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莫西沙星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的48 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时的常见并发症,特点是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有报道称,VAP的发病率为43.1%,其病死率也高达51.6%[1].随着机械通气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的广泛应用,VAP的防治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莫西沙星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全面覆盖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非典型病原体、厌氧菌,浓度依赖性,临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现回顾性地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8例出现VAP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来探究VAP的抗生素有效应用情况.
-
甲磺酸加替沙星与冠心宁存在配伍禁忌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又名邦赛),为喹诺酮类抗生素,本品为无色或微黄绿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冠心宁注射液(又名顺来康)为复方中药制剂,其成分为丹参和川穹,呈棕红色澄明液体,具有活血化淤,通脉养心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临床与抗生素联合用药也比较常见,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在连续静脉输入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和冠心宁注射液时,在莫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混浊,并有淡黄色絮状沉淀产生,对此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冠心宁10ml,将其缓慢滴入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发现两药液交界处迅速混浊,并出现淡黄色絮状沉淀,按上述方法重复多次,均出现相同反应.说明两者存在配伍禁忌.
-
肝脾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肝脾结核1例
患者,男,28岁,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小三阳)、糖尿病病史.发热、纳差2月余,加重伴黄疸2周入院.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及腹部CT均发现肝脏体积增大,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查血常规正常,血细菌学培养阴性.使用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降,逐渐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后因血结核抗体阳性诊断为肝、脾结核,未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转我院.
-
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体外获取耐氟嗪酸结核菌的抗菌机制研究
目的:如何早期判断结核菌是否对氟嗪酸已经产生耐药,如何划分结核菌对氟嗪酸敏感与耐药界限是临床工作中殛待解决的问题.
-
社区获得性肺炎高龄患者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给药方案差异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近期疗效、临床病程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高龄CAP患者共78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单纯静滴方案和静滴-口服序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病原菌转阴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病原菌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静滴方案,喹诺酮类抗生素序贯方案治疗高龄CAP可显著缓解呼吸道症状体征,促进病情早期康复,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12味中草药体外抗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具有致病性现已得到公认[1,2].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属性传播疾病之一[3],临床多采用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不系统,甚至于滥用,现已发现解脲支原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临床收到较满意的疗效.为了探求中药抗支原体的抗菌作用,笔者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2味中草药对7株解脲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抑制效应,旨在了解中药对解脲支原体的抑菌效果,为临床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性及其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因其外膜通透性极低的特异性,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天然耐药.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而临床工作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亦非常严重.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s-modifying enzymes,AME)对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进行修饰使之失去生物活性而耐药.AME基因型的分布带有明显的地区性和菌株差异,且不同基因型的细菌耐药和流行特征也不同.我们对2003年6月-2004年3月的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E基因型分布研究.
-
7株泛耐药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基因
从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分离到无重复泛耐药克雷伯菌7株:5株肺炎克雷伯菌(K1-K5)、1株臭鼻克雷伯菌(K6)、1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7).菌株鉴定及药敏:取患者痰液标本在血平板上,37℃,18~24 h生长分离单个菌落.采用Vitek2 -compact鉴定仪经GNI卡鉴定为克雷伯菌.取M-H平板上37℃,18 h生长的单个菌落,采用鉴定仪配套的GN13卡鉴定菌株药敏.结果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且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呋喃妥因耐药;除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7)外,其他菌株同时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
甘露醇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存在配伍禁忌
甘露醇(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渗透性利尿药,用于组织脱水,如降低颅内压、降低眼压等;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四川美大佳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系统感染、烧伤创面感染、胆囊炎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等。临床发现,输注完甘露醇组液体后,续加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组液体时,见莫菲滴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絮状物,经及时关闭输液通路和更换输液器等有效处置,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属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临床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我科手术后患者常联合使用.配药前我们查阅了药物说明书.
