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酮ⅡA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60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41~57(49.53±4.3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连续治疗15 d.正常组于入组时、心衰患者于入院当天和治疗15 d后检测一氧化氮(N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酮-前列环素F1a(6-keto-PGF1a)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O、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NO、NT-proBNP下降,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组NO与LVEF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keto-PGF1a均升高,vWF降低,而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正常组6-keto-PGF1a以及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更显著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根治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根治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三联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0月~2013年2月大庆龙南医院院心内科住院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根治Hp三联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疗程为7天,研究期为6个月。研究对象在试验前后检测血脂、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并通过肱动脉内径变化S1进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TXB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C:(4.98±1.20) mmol/L vs.(5.43±1.87)mmol/L;TXB2:(240±41)pg/ml vs.(282±66)pg/ml],6-keto-PGF1α、CI明显升高[6-keto-PGF1α:(299±69)pg/ml vs.(217±64)pg/ml;S1:(7.86±0.39)% vs.(4.87±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Hp三联疗法可改善合并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X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10 d,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运动负荷试验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中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及选择素-E(Es)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胸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vs.73.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vs.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运动负荷试验中运动总时间分别为(486.9±83.0)s vs.(438.3±85.6)s;从运动开始至ST段压低1 mm的时间分别为(351.9±69.2)s vs.(310.7±79.2)s,观察组患者运动负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ET-1、TM、E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1水平分别为(54.58±7.95)ng/L vs.(76.21±1.78)ng/L;TM水平分别为(7.01±1.49)μg/L vs.(11.10±1.68)μg/L;Es水平分别为(7.50±2.71)ng/mL vs.(10.71±3.56)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SX患者血清ET-1、TM及Es水平。
-
冠心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2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患者158例作为冠心病组,另纳入CAG检查结果阴性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肝脏彩超结果及饮酒情况比较两组NAFLD发病率。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n=158)及非NAFLD组(n=142),观察NAFLD组及非NAFLD组间病变血管数以及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差异,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O)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内皮素(ET)水平,比较两组NO和ET的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组NAFLD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58.2% vs.36.6%),NAFLD患者冠脉多支病变(41.8% vs.31.1%)和重度狭窄(24.7%vs.10.6%)及完全闭塞(19.0%vs.6.3%)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合并NAFLD患者(P<0.05);与非NAFLD组相比,NAFLD组NO明显下降、ET明显升高(P<0.05)。结论NAFLD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内皮功能有关。
-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与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广东省台山人民医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内皮功能、治疗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47/50)优于对照组62.0%(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内皮功能。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6例,其中46例合并2型DM(DM组)、40例为非糖尿病患者(NDM组)。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检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ELISA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浓度;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以评价内皮功能损伤情况。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DM患者Gensini积分与内皮损伤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M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大于NDM组(38.25±12.13vs.28.73±10.74,P<0.05);DM组患者的NO、t-PA水平明显低于NDM组[NO:(52.35±17.62)μmol/Lvs.(98.37±21.20)μmol/L;t-PA:(0.55±0.21)IU/Lvs.(0.87±0.26 IU/L);P<0.01];而ET、PAI-1、vWF:Ag、GMP-140水平明显高于NDM组。DM组患者血浆NO(r=-0.803)、t-PA水平(r=-0.628)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而ET(r=0.713)、PAI-1(r=0.526)、vWF:Ag(r=0.705)和GMP-140(r=0.512)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HD合并DM患者的Gensini积分与内皮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原因之一。
-
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内皮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内皮功能影响。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104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的含量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FMD、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内皮素1含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频域指标(LF和HF)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供血,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
-
通心络胶囊合并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合并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日,若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剂量加至80 mg。观察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日,通心络胶囊3粒,2/日,连续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TC、LDL-C、HDL-C、MDA、SOD、vWF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 NO、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C、LDL-C、MDA、vWF、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HDL-C、SOD、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MDA、vWF、ET-1水平均明显下降,SOD、NO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高血压的进展。
-
