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Bouveret综合征
Bouveret综合征即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是一种极少见的病症[1,2],临床上极易误诊,手术为传统治疗方法,但近年有经内镜治愈的报告.近年我们成功地诊治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经内镜弓形刀提拉式乳头剖开术31例分析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近30年,在国内外已被公认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技术,但当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导管插管失败,不能插入胆总管内,就会使内镜治疗失败,然后就会选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剖开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生选用针式剖开术,现将我院近3年来应用弓形刀提拉式乳头剖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分析如下.
-
内镜诊断青年人胃癌的分析
随着人们对青年人胃癌认识的提高及医学检测诊治技术的进步,青年人患胃癌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回顾我院近三年经内镜病理确诊的48例青年人胃癌,就其临床、病理、高危因素加以分析、探讨,以进一步了解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特点.
-
直肠类癌33例内镜治疗体会及文献回顾
目的 总结直肠类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与各自的优势.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3例直肠类癌行内镜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情况分别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33例直肠类癌中,14例行EMR治疗,19例行ESD治疗.病灶位于直肠距肛门齿状线4~15cm,切除病灶直径0.3~1.5 cm.7例行EMR中途改行ESD,2例EMR术后肿瘤残留追加外科手术.病理学分析ESD组完整切除率(100%)较EMR组完整切除率(85.7%)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相比EMR,ESD可能有利于实现直肠类癌病变的完整切除,减少复发,且安全性不亚于EMR.对于较小的直肠类癌,ESD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超细胃镜下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自shaker1994年报道以来,超细胃镜检查已成为一项使内镜检查更加舒适而不需要麻醉药物的技术[1],能减轻操作时患者的恶心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耐受性,大大降低胃镜检查的风险.1999年以来,国内医院逐渐开展了超细胃镜检查,证明其是一种安全、可行、更人性化、更经济的内镜检查选择[2].近年来,超细胃镜下治疗技术的开展,也解决了一些诸如老年人、危重患者的诊治和普通胃镜无法处理的问题,在特殊领域更具有独特优势[3].本文就超细胃镜下治疗技术的现状作一综述.通胃镜操作相同;经鼻插入可于左侧卧位或坐位下进镜.操作前需鼻腔局部麻醉,可采用鼻腔内利多卡因喷雾、鼻腔插入利多卡因棉棒等,为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预防鼻出血、延长麻醉效果,也可局部加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肾上腺素等.在直视下经鼻插入内镜,通常选择中鼻道进镜,达后鼻道.如中鼻道狭窄,可沿下鼻道或总鼻道进镜,或直接换另一侧鼻腔进镜[5].进入后鼻道见到声门开口时,沿声带皱襞后缘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将镜插入食道上段,此后操作与普通胃镜检查相似[6].经鼻插入的成功率可能取决于个体感觉、鼻腔大小、局部麻醉剂的应用和进镜过程[7].2 超细经鼻胃镜鼻肠饲管置入术
-
内镜诊断贲门癌620例临床分析
本院近20年来经内镜确诊胃癌1133例,其中贲门癌620例,现对本组贲门癌分析如下:
-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与某些基础疾病相关的肠道缺血性疾病,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我科自1995年1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老年缺血性结肠炎13例,所有病人均经内镜确诊,经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经内镜放置小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而随着腹、盆腔外科手术量的增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同时一些复杂肠梗阻如腹茧症、放射性肠炎、癌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也在增多。在肠梗阻保守治疗过程中,有效地胃肠减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传统治疗中使用的普通鼻胃管长度较短,对肠腔内容物无直接抽吸作用,达不到理想的减压效果[1],而小肠减压管的应用实现了小肠的全程引流减压,对小肠梗阻近端的积气、积液有直接抽吸减压作用,能迅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观察患者入院后在内镜下放置小肠减压管行胃肠减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小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经内镜并行放置双侧胆道金属支架的护理配合
胆道金属支架主要适用于已无手术根治机会的胰腺癌、胆管癌、壶腹癌等引起的胆管梗阻患者,其目的在于解除梗阻,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晚期肝门部肿瘤引起的胆管狭窄,左右两侧肝内胆管互不交通的病例,内镜下如予双金属支架置入术,则有助于延长支架开放时间,使胆汁引流更充分,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黄减压效果,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1].但同期放置双金属支架的难度非常大,护士的配合至关重要.现将我们在并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
内镜下取出胃肠道内牙签三例及诊治体会
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了3例腹痛查因患者,后诊断为误吞牙签造成消化道损伤,后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现报道如下.
-
十二指肠嵌顿异物胃镜治疗八例体会
各种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异物较常见,通常可经内镜取出,但仍有些异物内镜下取出较困难.我院自1990年至2010年间共治疗8例嵌顿于十二指肠的异物,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2 ~ 57岁,平均34岁.异物来源均为自残吞入,来诊时距吞食异物时间为2~61 d.异物长度15 ~22 cm,有完整竹筷1根(3例),完整塑料牙刷1支(4例),20 mm×150 mm铁片(1例).2.临床表现:8例患者来诊时均有腹痛,伴恶心、呕吐3例.查体上腹压痛6例.腹部放射线检查发现上中腹偏右金属异物1例.心电图检查正常者7例,偶发室性早搏1例.3.器械:Pentax 2901型胃镜,Olympus SD-11L-1型圈套器,圈套直径25 mm,塑料外套管.
-
鼻胆管口鼻腔转换新方法的研究
经内镜鼻胰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lbiliary draiuage,ENBD)是治疗胆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置入鼻胆管后,鼻胆管口鼻腔转换方法较多,采取何种技术才能便于医生操作并减轻患者痛苦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采用普通口鼻腔导出管和胃管改制而成的口鼻导管和牵引导管,通过铁与磁石之间的吸引作用完成口鼻转换,并分别与同期采用导丝牵拉和卵圆钳钳夹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经内镜取出穿透性食管异物11例
近年来由于消化内镜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内镜下治疗食管异物取得了满意效果,但其对穿透性食管异物的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
-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后失效原因及处理
经内镜放置膨胀式金属支架,为胃、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患者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增加进食,避免外科手术创伤,提高生存质量[1-2].
-
经内镜放置金属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22例
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开展于上世纪80年代,其引流效果优于塑料支架,目前国内外普遍将其应用于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我院从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通过内镜为2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放置胆道金属趑支架24例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是临床少见疾病,而在小肠癌中占较大比例.本病起病较隐匿,临床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漏诊[1-3].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普及、各种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有所增加.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诊治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5例,其中经内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癌的有24例.现对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
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
金属支架置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能有效解除食管及贲门等部位的严重狭窄,恢复经口进食,改善生活质量.但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解除胃癌所致胃出口恶性梗阻的报道较少,按照常规的食管支架置入方法往往难以成功,2006年我们成功地为2例胃出口恶性梗阻患者放置金属支架,报道如下.
-
非内镜钳道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方法探讨
经内镜钳道放置十二指肠金属支架需要钳道直径≥3.6mm[1]的内镜,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属支架在治疗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应用.
-
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诊治分析22例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是一种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有学者提出其为癌前病变,并常与其他部位肿瘤同时存在[1,2].我院成功地经内镜诊断和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患者22例,分析其镜下诊断特点及治疗结果如下.
-
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氩离子凝固术再通治疗
食管支架置入,可以有效地缓解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也是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方法之一,但是支架置入后,由于肿瘤生长、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所导致的再狭窄,尚无满意的解决方法[1].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应用高频电流将氩气流电离,以非接触性方式达到组织凝固的方法,为解除支架后梗阻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经内镜应用APC治疗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11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