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七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多年生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主产于云南文山.三七已经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较为规范的GAP栽培技术体系[1].但是,三七的育种研究起步很晚,至今还没有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选育品种.因此,培育新品种是当前三七科学研究中迫切的课题.对三七开展花生物学特性研究是三七杂交育种的基础.
-
在骨科检测与特性研究中声发射技术的应用
0 前言声发射技术由于具有其他某些无损检测技术无法比拟与替代的优点,在无损检测、故障状态检测及其他相关的应用和研究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声发射检测仪器的发展和完善,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研究对象不断复杂,研究问题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医学检测中声发射技术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人体骨科诊断作为外科诊断的一个分支,因生物力学与骨科疾病有密切联系,且人体运动系统与骨科也直接相关 [1],骨组织的疲劳性质研究,特别是骨科关节置换、康复矫形术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其中许多方面有声发射现象产生.为此我们结合声发射检测将骨科诊断与治疗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利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无损诊断和检测,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方法.
-
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之融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体内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活跃地摄取、处理抗原的能力,并表达高水平的MHC-Ⅰ、Ⅱ类抗原和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因而能有效地向T细胞呈递抗原、激发初次细胞免疫应答[1].肿瘤融合细胞可用于免疫治疗,早由Cohen[2]报道,他发现某些弱免疫原性肿瘤的肿瘤相关抗原(tumourassociated antigen,TAA)在融合的肿瘤细胞中免疫原性显著提高.随着对肿瘤细胞融合特性研究的深入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发现,使肿瘤学家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利用抗原呈递细胞(尤其是DC)和肿瘤细胞的融合细胞疫苗来诱导抗肿瘤免疫.1994年Guo[3]等报道,将大鼠B细胞和大鼠肝癌细胞融合,用获得的融合细胞免疫荷瘤大鼠,可以使大鼠体内大部分肿瘤消退,并能抵抗再次注射同型肿瘤的攻击.该研究为肿瘤疫苗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我们仅就DC-肿瘤细胞之融合细胞的制备方法、纯化方法以及近几年的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三维培养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传统的单层平面培养技术在肿瘤体外细胞模型建立、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限于单层平面培养方法本身及肿瘤细胞传代次数的制约,细胞的形态、极性、基因表达乃至功能状态与体内肿瘤细胞的实际病理生理状况经常相距甚远,而基于两维培养的肿瘤细胞模型在肿瘤分子病理机制探讨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近些年,三维培养技术的发展及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使得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生长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立体培养,在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解析、药物疗效的评估中受到普遍的关注.
-
人IL-24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IL-24既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又能诱导免疫细胞分泌IL-6、TNF-α、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在对乳腺癌、肠癌、肺癌及胶质瘤等肿瘤基因治疗中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目前有关建立IL-24基因表达系统,开展rhIL-24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及产品研制,国内外鲜见报道.本文为本项研究的起步.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旨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领域.他的研究以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为核心.其技术为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致病机制,寻找保护抗原与研究免疫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HBcAg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是HBV的结构蛋白即病毒核壳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意义.HBcAg由HBV基因组的C开放读码区(ORF)编码,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对HBcAg的免疫应答在病毒清除中有重要作用.血清HBcAg阳性可提供肝内HBV合成的信息,是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HBcAg感染的肝细胞是细胞免疫效应攻击的靶细胞,肝细胞溶解后HBcAg可直接释放入血,故能直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情进展的程度.检测肝组织HBcAg有助于确定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评估肝细胞坏死炎性活动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趋向,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血清和肝组织HBcAg检测具有多种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
窦房结细胞钾离子通道结构及电生理研究进展
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心脏传导系统中自律性高,窦房结细胞自发性动作电位是其自律性产生的基础。钾离子通道种类多,结构复杂,相应钾电流对窦房结细胞自律性的维持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近年国内外对窦房结细胞钾离子通道及电生理特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特性研究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机制复杂,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大多数阵发性房颤存在异位的局灶兴奋点,对该部位行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生.而90%以上的异常兴奋灶集中在肺静脉口及其附近,推测这些兴奋灶以某种机制触发房颤,可能与触发活动、自律性增高或微折返有关.
-
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在豚鼠整体心脏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记录技术有单电极记录、双电极记录和多电极记录[1],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是惟一一种细胞外无创性60个位点同步、长时间记录心脏、神经等组织电活动的技术[2].