短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空气污染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1例,平均年龄62.41±9.12岁,对所有受试者采用Endopat2000进行充血反应指数(RHI)的内皮功能测定。获取所有受试者居住详细地址信息及其经纬度和北京市同时期3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ArcGIS10.0软件将北京市网格化(分辨率为0.05°,≈5.5 km)获取受试者居住地址的污染物暴露水平作为个体化暴露水平。并从中国气象局获取同时期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气压。结果研究期间所有受试者个体化大气污染物,包括吸入直径<2.5μm或<10μm的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日均浓度分别为78.2、129.6、52.9、25.0、1.2和59.1μg/m3。多元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前15 d累积PM2.5和PM10每增加10μg/m3,RHI分别下降0.87和0.72(P均<0.05),然而并未发现气体污染物与RHI的相关性(P>0.05)。结论颗粒物污染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亚急性内皮功能受损相关,该机制可能部分解释空气污染所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增加。
-
内皮功能与颗粒物短期暴露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颗粒物短期暴露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空气污染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充血反应指数(RHI)、血流介导血管舒张(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NMD)为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经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各入组研究的资料和评价指标。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示为PM2.5每升高10μg/m3,黑炭(BC)每升高1μg/m3所导致的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文献共有12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PM2.5每增加10μg/m3,FMD降低0.27%(P=0.046),分组分析发现PM2.5滞后1 d FMD变化明显。亚组分析表明该效应可被以下因素所修饰,包括美国人、年龄低于55岁人群、女性的比例低于50%和定群追踪研究设计的组别效应更明显。评估BC与内皮功能的两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BC每增加1μg/m3,肱动脉直径减少0.07 mm,NMD减少2.46%(P=0.005、P=0.043),并没有发现BC与FMD的相关性。结论短期暴露于PM2.5和黑炭与内皮功能下降相关,这为空气污染所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提供证据。
-
从循征医学看老年心血管病药物治疗进展(下)
三、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药物治疗1.他汀类药物:对这类药物的药理研究发现它除了良好的降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非调脂作用,如抑制炎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状态,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因而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有人认为它所带来的贡献可以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所带来的贡献相媲美.因此,他汀类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
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抗氧化能力及内皮功能的改变
目的观察高原肺水肿患者抗氧化能力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对高原肺水肿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34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前、治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测定,并与20名高原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SOD、GSH、NO及NOS 含量在治疗前显著低于治愈后和对照组(P<0.01),MDA及内皮素1(ET-1)含量治疗前显著高于治愈后和对照组(P<0.01),治愈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机体处于氧化胁迫状态,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内皮功能失衡是造成高原肺水肿的重要机制之一,对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的影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OSAH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独立于性别、年龄及肥胖等传统因素之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细胞异常凋亡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通过观察不同严重程度OSAH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的机制.
-
秋水仙碱对烟草侧流烟雾导致的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吸入烟草侧流烟雾的大鼠模型,同时通过管饲法给大鼠服用秋水仙碱。56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主动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以及进行内皮依赖的主动脉舒张实验,观察秋水仙碱对烟草烟雾导致的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入烟草侧流烟雾大鼠组中MDA含量明显升高,NO、eNOS含量以及SOD活力下降,主动脉舒张功能受损,而服用秋水仙碱的大鼠可明显改善这些异常改变(P<0.05)。结论(1)吸入烟草侧流烟雾可引起大鼠主动脉内皮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不全;(2)经秋水仙碱治疗后,可改善大鼠主动脉内皮氧化应激和受损的内皮功能。
-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脂联素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调脂药,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许多调脂以外的作用,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他汀类药物对脂联素(APN)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APN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我们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明确CRP在大动脉早期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
强化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应用造影剂48~72 h后血清肌酐较原有基础水平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 μmol/L以上[1].老年冠心病患者肾脏储备及代偿功能差,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极易发生CIN.因此,寻求有效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CIN发生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症、抗氧化、保护内皮功能等多重生物效应而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预防CIN的发生、合适的剂量及机制,目前仍存较大争议.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探讨择期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CIN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和合适的剂量及可能的机制.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的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肾脏是其主要的受累的靶器官之一[1].尿微量白蛋白常能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轻度受损或早期受损[2].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白蛋白不仅是检测肾小球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而且可反映血管的内皮功能[3],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4].我们对6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24 h动态血压检测(ABPM)、实验室检查和微量白蛋白检测,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筛选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排泄的独立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福辛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的内皮素-1(ET-1)浓度及肱动脉对加压刺激的舒张性反应,观察福辛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ET-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2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测定福辛普利(5~10 mg)治疗前后患者血浆ET-1浓度及肱动脉对加压刺激的舒张性反应,与治疗后及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冠心病患者ET-1水平[(117.5±12.0) ng/L]较对照组[(76.2±10.8) ng/L]高(P<0.01),肱动脉对加压刺激产生舒张性反应而致内径增加,其内径增加率为(4.2±2.7)%,较对照组(22.4±4.9)%降低(P<0.01);经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后,患者ET-1下降为(93.5±9.7) ng/L,肱动脉内径增加率为(18.0±3.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可降低患者血浆ET-1水平及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他汀类药物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多效性评价
近10多年来,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的一级、二级试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肯定了其调脂治疗的益处;同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也备受关注.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多效性.这种多效性包括: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快,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骨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