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男,49岁.2年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未进一步检查.2年来,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体重无明显下降.20 d前再次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增大,于2004年1月14日入院.体检:无异常.辅助检查:肾功能各项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彩色超声:右肾上极实质内囊实性肿物,右肾集合系统内低回声区不除外肾盂占位性病变,右肾盂继发性积液.双肾CT:右肾实质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合并肾盂积水.肾盂造影:右肾盂中下盏显示模糊并似有受压迹象.诊断:右肾占位性病变.择期行全麻下右肾肿物右肾根治术.
-
肾脏球旁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26岁.因妊娠后出现高血压2年,检查发现左肾肿物1d于2010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妊娠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升高,高达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外院行引产术及相关治疗,术后血压控制不佳,病情逐渐加重.本次入院时血压159/110 mm Hg,心率110次/min,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泌尿外科检查未触及阳性体征.行肾动脉超声及肾CT检查均可见左肾实质性肿物,其中肾动脉超声于左肾下极探及4.7 cm×5.2cm的实质近等回声团,其内部回声欠均匀,周边界限尚清,其边缘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
肾母细胞瘤病1例报告
患者男,53岁,5年前体检B超发现右肾肿物,患病以来一般情况佳,无发热,无腹痛、腰痛,无尿急、尿频、尿痛,无排尿障碍,无血尿.近期B超复查发现:右肾中极圆形低无回声区,大小约19mm×17mm,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诊断为右肾囊肿.
-
肾腺癌合并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43岁.查体B超发现左肾肿物1个月于2005年7月8日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查体:BP 160~170/100~110 mm Hg,心脏检查心界扩大,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基本正常,尿瘤细胞检查3次(-).
-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三例报告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临床罕见,1983-2004年我院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7、67、21岁.临床表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半个月1例,间断腰痛发热7个月1例,体检发现右肾肿物1例.
-
右侧肾癌合并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62岁,因体检B超发现左肾上腺肿物合并右肾肿物于2011年11月2日入院.无发热、头晕、腰痛、血尿等症状,既往无高血压、手术病史.血压11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均正常.CT检查示右肾约5.8 cm×5.1 cm大小肿物,动脉期可见不均匀强化,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椭圆形多房囊性密度影,大小约5.1cm ×3.6 cm,病变包绕肾动脉,肾静脉受压,增强扫描可见囊壁明显强化,双肾血流灌注正常.
-
先天性肾静脉异常三例报告
例1,男,6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肿物2周于2011年8月9日入院.尿常规:蛋白质(-)、RBC(+).泌尿系CT检查示右肾下极肿物、双肾多发结石,右肾结石大径约1.2 cm,左肾结石大径约2.0 cm,左肾静脉于腹主动脉后方汇入下腔静脉,诊断为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全麻下行右肾部分切除术加右肾盂切开取石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5 d后全麻下行左侧PCNL.血尿原因考虑肾结石可能性大,主动脉后左肾静脉考虑先天异常,未引起患者不适,无特殊处理.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后肾腺瘤三例报告
例1 女,55岁.体检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物20余天于2004年4月27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糖8.7 mmol/L,其他未见异常.CT检查见右肾中、下极有一直径约30 mm的肿物略凸出肾脏表面,CT值30 HU.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未确诊.全麻下行肿瘤剜除术.
-
肾肿物穿刺活检指征的研究近况
目前,肾肿物术前穿刺活检诊断主要用于除外一些不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的疾病,包括脓肿等感染灶、肾外肿瘤的转移灶以及淋巴瘤,也用于已经播散转移的肾癌或难以切除的腹膜后肿物,明确诊断及组织学分型,以指导靶向治疗等[1].此外,射频消融和冷冻等微创治疗已成为治疗肾脏小肿物的可选方式,而在这些治疗方案中,活检成为治疗前明确组织学诊断的惟一方法[2-3].
-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一例
患者,男,50岁,因"发现右肾肿物10d"入院.无明显不适.近2个月体重下降10 kg.腹部MRI: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胰腺钩突增大,增强扫描呈低信号,胆总管远端与胰管汇合部以下见管腔截断征象,壶腹部见软组织结节突入腔内,见强化,右肾上极偏后内侧见软组织肿物,不均强化,考虑:壶腹部及胰腺钩突肿物恶性不除外,右肾上极占位(图1).入院诊断:右肾癌,壶腹周围癌.