-
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学特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技术的开展,发现大多数阵发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入口近段[1-4],提示肺静脉在房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胰腺癌诊治现状和进展(近2年国内文献回顾)
2000年杭州第八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以后,胰腺外科在全国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在国内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医院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对胰腺癌诊治展开了重点攻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我们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2000年10月至2002年6月共发表关于胰腺癌的文章852篇,其中论著及病例报告659篇,综述、译文和专题193篇.这些文章着重讨论了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包括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及放、化疗对胰腺癌的疗效;胰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
心脏瓣膜外科的流体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心脏瓣膜及其附近区域心脏大血管结构与流动于其中的血流共同构成了心脏瓣膜区域的流场,流场内空间位点的速度、切应力及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均随心动周期时相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并受到作为其流场边界的心脏大血管边壁弹性、光滑程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生理状况下,心血管系统流场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其流动型态表现为层流时相和湍流时相的交替出现.心脏瓣膜病变必然会引起心脏瓣膜流场型态和相应流体力学特性的改变,而局部流场型态和流体力学特性的异常可导致心脏瓣膜结构所处流体力学环境平衡状态的失衡,进而促使心脏瓣膜病变进一步发展,终导致心脏瓣膜组织结构毁损.因此,心脏瓣膜流场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对于瓣膜疾病病理和病理生理的探索、重建手术的设计、心脏瓣膜手术的远期疗效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的研制均有重要意义.
-
色彩学知识与牙科比色Ⅳ.牙科色彩识别相关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口腔色彩学研究是口腔医学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色彩学研究主要包括天然牙颜色研究、牙科色彩识别方法研究以及口腔材料光学特性研究.本讲将介绍与牙科色彩识别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及进展,以利于更多对口腔色彩研究感兴趣的医师深入到这个领域中.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及其临床意义
自1894年Halsted建立乳腺癌根治术以来,已有100多年了.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先后经历了Halsted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的术式,术中均强调腋窝淋巴结的廓清.现代乳腺外科认为:(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有利于判断预后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2)乳腺癌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如上肢淋巴回流性水肿和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等,主要由ALND所致.(3)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如T1期患者有70%~80%无淋巴结转移,而T1a期患者则转移率更低.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和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有10%~30%的患者肿瘤直径≤1 cm,而腋窝淋巴结临床诊断阴性的患者中,有70%~80%的患者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没有癌转移.若对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行ALND,就使相当一部分患者承受了过大的手术,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前哨淋巴结定位及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
6A8α-甘露糖苷酶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
糖蛋白中的糖链在细胞-细胞、细胞-基质及细胞-分子间信息交通起重要作用.糖链可以N-连接方式(连接于蛋白质中由天冬酰氨酸、除脯氨酸外的任意氨基酸、丝氨酸/苏氨酸组成的序列子中的天冬酰胺)或O-连接方式(连接于蛋白质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与蛋白质相连.N-连接与O-连接均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这些酶的识别与特性研究有助于对蛋白质糖基化机制与糖链功能的了解.
-
河南省2001年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2001年河南省共获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55项,摘要介绍如下.一、基础医学研究1.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在昆明小鼠繁育中发现一株突变脱毛小鼠,经测交试验证明该脱毛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上单一隐性基因.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①采用国际规定的分离近交系的培育路线即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经9年多的培育,目前B线近交已达29代,成功培育出了包含无毛突变基因的分离近交系,命名为YUYI-hr/+;②进行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小鼠大约在2周龄开始脱毛,2周左右除胡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不再生.具有不同于封闭群的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免疫学指标.具有胸腺,能在开放环境下饲养繁殖,但胸腺萎缩较正常小鼠早,寿命缩短,皮肤结构及表型独特,在头部和体侧形成皱褶,脆性大等有衰老明显表现,是一种自发性衰老的动物模型.雌性无毛小鼠受孕率低,母性差.豫医无毛小鼠由于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无毛、有胸腺,皮肤结构特殊等)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为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实验材料和研究手段.
-
我国乳腺癌保乳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京、津、沪等大城市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2位.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前瞻性随机试验的开展及结果的陆续报道,以及大量回顾性研究资料的收获,不断推动了临床实践的发展."局部治疗方法的差异并不影响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这一新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有效的小治疗"逐步取代了"可耐受的大治疗",使乳腺癌治疗更趋向人性化和个体化.外科治疗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乳手术已成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的首选术式.下面就保乳手术在中国开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谈一些认识.
-
磁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量效学实验研究
磁疗是利用磁场对人体相关组织部位或有关穴位进行作用,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常所使用的磁源主要为各种形状和材料的永磁体,也有一些为旋转永磁磁场和低频电磁场.其特点是无痛、无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本课题针对磁疗中永磁磁源使用混乱、研究结果时有矛盾和磁作用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 永磁磁源物理特性研究从规范实验条件方面,分析计算了常用永磁磁源的空间磁感强度,建立了圆片磁源、方片磁源、球形磁源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检测了圆片磁源极面中心处的两磁极间磁感强度的差异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测量了磁场在不同组织中的衰减.
-
多皱补骨脂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自主活动性和提高的迷宫行为的作用/穿心莲内酯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和抗生育特性研究——对睾丸和附睾尾中精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