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沈超;付备刚;傅跃龙;王秀会

    目的 分析100 例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对100 例成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本组入选病例中排除踝部开放性骨折和Pilon骨折.其中男49 例,女51 例;年龄18~81 岁,平均50 岁.按Danis-Weber分型,A型7 例,B型58 例,C型35 例.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21 例(Ⅲ度7 例,Ⅳ度14 例),旋前-外展型Ⅲ度8 例,旋后-外旋型64 例(Ⅲ度9 例,Ⅳ度55 例),旋后-内收型Ⅱ度7 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为12.6周.本组评分68~100分,平均88.6分;优(90~100分)37 例,良(80~89分)49 例,一般(70~79分)13 例,小于等于69分为差1 例,优良率为86%.结论 正确手术方案制定和操作是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雷正民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各类手术疗效.方法 1999~2000年间对属于EvansⅢ~Ⅳ型及逆转子骨折的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59例,分别行DCS、PFN股骨重建钉及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3年,平均14个月.结果 59例无骨不愈合,按照黄公怡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6%.结论 正确选择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 短节段椎弓根器械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作者: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43 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0 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 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 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索鹏;石亚萍;梅汉尧;陈永源;王浩杰;周永顶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1998年7月~2002年7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28例,其中Evans Ⅲ型6例、Ⅳ型19例、Ⅴ型3例.手术以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为观察指标.结果:28例患者经0.5年~4年随访,优良率为85.8%.无一例死亡,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等现象.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 胫骨髓内针术前计划及数字影像测量应用进展

    作者:郑艮强;赵恩哲;田亮;郑上团;吴斗

    随着髓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髓内针已被广泛应用于长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其适应证也在逐渐拓宽,胫骨髓内针初主要应用于胫骨干中段横行、短斜形等较为稳定的骨折,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随着各种新型髓内针被推广应用,尤其是交锁髓内针的应用,对不稳定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恢复其长度纠正畸形、减弱应力遮挡效应等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其适应证也从胫骨干中段骨折逐渐扩展至靠近远近干骺端的骨干骨折[1-3]。在欧美发达国家,长管状骨折髓内针治疗的采用率已达到90%以上,而我国髓内针在相关方面的应用率仅为1/4[4],骨科医师在对髓内钉的术前计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于术中才开始对胫骨髓内针的所用长度进行测量,缺乏必要的术前测量,选择理想规格的髓内针更多是依靠医师的经验,而这种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也影响着髓内针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郭柳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5%~20%.部分合并有关节内骨折,通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对于有短缩等不稳定骨折,特别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复位后发生再移位的比例高,影响关节功能,导致关节畸形、疼痛、功能受限.笔者自2006年4月至2010年8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5 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赵向民;薛松涛;杨晓灿;白贵成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治疗办法虽多,却是困难重重,病人多遗留畸形及一定程度病废.1997年至2001年,我们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11例,取得满意疗效.

  • 基于GBA的驾驶不稳定性检测装置的开发

    作者:杨光瑜;尹志勇;王正国

    在GBA(Game Boy Advance)硬件平台上开发驾驶不稳定性检测装置,能够测试驾驶员的声音简单反应时、图片简单反应时、声音图片混合简单反应时、图片复杂反应时和跟踪运动目标的反应控制能力,从而检测驾驶员是否受到不稳定因素影响.结果表明,本装置能及时准确测试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控制能力.

    关键词: GBA 驾驶 不稳定性 检测
  •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分析

    作者:吴向军;张丹;丁秀云

    降纤酶是高纯度单一成分的蛋白水解酶,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报道较少.1999年1月~2000年9月,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UA病人2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按1979年WHO提出的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筛选病人,并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及使用降纤酶禁忌证者,共选出58例U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54.6±11.0)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0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2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

  •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李栏;王敏;杨志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90%的髋部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3/4发生于女性,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65%。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时,内固定失败率较高,手术创伤较大,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髋内翻、肢体外旋或短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高龄患者可因长期卧床引起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增加。我院自2005年至2013年11月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疗效满意。

  • 掌侧入路治疗舟骨不稳定性骨折26例

    作者:李京宁;孙明;杨志勇;于胜军

    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骨折之一,占全部腕骨骨折的71.2%[1].稳定性骨折经制动治疗后,95%可获得愈合;而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率高达46%~55%[2].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常用入路有桡侧入路和掌侧入路.2001年4月~2003年5月,我院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舟骨骨折26例,疗效满意.

