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心跳骤停5次电除颤39次复苏成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主因胸闷、心悸、气短2h于1999年5月27日凌晨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血压130/80mm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5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血象白细胞12.0×109/L,中性0.82,胸片提示左下肺斑片影.入院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
-
混合痔手术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较佳剂量的探讨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传统选用中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麻醉效果确切,肌松效果好,但其对心脏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甚至引起心跳骤停,造成不可小视的不良影响[1].左布比卡因为布比卡因左旋体,强度与其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但其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较佳剂量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腰麻用于混合痔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探讨较佳的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
-
抢救32例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为危急的情况,若不及时抢救,必将导致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危及生命,而且心内科是心跳骤停的"高发"科室,同时护士处在与患者接触多的第一线,故护士强烈的责任心,细心的观察力,熟练的操作技术对心跳骤停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的发生率(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杭州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答卷1656份.明确表示对陌生人愿意口对口呼吸的占48.1%,愿意胸外心脏按压的占62.9%,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分别为20.8%、23.1%;对亲近人的意愿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不愿意实施急救技能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好,占 41.2%~67.8%.结论 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低.开展并强化培训是提高急救意愿的主要措施,另外还应通过增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过滤设备及立法等措施进一步消除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障碍因素.
-
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收治心肌梗死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加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稳定(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显著。
-
术后镇痛相关性呼吸并发症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相关性呼吸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例术后镇痛相关严重呼吸并发症患者的全面情况.结果4例病人2死2愈,主要影响因素与适应证选择、给药剂量和时机有关.结论术后镇痛必须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并发急、慢性呼吸系病变者慎用;②注意药物剂量的个体化;③适当掌握给药时机,包括追加用药和配伍用药;④注重术后镇痛病人效果的具体分析,加强监测管理.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冠脉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达1小时以上,从而引起部分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的胸部闷痛及胸骨后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少数病人无疼痛而仅觉胸闷,重者可突然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有些病人疼痛的部位及性质不典型,比如上腹部痛常被误认为胃肠道疾病,我科还遇到过1例牙痛难忍的病人,经过严密分析后才确诊是心肌梗死,另外少数感觉不到疼痛的多为糖尿病病人.此病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往往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治疗.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了近百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大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这些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医疗体系,而非计划性拔管在ICU管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特别是气管内插管,更是不容忽视.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计划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造成患者损伤,导致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同时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
病房抢救心跳骤停体会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病房经常发生心跳骤停事件,因为抢救不规范、不及时甚至慌乱而造成抢救成功率低、这不仅局限于基层医院,在大医院也是常见现象.近3年来,笔者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抢救参考程序,并反复培训演练,在临床抢救时做到忙而不乱,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
-
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1例
心跳骤停(CA)表现为心率脉搏突然消失,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和紫绀,是极为危险的表现[1].传统观念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故把CA的安全复活时间定为5分钟.2010年发生1例术中心跳骤停成功抢救过来的患者,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
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低钾血症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79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年余,再发加重3天伴发热"收住院.患者近1年余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气促,曾多次住外院治疗,曾诊断为"冠心病",具体用药不详.近3天无诱因上述症状再发,静时亦感心悸、气促,活动时加重,伴颜面及双下肢浮肿.
-
静滴胞磷胆碱致过敏性休克及心跳骤停-心室分离抢救成功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60岁,因"头晕2天"就诊,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余年,对"氨茶碱、地塞米松、青霉素、阿司匹林"过敏.当天10:12门诊给予"胞磷胆碱(原名:胞二磷胆碱)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在输液约3分钟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继而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停用胞磷胆碱组液体,收住院抢救.
-
快速氨茶碱7mg/kg与654-2及肾上腺素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氨茶碱7mg/kg与654-2(山莨菪碱)及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把416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标准肾上腺素剂量对照组(SDE对照组)136例、大剂量肾上腺素组(HDE组)138例、快速同步氨茶碱7mg/kg与654-2及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组(ADE6组)142例.采用肘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7mg/kg及654-2山莨菪碱:①SDE对照组采用1mg首次剂量肾上腺素静推无效后,每间隔3分钟快速重复首次剂量;②HDE组,采用0.1mg/kg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后每间隔3分钟重复1次首次剂量;③ADE6组,快速采用氨茶碱7mg/kg和肾上腺素1mg及654-2 5mg,作为首次剂量静脉推注,若无效后,每间隔3分钟重复首次剂量快速静推1次,同时进行心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①ADE6组和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对照组比较均非常显著升高(P<0.01);②ADE6组与HDE组比较,ADE6组用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比HDE组减少,但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快速氨茶碱和654-2(山莨菪碱)及肾上腺素联用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CPR流程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提升存活率并且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复苏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
心肺复苏诊疗技术及给药途径探析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快速地识别心脏骤停.心肺的复苏是一般生命支持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和有效的心脏按压以及除颤.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是建立高级气道、优选给药途径和合理用药.
-
心脏骤停后亚低温治疗进展
在心脏骤停后轻度亚低温(32°C-34°C)是唯一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的治疗.阐述其保护大脑的机制.警惕潜在的副作用.推荐对于成人心脏骤停复苏后无意识者使用.
-
护理记录缺陷引发的诉讼
2013年1月26日,某二级医院内科系统一名76岁的男性患者死亡。该患者以“急性脑梗塞、糖尿病、肾病”收住院,入院后经过内科常规的诊疗护理,不料,当晚病情突然出现变化,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
携手共进,赢领未来--迈瑞与江铃改装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人数达到55万,而院外的生存率不到1%。存活率与发作心跳骤停到除颤的时间有明确的关系,除颤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就降低10%,因此如果当心跳骤停发生10分钟后才开始复苏,患者的存活率几乎为零。
-
针刺治疗人工流产综合征16例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人工流产术后出现的合并证,以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为主要症状,或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晕厥等,甚至发生心跳骤停.此临床症状若处理不及时,将给患者带来很大危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肺复苏后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rdiac arre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A-CPR)模型血清肌钙蛋白T(cTnT)、TNF-α的影响.方法 家兔18只采用夹闭气管法复制缺氧型CA-CPR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附注射液组、乌司他汀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参附组给予参附注射液2 mL/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乌司他汀组予2.5万U/k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生理盐水组予生理盐水5mL,分别在复苏后8、15、22 min缓慢注射,并分时点检测血清cTnT、TNF-α值.结果 与本组夹管前比较,3组复苏后30、60、120 min血清cTnT、TNF-α浓度均升高(P<0.05,P<0.01).与生理盐水组同期比较,复苏后30、60、120 min参附注射液组血清cTnT明显降低(P <0.05,P<0.01),参附注射液组及乌司他汀组复苏后120 min 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期间cTnT、TNF-α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