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90%~100%有Hp感染,而胃溃疡50%~70%有Hp感染,根除Hp后可使溃疡愈合,并使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1].雷贝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H+-K+-ATP酶部分可逆地结合,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我院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三联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110例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成功根除HP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上慢性活动性炎症会得到明显改善;对HP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因此若伴有HP感染,则应进行HP根除治疗.笔者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运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三联疗法根除HP 110例,并与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胶囊、甲硝唑片三联疗法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沙利度胺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干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在许多国家,糖尿病足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原因[1].本研究旨在观察沙利度胺在促进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方面是否有效.
-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胃黏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近年研究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导致胃黏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增强有关[1].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并使慢性胃炎炎症消退[2],但其确切机制不清.为进一步探讨Hp在慢性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Hp及ICAM-1的关系,我们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胞ICAM-1表达进行了研究,试图了解Hp感染和ICAM-1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
乙胺丁醇致口唇溃疡1例
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半年,胸痛1月就诊本院,胸片示:Ⅲ(上中下)/(上中下)(渗出).予链霉素1克、异烟肼0.3克、利福平0.45克、吡嗪酰胺1.5克,每日一次抗痨,3周后症状逐渐缓解.3个月后停链霉素,改用乙胺丁醇0.75克每日一次,服药10天下唇出现溃疡,查见下唇有3个大小不等溃疡面,大者约0.6cm×0.8cm,予多种维生素、息斯敏、病毒灵等口服,溃疡面涂2%碘甘油,溃疡无好转,考虑为乙胺丁醇所致,停服乙胺丁醇,未再做其他处理,1周后溃疡愈合.复用乙胺丁醇,口唇黏膜再次出现溃疡,停服后溃疡又愈合.证实口唇溃疡为乙胺丁醇所致.
-
消化性溃疡患者家庭自我护理的指导
消化性溃疡是世界性分布的常见病,估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曾患此病[1].其病程迁延,治愈后容易复发.40%~8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初次治愈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2],一半至2/3的胃溃疡患者在溃疡愈合后的2年内复发[3].反复的发作可促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大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因此对患者而言,重要的是预防疾病的复发,而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也正是本病的难点之所在.
-
综合全面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全面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10例小儿手足口病伴溃疡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人,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综合全面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满意程度、溃疡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全面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手足口病患儿溃疡的愈合时间,缓解患儿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手术后的吻合口,或空肠、回肠美克尔憩室,通常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典型溃疡病以规律性、周期性发作和反复发生为特点.由于目前抑酸药物及黏膜保护药物研究的进展,使大多数病人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如何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并减少溃疡并发症的发生,仍然是目前临床医生关心的主要问题.
-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当前不断涌现的抑酸药物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下,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已非难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常见的病因,95%以上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与这两者有关[1].
-
局部点刺放血治疗口腔溃疡
治疗96例,其中男39例,女57例;年龄小21岁,大68岁;病程短1天,长7天.治法:患者取坐位,张口暴露溃疡面,三棱针及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右手持针对准溃疡处快速刺入0.2~0.3 cm,立即退出,局部出血2~3滴.刺血后停用一切药物.结果:本组96例患者经1次治疗全部痊愈(3天内溃疡愈合,疼痛消失,6个月无复发).体会: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而发.<圣济总录>云:"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疏通局部壅滞之气血,达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瘀血去、新血生的目的,所以溃疡愈合.本疗法简单易行,易于操作,见效快,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针刺血海促进小腿皮肤溃疡愈合75例
我科自1990~1999年对75例小腿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针刺血海穴以促进溃疡愈合进行疗效观察,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对收治的150例患者184个溃疡面,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96个溃疡面,男41例,女34例;年龄16~81岁,平均36岁;病程12~120天,平均26天.外伤性溃疡28例,烫伤溃疡26例,静脉曲张性溃疡12例,红斑狼疮性溃疡1例,糖尿病溃疡6例,脉管炎溃疡2例.左小腿42个,右小腿54个.溃疡面积2~4 cm222个,4~6 cm236个,6~8cm218个,8~10 cm211个,10 cm2以上9个.
-
意识调整反馈法联合疏肝理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
消化性溃疡是人群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笔者认为,意识调整反馈与疏肝理脾法联合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有抗复发作用.近4年来,笔者采用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复方溃疡膜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口腔粘膜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不低于10%[1].病患不大,但极为痛苦,症状持续时间长,经久不愈,影响进食及舌自主活动.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特效疗法少,多以口腔局部涂、擦、喷雾等,以至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常被唾液稀释或咽下,效果往往不好.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及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进行筛选,优化组方,并根据药物所含有效成分进行科学提取,配以成膜材料,制成"复方溃疡膜".在缓解疼痛、收敛、生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唐汉钧教授祛瘀生肌学术思想浅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教授唐汉钧师承己故上海外科名医顾伯华教授,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工作30多年,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主持国家、部、市级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皮肤溃疡愈合理论及治疗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提倡"祛瘀生肌”.笔者有幸在唐汉钧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和科研工作,浅得其学术思想之一斑,本文拟就"祛瘀生肌”学术思想作如下介绍.