  • 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文壮;蔡湘波;白卫东;王国亮;罗胜明;陈峰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斜)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3月-2007年3月间的不稳定型骨折96例103侧进行分析,其中钢板内固定42例45侧,其余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 随访12~63个月,平均33.5个月.按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是86.67%,其中A2,A3型为92.31%,B,C型是84.38%;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则分别为71%,88.20%,63.40%.两组的A2,A3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A2,A3型骨折,两种治疗方法优良率差别不大;对B,C型骨折,(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要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 屈膝位布朗氏架小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干骨折53例

    作者:彭熠

    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屈膝位置布朗氏架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干骨折5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因子及中药干预概述

    作者:孙海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内皮功能受损及随后产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挛,不完全冠状动脉闭塞所致.其中斑块不稳定性是产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始动因素,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一个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记物

    作者:姚玉婷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已跃为人类死亡原因首位.近年来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死亡人数占人口总死亡人数约40%以上,每年全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可高达两百多万.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每年超过130亿元,并持不断增长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因此早期监测、预防及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刻不容缓.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共同发病机制,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1],新近研究证实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性斑块形成有关,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有效预测因子,文研究就其由来及分布、生物学特性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做一综述.

  • 颈动脉斑块超声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爱刚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在我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的160例患者按斑块类型进行初检登记及追踪复查。结果:颈动脉混合回声、强回声斑块对阿托伐他汀钙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而等回声、低回声、极低回声斑块对阿托伐他汀钙有效,特别是极低回声斑块疗效显著;而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我们建议应及早手术或支架治疗,防止斑块脱落而致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直观、准确反映颈动脉斑块的内部回声特点及其稳定性,而了解颈动脉斑块的内部回声特点及其稳定性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同时临床及早发现斑块,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炎症性疾病等可干预的易患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对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也有重要意义。

  • 雌激素与老年女性

    作者:杨扶波

    正常女性在50岁左右,出现以月经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预示着绝经期的来临,这是妇女生命中的一个生理过程,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因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绝经前出现的血管舒张的不稳定性(面色潮红、周身潮热),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常使有的妇女感到忧虑和痛苦,以致影响情绪、工作及睡眠.

  • 锁定型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照研究

    作者:张磊;吴震东;黄宰宇;何帅;应志豪;刘丹

    目的:探讨锁定型Gamma钉(locking Gamma nail,LGN)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LGN和DH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年龄≥60岁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GN组67例,其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80.5岁;按国际内固定学会(AO)分型,A2型50例,A3型17例。DHS组70例,其中男28例,女42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80.2岁;按AO分型,A2型53例, A3型17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端压缩、颈干角角度变化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GN 组和DHS 组患者在年龄[(80.48±7.33)vs(80.21±6.93)]、性别、骨折分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评分、术后输血量[(0.99±1.30)U vs(1.11±1.22)U]、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9.78±8.61)g/L vs(19.76±7.10)g/L]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52.69±14.81)min vs(79.21±15.17)min]、术中出血量[(86.71±38.86)mL vs(256.00±62.24)mL]、住院时间[(8.52±2.53)d vs(13.04±2.54)d]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6.75±7.41)周 vs(14.43±6.8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端压缩[(4.37±2.50)mm vs(7.97±2.86)mm]、颈干角角度变化、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6.63±6.28)vs(83.06±6.70)]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N组骨折端压缩程度及颈干角度数变化较小,功能恢复较好。结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LGN固定有助于降低术后骨折压缩塌陷及髋内翻的发生率,功能恢复优于DHS。

  • 分析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汤晓波;范立慧;谢光文

    目的 探究分析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总有效率:我院本次研究中,收治112例,3例在手术后一周内死亡,在随后几个月时间的跟访中,治愈109例(97.32%)、死亡3例(2.68%)、总有效率为97.32%;(2)治愈患者肢体短缩的优良率:对患者后续跟访,统计病情,根据肢体短缩情况进行评定,优52例(47.71%)、良41例(37.61%)、中13例(11.93%)、差3例(2.75%),优良率85.32%(93/109).结论 早期一定要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控制,对合并循环不稳定者,会引发大出血,使其休克,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致其死亡.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在前期尽早接受外固定架手术,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有很好的帮助.外固定术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推广应用.

  • 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三联抗血栓治疗探讨

    作者:刘勇

    需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抗血栓形成治疗是当今临床的常见棘手问题。比如,一个男性、70岁患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1年,目前患心房颤动,并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和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近急诊因胸痛就诊,检查发现心电图胸前导联 ST 段压低、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冠脉造影发现左冠回旋支不稳定性溃疡性斑块,部分阻塞血管,遂进行 PCI 植入两枚裸支架。这种类型的病人今后优的治疗是什么?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与裸支架的处理有何差异?本文综述相关进展如下。

571 条记录 28/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