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例饱胃病人急诊手术全麻诱导的处理

    作者:王昕;马怀宇;孙家玲;王彻成

    我院自1998年1~12月共进行20例饱胃病人急诊手术,全麻诱导期间无1例病人出现呕吐及返流,现报告如下.

  • 预输胶体液对肠道肿瘤病人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作者:谢文敏;孙来荣;黄凤伦

    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诱导后的低血压和插管后的高血压,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和适当的外周阻力,本文旨在探讨诱导前预扩容对诱导插管期心脏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观察预扩容是否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乌拉地尔预防全麻诱导插管期高血压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彦懿;多晓东

    高血压全麻患者诱导期间应重视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依据乌拉地尔具有中枢外周性扩血管的作用,我们选择其减轻或预防高血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现报道如下.

  • 小剂量硝酸甘油滴鼻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围诱导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春华;赵晓冬;李艳萍

    1 资料与方法 将原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属ASAⅡ~Ⅲ级的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病例入手术室后,均以安定10m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5mg/kg+司可林2mg/kg快速诱导插管,术中以氧气+异氟醚持续低流量吸入麻醉维持。诱导前3minA组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滴鼻,B组给予相应毫升数的生理盐水。并分别在给药后1min、4min、7min详细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2 结果 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病情、术式及手术时间、入室血压、心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诱导期用药组在滴鼻后2min,收缩压、舒张压、心肌耗氧量都开始下降,心率呈轻度上升趋势,而未用药组的各项生命指征显著增高,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3 讨论 围诱导期因各种因素的刺激及应激反应极易导致体内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使血压升高,心率增高,心肌耗氧量极剧增高,这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人极为不利,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全甚至心梗的产生。而硝酸甘油不仅可以使容量血管扩张,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降低血压,而且还可以明显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狭窄的冠状血管以及侧支血管,并使冠脉血流重新分布,增加心肌供血。硝酸甘油经粘膜迅速吸收,2~3min出现作用,3~10min达到高峰,可维持15min。

  • 浓度不同的钾离子透析液在诱导期透析患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作者:刘桂红

    目的:研究浓度不同的钾离子透析液在诱导期透析患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诱导期透析患者48例,按照掷骰子法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透析液钾离子浓度选择3.0 mmol/L,对照组选择2.0 mmol/L,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透析治疗前后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透析治疗,试验组透析治疗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33.33%,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41.67%,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液钾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提高透析液钾离子浓度,能够有效提高透析治疗患者的耐受性,再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

  •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陈艳华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8.0%,研究组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研究组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帮助患者安全的度过诱导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好的治疗目的。

  • 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

    作者:徐先梅;吴丹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89例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4).评估所有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常规透析治疗、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试验组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透析质量.

  • 面罩贴合连接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田斌斌;顾卫华;王宏伟

    在麻醉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比较瘦弱且全口(或大部分)牙齿缺失的老年病人,双颊部明显凹陷.这些人在全麻诱导期,麻醉面罩不能与病人面部很好贴合,易漏气.一般需要麻醉医生双手很费力地将麻醉面罩下压,使其与面部之间减少漏气,才可以进行辅助通气.所以单人麻醉诱导操作困难,需要两人协助才能完成;或用两块小纱布卷垫在嘴里两颊部处,从口腔里撑起面颊,以配合面罩的紧扣.本文介绍在口咽通气导基础上加装一种面罩贴合连接器,进行对这样的病人的麻醉处理.

  • 瑞库溴铵的肌松效应与对血压心率影响

    作者:王莹恬;张曦;黄施伟;庄心良

    全麻诱导期缩短起效时间是防止返流误吸的一个重要环节,瑞库溴铵(Rapacuronium)是一种起效快、时效短的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本文将我们在平衡麻醉下使用瑞库溴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重视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作者:翁心华;朱利平

    近年来,隐球菌脑膜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对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充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治疗方面国内同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目前治疗的主要参考标准是2000年美国真菌治疗协作组制定的隐球菌病诊治指南,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共分为三个阶段,①急性期(诱导期):首选两性霉素B 0.7~1.0 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100 mg·kg-1·d-1治疗2周;②巩固期:改用氟康唑400 mg/d巩固治疗10周以上;③慢性期(维持治疗期):氟康唑200~400 mg/d,长期维持治疗.急性期、巩固期的次选方案包括:两性霉素B 0.7~1.0 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100 mg·kg-1·d-1治疗6~10周,或单用两性霉素B 0.7~1.0 mg·kg-1·d-1治疗6~10周,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6 mg·kg-1·d-1治疗6~10周.