-
微波热疗加肌肤生外敷治疗——小腿大面积溃疡一例
小腿前部由于皮肤移动性小,血液供应差,损伤后愈合较慢.一旦感染形成溃疡愈合更为困难.我科收治一例小腿前区大面积溃疡患者,经微波热疗加肌肤生外敷治疗月余,创面痊愈,现报告如下:
-
中药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以出芽方式生长、形成新血管系统,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的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信号之间平衡的严密调控,平衡失控,可产生血管生成性疾病(1),例如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有血管的持续生长,这些基本上都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而血管生成不良,也不能产生很好的应答,如创伤愈合、溃疡愈合、骨伤愈合、微循环障碍等,直接影响病症的治疗.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治疗疾病有以下优点:针对已经启动的新生血管,故具有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病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不同于西医的特殊性,并在这些病症的治疗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开发与血管生成相关的中药新药,在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及中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温阳法治愈咽部溃疡1例
王某某,男,30岁,2000年3月8日初诊.患者1周前突发咽部溃疡,吞咽食物时疼痛,曾服维生素C、维生素B2、华素片等,疗效不显,再服栀子清火丸、知柏地黄丸亦无效,且疼痛加重.症见:咽痛,吞咽不利,口干喜热饮,纳可,大便不爽稀薄,每日1~2次,小便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缓.查:左侧咽后壁见一花生粒大小溃疡,其周围不红,扁桃体不大.患者素体脾弱,每以立春后大便即薄,立夏后自愈.综观脉证,四诊合参,为脾肾阳虚,阴寒格阳,浮阳上越,痹于咽喉.治以温阳健脾,引火归原.处方:熟附子6g,肉桂6g,党参10g,生黄芪15g,白术12g,陈皮10g,生甘草6g,金银花10g,连翘10g,射干6g,僵蚕10g,半夏10g,薄荷(后下)6g,3剂,水煎服.3月11日复诊:自述咽痛消失,仅觉吞咽不利,大便成形,每日1次.查:咽后壁溃疡面明显缩小,如绿豆大小,其周围充血明显.原方继服2剂,溃疡愈合.
-
胃炎饮对胃溃疡模型大鼠溃疡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炎饮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胃炎饮高剂量组、胃炎饮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冰醋酸腐蚀法建立胃溃疡大鼠模型,造模3天后,胃炎饮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服浓度为2.14、1.07 g/ml的胃炎饮方药液10 ml/kg,奥美拉唑组灌服0.368 mg/ml的奥美拉唑药液10 ml/kg,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治疗14天后,肉眼观察胃壁冰醋酸腐蚀处大体形态,测量、计算胃黏膜溃疡面积及溃疡抑制率,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表达. 结果 模型组、胃炎饮高、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分别为(26.8±9.99) mm2、(10.0±4.62)mm2 (19.5±6.02) mm2、(17.5±6.18)mm2,各用药组溃疡面积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 <0.05或P<0.01),且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胃炎饮低剂量组与奥美拉唑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GF、VEGF表达的平均光度值显著升高,平均灰度值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平均光度值显著升高,平均灰度值显著下降(P <0.05或P<0.01),且胃炎饮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胃炎饮低剂量组与奥美拉唑组(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GFmRNA、VEGF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EGF mRNA、V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且胃炎饮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与胃炎饮低剂量组(P<0.05或P<0.01).结论 胃炎饮可能通过提高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胃黏膜修复及溃疡愈合.
-
生肌膏换药频次对兔慢性溃疡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肌膏治疗慢性溃疡的佳换药频次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溃疡模型后分为1天换药组、2天换药组、3天换药组,每组10只.1天换药组予生肌膏每天1次换药,2天换药组每2天换药1次,3天换药组每3天换药1次,共6天.观察各组伤口分泌物重量及白细胞介素1 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含量,以及伤口终愈合时间. 结果 1天换药组伤口6天分泌物总量、第6天时单位面积分泌物重量多且IL-1β水平高,第6天时2天换药组TGF-β1水平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天换药组愈合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肌膏佳换药频次为每2天1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分泌物TGF-β1含量有关.
-
鹿角霜治疗胃溃疡
笔者受阳和汤用鹿角胶治疗外科阴疮的的启示,加鹿角霜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经多年临床应用,收到较好疗效.鹿角霜补力不如鹿角胶,但不滋腻,其通利血脉、收敛作用强.这一功效可能有增强免疫力,改善胃部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举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