-
二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
例1 男,45岁.左腰部闷痛1个月余,无尿频、尿急等尿道刺激症状,无血尿.经超声检查发现左肾肿物.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
肾脂肪血管平滑肌瘤合并颗粒细胞癌1例
患者,女,52岁.因左腰部疼痛1年,加重4个月,于1999年5月6日入院.查体发现:左腰部轻叩痛,B超、CT、ECT均提示左肾肿物,遂行左肾切除术.
-
B超诊断肾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男,32岁,因右腰部不适二十余天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心、肺未见异常.右肾区可触及一包块,质韧、不活动,未及结节,无压痛,门诊以右肾肿物收入院.
-
超声诊断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1例
患者男,72岁.1995年因"左肾肿物、左踝骨转移”于外院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我院随诊,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
超声诊断双肾错构瘤1例
患者男,26岁.因左侧腰部疼痛伴发热来院就诊.查体:腹软,肝脾未触及,尿检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肾区可见一12.7 cm×4.5 cm×4.3 cm的稍增强不均质回声肿块,其内呈高、低相间的杂乱回声,呈层状分布,形似洋葱切面,边界欠清晰.边缘不规整,其内可见2.3 cm×2.1 cm的偏低回声区,肿物占据左肾大部分,仅下极见部分肾实质回声.右肾于中极实质部可见4.0 cm×5.0 cm的稍增强不均质回声肿块,性质同左肾肿块(图1).超声诊断:双肾占位性病变,考虑错构瘤.CT示:左肾内7.2 cm×5.5 cm错构瘤,右肾未见异常.行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肾错构瘤(13.0 cm×5 0 cm×4.0 cm).右肾未做处理.4个月后再行CT检查发现右肾错构瘤.行右肾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右肾错构瘤.
-
B超诊断巨大节细胞神经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性,20岁.病历号0164149,因发热,乏力、纳差四天,以右肾肿物于1991年9月18日入院.查体:T39~C、BPl6/10 kPa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侧脊肋角无隆起及压痛叩击痛.肾区未触及包块,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
-
囊性肾肿物中钙化对其定性诊断的意义
目的确定囊性肾肿物中钙化对其定性诊断的意义,并且建议一种合理的方法来治疗含有钙化的囊性肾肿物.方法回顾性观察部分患者的CT图像,与病理结果相结合共收集包括囊壁或间隔钙化在内的囊性肾肿物共32例.每个图像都测量了钙化灶的大小、钙化的数目及形态,以及观察钙化与周围软组织结构的所有联系.病灶根据Bosniak囊性分类系统来划分,以钙化数目的多少来确定一个主观的划分系统.结果8例病灶属于Bosniak第Ⅱ类(良性),并且有少量及线状的钙化,9例病灶包括更广范围的钙化,但组织未见强化,为第ⅡF类.随访CT结果清晰的显示了这些病例中4例的结果(平均随访2年8个月),其内容物并没有改变.其余3例在手术中证实为良性.6例属于第Ⅲ类,通过外科手术定性(良性4个,恶性2个).有明显强化的软组织的9例病灶属于第Ⅳ类,外科手术均证实为恶性.结论囊性肾肿物中的钙化不如出现有强化的软组织对于其定性诊断那样重要.这个信息也许能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去治疗含钙化的囊形肾肿物.
-
肾及肾周脂肪囊内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体检超声发现左肾多发占位,门诊以“肾肿物”收入我院治疗。病程中无血尿及尿痛,无尿频,尿急,尿不尽感,不伴有恶心呕吐,无心悸气短,无咳嗽咳血。既往无冠心病史及遗传病家族史。体温36.5℃,心率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9 mmHg。全身体格检查:表情自如,言语流利,神志清楚,步态正常。全身皮肤及黏膜正常,无皮疹。双眼眼睑及结膜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双侧腰部皮肤无红肿,身躯无隆起及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膀胱区均无隆起及压痛。双肾增强 CT 示:左肾见多发,大小不等的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内部见脂肪密度,实质成分明显强化。临床诊断为左肾多发病变,于全麻下行腹腔镜左肾及输尿管切除术。术中见:肾皮质菲薄,张力较高,背侧局部粘连明显,输尿管质地柔软。
-
胃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肾源性)一例
患者男,72岁,7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肾肿物,CT示:右肾肾癌肺转移,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遂行右肾癌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未经其他特殊治疗.
-
B超诊断肾脂肪肉瘤1例
患者,男,32岁,因右腰部不适20余天就诊.查体:体温36℃,心肺未见异常.右肾区可触及一包块、质韧、不活动,未触及结节,无压痛,拟诊为右肾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