  • 健忘镇痛慢诱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何艳;丁玲玲;米卫东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降低,尤其对中枢性抑制药如全麻药、镇静催眠药及阿片类镇痛药均很敏感,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1]。老年人一般反应迟钝,应激能力较差,自主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稳定血压,易造成意外或诱发并存症突然向恶性方面发展,因此,麻醉诱导的选择至关重要。事实上任何一种诱导方法都没有绝对的安全性,对老年患者而言,也没有某种固定的麻醉诱导方法是好的。全麻诱导期的麻醉管理是围麻醉期麻醉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术前基础状态差的老年患者,如何做到麻醉诱导平稳一直是麻醉医师面临的难题。本研究选择90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不同麻醉诱导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人工胶体液在麻醉诱导期预填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董泉;张富军;于布为

    目的 探讨在麻醉诱导阶段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工胶体补偿性容量预填充与代偿血管舒张引起的血压下降之间的关系.方法 50例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全身麻醉前30 min内输入平衡液和4%琥珀酰明胶液,按胶体液量之多少随机分为0(对照组,仅输入晶体液)、4、8、12及15 mL/kg组,行补偿性容量预填充.在输液第25 min时(即输液结束前5 min)行麻醉诱导,比较组间麻醉诱导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诱导前后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值与胶体填充量相关(r=-0.657,P<0.01).8、12、15 mL/k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麻诱导前给予一定量的人工胶体预填充,对预防麻醉诱导引起的低血压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当补偿性扩容量达到8 mL/kg以上时,有利于维持诱导期循环的稳定.

  • 联合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诱导期或维持期对霉酚酸酯耐药的儿童狼疮肾炎的疗效

    作者:党晓莉;金萍;张艳宁;冯菁;曾薇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治疗诱导期或维持期对霉酚酸酯耐药的儿童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儿童狼疮肾炎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的传统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他克莫司联合应用的多靶点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补体C3、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LEDAI评分、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补体C3、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期间,对照组31例患儿中有12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反应5例,呼吸道感染4例,带状疱疹3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38.71%(12/31);观察组35例患儿中有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反应3例,呼吸道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4.29%(5/3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靶点联合疗法和传统环磷酰胺疗法均能有效控制儿童狼疮肾炎,但多靶点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诱导期和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彦彬;江燕;沈中顺;王铁山

    本实验旨在观察中胸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诱导期和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

    作者:韩洪涛;王亚丽;薛刚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CP)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PAP+CP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CPAP+ CP组采用CPAP(6 cm-H2O)联合CP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插管.在吸氧2min(Tx)及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 (T90)时,采用Ⅰ-STAT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比较2组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及T90时的血压和心率(HR),以及无通气安全时限和胃胀气的发生情况.结果 CPAP+ CP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时,CPAP+CP组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T90时,2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Tx时明显升高,而PaO2明显降低;CPAP+ CP组在T90时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P+ CP组未发现1例胃内胀气,优良率高达100%.结论 在麻醉诱导前,进行完全密闭面罩的CPAP联合CP可提高氧分压,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防止因人工正压通气造成的胃胀气,且对循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麻醉前扩容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诱导期循环的影响

    作者:孙晓群;冯庆华;倪加华;金静芬

    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施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临床实践中作者观察到此类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容易出现过度低血压,对此作者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进行预扩容,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变化,以评价麻醉前预扩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自制健康教育卡片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吉雅玲;解林花

    中国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血液透析(HD)是现代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2].由保守治疗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渡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诱导期透析,这一时期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面临着重大转折[3],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及自我维护,才能保证顺利渡过诱导期[4].自2014年8月起,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自行设计了健康教育卡片,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徐燕;陈伟

    诱导期血液透析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HD)的初一段时期的透析,从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渡到平稳的透析阶段,对患者来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本文回顾了2005年1月~2007年5月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收治的53例诱导期HD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 每日透析用于诱导期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及优势性分析

    作者:王一琳;李声宏;殷莺;黄莺

    目的 探究每日透析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可行性及优势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49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分为常规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CHD)组(n=23)和每日透析(daily hemodialysis,DHD)组(n=26).CHD组患者在透析诱导期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DHD组患者则在透析诱导期间给予每日透析.对比两组患者在透析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以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指标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透析后,DHD组的HR、SBP以及DBP水平明显低于CHD组,其SpO2水平明显高于CHD组;两组患者仅有APTT出现明显下降,CHD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DHD组(P<0.05).诱导透析期间,DHD组患者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7.69%,低于CHD组(30.43%)(P>0.05).同时在诱导透析之后,DHD组的各项躯体及心理评分均明显低于CHD组(P<0.05).结论 在透析诱导期间给予患者以每日透析,能够使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为其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平稳、安全的血液净化过程,可以将其作为透析诱导期的首选透析方案替代常规血液透析.

  •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肺循环的影响

    作者:杨泽勇;孙玉明;杨立群;吕浩;俞卫锋;范益明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32岁~59岁,体重54 kg~73 kg,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S)组和复方醋酸林格液(RL)组,每组13例,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前分别输入上述液体7 ml/kg,于基础值(T0)、输液后10 min(T1)、诱导后5 min(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min(T4)和插管后20min(T5)记录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右室心搏作功(RVSW)、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中性别比、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表而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相比,HS组T1时,PASP、PADP、MPAP、PAWP和CVP增加(P<0.05),PVR值T1到T5时下降(P<0.05或0.01);HS组患者RVSW值T5时下降(P<0.05);两组患者RVSW值T1时均增加(P<0.05或0.01);两组患者HR从T2到T5时下降(P<0.05或0.01),T3到T5时MAP降低(P<0.05或0.01);与RL组相比,HS组PVR值T1到T5时降低(P<0.05或0.01),T2到T5时MAP明显高于RL组(P<0.05或0.01).结论 7 ml/kg 6%羟乙基淀粉130/0.4能明显降低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PVR,但对肺循环无明显副作用.

241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