防发作的社区家庭干预
哮喘发病约有半数在 12岁以前发病 , 做好小儿支气管哮喘预防发作的社区家庭护理 , 消除其中的某些诱发因素 , 以减少复发次数 , 减轻患儿的痛苦 , 显得尤为重要 . 1 对象与方法 本科自 1998年 1月~ 2000年 1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 30例 , 男 20例 , 女 10例 , 年龄 6个月~ 12岁 , 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 .
-
预激综合征并发反复性心动过速误诊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反复心悸,胸闷5年.既往发作时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曾长期口服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不能预防发作.于1998年9月休息时突然感心悸不适,胸闷并头晕,黑蒙继而晕倒,约20分钟后入院.查体神志清,T 36.5℃,P 210/min,Bp 12/8 kPa.急查心电图示:心室率210次/min,可见连续出现宽QRS,之间不能辩认出明确的P波,诊断为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急用利多卡因100 mg加10%葡萄糖20 m1静注,继之连续用利多卡因400 mg加10%葡萄糖500ml静滴,3小时后复查心电图示:心率214/min,仍可见连续出现宽QRS并发室内差异传导,某些导联有时可见逆行P波,并与QRS组成P'-QRS-P'-QRS-P波组,P'-R间期长短不一,未发现预激波,诊断为反复性心动过速,并室内差异传导.次日仍给予利多卡因800 mg加10%葡萄糖分2次静滴,后心电图示:以上心电图改变消失,可见明显P波,P-R间期0.8 s,有预激波,多数导联有继发性ST-T改变,心前导联心电主波向上,为A型预激综合征(WPW),患者自觉症状消失.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79例临床疗效分析
近10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各种药物不能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 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5年2月至1999年11月共治疗479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479例均为口服抗心律失常药不能预防发作的心律失常患者。1例 合并主动脉瓣狭窄。经临床、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147例[男51例,女9 6例,平均年龄(56±15)岁];房室旁路262例[男144例,女118例,平均年龄(42.3±15 .9)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15例[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3±16.4)岁]; 心房扑动(房扑)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6.6±16.2)岁];心房颤动(房颤)3例 [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52.0±11.3)岁];顽固性室性期前收缩(早搏)17例[男4 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3±15.0)岁];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8例[男14例, 女4例,平均年龄(46.3±15.0)岁]。射频消融前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以上,并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1.2 术前准备 禁食4 h,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冠状窦)、高位右心房、右心 室和希氏束电极导管,行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点。明确诊断后决定是否行射频 消融。1.3 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抑郁效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治疗抑郁和焦虑的作用,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也取得很好的效果[1],而且还对伴发的妄想、幻觉有效[2],因此,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有利于抑郁、躁狂症状的消失,而且还可以预防发作、中断转相。1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1.1 氯氮平: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近期和远期的自杀率都明显少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主要与氯氮平减少抑郁、明显缓解精神病理学和改善认知功能有关[3]。Melzter的研究发现,自杀的成功率降低85%,提示氯氮平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