-
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的重要抗生素之一,随着其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我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经达到77.6%5[1].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细菌外排泵系统过度表达,以上机制均可使进入细菌的药物减少(图1[2]),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1998年Martinez-Martinez等[3]发现了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引起了世界各地研究者对该耐药机制的关注.本文将就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
第282例——反复下腹痛、腹部包块、低热、盆腔积液
病历摘要患者女,44岁.因反复下腹疼痛、低热2个月于1999年10月23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1999年8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开始为阵发性,不重,未在意.1 d后,腹痛加重,局限于右下腹,伴低热,呕吐,腹痛持续不缓解,8月22日门诊以"腹痛原因待查"第1次收入院.住院后体检:T 37.5℃,心肺正常,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患者既往体健,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月经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9.6×109/L,中性粒细胞0.81,肝、肾功能正常.腹部透视正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经内、外科会诊后,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腹痛很快缓解,体温正常,体征消失,血常规检查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1个月,患者又出现下腹痛,以右下腹为著,间断性发作,开始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后渐加重,并伴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7.6℃之间,大便时干时稀,无脓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于1999年10月23日再次收住入院.
-
左氧氟沙星对肾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感染导致的疾病种类比较多,下呼吸道感染是其中常见的疾病。老年人由于衰老导致器官功能和免疫力降低,一些病毒细菌侵入可发生严重后果,病死率可能很高。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价格低、疗效好、广谱的抗菌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约99%的细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而且美国FDA批准左氧氟沙星用于短程治疗中至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1】。种种原因导致一些老年人和年轻患者的肾功能并不好,而在治疗感染时可能需要应用左氧氟沙星需要临床医生掌握左氧氟沙星对肾功能影响,所以笔者查阅文献撰写左氧氟沙星对肾功能影响供临床医生参考。
-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90例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是新型长效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因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革兰阴性杆菌,是人类呼吸道及肠道的常居菌,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伤口等多个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不仅出现了对青霉素耐药,而且出现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其他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等的多重耐药.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样品中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生物样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并报道对于了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简单、高效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新进展,对于药物开发和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意义.
-
薄层色谱法鉴别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乳酸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对萘啶酸、吡咯酸等具有高度耐药性的菌株,环丙沙星仍保持很高的抗菌活性.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由环丙沙星与乳酸和氯化钠或乳酸环丙沙星与氯化钠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对于其中乳酸的鉴别<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仍采用传统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经过试验,发现其并不能鉴别真伪.本文通过试验,用薄层色谱法对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乳酸进行鉴别,达到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目的.
-
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特点及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第三、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目前正在迅速发展.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服用方便并与许多抗生素间无交叉耐药性,疗效显著等多项优点,已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全合成抗感染药物.
-
混合胶束色谱中喹诺酮类药物定量保留与活性关系预测模型的研究
目的 研究使用混合胶束流动相建立喹诺酮类抗生素定量保留-活性关系(QRAR)模型的优点与不足.方法 在生物分配胶束色谱的单一流动相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混合胶束溶液(Brij35/SDS),根据混合胶束色谱(BMCBrij35/SDS)中所得容量因子(k)建立各参数的QRA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自身评价.结果 t1/2,CL,Vd和AUC的BMCBrij35/SDS-QRAR模型在置信度95%的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预测能力较优.结论 使用BMCBrij3口5/SDS建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定量保留-活性关系模型是可行的.混合胶束能够更好的模拟生理条件下细胞膜与药物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在药物分离及模拟生物膜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抗感染药合理应用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1有关抗生素的进展20世纪是抗感染药业绩辉煌的100年.从1928年英国青年微生物学者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青霉素,1935年德国推出的百浪多息(Prontosil),到1941年青霉素(Penicillin)的上世,成为当时抗梅毒治疗的主药,即开拓了现代抗微生物化学治疗的新纪元;此后,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相继上市,使当时的人们希望能有效地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成为可能,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第3代~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展迅速,新药相继上市,为临床征服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