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置换在非肾脏疾病中的护理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通过膜式方法或离心方法把患者体内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分离后去除,然后把新的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1]。我院自1997年至今共行PE术1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5~60岁,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病因: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合并脑病1例,蛇咬伤3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共行PE术28例次,大多数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肾)的并发症。
-
1例双重过滤血浆分离置换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护理
患者女,33岁,因四肢末端皮肤肿胀进行性加重2年于2008年3月入院.2年前出现双手肿胀,遇冷后变紫,双足趾轻度肿胀,同时伴有四肢及面部皮肤的紧绷,腕、肘、膝等多关节疼痛未予重视.
-
免疫吸附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在血浆置换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疗法,即免疫吸附.这是通过吸附除去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病因子,净化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免疫吸附是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除去致病因子,主要是血浆吸附,从而避免了离心式和一次膜血浆分离大量丢弃血浆的弊端,因此利用血液直接吸附和血浆吸附,能特异地选择性地吸附血浆中特定的病因物质.
-
血液净化新技术在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液净化指通过非肾脏途径将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实现机体向健康的转变,双重血浆分离和免疫吸附是近十年来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
-
选择性血浆分离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血液净化技术通过清除体内的致病物质,不仅仅起到替代肝肾解(排)毒功能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到所有学科疾病的治疗,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第3种治疗手段.选择性血浆分离技术可使治疗目标更明确,节省血液制品的使用,治疗效果更好,也更安全,但其很多治疗技术参数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下就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和选择性血浆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生物透析吸附治疗系统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生物透析吸附治疗系统(BioLogical-DT)是由美国Ash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明,美国HemoCleanse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系列体外血液净化装置,在肝衰竭肝性脑病、药物过量中毒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近年在BioLogical-DT基础上,又增加了血浆分离滤过(再吸附)部分,构成生物透析吸附血浆滤过治疗系统(BioLogical-DTPF),以期获得更好的解毒功能.我院在国内早引进BioLogic-DT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本文简要介绍该系统的原理、特点和临床应用.
-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救治糖尿病脑梗塞并急性肾损伤和高钠血症一例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HRRT)是指延长、缓慢、低效、低流量的透析为主的技术组合,介于“连续”和“间歇”的中间模式,常用的治疗模式有持续低效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ialysis,SLED)、缓慢连续透析(slow continuous dialysis,SCD)、延长每天透析(extended daily dialysis,EDD),亦包括在原治疗模式治疗基础上附加其他治疗组件,如血浆分离吸附装置及生物人工肾等。
-
小儿血浆置换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血浆置换,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病人血液中含有致病物质,包含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素、异常蛋白的血浆分离去除,同时补充一定容量的晶体(葡萄糖、生理盐水、平衡液)和胶体(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对安眠药中毒、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疾病配合药物治疗,成功地进行了血浆置换,现将我院1996年~1999年12例此类患儿的护理技术,报告如下.
-
血浆置换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血浆置换(PE)是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并滤出,弃去患者的异常血浆,然后将血液的有形成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回输体内[1],PE能迅速清除血液中毒性物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PE疗法,疗效显著.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PE抢救AOPP 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血浆自动分离控制装置的研制
1引言众所周知,成份输血是衡量临床用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血浆分离又是血站和医院血库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血浆分离靠手工操作进行,每台机器每次只能控制分离一人一份血液,在整个分离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严密注视,否则会影响血浆分离质量,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投入成本高.
-
双膜滤过法血脂净化2例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强化血脂治疗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三级预防措施之一.对于特定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高脂血症相关的急性脏器缺血,或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高脂血症,可以考虑采用血脂净化技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近期对2例患者实施了双膜滤过血脂净化(dual filtration lipid apheresis,DFLA)治疗,现报道如下.
-
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前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47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血透治疗428例,腹透治疗19例.年龄13~70岁,平均36.3岁.初次肾移植427例,男253例,女174例.再次肾移植20例,男8例,女12例.
-
血浆吸附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急性肝衰竭在临床上处理方法有限,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病死率高。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治疗肝衰竭取得了一些效果,给肝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本院重症医学科采用血浆分离联合吸附的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
孕妇PAPP-A测定筛查异常妊娠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下称PAPP-A)是一种由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和蜕膜细胞产生的糖蛋白.70年代,Lin等从孕妇血浆分离并命名.PAPP-A分子量820KDA,等电点4.42,含糖量19.4%[1].
-
神经科血液净化过程中肝素化程度的探讨
双重血浆分离(DF)和免疫吸附(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DF和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1,2],在国内我院自2002年3月首先开展此技术,用于治疗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和血脂清除.治疗过程中需体外循环病人血液总量10 L~15 L,由于管路、透析器等人工合成材料尚无法做到完全的生物相容,故凝血因子的激活不可避免,导致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轻者附着于透析膜使透析清除率下降,重者整个血路凝血.抗凝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另外过度抗凝可能引起出血倾向.因此,适宜的肝素化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方面.神经科病人因血液黏稠等因素,肝素用量和时机不同于常见肾脏透析病人[3].因此对30例病人的肝素化程度进行了跟踪检测.现报告如下.
-
308例血浆置换治疗中凝血的观察与护理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并滤出,弃去含有致病因子的异常血浆,再将血液的有形成分以及补充的置换液回输体内的方法.有效防治凝血是决定血浆置换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我科自1998年9月在国内率先开展膜式血浆置换机治疗,共治疗病人308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1例血浆置换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抢救输血性溶血病人的护理
血浆置换(TPE)是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并滤除,弃去病人的异常血浆,然后将血液的有形成分及所补充的置换液回输到体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机体过多水分和溶质,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各种血液净化技术的总称. 现将TPE联合CBP抢救输血性溶血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
血浆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高黏滞综合征的护理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将人体内的致病物质或毒素从血浆分离出去或将异常血浆分离后,经免疫吸附或冷却滤过除去其中的抗原或抗体,再将其余的血液有形成分加入置换液回输的一种技术.
-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及其机制
免疫球蛋白(Ig)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Behring利用白喉毒素抗血清治疗白喉.1970年,伴随血浆分离技术发展出现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e globulin,IVIg)制剂[1].
-
甘肃省蛋白A免疫吸附与血浆分离联合治疗狼疮性肾炎1例
蛋白A免疫吸附与血浆分离联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蛋白A免疫吸附是基于分子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特征亲和层析原理,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特异性地与免疫球蛋白Fc段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或特定吸附材料去除血浆中致病因子的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脏器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活动期肾脏的受累程度严重,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时多发展成为慢性肾脏衰竭需要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因此狼疮活动期如何控制疾病发展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