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监测及护理
1引言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应常规进行相关呼吸力学的监测,对于临床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的观察、调整呼吸机参数等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常用的内容包括氧合功能、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3个方面。 -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衰)是指无论基础疾患如何,凡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7.9kPa(60mmHg)以下的状态,持续四周以上称慢性呼衰.无碳酸血症者为Ⅰ型,伴高碳酸血症者为Ⅱ型.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1].氧疗法是治疗慢性呼衰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提高肺泡内氧浓度或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能力,纠正缺氧现象,挽救病人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
近年来,随着对睡眠认识的深化和呼吸生理技术在睡眠医学中的进一步应用,使用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夜间睡眠时可能发生的呼吸紊乱,及可能存在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供供依据.我们分析1997年8月~1998年3月期间夜间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反复的气道炎症,支气管-肺组织结构的毁损及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导致肺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严重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为了解COPD呼吸衰竭患者夜间睡眠过程中是否发生睡眠呼吸障碍及缺氧变化情况,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目的在于为临床上这些患者合理氧疗提供依据.
-
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泡中的应用
我们于1999年5月~2000年5月通过对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泡患者进行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认为只要合理使用通气模式调节参数,密切观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缩短患者的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尽管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繁多,但是就其引发呼吸衰竭的机制而言,不外以下几种.1肺泡通气不足肺泡通气不足是造成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常见原因.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量(VE)约为4L/min.由于VA等于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与死腔通气量(VD)之差,因此凡是可以导致VE降低,或VD增加的各种因素均可导致VA减少.
-
肺性脑病病人的夜间观察与护理对策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具有病情危重、易变、多变、死亡率极高的特点.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夜间,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容易忽视观察及护理的重要性.现结合临床上肺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48例肺性脑病病人的观察,将报告如下.
-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儿因呼吸功能严重损害,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
药物诱发肺性脑病43例临床分析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个综合征,是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很高,现将我院收治的因药物而诱发肺性脑病43例分析如下.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氧疗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下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氧耗量增加等原因,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合理的氧疗是抢救肺心病紧急而重要的措施.
-
1例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儿行气管重建术的配合
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疾病在临床上甚为少见,患者常因气道狭窄而致气道阻塞,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肺部感染,甚至后可能因窒息而死亡[1].它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可先行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扩张术等,疗效不佳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声门重建术、喉气管切开移入移植物、T型管支撑治疗气管狭窄等,但气管、主支气管切除重建术常是解决呼吸道梗阻重要的手术方法[2].2003年2月我们成功的为1例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儿施行了此项手术,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情况介绍如下.
-
1例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产妇行机械通气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代偿能力显著减弱,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排出,以致于心输出量的减少,不能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
-
老年人肺心病的观察与护理
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引起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肥大,甚至衰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慢性肺心病更是老年人的多发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咯痰、紫绀等;严重者并发肺性脑病,继发胃、肠、肾、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因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组织细胞损害及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且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与否,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老年人呼吸衰竭诊治特点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或其他疾病、创伤、药物中毒等导致通气和 (或 )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机体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症.老年人呼衰病因与发病机理与非老年人基本一致,但由于老年人有增龄性各脏器功能的减退,人体各系统的器官会发生相应的老化,呼吸系统也不例外,特别是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免疫功能的衰退,而且老年人易患肺部感染、心脏疾病、创伤、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储备功能很小,易导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老年人多发的危重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增龄性增高趋势.具不完全统计,重症监护病房中,大约有 50%以上的患者年龄大于 60岁,而且有 20%~ 30%的患者需长期或间歇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呼吸衰竭的处理有其独特之处,是目前临床医学正在探索的问题.
-
肺原性心脏病并发急腹症病因探讨
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常见病,由于感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可导致多脏器受累,但关于并发急腹症的报道较少.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三年内收治275例肺心病患者,其中并发急腹症11例(4%),笔者对其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
成功穿刺动脉血管的方法
血液气体分析是判断有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可靠方法,在临床上常作为抢救、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准确、快速的穿刺动脉血,一般我们都选用表浅易于穿刺的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穿刺成功率,争取抢救及治疗时间,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垂直穿刺法及锐角斜刺法,现介绍如下.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二氧化碳潴留的疗效及安全性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临床应用首次报道于1938年[1],近年来,随着装置的改善,NCPA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具有维持肺泡容积,维持功能残气量以及改善氧合等呼吸生理功能,因此也可用于治疗很多肺部疾病[2].NCPAP作为新生儿呼吸支持的常用手段在新生儿病房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合并有高碳血症新生儿的使用安全性及其是否可导致二氧化碳(CO2)潴留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观察NCPAP治疗新生儿CO2潴留的安全性及疗效,皆在进一步探讨其在新生儿(尤其是伴有CO2潴留的新生儿)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肺性缺氧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各参数值的组间采用t检验,动脉血气值与肝功能检测结果间作相关性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老年COPD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各参数值均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治疗后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pH值、PaO2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aCO2与ALT、AST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 结论 老年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时合并酸中毒对肝脏功能损害明显加重;给予抗感染、保肝、支持疗法等治疗后肺性缺氧控制,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
AECOPD患者二氧化碳潴留并低氯血症55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疾病自然病程中的一种事件,其特征是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出现了超过日常基础状态的变化,需要对治疗进行调整[1].此时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增加,黏膜充血水肿,肺泡通气量下降,引起二氧化碳(CO2)潴留,常导致电解质紊乱,临床上以低氯血症较为多见.本文检测了55例AECOPD的动脉血气和同步电解质,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18例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时,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如内科处理无效须借助机械通气来缓解病情,我院ICU在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